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想要拿獎是真不容易,你看小李子怎麽拿的影帝,鬼知道他為了拿奧斯卡影帝都經曆了些什麽。
小李子除了感情生活讓大家關注以外,他的衝奧之路也被人津津樂道。
還有娜塔莉·波特曼,她為了衝擊奧斯卡影後,都要先懷孕訂婚,這何嚐不是一種衝獎的策略。
“塞隆小姐,恭喜你,你為大家帶來了一次無與倫比的表演,你在電影中內心的掙紮也深刻細膩。相信我,不但是柏林,奧斯卡影後也肯定是你。”
最近看了那麽多影評,楊簡記住了一個詞語,無與倫比,不知道怎麽誇人就說無與倫比,絕對錯不了。
“young,感謝你的到來,同時也謝謝你的祝福,希望能如你所說,到時我一定請你吃飯。”
“一定會的。”
卡未來楊簡是一定會參奧斯卡的,《入殮師》在原時空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到時他大不了把從小日子那裏掙來的錢拿去公關,不信他不行。
他又不是要拿奧斯卡最佳影片,隻是一個最佳外語片而已,隻是到時候公關團隊和策略要好好選一下。
晚上,韓山屛來找楊簡,問他電影版權的事情,有些片商楊簡那吃了閉門羹,但是他們不想等到閉幕式之後再和楊簡談版權,就找到了合作過的中影,比如哥倫比亞影業。
想讓中影勸說一下楊簡,要是其他人可能還會勸一下,但是韓山屛怎麽可能真替別人來勸他,不過這事還是要提一下。
“小簡,哥倫比亞的人找到我,想讓我幫著勸你一下,哈哈~算盤打得挺響,不過你真有把握拿獎?”
“韓叔,沒拿到獎之前,誰能保證一定能拿獎啊!退一步說,我這電影肯定虧不了,隻是賺多賺少而已,到時萬一沒拿獎,他們壓價太厲害,我直接不賣版權不就行了。”
當然,楊簡隻是在做一種最壞的打算,《入殮師》隻花了他600萬rmb,就算楊簡他們在柏林這段時間花錢不少,滿打滿算不會超過1000萬,就電影展映會上觀眾的反饋來說,在國內上映後回本輕輕鬆鬆。
“你小子,有錢賺也不能不賺不是。”韓山屛聽楊簡說完也是一陣失笑,他都忘記楊簡是不差錢的主。
11號,楊簡則是在安娜的帶領下,遊玩了勃蘭登堡門、柏林牆、亞曆山大廣場、柏林大教堂和柏林電視塔。
尤其在柏林電視塔,雖然二月份的柏林還很冷,但是從塔上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別有一番風味。
這也不算白來柏林一趟。
12號和13號,華語電影《20、30、40》、《無間道》2和3兩部、《戀愛中的寶貝》陸續展映。
可能是楊簡提醒韓山屛起到了效果,這回《20、30、40》沒遭遇原時空那種放映失誤。
他電影展映的時候這群人都在國內沒到柏林,所以也就沒參加,現在人家也不好意思邀請他。
即便他和這群人不熟悉,人家也沒邀請他,但他還是混在普通觀眾當中去支持了一下,看完就直接回酒店。
張國榕也去看了《20、30、40》,他和張艾佳是老朋友,肯定是要去支持的。
《20、30、40》是本屆柏林電影節唯二的主競賽單元參賽影片,這是一部女性題材的三段式影片,由張艾佳、劉偌英和李星潔分飾三位生活在灣北不同年紀的現代女性。
20歲的李星潔代表著年輕時的夢想和執著,30歲的劉偌英則是在愛情和現實之間徘徊,40歲的張艾佳則已經曆了婚姻的波折,獨自麵對生活的苦與甜。
不錯的故事,但也僅僅是故事不錯而已。
這部片子通過不同年齡段女性的視角,以溫婉細膩的鏡頭捕捉女性內心的感動與憤慨、欣喜與失落,女性現實生活中的委屈、尷尬、悲慘在張艾佳的藝術處理下變得柔和了許多。
可能正是這樣,楊簡看完之後並什麽特別的感觸,衝獎電影,這種題材就是要夠慘才容易拿獎。
說起張艾佳的這部電影,和楊簡還有些關係,本來張艾佳是想讓張國榕演40歲的這個角色的,結果張國榕給拒絕了,隨後就接了楊簡的電影。
無奈之下,張艾佳隻得自己上陣,這電影也變成了純女性的故事。
以楊簡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張艾佳這部電影遠不如《無間道》2和3,從展映時間就能看出來,《20、30、40》被安排在最後一天,在頒獎之前一天放映的影片一般來說獲獎可能都比較小,而結果也會證實這一點。
《無間道》就不用多說了,這部影片在展映的時候幾乎座無虛席,但是這電影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沒有看過第一部的觀眾不能看懂2、3這兩部,看得是一頭霧水。
影片結束之後有一個觀眾見麵會,於是乎,觀眾見麵會變成了故事情節的探討會。
等他們理解和明白劇情之後,一時間好評不斷。
這一刻,導演劉衛強和編劇麥照輝應該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對於電影的尊重,即便大家都不明白影片到底在講什麽,但是他們討論的熱情依然很高。
至於《戀愛中的寶貝》,這電影的製作甚至比張艾佳那電影還精良,屬於是比較前衛和新鮮的一部作品,畫麵也比較漂亮。
李邵紅在影片中運用了想象、夢幻等超現實手法,又與現實內容混合在一起,高級感是有了,但是對於影迷卻有了觀影門檻。
這是一部比較另類的影片,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不如說是愛情恐怖片,喜歡和不喜歡的人會是兩個極端。
能接受的影迷會喜歡得不得了,在電影現實和幻覺交織進行的敘事過程中,最為隱秘的一劍刺向了經曆時代巨大變遷和社會轉型劇變的一代人,刺向了他們的怕和痛,刺向了都市中無處不在的惶恐與空虛。
麵對現代化,人們得到了一些東西,但同時又失去了許多東西。
不能接受的話就會各種挑刺,會說這電影是打著愛情的旗號,卻不懂愛情,是對愛情一鍋亂燉,而且主題含糊,敘事支離破碎,叫人看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麽。
小李子除了感情生活讓大家關注以外,他的衝奧之路也被人津津樂道。
還有娜塔莉·波特曼,她為了衝擊奧斯卡影後,都要先懷孕訂婚,這何嚐不是一種衝獎的策略。
“塞隆小姐,恭喜你,你為大家帶來了一次無與倫比的表演,你在電影中內心的掙紮也深刻細膩。相信我,不但是柏林,奧斯卡影後也肯定是你。”
最近看了那麽多影評,楊簡記住了一個詞語,無與倫比,不知道怎麽誇人就說無與倫比,絕對錯不了。
“young,感謝你的到來,同時也謝謝你的祝福,希望能如你所說,到時我一定請你吃飯。”
“一定會的。”
卡未來楊簡是一定會參奧斯卡的,《入殮師》在原時空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到時他大不了把從小日子那裏掙來的錢拿去公關,不信他不行。
他又不是要拿奧斯卡最佳影片,隻是一個最佳外語片而已,隻是到時候公關團隊和策略要好好選一下。
晚上,韓山屛來找楊簡,問他電影版權的事情,有些片商楊簡那吃了閉門羹,但是他們不想等到閉幕式之後再和楊簡談版權,就找到了合作過的中影,比如哥倫比亞影業。
想讓中影勸說一下楊簡,要是其他人可能還會勸一下,但是韓山屛怎麽可能真替別人來勸他,不過這事還是要提一下。
“小簡,哥倫比亞的人找到我,想讓我幫著勸你一下,哈哈~算盤打得挺響,不過你真有把握拿獎?”
“韓叔,沒拿到獎之前,誰能保證一定能拿獎啊!退一步說,我這電影肯定虧不了,隻是賺多賺少而已,到時萬一沒拿獎,他們壓價太厲害,我直接不賣版權不就行了。”
當然,楊簡隻是在做一種最壞的打算,《入殮師》隻花了他600萬rmb,就算楊簡他們在柏林這段時間花錢不少,滿打滿算不會超過1000萬,就電影展映會上觀眾的反饋來說,在國內上映後回本輕輕鬆鬆。
“你小子,有錢賺也不能不賺不是。”韓山屛聽楊簡說完也是一陣失笑,他都忘記楊簡是不差錢的主。
11號,楊簡則是在安娜的帶領下,遊玩了勃蘭登堡門、柏林牆、亞曆山大廣場、柏林大教堂和柏林電視塔。
尤其在柏林電視塔,雖然二月份的柏林還很冷,但是從塔上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別有一番風味。
這也不算白來柏林一趟。
12號和13號,華語電影《20、30、40》、《無間道》2和3兩部、《戀愛中的寶貝》陸續展映。
可能是楊簡提醒韓山屛起到了效果,這回《20、30、40》沒遭遇原時空那種放映失誤。
他電影展映的時候這群人都在國內沒到柏林,所以也就沒參加,現在人家也不好意思邀請他。
即便他和這群人不熟悉,人家也沒邀請他,但他還是混在普通觀眾當中去支持了一下,看完就直接回酒店。
張國榕也去看了《20、30、40》,他和張艾佳是老朋友,肯定是要去支持的。
《20、30、40》是本屆柏林電影節唯二的主競賽單元參賽影片,這是一部女性題材的三段式影片,由張艾佳、劉偌英和李星潔分飾三位生活在灣北不同年紀的現代女性。
20歲的李星潔代表著年輕時的夢想和執著,30歲的劉偌英則是在愛情和現實之間徘徊,40歲的張艾佳則已經曆了婚姻的波折,獨自麵對生活的苦與甜。
不錯的故事,但也僅僅是故事不錯而已。
這部片子通過不同年齡段女性的視角,以溫婉細膩的鏡頭捕捉女性內心的感動與憤慨、欣喜與失落,女性現實生活中的委屈、尷尬、悲慘在張艾佳的藝術處理下變得柔和了許多。
可能正是這樣,楊簡看完之後並什麽特別的感觸,衝獎電影,這種題材就是要夠慘才容易拿獎。
說起張艾佳的這部電影,和楊簡還有些關係,本來張艾佳是想讓張國榕演40歲的這個角色的,結果張國榕給拒絕了,隨後就接了楊簡的電影。
無奈之下,張艾佳隻得自己上陣,這電影也變成了純女性的故事。
以楊簡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張艾佳這部電影遠不如《無間道》2和3,從展映時間就能看出來,《20、30、40》被安排在最後一天,在頒獎之前一天放映的影片一般來說獲獎可能都比較小,而結果也會證實這一點。
《無間道》就不用多說了,這部影片在展映的時候幾乎座無虛席,但是這電影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沒有看過第一部的觀眾不能看懂2、3這兩部,看得是一頭霧水。
影片結束之後有一個觀眾見麵會,於是乎,觀眾見麵會變成了故事情節的探討會。
等他們理解和明白劇情之後,一時間好評不斷。
這一刻,導演劉衛強和編劇麥照輝應該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對於電影的尊重,即便大家都不明白影片到底在講什麽,但是他們討論的熱情依然很高。
至於《戀愛中的寶貝》,這電影的製作甚至比張艾佳那電影還精良,屬於是比較前衛和新鮮的一部作品,畫麵也比較漂亮。
李邵紅在影片中運用了想象、夢幻等超現實手法,又與現實內容混合在一起,高級感是有了,但是對於影迷卻有了觀影門檻。
這是一部比較另類的影片,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不如說是愛情恐怖片,喜歡和不喜歡的人會是兩個極端。
能接受的影迷會喜歡得不得了,在電影現實和幻覺交織進行的敘事過程中,最為隱秘的一劍刺向了經曆時代巨大變遷和社會轉型劇變的一代人,刺向了他們的怕和痛,刺向了都市中無處不在的惶恐與空虛。
麵對現代化,人們得到了一些東西,但同時又失去了許多東西。
不能接受的話就會各種挑刺,會說這電影是打著愛情的旗號,卻不懂愛情,是對愛情一鍋亂燉,而且主題含糊,敘事支離破碎,叫人看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