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遞進門內的時候,戚晉剛勾畫完許多雞零狗碎的雜物。有羽毛,懸在天上;枯樹光溜溜掉幹淨了落葉,一旁小溪還靜靜在流;楓葉漸漸漂遠了,有顆石子留在原地,依舊發著閃亮亮的光。他沒來得及勾畫她的背影,然後荊風說:
“親事府為她辦了慶功宴。今晚,現在。”
於是忽然間,想見她的心情便再也抑製不住。
慶功宴就設在刺史府後院,天色漸晚,她自夕陽中騎馬而來——準確來說,與童昌琳同乘一騎,但戚晉習慣性略過了執杖親事,隻見大病初愈的小姑娘穿了身舊色的衣裙,披著件劣等的狐裘,裙擺散開在棗紅的馬背上,像煮開的水花一般上下翻飛。她低頭瞧了瞧,為此樂不可支。幾日過去,她兩頰多了些紅潤血氣,眼睛被寒風吹出些淚花;偶爾咬了唇,依舊是不知所措的局促;可下馬時又能準確無誤地跳到童昌琳的懷中,多少學會了不拘小節。然後戚晉就想,想她在同州的密林裏是何模樣,丹州的村舍間呢,延長的骷髏山上,還有寧朔的縣衙內?想她孤注一擲時,想她自由自在時,想她擔驚受怕時,想她茫然無助時……近在眼前的她,卻忽而令他掏心掏肺地思念。旁人的言語果然太輕,不足以描畫出她經曆過的風霜雨雪,不足以還原缺失的那麽多日日夜夜。他喉頭一動,幾乎當真要走出去了——
一串黑珊瑚的項鏈,從童昌琳懷裏掏出,係在她的胸前。
這一瞬間,她忽而就變得遙遠,更不可靠近;他的存在,又變得這樣可笑、而無用。曹文雀曾經為她表功,小之則給她叫苦,荊風說一路平安,偏偏戚晉怎麽也想不通。她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太平天下,如何屢建奇功?她似乎又隻是個沒名沒姓的小丫鬟,不過倉皇逃命,卻反而招人嫉妒。他所幸不曾見到盧道,否則……
可他也不知自己當如何區處。
他隻道有些東西已經改變,像她的樣貌,就這樣在夕陽裏發著光,卻如夢似幻,不可捉摸。她還在笑,還會欣賞一節枯枝,捉住一片羽毛。功勞之下的恐懼使她珍貴,恐懼之下的愛使她崇高。這二者此刻卻令戚晉厭惡,更使他心碎。
而後他轉身離去了。
他不再勾畫溪邊背影,他像畫一隻眼睛,卻畫不出。她的眼睛,不似他的重瞳,簡單多勾勒個圓便足以概括。她的眼睛太複雜、太恢弘,要讓見者落淚,而後自慚形穢。可戚晉不想麵對這樣一雙觀世音般的眼睛,他是凡世俗人,隻想念凡人真實的溫度、與心跳。他接著又大驚失色,痛斥自己愚昧,又痛恨自己輕浮。他覺得自己該當去致歉,這是個很好的借口。
但是他走不脫,已經有庶仆進門,帶著他等待了多時的信號:“刺史老爺要事,先要奴才通稟一聲……”那孩子偷偷抬眼一打量,好像不太敢接著說下去,“最好是……先請秦將軍來……”
天色好似在這一瞬間忽地黑了。他看了一眼燭火,隨即點了幾人名姓,讓仇嘯各自知會,又翻過那頁草紙,親筆修書命荊風送去。他而後短短歇了片刻的覺,就在這須臾間隙。
九原已無葉可落,他聽到風飄落地上的聲音。
其後公堂很快搭起,就在東跨院。往南一牆之隔,交了班的執杖親事們正圍著他們的小英雄,興致勃勃要聽她將一路驚心動魄娓娓道來。祝酒、驚詫、倒吸冷氣、抑或拍手擊節,荊風耳聰目明,在這頭也聽得一清二楚——他卻不該聽見。他要請的人沒有來,眼前早有預料的事,終於發生也難免使人興致乏缺:
比如說隱藏在右威衛的內鬼。
“是……右威衛、翊府、中郎將,趙東的裨將。”
刺史李通好容易捉住了秦家軟肋,要將舉報說得緩慢、鄭重,麵上顯得赤誠而衷心、再加幾絲嫉惡如仇與無可奈何。他接著卻忽而促弦轉急,不餘任何反駁扯皮的空當,人證物證立時傳上堂來、擺開一排。九原不曾戒嚴,尤其西城門格外暢通無阻。州府蹲了多日,先捉住放心大膽出城傳遞情報的燕國探子,而後審出這驚天大案。夜冷著,隻這麽瞬息,無人再能看清秦秉正的麵色。想他右威衛翊府旗下,左郎將蔡築已被梟首示眾,如今中郎將趙東的裨將又投效了敵國,這右威衛主將的位置,他算是徹底做到了頭。戚晉沒有說話,當著列位同僚麵前,是秦秉正自己“噗通”一聲撩袍跪倒。他說——聲音如常,隻是無端像帶著回聲,和衛國公陣亡後的聲響別無二致——他說:
“趙東……無罪。”
右衛將軍時豐上前,取過他將印虎符雙手奉上。朱兆的眼睛跟著一路上移,接著又閃出精光:
“趙東原在燕然都護府,並非衛國公麾下,與燕賊並無不共戴天的血仇;手下兄弟倒是多有傷亡,對秦將軍心存不滿卻不無可能。如今蔡築一死,狡兔死走狗烹;自家裨將再勸,焉知他不會一時意動、隨其歸敵?”
“的確。燕人的胃口,的確不會僅止於一個裨將,所以,”
將印虎符暫時擱在案上,戚晉接著站起身,卻將秦秉正親自扶起:
“趙東,還將有大功。”
如今西受降城主將乃火拔支畢親外甥果那正。這裨將再手眼通天,也不過隻是果那正一人的耳目罷了。要知道火拔支畢的蹤跡,得下重餌。趙東,翊府中郎將,分量不輕不重,但至少值得一試。打草不能驚蛇,雖然有些東西,已經悄無聲息地改變:
從今夜起,一切都不能再回頭。
“故城久克而不能下,隱疾久患而不能查,即便有右衛助力,圍城迄今十二日而不能得。”
榮王戚晉,緩緩背過身去,將印虎符,已在唾手可得的距離。他卻不曾伸手,不過喉頭輕輕一動,聲音有意壓得低沉,堂外,又適逢風起:
“從今日起,中路軍,右威衛及右衛,進退區度,一律聽從本王號令。
“秦將軍仍戴原職,但,一舉一動,須有本王調度。否則,視為謀反叛國,人人得而誅之。”
榮王、行軍大總管、關內道黜陟使,代天巡狩,言出如律。堂下眾人紛紛跪拜領旨,百樣心思一時喧湧如潮。戚晉又道:“此為其一。”而後,便唯剩斂聲屏氣,連那地毯上的絨毛、也再不能被吹動半分,“其二。”
他轉身,望向朱兆:
“夏州之亂,根源未解。一切軍需用度,自此改由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勝州刺史吳祚孚一應安排。”
秦秉正晾在下首,此刻已不辨悲喜。這下便換了朱兆來猝不及防、再來怒不可遏。夏州出事,孫固不可再用。輸送後勤舍他其誰?到手的鴨子,竟然還能拱手讓給東路?可不等他眉頭揚起,榮王搖頭歎息,先點他來問:
“朱侍郎才勞動了一趟。朔方如何情形,想必遠比本王看得真切。前幾日侍郎多番上書,直道後勤危矣,如今改弦易轍的消息,便由朱侍郎代為轉達,可好?”
到了這生死關頭,連荊風都知道他唯有搬出他太尉爺爺來作保:“臣……鬥膽。”咬牙切齒,他甚至抬起一張漲紅臉麵,“臣幼聆祖父訓導,自認軍需轉運可堪行家裏手……”
“朔方州獄死了三名細作。凶手是誰,難道朱侍郎已經查明?”
那寬厚身軀微不可察地一抖,再不動了。
“如是,那麽如何避免禍事重演,朱侍郎必定是不二人選。”
戚晉在笑。笑得溫柔,問得耐心。可那雙重瞳啊,卻冷若寒霜,更深不可測。他就盯著朱兆突突直跳的眼睛,盯著他哐然叩首,盯著他領旨告退。他撅起身來,腰上的肥肉跟著震顫;他退出門去,一步比一步踉蹌,令回首目送的李通暗自發笑。戚晉看得仔細,接著自然便道:“其三。”
李通忙回過神來。
“接下來攻堅克難,少不得倚仗城中父老鄉親。秦將軍從前給民工開多少?雙倍酬勞,出體力活的包兩頓餐飯,刺史府公出。”
不等他歡歡喜喜應下來,暗自長舒一口氣,戚晉又道:
“隻是李刺史少往民間去,萬一內情不清,貽誤時機……蘭縣令。”
後者頷首以應。
“九原縣各家各戶收入、稅出、人口是你親手整理,你又做過度支員外郎,這事交由你來辦再恰當不過。秦將軍想來從前不曾過問這些細枝末節,寧朔代縣令江釗會協助你。先,擬定一套標準規則,幫工人等要一一造冊登記。另外停牧改農你已經在做,就趁此機會選些人手好好去做。兩邊任何進展、任何差池,均由你一人負責,明白?”
責權對應,他一人負責,便是一人掌權;這麽區區幾句話,刺史便近乎要被架成空殼。當然不,還有“要事”,隻能李通去做:
“煩請李刺史,頒道戒嚴令。捉拿奸細,戒嚴巡城這等大事,還得請李刺史不辭勞苦。”
他說著還鄭重做了禮。
這場戲醞釀多日,本該就此落幕了,可李通麵上掛不住先走了,蘭敬德身子骨不好跟著走了,連右衛將軍也趁機離開,堂內不知何時隻剩下秦秉正一人。荊風送了客,回身將房門闔嚴,又落下棉簾。秦秉正便終於肯站起身、抬起頭——此時此刻,敗軍之將,用夾雜粗氣的腔調,他居然還有的興師問罪,甚至理直氣壯?
“……之所以殺蔡築,就是為了讓軍中傳言你我不和,誆那細作去找燕賊通風報信?”
大梁四軍合並,內有嫌隙、有機可趁。火拔支畢必然大喜,大喜則大意、大意則大敗。荊風站在一旁,以為秦秉正想通了這層道理,接下來多少要慨歎一句蔡築死得其所,卻不想他反倒惱羞成怒:
“你我本就不和,何必多此一舉?蔡築跟隨父親二十一年,沒有功勞有苦勞,說殺就殺,是否小題大做、亦或、挾私報複?!”
“我殺他是因為他違反軍令,按律當斬。”戚晉冷冷應過,盯著他看了半天,突然嗤聲而笑,“早聽聞衛國公治軍嚴明,當年我執掌左衛時親身領教過,自歎弗如。不想沒過幾年,秦將軍倒帶頭反起規矩來。孝順子,孝順得好哇!”
他在激將,在等對麵怒火中燒之際口不擇言,以那夜客棧裏的“把柄”來反唇相譏。可秦秉正沒有,隻不過險些撕碎了重簾、撞倒了門扇。反倒他這一腔隱火,最後居然無處發泄。夜黑著,他重坐在案後。隔牆歡鬧聲似乎停了,荊風說她已經離開。今夜大獲全勝,或許他們也該祝酒慶功,可這不過僅僅是個開頭。
那麽就以今日、暫時作別。
野外的黃沙刮得山響,天上的太陽掉在地下,在手邊、在心尖,燒破了一個又一個窟窿,淌著沸滾的血。手邊的青梅酒向來是冷的,卻解不了口幹舌燥、緩不得心焦神疲。“荊風。”他簡單地叫,“你幫我,再走一回窗戶。”
“屬下不是小偷。”
他支了腦袋,呼吸緩慢而粗重,心灰意懶間哪還有意與這楞頭較勁:“去你妹妹房中。”他頓一頓,“替我……借一樣東西。”
“偷什麽?”荊風問。
“一塊……石頭。”
接榮王殿下令,豐州駐軍一應暫停攻勢,枕戈待旦、重肅操演,外人看來卻好像就此享了清閑。長安城內近來湧入各國慶祝千秋萬歲的使節,倒愈發忙得好似戰火連天——尤其那內宮禦膳房!姑姑們有的頤指氣使不必親自勞動,年長的大宮女們推三阻四偶爾也能得個閑,唯有徐彌湘這等才進宮剛上了案台的,東奔西跑是哪兒都得搭把手。除了為陛下備壽試菜調整的內膳所她進不去以外:每日下午得為最近常進宮來的靖溫長公主準備十幾道流水小食,擇菜洗果足夠她兩隻手都泡皺生了凍瘡;慶祥宮又要各樣孩童零嘴,炒糖砂更累得人胳膊仿若千鈞重;令熙宮指名道姓,近來總是貪一口漠北的烤肉,煙火燎人怕是要把她那小臉蛋熏黑幾個度;露華殿的良寶林也勤往這頭走,變著花的點些茶果要去與陛下消遣。彌湘從前還說要將芊爾姐姐留下的記劄認真研讀清楚——哪還有精力和空閑!
月當半空,她一屁股躺倒鋪位上隻顧得喘氣的時候,也就隻能聽姐妹們聊些八卦是非來打發時間了。都是些十來歲的女孩子,好奇心重,偏這宮裏故事又多,聽個一知半解就要聚在一起以訛傳訛,時而大驚小怪,又紛紛樂在其中。
有一夜她們說,離家出走的宣清長公主殿下早就死在了外間,民間有人見到了屍體,陛下還不肯認呢!下手之人必定與國舅有血海深仇,據說連她身邊的丫鬟都不曾放過,殺豬一樣駭人哩!
彌湘背過身去,打定主意要起來寫封家書托父親問問仔細。她卻幾乎立刻便睡著。
又一夜她們說,馨妃娘娘如今可是對陛下動了真心!邊關戰況焦灼,從早到晚都是露華殿的伴駕伺候,可不是發了同甘共苦的誓言是怎得!馨妃娘娘近來冬衣添得臃腫,誰又曉得是否肚子裏已有了動靜?
彌湘拿枕頭蓋了腦袋。老天爺,明兒個隻怕良寶林又要來“叨擾”!露華殿風頭既盛,怎得不去勞煩他們自個的小廚房?
再一夜她們又說,陛下近來恐怕不太好,有姐妹瞧見在稍間望著孝定恭皇後的畫像流眼淚呢。小皇帝畢竟年紀輕輕,可不是畏懼著邊關戰況,又怕了各國使節?難怪他今兒早朝連狀報都不願宣讀,下旨放權竟讓榮王一應掌管;使節們困頓在鴻臚客館,甚至至今都不得召見!還說什麽……壽宴也不許大肆操辦!
彌湘偷偷長出口氣——卻隻出夠到一半。雖說總算能歇歇……可壽宴、使節接待這些……本就和她不相幹呐!
同住一屋的宮女姐姐們卻顯而易見地精神起來,夜裏閑話也越傳越離譜——說什麽宜昭容如今頻繁進出慶祥宮,準是向太後娘娘投誠!尤其今兒個,她還站在太後娘娘那頭,幫著數落陛下呢!還有更了不得的——她們說,楊忻或許都不是國舅爺親子——要麽太後娘娘怎麽就發了大火,將他趕出了宮廷?想她母親商賈出身,又是自己求到國舅爺床上去的下賤胚子,借腹生子以此攀龍附鳳……也未可知呢!
“誒……彌湘?上哪去?”
都是謠言。她才不要聽這些,她向來都不喜歡聽這些。她不要再睡在這間屋子裏。借個值班名義,她要寫家書,要看芊爾姐姐的手記……
沒多久,她還是在內膳間睡著。
撇了管家婆,蘇以慈決定自己來禦膳房偷些吃的,她卻隻摸出來一罐蜂蜜,然後撞著一個呼呼大睡的小宮女兒。“我肚子餓,中午明明擺了一桌菜,卻一口都沒得吃。萃雨偏不信,晚上隻讓我喝一碗稀粥,怎麽能喝得飽……”
那小宮女兒跌坐在地上,沒聲沒響看了她片刻,忽而埋頭抱住了膝蓋,又沒聲沒響地哭。瞧瞧,這後宮裏的小女娃!一有風吹草動就哭哭啼啼!蘇以慈撇了嘴,接著卻要笑——她們不是說皇帝也總是這樣麽?白淨的麵上要遍布淚痕、瘦弱的小身板顫顫巍巍,再捏個帕子,小姑娘似的想親娘呢!
可惜她沒親眼看見;可惜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盡管連蘇以慈也覺得,他本當如此。
去年舉國斬衰,今年十月廿七才是他登基以來第一個萬壽節。偏在這關頭,內外交困,哪頭都要人好受:蘇欽抗旨攻下了燕國王帳,火拔支畢卻不知所蹤——國庫吃緊,他咬牙投下的這場豪賭誰知能不能迎來最終勝利?沒有蘇家坐鎮,豐州榮王輕而易舉便壓了秦家威風,右威衛加上右衛共十三萬的兵力,萬一榮王就此反戈逼京?各國使節齊聚一堂,各個狼子野心不懷好意,擺明了要試他這黃口小兒深淺,萬一他周旋不及,被看出了國力空虛的破綻?
光是想一想,連蘇以慈都覺得如在火上炙烤般的難受。
十月二十一早,八百裏加急,榮王有奏折直抵長豐台。於此同時,卻無一家書送往慶祥宮。重申衷心,減少猜忌,他一定已經有了大動作,是以如此迫不及待。蘇以慈暗道不好——要是父親接旨去豐州領了行軍大總管一職,何至於今日?她於是馬上溜去慶祥宮,說是安撫太後,實則為了防止尋仇。可皇帝卻什麽動靜都沒有——實話說,他冷靜到即使蘇以慈也覺出膽寒:
他幾乎什麽都沒有做。
榮王要發號施令?那便由他去!自古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不過不鹹不淡叮囑一句咬死盯緊,不可急功近利;使節既然為了祝壽而來,那便等到壽宴當日再行傳召,遠道而來就在鴻臚客館休息,讓他們看看長安如何富庶,王帳大勝又是如何鼓舞人心!激勵前線將士,壽宴盡量一切從簡;孝道當先,皇帝率先垂範,這幾日侍奉太後更為勤謹。
風吹浪打著,這麽個嘴上沒毛的小子卻居然當真巋然不動?
嘴上不說,蘇以慈卻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又一眼。
而後就像萃雨警告的那樣,跟著就出了麻煩。
今兒中午,蘇以慈前腳剛告進,皇帝後腳又跑來與太後共進午膳。楊忻近來一天一個樣,已經能夠吃點輔食。太後總愛抱他在懷中,連飯桌上也不例外。蘇以慈本就不喜歡小孩兒鬧騰,今天又多看了兩眼戚亙,沒留神就在她手邊,楊忻小手抓一抓,先扯住了太後頭發,又攥緊了她發間金簪。
泠泠一聲響,誕育嫡長子時先帝爺禦賜的金點翠二龍戲珠簪打在桌沿又摔落地下,折了龍爪點翠、斷了龍角珊瑚、散了龍身輯珠、損了祥雲金鏨刻。大殿一時安靜,靜得發冷,蘇以慈的筷子才剛剛拿在手裏,滿桌珍饈還冒著熱氣兒呢!
在太後怒不可遏罵到薛娘子之前,在楊忻縱聲啼哭之後,蘇以慈不知怎得,便抱那孩子離開了。皇帝慢一步退出殿外,接著卻與她並肩同行。“你抱他上哪去?”他問。“還給他那商賈出身的低賤母親。”她答。
他淡淡地、便笑了。
“別人說起薛娘子,都說她不過商戶之女;可楊忻,我想,現在隻需要他母親。”她說得認真,身畔笑意卻忽而冷淡,抖抖肩膀,她重新揚起聲,少不得又得陰陽怪氣一番,“妾是說楊忻?怎得,他是故人之子,就不配陛下賞什麽恩典?壽節將近,您得積德!”
“還有十日。”戚亙眼瞅著她,似笑非笑,“宜昭容的賀禮,想必已經置辦妥當了?”
糟。吳萃雨多番提醒過,她卻從沒上心。畢竟那時候,哪有比父親赫赫戰功更耀目的賀禮呢?誰想後來功成了過,她或許當真該像萃雨建議的那樣,學會夾起尾巴做人。
“拿不定主意也不是大事。”戚亙道,“朕……有樣心愛之物……”
楊忻好重,蘇以慈有些抱不住。她跌腳向旁側一歪,戚亙伸手便來扶。她下意識本當避開,可昌德宮外,托盞愣怔著的,是良寶林在那兒。露華殿風頭太盛,吳萃雨已經念叨了太多遍。
她不想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所以她逃到了禦膳房來。就像還在陽關的時候,逃到火頭軍的營帳裏去。可興明宮畢竟不是邊境,她麵前如今隻坐著一個哈欠連天的小宮女;要討點食來,對麵還大大方方說自己不樂意:
“我今晚,實在不想再做飯……即使,我樂於此道。”
那就不要做!蘇以慈立時被說服。少吃一頓哪裏就餓死了人呢,何況這案頭,不還擺著罐蜂蜜?有氣無力的小宮女又搖頭:“食材都登記在冊……”她抽個鼻子,站起來渾渾噩噩又道,“得和姑姑買……不如拿來做了蜜餌,當作給昭容娘娘的宵夜……”
昭容娘娘卻一聲不響、就此轉身離開。
夜裏風冷,禦膳房不點火到底睡不住人。彌湘眨巴眨巴眼睛,抱了蜜罐,許久,就靠在那裏。以為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經年累月下來也會枯燥無味以至於心生厭煩嗎?抑或娘的勸阻實則是對的,自己無非是被美味佳肴欺騙了眼睛,一時興起、卻對其間辛酸苦辣沒有絲毫預計呢?
如果木棠姐姐此刻在這裏……她會說……麵上的淚水酸澀、卻是溫熱的。筋疲力竭之下,又何嚐沒有些許心滿意足?如不然,還何苦念叨著芊爾姐姐的手劄?她會說,四下幫工,是求學討問的最佳良機,應該樂都樂不過來!可是她,她如今又在哪裏呢?
其後幾日太後娘娘肆宴設席,請不動靖溫長公主及又去請義憲長公主;徐彌湘愈發兜兜轉轉,就快磋磨成個陀螺。她最終生了場病,還被令熙宮的姑姑看到,饒了她出宮回家休養兩三日。娘給她又按摩又煮藥,絮絮叨叨地數落。人又不是拉磨的驢,生來就不是連軸轉的,總要歇息,總該有退路。她趴在窗邊,看著天際飛鳥,卻覺得世間太多人的人生,並不是這樣。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放棄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退路。
薛綺照便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快要走到了死胡同。她原本就請人代筆,給張家一連去了十三封信,卻件件都石沉大海,後來幹脆跑去段家找她歸寧省親的段姐姐哭泣:
“你說說宣清長公主……我心底總沒有底!算命的一會兒說他張家這是大生意,往後要飛上枝頭徹底越過京城這麽多商戶去……另一家又說他們為此觸了大黴頭,要連累整個‘順字盟’!不論如何,這事可和我沒有幹係!”
“我瞧著是小公子進了宮,有太後娘娘照拂著,你身畔空落下來,便沒了主意了。成日淨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段舍悲放了筆墨,親手接了茶來拉她落座,“你是出嫁的人婦,又惦記旁人家的兒郎做什麽?左右閑著,不如幫我盤算盤算萬壽節的禮單。陛下即位,這才第一次為生辰慶祝,自然會辦得隆重些。殿下遠在邊關,我們得置辦全了,別出什麽差錯的好。”
薛綺照在段家借住了這麽些時日,此刻聽到萬歲壽宴,登時眼眸亮得恍若青蔥少女,一改寄人籬下的頹唐勁兒,竟連嘴角都笑了不攏。萬一她討個恩典,也進宮去!遠遠總能遙看一眼自己那才滿周歲的孩兒,甚至說不準、還能親親抱抱,甚至將楊忻接回自己身畔!到時候有國舅爺的兒子傍身,父母兄弟,哪還能再將她拒之門外!她這麽誌得意滿著,像剛下了蛋的老母雞一樣,連腰杆都先挺起來,還又尋出一身玫紅的衣衫穿上了身。
可接著,世界再次天翻地覆。
在壽宴之前,楊忻先被送回她身邊——據說是惹怒太後娘娘,觸了很大黴頭!甚至段府的郡夫人都趁女兒不在派人來通了話,希望她識趣些,自己收拾東西離開。
“我是小公子的母親!是國舅爺兒子的親娘!是殿下表弟的……”
“哪有什麽小公子?”來人嘁道,“誰曉得這家夥是不是楊家的骨血?再說,是又怎麽樣?國舅爺都不在了,太後又不認,一個一歲的孩子值什麽錢?就算、就算國舅爺依舊威風,就算威風的國舅爺認了這個私生子,你也不過就是個外室,連名分也沒有,哪裏就當得起‘母親’二字?”
傳言說,這粗鄙卑賤的薛娘子居然和段府下人打了一架,是被搶了兒子扔出門外的。她家父兄早在外間候著,綁了人就扔去了郊外莊子還是佛寺的靜修,總言之是少了樁罪孽,阿彌陀佛。張祺裕邊聽邊笑,聽完了又掏耳朵。人教人死活不聽,事教人一學就會。就像老盧鏢頭,這不終於曉得了以禮待人的重要?“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呐。”來信浸了酒,墨漬汙出一團,他索性將其團了扔遠,權當不曾看見。他和宣清長公主的救命恩人可算不上熟,又憑什麽告訴盧道:親事典軍所言不假,他妹妹的確與殿下關係匪淺?
他接著提筆,卻要給木棠寫一份信,關於薛娘子、關於祝壽使團,關於盧鏢頭。前二者關於殿下,最終被他整頁燒毀;後者隻關乎她自己,且算作善意提醒。他們畢竟是朋友。
另一頭,他所謂至交知己,又險些惹上大麻煩。
從蘇大將軍大獲全勝開始,京城內早就開始瘋狂慶祝;再加上各國使節,那更是異乎尋常的熱鬧。是非流言便幾天一變。張祺裕最初不知在哪家妓坊聽到李玉善李成的名字,說他行蹤詭秘、花錢卻有如流水,準是找著了新的靠山;再一天、雲香院裏,又有人說他靠坑蒙拐騙,花的其實是張家小四的銀錢。閑人津津樂道之時事主就坐在一旁,當即拍案而起、怒證清白;於是第三天,謠言便傳:李成與張祺裕為爭“四大才子”頭名大打出手;第四日,還被關在大理寺獄的林懷章也莫名其妙加入了混戰,甚至於在接下來的日子逐漸取代李成、成了街頭巷尾新的熱議焦點。關於他的問題從來隻有一個——林懷章,天字第一號風流人物,上百窯姐的心頭好,眠花宿柳成性的逍遙客,如今近兩月杳無蹤跡,究竟是去了何處?無數張嘴巴緊接著開發出了無數新的議題。昨兒秋明坊裏有人說文人相輕、罪在李成;今兒千觴樓裏又有人打賭保票說他沾上賭癮,跑去了不知那處山溝避禍;再明兒雲香院裏,又有姑娘哭哭啼啼,說搞出命案的是他林懷章自己,因怕家中責難、索性帶了心上人遠走高飛。張祺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來都一笑置之。直到這日,有人猜測這親王府友早成了榮王心腹、為報雄心壯誌是一同北上征戰了去,這麽傳著傳著,林懷章幼學中舉、十六榜眼的奇跡又渲染起來,“京城四大才子”的另三位後來不知怎麽就徑直被被掃地出門。李成據說為此又大醉了一場酒;張祺裕也一連幾天沒了蹤影,為此又惹起一番另猜疑。
在這樣混亂而吵鬧的十月裏,京城迎來了第一場小雪。稀稀拉拉,未落即化,天氣卻驟然寒冷,已經需要裝上兩層門簾、換上及腿長襖。季節變遷一如既往,從不會為流言所擾,不會為人心變更,卻左右著太多人的命運,乃至牽連整個王朝的興衰。對於前線而言,隆冬便是最大的宿敵。朱兆最初都叫囂了幾次,該當速戰速決,在三九前誅殺火拔支畢;對麵向來藏頭藏尾,豈非也在等待天時站到燕人這邊?
豐州迄今為止,不曾落下哪怕一場雪。如果這種狀況持續過了小雪節氣乃至冬至,今年年關必定要滴水成冰、分外嚴峻。在這關頭偏偏按兵不動,榮王殿下在想些什麽?
“一準是嚇破膽了。還沒弱冠呢,隻知道跑來家家戶戶問問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的孩子,怎麽能會領兵打仗呢?”
“才不是,我表兄看見他去妙慧寺上香,本家的五哥女兒在府衙當差,還瞧他又是卜卦又是推演,求問不知道什麽東西呢!”
“更不對!我妹子就住在北堂口,榮王府的人一天三趟的跑,找趙夫子救急。他是在等趙夫子拿主意!”
畢竟年紀輕輕,又重任加身。麵對火拔支畢這等悍敵怎麽樣都會找不到北的吧!要麽躲在府上做了縮頭烏龜,要麽求神問佛,要麽就隻能找救兵,他還能有其他法子嗎?
“當然有!親王殿下才用不著在乎輸贏,反正妹妹都來了身邊,送出去議和不就是了?我丈夫在縣衙當班,我自然是曉得!我還知道,人家才沒空搭理這些小事,從來身邊都帶著個小丫鬟,吃住同行,片刻不離,在忙著年輕人的大事呢!”
似這般,城中百姓議論紛紛,右威衛等著看笑話,連右衛暗中也有輕蔑之語,甚至據傳西受降城裏果那正已經擺酒設宴,提前開始祝捷,反倒是那向來與榮王唱著反調的兵部侍郎,不知收了京中什麽信件——聖旨、還是家書?——自此不下絆、不嘲弄、不出頭、更不出手,一聲不吭隻管當個死屍。榮王便懶得過問,徹底便當他不存在。甚至連親事府涉及木棠和童昌琳那些流言蜚語,戚晉也好像充耳不聞。至少看起來他沒那個閑心:
在城內走街串巷罷了,如今改出城去東奔西跑、夜裏又整宿地點燈熬油。豐州各處山川河流恨不能親自踏遍,一應地形走勢早都得成竹在胸;右威衛曆年大小戰事得評判個優劣,西受降城曾經的戶口稅賦更當用作今日之推演;敵軍主帥火拔支畢、西受降城主將果那正那更得諳熟勝過故交摯友,生平要精確到日、交遊要追溯到人,閉上眼睛,都能做對方肚子裏的蛔蟲。作戰無非隻是達成結果,備戰當是重中之重——可他已經誤了。備戰怎麽能備到前線來,又怎麽能邊提心吊膽著敵方突襲邊不眠不休地臨時抱佛腳?
或許大戰已經開始,或許他已經輸了。尚未弱冠的榮王殿下,也會失眠、也會害怕,也會為親事府流言所擾,也會荒唐可笑地、偷偷在手心握緊了一塊石頭。他也想要嫉妒,想放縱憤怒,忍不住胡思亂想,一不留神就分心旁顧。熬紅了重瞳的眼睛,他卻從不曾等到她的身影,甚至哪怕隻言片語。
滿城風雨,她從不在乎。
“親事府為她辦了慶功宴。今晚,現在。”
於是忽然間,想見她的心情便再也抑製不住。
慶功宴就設在刺史府後院,天色漸晚,她自夕陽中騎馬而來——準確來說,與童昌琳同乘一騎,但戚晉習慣性略過了執杖親事,隻見大病初愈的小姑娘穿了身舊色的衣裙,披著件劣等的狐裘,裙擺散開在棗紅的馬背上,像煮開的水花一般上下翻飛。她低頭瞧了瞧,為此樂不可支。幾日過去,她兩頰多了些紅潤血氣,眼睛被寒風吹出些淚花;偶爾咬了唇,依舊是不知所措的局促;可下馬時又能準確無誤地跳到童昌琳的懷中,多少學會了不拘小節。然後戚晉就想,想她在同州的密林裏是何模樣,丹州的村舍間呢,延長的骷髏山上,還有寧朔的縣衙內?想她孤注一擲時,想她自由自在時,想她擔驚受怕時,想她茫然無助時……近在眼前的她,卻忽而令他掏心掏肺地思念。旁人的言語果然太輕,不足以描畫出她經曆過的風霜雨雪,不足以還原缺失的那麽多日日夜夜。他喉頭一動,幾乎當真要走出去了——
一串黑珊瑚的項鏈,從童昌琳懷裏掏出,係在她的胸前。
這一瞬間,她忽而就變得遙遠,更不可靠近;他的存在,又變得這樣可笑、而無用。曹文雀曾經為她表功,小之則給她叫苦,荊風說一路平安,偏偏戚晉怎麽也想不通。她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太平天下,如何屢建奇功?她似乎又隻是個沒名沒姓的小丫鬟,不過倉皇逃命,卻反而招人嫉妒。他所幸不曾見到盧道,否則……
可他也不知自己當如何區處。
他隻道有些東西已經改變,像她的樣貌,就這樣在夕陽裏發著光,卻如夢似幻,不可捉摸。她還在笑,還會欣賞一節枯枝,捉住一片羽毛。功勞之下的恐懼使她珍貴,恐懼之下的愛使她崇高。這二者此刻卻令戚晉厭惡,更使他心碎。
而後他轉身離去了。
他不再勾畫溪邊背影,他像畫一隻眼睛,卻畫不出。她的眼睛,不似他的重瞳,簡單多勾勒個圓便足以概括。她的眼睛太複雜、太恢弘,要讓見者落淚,而後自慚形穢。可戚晉不想麵對這樣一雙觀世音般的眼睛,他是凡世俗人,隻想念凡人真實的溫度、與心跳。他接著又大驚失色,痛斥自己愚昧,又痛恨自己輕浮。他覺得自己該當去致歉,這是個很好的借口。
但是他走不脫,已經有庶仆進門,帶著他等待了多時的信號:“刺史老爺要事,先要奴才通稟一聲……”那孩子偷偷抬眼一打量,好像不太敢接著說下去,“最好是……先請秦將軍來……”
天色好似在這一瞬間忽地黑了。他看了一眼燭火,隨即點了幾人名姓,讓仇嘯各自知會,又翻過那頁草紙,親筆修書命荊風送去。他而後短短歇了片刻的覺,就在這須臾間隙。
九原已無葉可落,他聽到風飄落地上的聲音。
其後公堂很快搭起,就在東跨院。往南一牆之隔,交了班的執杖親事們正圍著他們的小英雄,興致勃勃要聽她將一路驚心動魄娓娓道來。祝酒、驚詫、倒吸冷氣、抑或拍手擊節,荊風耳聰目明,在這頭也聽得一清二楚——他卻不該聽見。他要請的人沒有來,眼前早有預料的事,終於發生也難免使人興致乏缺:
比如說隱藏在右威衛的內鬼。
“是……右威衛、翊府、中郎將,趙東的裨將。”
刺史李通好容易捉住了秦家軟肋,要將舉報說得緩慢、鄭重,麵上顯得赤誠而衷心、再加幾絲嫉惡如仇與無可奈何。他接著卻忽而促弦轉急,不餘任何反駁扯皮的空當,人證物證立時傳上堂來、擺開一排。九原不曾戒嚴,尤其西城門格外暢通無阻。州府蹲了多日,先捉住放心大膽出城傳遞情報的燕國探子,而後審出這驚天大案。夜冷著,隻這麽瞬息,無人再能看清秦秉正的麵色。想他右威衛翊府旗下,左郎將蔡築已被梟首示眾,如今中郎將趙東的裨將又投效了敵國,這右威衛主將的位置,他算是徹底做到了頭。戚晉沒有說話,當著列位同僚麵前,是秦秉正自己“噗通”一聲撩袍跪倒。他說——聲音如常,隻是無端像帶著回聲,和衛國公陣亡後的聲響別無二致——他說:
“趙東……無罪。”
右衛將軍時豐上前,取過他將印虎符雙手奉上。朱兆的眼睛跟著一路上移,接著又閃出精光:
“趙東原在燕然都護府,並非衛國公麾下,與燕賊並無不共戴天的血仇;手下兄弟倒是多有傷亡,對秦將軍心存不滿卻不無可能。如今蔡築一死,狡兔死走狗烹;自家裨將再勸,焉知他不會一時意動、隨其歸敵?”
“的確。燕人的胃口,的確不會僅止於一個裨將,所以,”
將印虎符暫時擱在案上,戚晉接著站起身,卻將秦秉正親自扶起:
“趙東,還將有大功。”
如今西受降城主將乃火拔支畢親外甥果那正。這裨將再手眼通天,也不過隻是果那正一人的耳目罷了。要知道火拔支畢的蹤跡,得下重餌。趙東,翊府中郎將,分量不輕不重,但至少值得一試。打草不能驚蛇,雖然有些東西,已經悄無聲息地改變:
從今夜起,一切都不能再回頭。
“故城久克而不能下,隱疾久患而不能查,即便有右衛助力,圍城迄今十二日而不能得。”
榮王戚晉,緩緩背過身去,將印虎符,已在唾手可得的距離。他卻不曾伸手,不過喉頭輕輕一動,聲音有意壓得低沉,堂外,又適逢風起:
“從今日起,中路軍,右威衛及右衛,進退區度,一律聽從本王號令。
“秦將軍仍戴原職,但,一舉一動,須有本王調度。否則,視為謀反叛國,人人得而誅之。”
榮王、行軍大總管、關內道黜陟使,代天巡狩,言出如律。堂下眾人紛紛跪拜領旨,百樣心思一時喧湧如潮。戚晉又道:“此為其一。”而後,便唯剩斂聲屏氣,連那地毯上的絨毛、也再不能被吹動半分,“其二。”
他轉身,望向朱兆:
“夏州之亂,根源未解。一切軍需用度,自此改由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勝州刺史吳祚孚一應安排。”
秦秉正晾在下首,此刻已不辨悲喜。這下便換了朱兆來猝不及防、再來怒不可遏。夏州出事,孫固不可再用。輸送後勤舍他其誰?到手的鴨子,竟然還能拱手讓給東路?可不等他眉頭揚起,榮王搖頭歎息,先點他來問:
“朱侍郎才勞動了一趟。朔方如何情形,想必遠比本王看得真切。前幾日侍郎多番上書,直道後勤危矣,如今改弦易轍的消息,便由朱侍郎代為轉達,可好?”
到了這生死關頭,連荊風都知道他唯有搬出他太尉爺爺來作保:“臣……鬥膽。”咬牙切齒,他甚至抬起一張漲紅臉麵,“臣幼聆祖父訓導,自認軍需轉運可堪行家裏手……”
“朔方州獄死了三名細作。凶手是誰,難道朱侍郎已經查明?”
那寬厚身軀微不可察地一抖,再不動了。
“如是,那麽如何避免禍事重演,朱侍郎必定是不二人選。”
戚晉在笑。笑得溫柔,問得耐心。可那雙重瞳啊,卻冷若寒霜,更深不可測。他就盯著朱兆突突直跳的眼睛,盯著他哐然叩首,盯著他領旨告退。他撅起身來,腰上的肥肉跟著震顫;他退出門去,一步比一步踉蹌,令回首目送的李通暗自發笑。戚晉看得仔細,接著自然便道:“其三。”
李通忙回過神來。
“接下來攻堅克難,少不得倚仗城中父老鄉親。秦將軍從前給民工開多少?雙倍酬勞,出體力活的包兩頓餐飯,刺史府公出。”
不等他歡歡喜喜應下來,暗自長舒一口氣,戚晉又道:
“隻是李刺史少往民間去,萬一內情不清,貽誤時機……蘭縣令。”
後者頷首以應。
“九原縣各家各戶收入、稅出、人口是你親手整理,你又做過度支員外郎,這事交由你來辦再恰當不過。秦將軍想來從前不曾過問這些細枝末節,寧朔代縣令江釗會協助你。先,擬定一套標準規則,幫工人等要一一造冊登記。另外停牧改農你已經在做,就趁此機會選些人手好好去做。兩邊任何進展、任何差池,均由你一人負責,明白?”
責權對應,他一人負責,便是一人掌權;這麽區區幾句話,刺史便近乎要被架成空殼。當然不,還有“要事”,隻能李通去做:
“煩請李刺史,頒道戒嚴令。捉拿奸細,戒嚴巡城這等大事,還得請李刺史不辭勞苦。”
他說著還鄭重做了禮。
這場戲醞釀多日,本該就此落幕了,可李通麵上掛不住先走了,蘭敬德身子骨不好跟著走了,連右衛將軍也趁機離開,堂內不知何時隻剩下秦秉正一人。荊風送了客,回身將房門闔嚴,又落下棉簾。秦秉正便終於肯站起身、抬起頭——此時此刻,敗軍之將,用夾雜粗氣的腔調,他居然還有的興師問罪,甚至理直氣壯?
“……之所以殺蔡築,就是為了讓軍中傳言你我不和,誆那細作去找燕賊通風報信?”
大梁四軍合並,內有嫌隙、有機可趁。火拔支畢必然大喜,大喜則大意、大意則大敗。荊風站在一旁,以為秦秉正想通了這層道理,接下來多少要慨歎一句蔡築死得其所,卻不想他反倒惱羞成怒:
“你我本就不和,何必多此一舉?蔡築跟隨父親二十一年,沒有功勞有苦勞,說殺就殺,是否小題大做、亦或、挾私報複?!”
“我殺他是因為他違反軍令,按律當斬。”戚晉冷冷應過,盯著他看了半天,突然嗤聲而笑,“早聽聞衛國公治軍嚴明,當年我執掌左衛時親身領教過,自歎弗如。不想沒過幾年,秦將軍倒帶頭反起規矩來。孝順子,孝順得好哇!”
他在激將,在等對麵怒火中燒之際口不擇言,以那夜客棧裏的“把柄”來反唇相譏。可秦秉正沒有,隻不過險些撕碎了重簾、撞倒了門扇。反倒他這一腔隱火,最後居然無處發泄。夜黑著,他重坐在案後。隔牆歡鬧聲似乎停了,荊風說她已經離開。今夜大獲全勝,或許他們也該祝酒慶功,可這不過僅僅是個開頭。
那麽就以今日、暫時作別。
野外的黃沙刮得山響,天上的太陽掉在地下,在手邊、在心尖,燒破了一個又一個窟窿,淌著沸滾的血。手邊的青梅酒向來是冷的,卻解不了口幹舌燥、緩不得心焦神疲。“荊風。”他簡單地叫,“你幫我,再走一回窗戶。”
“屬下不是小偷。”
他支了腦袋,呼吸緩慢而粗重,心灰意懶間哪還有意與這楞頭較勁:“去你妹妹房中。”他頓一頓,“替我……借一樣東西。”
“偷什麽?”荊風問。
“一塊……石頭。”
接榮王殿下令,豐州駐軍一應暫停攻勢,枕戈待旦、重肅操演,外人看來卻好像就此享了清閑。長安城內近來湧入各國慶祝千秋萬歲的使節,倒愈發忙得好似戰火連天——尤其那內宮禦膳房!姑姑們有的頤指氣使不必親自勞動,年長的大宮女們推三阻四偶爾也能得個閑,唯有徐彌湘這等才進宮剛上了案台的,東奔西跑是哪兒都得搭把手。除了為陛下備壽試菜調整的內膳所她進不去以外:每日下午得為最近常進宮來的靖溫長公主準備十幾道流水小食,擇菜洗果足夠她兩隻手都泡皺生了凍瘡;慶祥宮又要各樣孩童零嘴,炒糖砂更累得人胳膊仿若千鈞重;令熙宮指名道姓,近來總是貪一口漠北的烤肉,煙火燎人怕是要把她那小臉蛋熏黑幾個度;露華殿的良寶林也勤往這頭走,變著花的點些茶果要去與陛下消遣。彌湘從前還說要將芊爾姐姐留下的記劄認真研讀清楚——哪還有精力和空閑!
月當半空,她一屁股躺倒鋪位上隻顧得喘氣的時候,也就隻能聽姐妹們聊些八卦是非來打發時間了。都是些十來歲的女孩子,好奇心重,偏這宮裏故事又多,聽個一知半解就要聚在一起以訛傳訛,時而大驚小怪,又紛紛樂在其中。
有一夜她們說,離家出走的宣清長公主殿下早就死在了外間,民間有人見到了屍體,陛下還不肯認呢!下手之人必定與國舅有血海深仇,據說連她身邊的丫鬟都不曾放過,殺豬一樣駭人哩!
彌湘背過身去,打定主意要起來寫封家書托父親問問仔細。她卻幾乎立刻便睡著。
又一夜她們說,馨妃娘娘如今可是對陛下動了真心!邊關戰況焦灼,從早到晚都是露華殿的伴駕伺候,可不是發了同甘共苦的誓言是怎得!馨妃娘娘近來冬衣添得臃腫,誰又曉得是否肚子裏已有了動靜?
彌湘拿枕頭蓋了腦袋。老天爺,明兒個隻怕良寶林又要來“叨擾”!露華殿風頭既盛,怎得不去勞煩他們自個的小廚房?
再一夜她們又說,陛下近來恐怕不太好,有姐妹瞧見在稍間望著孝定恭皇後的畫像流眼淚呢。小皇帝畢竟年紀輕輕,可不是畏懼著邊關戰況,又怕了各國使節?難怪他今兒早朝連狀報都不願宣讀,下旨放權竟讓榮王一應掌管;使節們困頓在鴻臚客館,甚至至今都不得召見!還說什麽……壽宴也不許大肆操辦!
彌湘偷偷長出口氣——卻隻出夠到一半。雖說總算能歇歇……可壽宴、使節接待這些……本就和她不相幹呐!
同住一屋的宮女姐姐們卻顯而易見地精神起來,夜裏閑話也越傳越離譜——說什麽宜昭容如今頻繁進出慶祥宮,準是向太後娘娘投誠!尤其今兒個,她還站在太後娘娘那頭,幫著數落陛下呢!還有更了不得的——她們說,楊忻或許都不是國舅爺親子——要麽太後娘娘怎麽就發了大火,將他趕出了宮廷?想她母親商賈出身,又是自己求到國舅爺床上去的下賤胚子,借腹生子以此攀龍附鳳……也未可知呢!
“誒……彌湘?上哪去?”
都是謠言。她才不要聽這些,她向來都不喜歡聽這些。她不要再睡在這間屋子裏。借個值班名義,她要寫家書,要看芊爾姐姐的手記……
沒多久,她還是在內膳間睡著。
撇了管家婆,蘇以慈決定自己來禦膳房偷些吃的,她卻隻摸出來一罐蜂蜜,然後撞著一個呼呼大睡的小宮女兒。“我肚子餓,中午明明擺了一桌菜,卻一口都沒得吃。萃雨偏不信,晚上隻讓我喝一碗稀粥,怎麽能喝得飽……”
那小宮女兒跌坐在地上,沒聲沒響看了她片刻,忽而埋頭抱住了膝蓋,又沒聲沒響地哭。瞧瞧,這後宮裏的小女娃!一有風吹草動就哭哭啼啼!蘇以慈撇了嘴,接著卻要笑——她們不是說皇帝也總是這樣麽?白淨的麵上要遍布淚痕、瘦弱的小身板顫顫巍巍,再捏個帕子,小姑娘似的想親娘呢!
可惜她沒親眼看見;可惜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盡管連蘇以慈也覺得,他本當如此。
去年舉國斬衰,今年十月廿七才是他登基以來第一個萬壽節。偏在這關頭,內外交困,哪頭都要人好受:蘇欽抗旨攻下了燕國王帳,火拔支畢卻不知所蹤——國庫吃緊,他咬牙投下的這場豪賭誰知能不能迎來最終勝利?沒有蘇家坐鎮,豐州榮王輕而易舉便壓了秦家威風,右威衛加上右衛共十三萬的兵力,萬一榮王就此反戈逼京?各國使節齊聚一堂,各個狼子野心不懷好意,擺明了要試他這黃口小兒深淺,萬一他周旋不及,被看出了國力空虛的破綻?
光是想一想,連蘇以慈都覺得如在火上炙烤般的難受。
十月二十一早,八百裏加急,榮王有奏折直抵長豐台。於此同時,卻無一家書送往慶祥宮。重申衷心,減少猜忌,他一定已經有了大動作,是以如此迫不及待。蘇以慈暗道不好——要是父親接旨去豐州領了行軍大總管一職,何至於今日?她於是馬上溜去慶祥宮,說是安撫太後,實則為了防止尋仇。可皇帝卻什麽動靜都沒有——實話說,他冷靜到即使蘇以慈也覺出膽寒:
他幾乎什麽都沒有做。
榮王要發號施令?那便由他去!自古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不過不鹹不淡叮囑一句咬死盯緊,不可急功近利;使節既然為了祝壽而來,那便等到壽宴當日再行傳召,遠道而來就在鴻臚客館休息,讓他們看看長安如何富庶,王帳大勝又是如何鼓舞人心!激勵前線將士,壽宴盡量一切從簡;孝道當先,皇帝率先垂範,這幾日侍奉太後更為勤謹。
風吹浪打著,這麽個嘴上沒毛的小子卻居然當真巋然不動?
嘴上不說,蘇以慈卻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又一眼。
而後就像萃雨警告的那樣,跟著就出了麻煩。
今兒中午,蘇以慈前腳剛告進,皇帝後腳又跑來與太後共進午膳。楊忻近來一天一個樣,已經能夠吃點輔食。太後總愛抱他在懷中,連飯桌上也不例外。蘇以慈本就不喜歡小孩兒鬧騰,今天又多看了兩眼戚亙,沒留神就在她手邊,楊忻小手抓一抓,先扯住了太後頭發,又攥緊了她發間金簪。
泠泠一聲響,誕育嫡長子時先帝爺禦賜的金點翠二龍戲珠簪打在桌沿又摔落地下,折了龍爪點翠、斷了龍角珊瑚、散了龍身輯珠、損了祥雲金鏨刻。大殿一時安靜,靜得發冷,蘇以慈的筷子才剛剛拿在手裏,滿桌珍饈還冒著熱氣兒呢!
在太後怒不可遏罵到薛娘子之前,在楊忻縱聲啼哭之後,蘇以慈不知怎得,便抱那孩子離開了。皇帝慢一步退出殿外,接著卻與她並肩同行。“你抱他上哪去?”他問。“還給他那商賈出身的低賤母親。”她答。
他淡淡地、便笑了。
“別人說起薛娘子,都說她不過商戶之女;可楊忻,我想,現在隻需要他母親。”她說得認真,身畔笑意卻忽而冷淡,抖抖肩膀,她重新揚起聲,少不得又得陰陽怪氣一番,“妾是說楊忻?怎得,他是故人之子,就不配陛下賞什麽恩典?壽節將近,您得積德!”
“還有十日。”戚亙眼瞅著她,似笑非笑,“宜昭容的賀禮,想必已經置辦妥當了?”
糟。吳萃雨多番提醒過,她卻從沒上心。畢竟那時候,哪有比父親赫赫戰功更耀目的賀禮呢?誰想後來功成了過,她或許當真該像萃雨建議的那樣,學會夾起尾巴做人。
“拿不定主意也不是大事。”戚亙道,“朕……有樣心愛之物……”
楊忻好重,蘇以慈有些抱不住。她跌腳向旁側一歪,戚亙伸手便來扶。她下意識本當避開,可昌德宮外,托盞愣怔著的,是良寶林在那兒。露華殿風頭太盛,吳萃雨已經念叨了太多遍。
她不想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所以她逃到了禦膳房來。就像還在陽關的時候,逃到火頭軍的營帳裏去。可興明宮畢竟不是邊境,她麵前如今隻坐著一個哈欠連天的小宮女;要討點食來,對麵還大大方方說自己不樂意:
“我今晚,實在不想再做飯……即使,我樂於此道。”
那就不要做!蘇以慈立時被說服。少吃一頓哪裏就餓死了人呢,何況這案頭,不還擺著罐蜂蜜?有氣無力的小宮女又搖頭:“食材都登記在冊……”她抽個鼻子,站起來渾渾噩噩又道,“得和姑姑買……不如拿來做了蜜餌,當作給昭容娘娘的宵夜……”
昭容娘娘卻一聲不響、就此轉身離開。
夜裏風冷,禦膳房不點火到底睡不住人。彌湘眨巴眨巴眼睛,抱了蜜罐,許久,就靠在那裏。以為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經年累月下來也會枯燥無味以至於心生厭煩嗎?抑或娘的勸阻實則是對的,自己無非是被美味佳肴欺騙了眼睛,一時興起、卻對其間辛酸苦辣沒有絲毫預計呢?
如果木棠姐姐此刻在這裏……她會說……麵上的淚水酸澀、卻是溫熱的。筋疲力竭之下,又何嚐沒有些許心滿意足?如不然,還何苦念叨著芊爾姐姐的手劄?她會說,四下幫工,是求學討問的最佳良機,應該樂都樂不過來!可是她,她如今又在哪裏呢?
其後幾日太後娘娘肆宴設席,請不動靖溫長公主及又去請義憲長公主;徐彌湘愈發兜兜轉轉,就快磋磨成個陀螺。她最終生了場病,還被令熙宮的姑姑看到,饒了她出宮回家休養兩三日。娘給她又按摩又煮藥,絮絮叨叨地數落。人又不是拉磨的驢,生來就不是連軸轉的,總要歇息,總該有退路。她趴在窗邊,看著天際飛鳥,卻覺得世間太多人的人生,並不是這樣。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放棄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退路。
薛綺照便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快要走到了死胡同。她原本就請人代筆,給張家一連去了十三封信,卻件件都石沉大海,後來幹脆跑去段家找她歸寧省親的段姐姐哭泣:
“你說說宣清長公主……我心底總沒有底!算命的一會兒說他張家這是大生意,往後要飛上枝頭徹底越過京城這麽多商戶去……另一家又說他們為此觸了大黴頭,要連累整個‘順字盟’!不論如何,這事可和我沒有幹係!”
“我瞧著是小公子進了宮,有太後娘娘照拂著,你身畔空落下來,便沒了主意了。成日淨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段舍悲放了筆墨,親手接了茶來拉她落座,“你是出嫁的人婦,又惦記旁人家的兒郎做什麽?左右閑著,不如幫我盤算盤算萬壽節的禮單。陛下即位,這才第一次為生辰慶祝,自然會辦得隆重些。殿下遠在邊關,我們得置辦全了,別出什麽差錯的好。”
薛綺照在段家借住了這麽些時日,此刻聽到萬歲壽宴,登時眼眸亮得恍若青蔥少女,一改寄人籬下的頹唐勁兒,竟連嘴角都笑了不攏。萬一她討個恩典,也進宮去!遠遠總能遙看一眼自己那才滿周歲的孩兒,甚至說不準、還能親親抱抱,甚至將楊忻接回自己身畔!到時候有國舅爺的兒子傍身,父母兄弟,哪還能再將她拒之門外!她這麽誌得意滿著,像剛下了蛋的老母雞一樣,連腰杆都先挺起來,還又尋出一身玫紅的衣衫穿上了身。
可接著,世界再次天翻地覆。
在壽宴之前,楊忻先被送回她身邊——據說是惹怒太後娘娘,觸了很大黴頭!甚至段府的郡夫人都趁女兒不在派人來通了話,希望她識趣些,自己收拾東西離開。
“我是小公子的母親!是國舅爺兒子的親娘!是殿下表弟的……”
“哪有什麽小公子?”來人嘁道,“誰曉得這家夥是不是楊家的骨血?再說,是又怎麽樣?國舅爺都不在了,太後又不認,一個一歲的孩子值什麽錢?就算、就算國舅爺依舊威風,就算威風的國舅爺認了這個私生子,你也不過就是個外室,連名分也沒有,哪裏就當得起‘母親’二字?”
傳言說,這粗鄙卑賤的薛娘子居然和段府下人打了一架,是被搶了兒子扔出門外的。她家父兄早在外間候著,綁了人就扔去了郊外莊子還是佛寺的靜修,總言之是少了樁罪孽,阿彌陀佛。張祺裕邊聽邊笑,聽完了又掏耳朵。人教人死活不聽,事教人一學就會。就像老盧鏢頭,這不終於曉得了以禮待人的重要?“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呐。”來信浸了酒,墨漬汙出一團,他索性將其團了扔遠,權當不曾看見。他和宣清長公主的救命恩人可算不上熟,又憑什麽告訴盧道:親事典軍所言不假,他妹妹的確與殿下關係匪淺?
他接著提筆,卻要給木棠寫一份信,關於薛娘子、關於祝壽使團,關於盧鏢頭。前二者關於殿下,最終被他整頁燒毀;後者隻關乎她自己,且算作善意提醒。他們畢竟是朋友。
另一頭,他所謂至交知己,又險些惹上大麻煩。
從蘇大將軍大獲全勝開始,京城內早就開始瘋狂慶祝;再加上各國使節,那更是異乎尋常的熱鬧。是非流言便幾天一變。張祺裕最初不知在哪家妓坊聽到李玉善李成的名字,說他行蹤詭秘、花錢卻有如流水,準是找著了新的靠山;再一天、雲香院裏,又有人說他靠坑蒙拐騙,花的其實是張家小四的銀錢。閑人津津樂道之時事主就坐在一旁,當即拍案而起、怒證清白;於是第三天,謠言便傳:李成與張祺裕為爭“四大才子”頭名大打出手;第四日,還被關在大理寺獄的林懷章也莫名其妙加入了混戰,甚至於在接下來的日子逐漸取代李成、成了街頭巷尾新的熱議焦點。關於他的問題從來隻有一個——林懷章,天字第一號風流人物,上百窯姐的心頭好,眠花宿柳成性的逍遙客,如今近兩月杳無蹤跡,究竟是去了何處?無數張嘴巴緊接著開發出了無數新的議題。昨兒秋明坊裏有人說文人相輕、罪在李成;今兒千觴樓裏又有人打賭保票說他沾上賭癮,跑去了不知那處山溝避禍;再明兒雲香院裏,又有姑娘哭哭啼啼,說搞出命案的是他林懷章自己,因怕家中責難、索性帶了心上人遠走高飛。張祺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來都一笑置之。直到這日,有人猜測這親王府友早成了榮王心腹、為報雄心壯誌是一同北上征戰了去,這麽傳著傳著,林懷章幼學中舉、十六榜眼的奇跡又渲染起來,“京城四大才子”的另三位後來不知怎麽就徑直被被掃地出門。李成據說為此又大醉了一場酒;張祺裕也一連幾天沒了蹤影,為此又惹起一番另猜疑。
在這樣混亂而吵鬧的十月裏,京城迎來了第一場小雪。稀稀拉拉,未落即化,天氣卻驟然寒冷,已經需要裝上兩層門簾、換上及腿長襖。季節變遷一如既往,從不會為流言所擾,不會為人心變更,卻左右著太多人的命運,乃至牽連整個王朝的興衰。對於前線而言,隆冬便是最大的宿敵。朱兆最初都叫囂了幾次,該當速戰速決,在三九前誅殺火拔支畢;對麵向來藏頭藏尾,豈非也在等待天時站到燕人這邊?
豐州迄今為止,不曾落下哪怕一場雪。如果這種狀況持續過了小雪節氣乃至冬至,今年年關必定要滴水成冰、分外嚴峻。在這關頭偏偏按兵不動,榮王殿下在想些什麽?
“一準是嚇破膽了。還沒弱冠呢,隻知道跑來家家戶戶問問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的孩子,怎麽能會領兵打仗呢?”
“才不是,我表兄看見他去妙慧寺上香,本家的五哥女兒在府衙當差,還瞧他又是卜卦又是推演,求問不知道什麽東西呢!”
“更不對!我妹子就住在北堂口,榮王府的人一天三趟的跑,找趙夫子救急。他是在等趙夫子拿主意!”
畢竟年紀輕輕,又重任加身。麵對火拔支畢這等悍敵怎麽樣都會找不到北的吧!要麽躲在府上做了縮頭烏龜,要麽求神問佛,要麽就隻能找救兵,他還能有其他法子嗎?
“當然有!親王殿下才用不著在乎輸贏,反正妹妹都來了身邊,送出去議和不就是了?我丈夫在縣衙當班,我自然是曉得!我還知道,人家才沒空搭理這些小事,從來身邊都帶著個小丫鬟,吃住同行,片刻不離,在忙著年輕人的大事呢!”
似這般,城中百姓議論紛紛,右威衛等著看笑話,連右衛暗中也有輕蔑之語,甚至據傳西受降城裏果那正已經擺酒設宴,提前開始祝捷,反倒是那向來與榮王唱著反調的兵部侍郎,不知收了京中什麽信件——聖旨、還是家書?——自此不下絆、不嘲弄、不出頭、更不出手,一聲不吭隻管當個死屍。榮王便懶得過問,徹底便當他不存在。甚至連親事府涉及木棠和童昌琳那些流言蜚語,戚晉也好像充耳不聞。至少看起來他沒那個閑心:
在城內走街串巷罷了,如今改出城去東奔西跑、夜裏又整宿地點燈熬油。豐州各處山川河流恨不能親自踏遍,一應地形走勢早都得成竹在胸;右威衛曆年大小戰事得評判個優劣,西受降城曾經的戶口稅賦更當用作今日之推演;敵軍主帥火拔支畢、西受降城主將果那正那更得諳熟勝過故交摯友,生平要精確到日、交遊要追溯到人,閉上眼睛,都能做對方肚子裏的蛔蟲。作戰無非隻是達成結果,備戰當是重中之重——可他已經誤了。備戰怎麽能備到前線來,又怎麽能邊提心吊膽著敵方突襲邊不眠不休地臨時抱佛腳?
或許大戰已經開始,或許他已經輸了。尚未弱冠的榮王殿下,也會失眠、也會害怕,也會為親事府流言所擾,也會荒唐可笑地、偷偷在手心握緊了一塊石頭。他也想要嫉妒,想放縱憤怒,忍不住胡思亂想,一不留神就分心旁顧。熬紅了重瞳的眼睛,他卻從不曾等到她的身影,甚至哪怕隻言片語。
滿城風雨,她從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