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經舟車勞頓之後,洛川與諸葛亮終於在一天之後抵達了柴桑。
此地江水悠悠,船隻往來不絕,一片繁華景象之下,卻又隱隱透著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息。
魯肅滿臉熱忱地將洛川一行人妥善安置在驛館之中,隨後便匆匆離去,他深知此次出行的種種情況需得盡快向孫權詳盡匯報,畢竟此刻局勢猶如繃緊的弓弦,任何一絲消息都可能影響到江東未來的走向。
驛館內靜謐安寧,諸葛亮與洛川相對而坐,茶香嫋嫋升騰在兩人之間。
洛川率先打破沉默,目光中帶著一絲憂慮與疑惑,向諸葛亮問道:“軍師,孫權身為一方諸侯,坐擁江東廣袤之地,麾下兵強馬壯,謀士如雲。我們此番前來,究竟該如何勸說他下定決心抗曹呢?這其中的分寸與策略,實在是令人頗費思量。”
諸葛亮微微抬起頭,手中羽扇輕輕搖動,似是在驅散眼前無形的迷霧,他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此事萬萬不可直白相勸,需用些巧妙手段。孫權久居高位,一方諸侯的身份讓他早已養成心高氣傲之性。尋常的勸說之辭,隻會被他當作耳旁風,唯有激將之法,恰似一把利刃,能夠精準地刺中他內心深處的驕傲與自尊,如此一來,勢必可激起他的逆反之心,讓他主動走上抗曹之路,這才是說服他的關鍵所在。”
洛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片刻之後,又皺起眉頭問道:“軍師所言甚是有理,可若是江東群臣紛紛反對,又該如何是好?我們總不能孤立無援地去對抗曹操大軍吧。”
諸葛亮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輕聲笑道:“洛川不必擔憂。孫權身為江東之主,其權威與決斷力並非群臣所能輕易左右。在這江東之地,唯有一人的意見能夠對孫權產生重大影響,那便是周瑜周公瑾。此人不僅精通兵法謀略,且與孫權自幼交好,情誼深厚,在孫權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洛川聽到“周瑜”之名,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說道:“我亦久聞周公瑾的赫赫威名,聽聞他年少成名,才略過人,在江東可謂是呼風喚雨。如此看來,他與孫權倒是極為相似,同樣是心高氣傲之人,想必也可如孫權一般,用激將法來對付吧。”
諸葛亮輕輕點頭,手中羽扇頓了一頓,說道:“公瑾雖可激,但亦不可莽撞行事。他智謀深沉,非尋常之人可比。我們需得精心謀劃,既要觸動他的逆鱗,又不能讓他察覺我們的意圖,方能在這江東之地,為劉備公尋得有力的盟友,共抗曹操的百萬雄師。”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下縷縷金線,孫權派人將諸葛亮和洛川鄭重地請入了他那氣勢恢宏的府邸之中。
洛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大廳,抬眼望去,隻見張昭、顧雍等二十餘人身著華服,正襟危坐。
他們一個個麵色凝重,眼神犀利如刀,仿佛要將洛川看穿一般。洛川心中不禁一緊,瞬間便感覺到這氣氛異常壓抑,這些人顯然是來者不善。
然而,站在一旁的諸葛亮卻神色自若,毫無半點驚慌之色。他依舊是那般風度翩翩,豐神飄灑,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相比之下,洛川不禁暗自慚愧,覺得自己在這份從容淡定麵前實在是相形見絀。
隨後,雙方開始逐一相見,並相互詢問姓名。諸葛亮麵帶微笑,不卑不亢地向眾人拱手施禮,然後泰然自若地端坐在客位之上,宛如一座穩如泰山的雕塑,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張昭直接開口道:“久聞先生自比管仲、樂毅,可如今劉備得先生相助,卻仍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棄樊城,走當陽,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如此看來,先生豈不是言過其實,徒有虛名?”
洛川心中一緊,他深知張昭此問極為犀利,乃是直刺諸葛亮與劉備的要害。
他不禁將目光投向諸葛亮,隻見諸葛亮麵不改色,從容不迫地輕輕搖著羽扇,不慌不忙地回道:“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劉備以數千仁義之師,怎敵曹操百萬虎狼之眾?然雖暫處困境,卻仍堅守大義,不離不棄百姓,此等胸懷與抱負,豈是張公能明了?且勝負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數敗於項羽,終得天下,此理君豈不知?”
洛川暗自欽佩,心中的緊張情緒稍緩。他看到諸葛亮言辭犀利,條理清晰,將張昭的刁難輕易化解,且反守為攻,暗暗讚歎其智慧與膽略。
此時,虞翻又站了出來,高聲說道:“曹操兵多將廣,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已占據荊州,威震四海。先生欲使孫權抗拒曹操,無異於以卵擊石。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洛川心想,這虞翻也是江東名士,此問更是咄咄逼人,直擊抗曹的可行性。
再看諸葛亮,依舊鎮定自若,他微笑著回答:“曹操雖勢大,然其多行不義,托名漢相,實為漢賊。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之兵,尚未歸心。孫劉聯軍,若能**協力,各展其長,又何懼曹操?君隻知曹操之強,卻未看到其破綻與危機,實乃短視。”
洛川心中的敬佩又增添幾分,他意識到諸葛亮不僅能言善辯,更能洞察局勢,剖析利弊。他在一旁默默聽著,仿佛在聆聽一場精彩絕倫的智慧交鋒。
接著,步騭起身說道:“先生高談闊論,卻不知是真有遠見,還是故作驚人之語。想那蘇秦、張儀,不過是縱橫家,憑口舌之利蠱惑人心,先生莫不是欲學他們,在江東故弄玄虛?”
諸葛亮仰天大笑,聲震屋宇,而後說道:“蘇秦、張儀,皆有匡扶天下之誌,縱橫捭闔之才。他們憑智慧周旋於諸侯之間,成就不世之功。我雖不才,卻也願效仿先賢,為天下謀太平,為蒼生解倒懸。而君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乃可笑。”
洛川看著諸葛亮談笑風生間將步騭的質疑駁得啞口無言,心中滿是震撼。他從最初的擔憂,漸漸變為對諸葛亮由衷的敬仰。他深知自己若處於諸葛亮的位置,麵對這江東群儒的輪番質問,恐怕早已亂了陣腳,而諸葛亮卻能如此遊刃有餘,以一人之力對抗眾人,且占據上風,其學識、氣度、謀略皆非凡人可及。
薛綜又道:“曹操已占天下大半,天命所歸。先生為何要逆天而行,勸孫劉與曹操為敵?”諸葛亮臉色一正,嚴肅地說道:“公之言差矣!曹操篡漢自立,乃逆天而行之人。吾等秉持忠義,扞衛漢室正統,怎是逆天?君身為漢臣,卻說出此等不忠不孝之言,豈不愧對祖宗?”
洛川在一旁聽著,心中熱血沸騰。他看到諸葛亮以大義壓人,讓薛綜麵露慚色,默默坐下。
隨著一個又一個江東名士起身質問,又被諸葛亮一一駁倒,洛川的內心經曆了從緊張到欽佩,從欽佩到震撼,再到熱血沸騰的變化。他深刻地認識到,眼前這位諸葛亮,的確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奇才。
此地江水悠悠,船隻往來不絕,一片繁華景象之下,卻又隱隱透著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息。
魯肅滿臉熱忱地將洛川一行人妥善安置在驛館之中,隨後便匆匆離去,他深知此次出行的種種情況需得盡快向孫權詳盡匯報,畢竟此刻局勢猶如繃緊的弓弦,任何一絲消息都可能影響到江東未來的走向。
驛館內靜謐安寧,諸葛亮與洛川相對而坐,茶香嫋嫋升騰在兩人之間。
洛川率先打破沉默,目光中帶著一絲憂慮與疑惑,向諸葛亮問道:“軍師,孫權身為一方諸侯,坐擁江東廣袤之地,麾下兵強馬壯,謀士如雲。我們此番前來,究竟該如何勸說他下定決心抗曹呢?這其中的分寸與策略,實在是令人頗費思量。”
諸葛亮微微抬起頭,手中羽扇輕輕搖動,似是在驅散眼前無形的迷霧,他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此事萬萬不可直白相勸,需用些巧妙手段。孫權久居高位,一方諸侯的身份讓他早已養成心高氣傲之性。尋常的勸說之辭,隻會被他當作耳旁風,唯有激將之法,恰似一把利刃,能夠精準地刺中他內心深處的驕傲與自尊,如此一來,勢必可激起他的逆反之心,讓他主動走上抗曹之路,這才是說服他的關鍵所在。”
洛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片刻之後,又皺起眉頭問道:“軍師所言甚是有理,可若是江東群臣紛紛反對,又該如何是好?我們總不能孤立無援地去對抗曹操大軍吧。”
諸葛亮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輕聲笑道:“洛川不必擔憂。孫權身為江東之主,其權威與決斷力並非群臣所能輕易左右。在這江東之地,唯有一人的意見能夠對孫權產生重大影響,那便是周瑜周公瑾。此人不僅精通兵法謀略,且與孫權自幼交好,情誼深厚,在孫權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洛川聽到“周瑜”之名,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說道:“我亦久聞周公瑾的赫赫威名,聽聞他年少成名,才略過人,在江東可謂是呼風喚雨。如此看來,他與孫權倒是極為相似,同樣是心高氣傲之人,想必也可如孫權一般,用激將法來對付吧。”
諸葛亮輕輕點頭,手中羽扇頓了一頓,說道:“公瑾雖可激,但亦不可莽撞行事。他智謀深沉,非尋常之人可比。我們需得精心謀劃,既要觸動他的逆鱗,又不能讓他察覺我們的意圖,方能在這江東之地,為劉備公尋得有力的盟友,共抗曹操的百萬雄師。”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下縷縷金線,孫權派人將諸葛亮和洛川鄭重地請入了他那氣勢恢宏的府邸之中。
洛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大廳,抬眼望去,隻見張昭、顧雍等二十餘人身著華服,正襟危坐。
他們一個個麵色凝重,眼神犀利如刀,仿佛要將洛川看穿一般。洛川心中不禁一緊,瞬間便感覺到這氣氛異常壓抑,這些人顯然是來者不善。
然而,站在一旁的諸葛亮卻神色自若,毫無半點驚慌之色。他依舊是那般風度翩翩,豐神飄灑,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相比之下,洛川不禁暗自慚愧,覺得自己在這份從容淡定麵前實在是相形見絀。
隨後,雙方開始逐一相見,並相互詢問姓名。諸葛亮麵帶微笑,不卑不亢地向眾人拱手施禮,然後泰然自若地端坐在客位之上,宛如一座穩如泰山的雕塑,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張昭直接開口道:“久聞先生自比管仲、樂毅,可如今劉備得先生相助,卻仍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棄樊城,走當陽,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如此看來,先生豈不是言過其實,徒有虛名?”
洛川心中一緊,他深知張昭此問極為犀利,乃是直刺諸葛亮與劉備的要害。
他不禁將目光投向諸葛亮,隻見諸葛亮麵不改色,從容不迫地輕輕搖著羽扇,不慌不忙地回道:“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劉備以數千仁義之師,怎敵曹操百萬虎狼之眾?然雖暫處困境,卻仍堅守大義,不離不棄百姓,此等胸懷與抱負,豈是張公能明了?且勝負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數敗於項羽,終得天下,此理君豈不知?”
洛川暗自欽佩,心中的緊張情緒稍緩。他看到諸葛亮言辭犀利,條理清晰,將張昭的刁難輕易化解,且反守為攻,暗暗讚歎其智慧與膽略。
此時,虞翻又站了出來,高聲說道:“曹操兵多將廣,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已占據荊州,威震四海。先生欲使孫權抗拒曹操,無異於以卵擊石。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洛川心想,這虞翻也是江東名士,此問更是咄咄逼人,直擊抗曹的可行性。
再看諸葛亮,依舊鎮定自若,他微笑著回答:“曹操雖勢大,然其多行不義,托名漢相,實為漢賊。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之兵,尚未歸心。孫劉聯軍,若能**協力,各展其長,又何懼曹操?君隻知曹操之強,卻未看到其破綻與危機,實乃短視。”
洛川心中的敬佩又增添幾分,他意識到諸葛亮不僅能言善辯,更能洞察局勢,剖析利弊。他在一旁默默聽著,仿佛在聆聽一場精彩絕倫的智慧交鋒。
接著,步騭起身說道:“先生高談闊論,卻不知是真有遠見,還是故作驚人之語。想那蘇秦、張儀,不過是縱橫家,憑口舌之利蠱惑人心,先生莫不是欲學他們,在江東故弄玄虛?”
諸葛亮仰天大笑,聲震屋宇,而後說道:“蘇秦、張儀,皆有匡扶天下之誌,縱橫捭闔之才。他們憑智慧周旋於諸侯之間,成就不世之功。我雖不才,卻也願效仿先賢,為天下謀太平,為蒼生解倒懸。而君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乃可笑。”
洛川看著諸葛亮談笑風生間將步騭的質疑駁得啞口無言,心中滿是震撼。他從最初的擔憂,漸漸變為對諸葛亮由衷的敬仰。他深知自己若處於諸葛亮的位置,麵對這江東群儒的輪番質問,恐怕早已亂了陣腳,而諸葛亮卻能如此遊刃有餘,以一人之力對抗眾人,且占據上風,其學識、氣度、謀略皆非凡人可及。
薛綜又道:“曹操已占天下大半,天命所歸。先生為何要逆天而行,勸孫劉與曹操為敵?”諸葛亮臉色一正,嚴肅地說道:“公之言差矣!曹操篡漢自立,乃逆天而行之人。吾等秉持忠義,扞衛漢室正統,怎是逆天?君身為漢臣,卻說出此等不忠不孝之言,豈不愧對祖宗?”
洛川在一旁聽著,心中熱血沸騰。他看到諸葛亮以大義壓人,讓薛綜麵露慚色,默默坐下。
隨著一個又一個江東名士起身質問,又被諸葛亮一一駁倒,洛川的內心經曆了從緊張到欽佩,從欽佩到震撼,再到熱血沸騰的變化。他深刻地認識到,眼前這位諸葛亮,的確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