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解決吃的問題主要就是靠魚,穿的問題也已經解決了,穿的問題靠的是羊毛紡織,那麽下麵最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住的問題了。


    300人的建房隊已經擴大到1000人,鋸木廠已經擴建了三家,而巴蘭河鐵礦鎮由於對木材的大量需求,有北明最大的鋸木廠,北方綿延的原始森林提供了無盡的木材,木刻楞一棟棟在白楊木鎮、木蘭達河鎮、二道河鎮、以及巴蘭河鎮被建設起來,


    木刻楞是可以解決居住、廠房的問題,短期或者十數年都沒有問題,但木材終究是不能夠經受太多的風吹雨打的,尤其從防守的角度,需要的城牆、炮樓(譚啟明計劃做炮樓)的,所以共和國急需解決建築材料的問題,建築材料主要靠兩種,一種是磚瓦,一種是水泥,磚瓦的問題還是比較好解決的,隻要投入了足夠的勞動力,修建足夠的磚廠,匠人們中也有會燒磚的,隻是他們燒的是青磚,而不是紅磚,燒紅磚更加方便快捷,


    解決建築材料的問題核心,就是水泥的燒製,水泥有多重要?生活在後世,曆史上太多的東西已經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消失,而水泥,依舊在社會生活 、特別是城市生活中體現著它重要的價值。如果現代文明有一件外衣,那麽水泥無疑就是現代文明的外衣 ,你可以嘲笑文明的外衣醜陋不堪,但是如果現代文明沒有水泥這款外衣,那麽無疑就是赤裸的。


    搞文明社會,必須、一定,充分必要的,一定要有水泥。


    埃及人開始使用了簡單的砂漿,希臘人在這些砂漿裏增加了更多的成分,而羅馬人吸收了希臘人,埃及人的經驗,在他們那些砂漿上,加上了火山灰一磨,燒製成了最早的水泥。


    1756年英國人阿斯普丁研發出現代水泥。


    水泥的製造的關鍵,就是研磨與焚燒,把粘土、石灰石破碎研磨,在1450度的高溫中燒解,然後再加入石膏,這就是簡單的水泥了。


    沒有電,沒有蒸汽機的時代,研磨是個大問題,先用畜力的石磨對付一下吧。


    花崗岩的硬度還是超越石灰石的,石灰岩的硬度是3到4,花崗岩的硬度是6到7,而石英岩硬度是7。用石英岩研磨石灰石應該是更加有效的,小興安嶺廣泛的分布花崗岩,石英岩,找到什麽就用什麽吧。


    用花崗岩做了巨大的石磨,然後用石磨研磨破碎的石灰石。


    這個時候,譚啟明發現自己太想當然了,花崗岩磨研磨石灰石,咯吱咯吱的作響,石灰石粉末也是涓涓細流,根本研磨不出多少。


    燒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煆燒,先對混合粉末,用煤炭加熱,用煤炭加熱到900度,用這個溫度燒結數小時之後燒成熟料,然後在高溫窯爐用焦炭,在1400度以上的高溫進行燒結,這樣就得出了水泥


    研磨的速度嚴重滯後,水泥是能燒出來了,但是產能被卡在研磨上,現在是必須解決機械動力的問題,沒有機械動力,水泥生產是無法提高的,研磨機,研磨機,研磨機需要一台蒸汽驅動機。


    哈爾德的團隊早就開始對蒸汽機進行研究實驗,蒸汽機的研究最初是很順利的,實驗樣機很快就被朱赫人工匠生產出來,點火之後,蒸汽推動活塞又驅動輪子旋轉一點問題都沒有,然後用大火、然後提高轉速,然後爆炸……


    一次、兩次都是這個樣子,沒有壓力表不行了,沒有壓力表終於不知道推動活塞蒸汽的壓力,壓力小了達不到希望的旋轉速度,而壓力大了又爆炸,想獲得理想的、穩定轉速,必須有壓力表。研發製造壓力表,根據壓力表進行加熱或排氣,壓力表需要玻璃。


    玻璃就是石英石即二氧化矽,添加碳酸鈉、碳酸鉀按一定比例進行燒結,碳酸鈉就是純堿,內蒙古草原到處都有純堿的產出,得到並不困難,而碳酸鉀已經從草木灰和橡木灰中得到的產出,當然,生產玻璃的時候,為了獲得意外的顏色,加上長石,或者加上其他的臘石,都是有一定驚喜的,


    二氧化矽即石英石加入了碳酸鉀進行燒製,然後就得到了玻璃的液體,玻璃液體出來就需要吹製與鍛造,玻璃燒製出來之後,靠著工匠們的心靈手巧,玻璃盤,玻璃杯,玻璃碗倒是很快的,平板玻璃、玻璃瓶都是困難的,儀表用的玻璃更加的艱難,壓力表遠遠比水銀溫度計要困難的多,水銀溫度計已經先於壓力表搞出來,唉,多麽希望自己的科學院、自己的工匠們,自己的師範校、小學生們能夠出現托裏拆利,出現帕斯卡,讓譚啟明也輕鬆輕鬆,可憐沒有托裏拆利、沒有帕斯卡,壓力表就反複的實驗吧。


    敏感材料用波紋管,波紋管用橡膠、用白銀、用黃金、用黃銅、用青銅、用鐵都試過了,最後還是采用黃銅的,用黃銅的波紋管,在不同的壓強下反複實驗,終於搞出了一個壓力表,就知道蒸汽機安全的影響壓力,超過安全的運行壓力,可以打開閥門,放氣降壓,這樣第一台安全穩定的蒸汽機就生產出來了,至於噪音啊、能耗啊、部件的磨損啊,都不在考慮之列,修修補補的,能用就行,不炸就行了。


    第一台蒸汽機是大型的,用在了製作水泥的研磨機上,而中型小型的蒸汽機,被不斷的生產出來。中型用在兵工廠的鑽床,磨床、鏜床上,小型的用在紡織廠的紡織機上。


    一時,在巴蘭河鎮的礦山、在白楊木河邊的紡織廠、在幾家鋸木廠……每天叮叮當當,黑煙滾滾,譚啟明覺得自己突然回到了狄更斯筆下的那霧都孤兒的時代,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唉,內燃機,什麽時候能有內燃機啊?


    使用並討厭著蒸汽機,在木蘭鎮,在白楊木河鎮,在巴蘭河鎮,在達連河礦區升起的滾滾黑煙,哎,就不能逾越這肮髒的時代,譚啟明都有一些恨意。


    與譚啟明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在紡織廠、在水泥廠、鋸木廠、兵工廠……那些操控蒸汽機的人,成了整個北明最驕傲的一夥人,戴著皮手套被煙熏火燎的漆黑麵孔,成了北明最受尊重的麵孔。


    鄂倫春人、蒙古人,鐵驪部人,都那麽堅定的認為,這些人可非同凡響,非同一般,這些人是得到了莫日根真傳的人,這些人已經會使用了一種叫做機器的神奇東西,叫機器這種神奇的東西,不用牛馬,不用人工,就能把輪子拉的飛快的旋轉,讓打鐵的鍛錘叮當敲起來沒完沒了。


    幸虧堅持了一夫一妻的製度,不然這些被煙熏火燎的家夥,每個人都能娶上幾個媳婦,因為這些家夥昂首走在街上,少女、少婦們看他們的眼神都是閃閃發亮的。


    不但是普通人,就是元老院的元老們,周政賢、魚塔、吳超正、青山塔……都去學習研究蒸汽機從點火、加水、觀察壓力、更換皮帶……都完全掌握蒸汽機的操作,學會了都腰杆挺直 仿佛有了大本事。


    而搞一輛蒸汽機汽車的想法在譚啟明腦海裏閃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明共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勇敢的心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勇敢的心靈並收藏北明共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