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耳山地區的山前村村,那片被小土薑種植傳統深深浸染的土地上,每一寸泥土似乎都散發著薑的辛香。土根的故事,就如同一顆投入這片土地的石子,激起層層奮進的漣漪,奏響了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根自小就深知小土薑是個寶。在這個古老的村莊裏,流傳著諸多關於小土薑的俗語,“冬有小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些話語如同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深深烙印在土根的心中。小土薑,因其祛病養生的神奇功效,備受人們的青睞,而土根自己則認為小土薑是他的 “守護神”。


    那小土薑,模樣雖不起眼,卻透著一股質樸的韻味。它的表皮呈淡淡的土黃色,帶著些許粗糙的紋理,仿佛是歲月鐫刻的印記。薑塊大小不一,有的小巧玲瓏,如握緊的拳頭般精致;有的則略顯粗壯,像是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從斷口處看,嫩黃色的薑絲緊密排列,散發著濃鬱而獨特的辛辣氣息,那氣味直鑽鼻腔,讓人瞬間精神一振。


    在那記憶深處的破舊小院裏,土根的童年被疝氣的陰影所籠罩。那是一個貧寒的家,土坯房在風雨的侵蝕下略顯搖搖欲墜,屋內昏暗無光,僅有的幾件家具也是破舊不堪。土根的小臉總是蠟黃,身體單薄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每一次咳嗽聲響起,都如同噩夢的前奏。土根那瘦弱的身軀猛地一震,肚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鼓起一個大包,青筋在皮膚下若隱若現,仿佛肚子裏的小腸正拚命地掙紮著要衝出體外。他的小臉漲得通紅,眼睛裏滿是驚恐,緊接著便是一陣哇哇大哭,那哭聲在寂靜的小院裏回蕩,透著無盡的無助與恐懼。


    土根娘守在一旁,眼神裏滿是無奈與絕望。她看著孩子遭受這樣的折磨,又看看土根的幾個同樣麵黃肌瘦的哥哥姐姐,心中的痛苦如潮水般湧來。家裏連下鍋的米都難以湊齊,又哪來的錢去城裏給孩子看病買藥呢?她的手無力地垂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苦命孩子,命大你就活下來,否則就去個好人家投胎吧。”最後隻能無奈地轉過頭去,仿佛這樣就能逃避眼前的痛苦。


    然而,在這黑暗的時刻,奶奶宛如一盞明燈。她邁著蹣跚的腳步,眼神中卻透著堅定與慈愛。她那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撫摸著土根的頭,像是在給予他力量。“別怕,孩子,奶奶在呢。” 奶奶的聲音雖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


    奶奶轉身走向那簡陋的灶台,從角落裏翻出幾塊小土薑。她粗糙的手指仔細地清洗著小土薑,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虔誠,輕輕揉搓著薑塊的每一處褶皺,生怕有一絲汙垢殘留。隨後,她將小土薑放在破舊的案板上,小心翼翼地榨汁。那滴滴薑汁仿佛是希望的源泉,奶奶取了六錢薑汁,緩緩倒入溫水中,用手輕輕攪拌著,眼神專注地看著水麵,仿佛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


    土根躺在那溫熱的水中,奶奶的手如同最柔軟的綢緞,輕輕拂過他的身軀。她的眼神裏滿是關切,仔細地觀察著土根的反應。“孩子,別怕,一會兒就好了。” 奶奶輕聲安慰著。土根微微顫抖著身體,眼睛緊緊盯著奶奶,心中雖有害怕,但那信任的目光卻始終沒有移開。待土根周身出汗後,奶奶拿起一塊幹淨的布,蘸著薑汁,輕輕地擦抹在土根的患處。她的動作輕柔而又專注,每一下都像是在與病魔做著鬥爭,那薑汁緩緩滲進皮膚,似帶著治愈的魔力。


    就這樣,日複一日,土根的疝氣發作頻率明顯降低,那鼓起的大包不再像以前那般頻繁出現,也不再那麽嚇人。奶奶看著土根的變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在給土根使用薑汁時,嘴裏總是不停地念叨著:“可千萬不能大意啊。”


    平日裏,奶奶也不忘用小土薑汁給土根洗澡。陽光灑在小院裏,奶奶端著一盆小土薑水,放在院子中間。她輕輕脫去土根的衣服,將他抱進盆裏。“這小土薑啊,能驅寒,還能讓你的身體變好呢。” 奶奶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撩起水,灑在土根的身上。土根在水中玩耍著,臉上漸漸有了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驅散了小院裏的陰霾。


    從那以後,土根的心中便種下了對小土薑深深的敬畏與依賴。他總是把小土薑小心翼翼地放在身邊,仿佛那是他最珍貴的寶貝。每當他感到身體不適時,就會緊緊握住小土薑,心中默念著奶奶的話:“陽氣足萬邪祛,養生保健最關鍵。” 那一塊小土薑,承載著奶奶的愛與關懷,也成為了土根童年裏最溫暖的記憶,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散發著淡淡的辛香,慰藉著他的心靈,陪伴著他一路成長。


    土根,自小就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認真執著。用他娘的話形容最為貼切:“一旦認準了的事情,就算八匹馬也難以拉回。” 他就像一棵深深紮根於信念土壤的大樹,狂風驟雨亦不能使其動搖分毫。在他心中,小土薑無疑是大自然饋贈的瑰寶。


    鐵頭的從軍經曆更是加深了他對小土薑的篤信。這讓土根堅信小土薑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從此與它須臾不分,隨身攜帶。


    為了讓這份信念堅如磐石,土根曾提了一掛肉滿懷期待地來到村裏 “老學究” 家中。屋內彌漫著陳舊紙張與墨香混合的獨特氣息。土根恭敬地說道:“老爺爺,您學識滿腹,知曉古今。我認定小土薑非凡,聽說您熟知各種傳說,煩請幫我找找,給我說說。” 老學究放下手中書卷,扶了扶老花鏡,點頭應道:“你這娃子如此執著,我且為你找找看,隻是這傳說散布於諸多古籍,需些時日。” 老學究不負土根所望,斷斷續續給土根講了不少的軼事和美妙傳說。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離薑的習慣,《論語鄉黨》中 “不撤薑食,不多食” 的記載,仿佛讓他看到了古人對小土薑的敬重與推崇。在醫書中,小土薑的功效被詳細記載,它能發汗解表、止嘔、止咳、解毒等,在調味品中,它的地位也舉足輕重。民間自古就有 “飯不香,吃小土薑” 的俗諺,隻因它那辛辣芳香的味道,一旦溶解到菜肴中,便能讓原料更加鮮美可口。《本草綱目》裏對小土薑的描述更是詳盡:“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喚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 每當讀到這些文字,土根心中對小土薑的敬意便又增添幾分。他仿佛看到了在烹製雞、鴨、魚、肉時,放入薑後那菜品變得醇厚馥鬱、芳香宜人的畫麵,那薑的辛香與食材的鮮美相互交融,似一場味蕾的盛宴。


    相傳,“小土薑” 是神農氏發現並命名的。在那遙遠的古代,神農氏在山上采藥,不慎誤食了毒蘑菇,肚子疼得如同刀割一般,吃了各種藥都無法止痛,最終暈倒在一棵樹下。當他悠悠轉醒時,發現身邊有一叢尖葉子青草,香氣撲鼻。他輕輕聞了聞,頓覺頭不暈,胸也不悶了。出於好奇與本能,他順手拔了一兜,拿出塊根放在嘴裏嚼,那又香又辣又清涼的感覺瞬間在口腔散開。那小土薑的口感,初嚐時辛辣之感如電流般刺激著味蕾,隨後而來的清涼又似山間清泉般在口腔與咽喉間流淌。過了一會兒,肚子裏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後,身體竟奇跡般地全好了。神農氏心中滿是感激與驚歎,他想,這種草能夠起死回生,定要給它取個好名字。因神農姓薑,便將這尖葉草取名為 “小土薑”,以紀念它的活命之恩,讚歎它那神奇的作用。


    當土根聽聞了關於小土薑的諸多傳說後,內心深處像是被點燃了一團熾熱的火焰,熊熊燃燒且永不熄滅。他愈發篤定地認為,小土薑就是降臨在他生命裏的 “守護神”。在這個民風古樸、傳統習俗根深蒂固的村莊裏,別家都是虔誠地敬天敬地敬鬼神,希望能得到庇佑與福祉。而土根卻別出心裁,他懷著一顆純粹而熾熱的心,專門在自家那張擦得一塵不染的神案上,莊重地擺上了一整塊圓潤飽滿、色澤鮮亮的薑。


    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那扇斑駁的窗戶,灑落在神案上時,那薑塊便像是被賦予了生命一般,散發著絲絲縷縷淡淡的辛香。土根常常獨自一人站在神案前,眼神中滿是敬畏與感激。他微微眯起眼睛,深深吸一口那彌漫在空氣中的薑香,心中默默思忖:“小土薑啊,是你救了我,你一定能護佑我和家人周全,助我們山前村富餘平安。” 他的手指不自覺地微微顫抖,仿佛想要觸摸到那無形的守護力量。


    有時,村裏的孩童們好奇地跑到他家院子裏張望,看到神案上的薑塊,便會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土根叔為啥擺個薑在那兒呀?” 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歪著頭問道。旁邊的小男孩搶答:“我聽我爺爺說,土根叔小時候就是靠薑治好的病呢!” 土根聽到孩子們的對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卻並不言語,隻是靜靜地看著神案上的薑。


    夜晚,月光如水銀般傾灑在小院裏,神案上的薑塊在月色下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光暈。土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側耳傾聽著婆娘兒女們均勻的呼吸聲,心中默默祈禱:“小土薑啊,願你能讓我的家人遠離病痛,助我們山前村富餘平安。” 那淡淡的薑香,在靜謐的夜裏彌漫開來,如同一條溫暖的紐帶,將土根、他的家人以及小土薑緊緊相連,給予土根無盡的力量與心安。


    而如今,在鬆江的一連串奇遇,更是如同為他心中那團關於小土薑的信念之火澆上了油,讓他堅信這個 “寶物” 將有可能把他的人生托向一個高峰。老支書已經確定要開展小土薑加工業務,並且由集體出資,老支書領頭,土根負責具體操作。土根站在村子的那片薑田邊,望著鬱鬱蔥蔥的薑苗,心中暗暗下了決心:“小土薑加工這個事情一定要幹,而且必須幹好。” 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山前村因小土薑而繁榮昌盛的未來。


    若幹年後,土根、鐵頭、王啟明相聚在鬆江市那個五星級豪華包間內。包間裏燈光璀璨,桌上擺滿了美酒佳肴。他們一邊品酒,一邊談論起當年的起步階段,不禁唏噓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匠精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夫在城有點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夫在城有點樂並收藏國匠精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