第174章 攘外必先安內
我在三國和諸葛做鄰居 作者:麻了麻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字一出,諸葛亮和法正都是雙目放光。
劉備也是品出了一點味道,“這緩稱王一策,我已知曉,前兩策,還望啟明解惑。”
“如今正是我軍基業初定之時,最要緊的便是穩固基礎、積累資源和實力,而不是過早地顯露自己的野心或聲張自己的名號。”
陳辰整理著思路,“緩稱王一事,便是請主公韜光養晦。曹操進位魏公之後,篡逆之心昭然若揭。主公匡扶漢室、清君側的大旗在此時更為珍貴。即便是孫權,隻要他沒有對曹操稱臣,那在公理之上,便還是與主公在一條戰線之上。”
“況且,名義上,曹操的魏公還是天子敕封的。若是主公自領名號,豈不是視天子如無物?身為天子親口認證的皇叔,若是行此等自毀長城的行為,結果可想而知。”
“啟明……別說了……”劉備被他說的有點臉紅,一時腦熱差點釀成大錯。
“而高築牆,便是要著重於構建穩固的防禦體係,包括製度、團隊、資源等各個方麵。”
諸葛亮跟上了陳辰的思路,“先前啟明提出的六部製度,已經是詳實非常,一時之間恐怕沒有比六部更好的行政策略。用人方麵,還是較為依賴世族子弟……荊州之地的開民智之舉尚且沒有太大的成效……”
“欲開民智,又豈是旦夕之功?”陳辰搖了搖頭,“二十年內能夠有成效,都算是神速了……所以,用人之事暫時還得落在世家和寒門身上。孔明在荊州和益州處理的就很好了。”
劉備點了點頭,雖然殺了不少人,但是效果也非常的明顯,至少這麽多坤沒有白殺,強製推行的土地新政雖然還可能有地方存在不報瞞報的情況,但在大局方麵已經沒有影響了。
在足夠的利益推動之下,百姓的力量是足夠改天換日的。
“除了製度和人才之外,穩固的防線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人心。想要破開堅城,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從內部突破。所以,荊州和益州之內,絕對不能存在聽宣不聽調的勢力存在。”
劉備聽著,默默點頭。
“南中之地因為情況特殊,可以適當懷柔拉攏。但是荊南之地的豪族,若是拒不執行主公政令,那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些個搖擺的豪族放到戰時,便是最大的隱患。”法正補充道。
“攘外必先安內。”陳辰下了結論。
劉備看向諸葛亮和法正,“南中之地,便交由孔明處理。荊南的豪族便由孝直處理,如何?”
“諾!”
諸葛亮和法正二人躬身領命。
“高築牆之策我已明了。這廣積糧?”劉備繼續問道。
“對此,正亦有疑問。”法正看向陳辰,“大軍師方才言及,我軍底蘊遠不及曹操和孫權,若隻是比拚發展,豈不是會讓差距越發的大?”
陳辰和諸葛亮對視了一眼,笑了。
“亮與啟明尚在隆中隱居之時,亮便問過這個問題。”
法正饒有興致地給兩人捧哏,“哦?那當時大軍師是怎麽回答的?”
“科技發展才是第一生產力。”陳辰和諸葛亮異口同聲地說道。
不等劉備和法正提問,陳辰直接開口解釋,“就比如之前的曲轅犁,此物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耕作效率,原本兩人的工作,縮減至一人,這便是將發展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借助曲轅犁,我們能夠以比曹操和孫權更快的速度開辟良田。長此以往,如何還有發展不如孫曹兩家之說?”
劉備聽了之後,想到當年天天往臥龍崗跑,堅持簽到的日子。
顫聲問道,“若是我沒有記錯……當年臥龍崗上,啟明專門設了一間工坊,莫非?”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主公所料不差。”
陳辰白了他一眼,“有你什麽事?工部尚書出力可比你大多了?”
“嘿嘿嘿,月英是內子,她的自然也是我的。”
“孔明,你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那還是要多謝啟明教的好。”
法正帶著些羨慕,看著兩人。這種微末之時便產生的情誼,真的是羨煞旁人。
劉備看著兩人鬥嘴,笑著搖了搖頭,“備能得二位相助,實乃三生有幸!”
陳辰看著劉備,笑道,“能得zh……主公一句稱讚,辰亦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看了陳辰一眼。
“所謂科技,啟明給我的解釋是理論為科,實踐為技。而這理論,便是要從格物中來。”
西漢戴聖所著《禮記·大學》中便提到過,“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看到劉備臉上還帶著些迷茫,陳辰想了想,“主公久經戰爭,辰便問問主公,這箭矢,是平射飛得更遠,還是拋射飛的更遠?”
“自然是拋射。”
“那,為何拋射更遠?”
劉備愣住了。
“同樣是拋射,弓手將弓抬多高拋射最遠?”
雖然還是有些懵,但是劉備一下子就明白了格物的重要性。
“尋常人隻知道怎麽做,卻不去思考為何。而格物,便是要去探究為何會如此。此為科。明白了為何如此之後,便要去考慮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更多的地方。此為技。二者相合,便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能夠在當下勝過孫曹兩家是利在當下,流傳到後世更是功在千秋。”
“啟明高義!若得全功,後世必道一聲‘陳聖’!”劉備內心震撼。
“陳聖助劉皇叔三興大漢,當為一段佳話,流傳千古。”諸葛亮笑道。
“後人考證,陳聖身邊有一書童,名為諸葛亮,亦受世人尊崇。”陳辰反唇相譏。
“哈哈哈哈哈!”
……
戶部的糜竺拽著自己的頭發。
“不行!我要去找大軍師!連戰兩年下來,再不想辦法,府庫就先崩潰了。”
於是,正在劉備府上歡笑的眾人,見到了明顯消瘦了不少的糜竺。
“正好主公和大軍師都在,快想想辦法吧!”還沒來得及寒暄,糜竺當先開口。
劉備也是品出了一點味道,“這緩稱王一策,我已知曉,前兩策,還望啟明解惑。”
“如今正是我軍基業初定之時,最要緊的便是穩固基礎、積累資源和實力,而不是過早地顯露自己的野心或聲張自己的名號。”
陳辰整理著思路,“緩稱王一事,便是請主公韜光養晦。曹操進位魏公之後,篡逆之心昭然若揭。主公匡扶漢室、清君側的大旗在此時更為珍貴。即便是孫權,隻要他沒有對曹操稱臣,那在公理之上,便還是與主公在一條戰線之上。”
“況且,名義上,曹操的魏公還是天子敕封的。若是主公自領名號,豈不是視天子如無物?身為天子親口認證的皇叔,若是行此等自毀長城的行為,結果可想而知。”
“啟明……別說了……”劉備被他說的有點臉紅,一時腦熱差點釀成大錯。
“而高築牆,便是要著重於構建穩固的防禦體係,包括製度、團隊、資源等各個方麵。”
諸葛亮跟上了陳辰的思路,“先前啟明提出的六部製度,已經是詳實非常,一時之間恐怕沒有比六部更好的行政策略。用人方麵,還是較為依賴世族子弟……荊州之地的開民智之舉尚且沒有太大的成效……”
“欲開民智,又豈是旦夕之功?”陳辰搖了搖頭,“二十年內能夠有成效,都算是神速了……所以,用人之事暫時還得落在世家和寒門身上。孔明在荊州和益州處理的就很好了。”
劉備點了點頭,雖然殺了不少人,但是效果也非常的明顯,至少這麽多坤沒有白殺,強製推行的土地新政雖然還可能有地方存在不報瞞報的情況,但在大局方麵已經沒有影響了。
在足夠的利益推動之下,百姓的力量是足夠改天換日的。
“除了製度和人才之外,穩固的防線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人心。想要破開堅城,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從內部突破。所以,荊州和益州之內,絕對不能存在聽宣不聽調的勢力存在。”
劉備聽著,默默點頭。
“南中之地因為情況特殊,可以適當懷柔拉攏。但是荊南之地的豪族,若是拒不執行主公政令,那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些個搖擺的豪族放到戰時,便是最大的隱患。”法正補充道。
“攘外必先安內。”陳辰下了結論。
劉備看向諸葛亮和法正,“南中之地,便交由孔明處理。荊南的豪族便由孝直處理,如何?”
“諾!”
諸葛亮和法正二人躬身領命。
“高築牆之策我已明了。這廣積糧?”劉備繼續問道。
“對此,正亦有疑問。”法正看向陳辰,“大軍師方才言及,我軍底蘊遠不及曹操和孫權,若隻是比拚發展,豈不是會讓差距越發的大?”
陳辰和諸葛亮對視了一眼,笑了。
“亮與啟明尚在隆中隱居之時,亮便問過這個問題。”
法正饒有興致地給兩人捧哏,“哦?那當時大軍師是怎麽回答的?”
“科技發展才是第一生產力。”陳辰和諸葛亮異口同聲地說道。
不等劉備和法正提問,陳辰直接開口解釋,“就比如之前的曲轅犁,此物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耕作效率,原本兩人的工作,縮減至一人,這便是將發展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借助曲轅犁,我們能夠以比曹操和孫權更快的速度開辟良田。長此以往,如何還有發展不如孫曹兩家之說?”
劉備聽了之後,想到當年天天往臥龍崗跑,堅持簽到的日子。
顫聲問道,“若是我沒有記錯……當年臥龍崗上,啟明專門設了一間工坊,莫非?”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主公所料不差。”
陳辰白了他一眼,“有你什麽事?工部尚書出力可比你大多了?”
“嘿嘿嘿,月英是內子,她的自然也是我的。”
“孔明,你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那還是要多謝啟明教的好。”
法正帶著些羨慕,看著兩人。這種微末之時便產生的情誼,真的是羨煞旁人。
劉備看著兩人鬥嘴,笑著搖了搖頭,“備能得二位相助,實乃三生有幸!”
陳辰看著劉備,笑道,“能得zh……主公一句稱讚,辰亦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看了陳辰一眼。
“所謂科技,啟明給我的解釋是理論為科,實踐為技。而這理論,便是要從格物中來。”
西漢戴聖所著《禮記·大學》中便提到過,“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看到劉備臉上還帶著些迷茫,陳辰想了想,“主公久經戰爭,辰便問問主公,這箭矢,是平射飛得更遠,還是拋射飛的更遠?”
“自然是拋射。”
“那,為何拋射更遠?”
劉備愣住了。
“同樣是拋射,弓手將弓抬多高拋射最遠?”
雖然還是有些懵,但是劉備一下子就明白了格物的重要性。
“尋常人隻知道怎麽做,卻不去思考為何。而格物,便是要去探究為何會如此。此為科。明白了為何如此之後,便要去考慮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更多的地方。此為技。二者相合,便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能夠在當下勝過孫曹兩家是利在當下,流傳到後世更是功在千秋。”
“啟明高義!若得全功,後世必道一聲‘陳聖’!”劉備內心震撼。
“陳聖助劉皇叔三興大漢,當為一段佳話,流傳千古。”諸葛亮笑道。
“後人考證,陳聖身邊有一書童,名為諸葛亮,亦受世人尊崇。”陳辰反唇相譏。
“哈哈哈哈哈!”
……
戶部的糜竺拽著自己的頭發。
“不行!我要去找大軍師!連戰兩年下來,再不想辦法,府庫就先崩潰了。”
於是,正在劉備府上歡笑的眾人,見到了明顯消瘦了不少的糜竺。
“正好主公和大軍師都在,快想想辦法吧!”還沒來得及寒暄,糜竺當先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