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微涼,退去了一整天的燥熱,終於等來了幾縷爽快。
明光殿裏芬芳馥鬱,青煙嬈嬈。
寺人備下沐浴的湯水器具,又在湯中撒下草藥花瓣,而後拱手退去。
吳淑媛和姚兒二人寬衣解帶,一並泡在湯水裏,旁邊的婢女遞過盛滿陳酒的金碗,再捧起錦帕給二人擦著額頭上的汗珠。
“近日奔波勞碌,身子甚感乏累,經這一泡啊,倒是清朗了許多。”
姚兒摸著臉頰說道。
“今日你算來著了,不過啊,好戲還在後頭呢......”
“哦?莫非你還有其他樂子?還不快些獻出來,不然我可饒不了你!”
姚兒說著,便捧起一把湯水揚了過去。
“誒呦!瞧你這急迫樣兒,我這就安排便是了!”
吳淑媛說完,朝婢女示意。
那婢女會意後屈身行禮退去。
沒過一會兒,隻見一眾婢女捧過冰桶、薄紗、錦褥和磁板等器具。
置下了冰桶,將錦褥鋪在木榻上,捧著紗衣在一旁等候,又見兩個寺人走了過來,在一邊垂手站立。
“來呀!還等什麽呢!”
吳淑媛說完,緩緩起身出了浴桶,婢女上前用錦布將其全身擦拭,披上紗衣後便俯身趴在了麵前的木榻上。
雖說這屋裏沒有男人,可那兩個寺人長的實在是有模有樣,其中一個名喚沮寒,他膚色銅黃,鼻梁高聳,身材健碩,比男人還要男人了,這正符合公主的口味。
而另一個則麵色白皙,一副書生氣質,那手指如青蔥般細嫩,也就是那位“玉柔荑”了。
“還愣著幹嘛呢,知道你不喜歡儒雅之人,那就讓沮寒伺候你吧。另外那個,你就不要跟我搶了。”
吳淑媛轉臉看著姚兒說道。
“瞧你那小氣樣兒,健壯模樣才像男人不是!”
於是二人又是一陣媚笑,姚兒披上紗衣也跟著趴在了木榻上。
燭光下,那寺人手執磁板,端著艾熏,一會兒灸烤著腰腹,一會兒輕柔的刮著脊背。
姚兒眯眼享受著,不知不覺間全身的毛孔已逐漸打開,汗珠也頂著毛孔滲了出來,於是喚人將那冰桶靠近了些放著。
吳淑媛見狀急忙製止了。
“你這般虛弱,可不能再用寒物了,快,將那寒冰收了去。”
婢女行禮後撤去了冰桶。
姚兒一時間汗如雨下,隻覺得背上那雙溫柔的手掌猶如騰雲遊龍般在蠕動著。
沮寒這一番主動的手法恰到好處,於是姚兒回過頭看了看他,不禁露出了一抹嬌羞之態。
吳淑媛見狀後,緩緩的起身而去,給她騰出些空間,而自己也帶著寺人去了後麵的寢榻上,隻見吳淑媛半裹輕紗,那寺人忍不住撐開了那雙大眼,柔柔的攬了過去。
四下再無旁人,姚兒也徹底的放鬆了下來,隻覺得身子越來越燙,於是眯著雙眼抬手拽下了麵前人的短袍......
明光殿裏,風鈴迎著夜涼來回搖動。
忽而高亢猛烈,忽而酥吟浸骨。
宛如萬丈懸瀑,終於一瀉千裏......
卻說蕭辰喝下郎醫煎好的湯藥,起身又對著銅鏡看了看臉上。
易瓊再三詢問緣由,蕭辰隻說遇到了幾個小混混,彼此都掛了彩。
“荒唐!這可是在京都啊,守衛如此怠慢,又何談守疆護土!”
易瓊忿忿不平的說道。
“嗐!那外城大了去了,我又不是貴族郎君,走到哪都有人簇擁著。”
“你啊,也休要在這安慰我了。你若再出去,定要同我講一聲,就那些頑劣子弟,我見一次打一次。”
蕭辰聽後不由得微微一笑。
“你還笑,就說上次吧,你一大早就出了門,說是見到了兩個人跟蹤你,幸好沒有出事。還有這次,又是一個人跑出去了,現在落得鼻青臉腫,我呢?卻隻能在這眼巴巴看著。”
易瓊埋怨道。
“行啦行啦,大哥現在都是中軍校尉了,怎麽變得這麽囉嗦了!”
“什麽中軍校尉,到現在上麵還沒有定論呢!這幾日我在中軍大院裏就像那兵器一般杵著,好不快活。”
“嘶......也是哦,這都幾天了,陛下還沒有做決定。不行,我得去問問。”
蕭辰說完,便起身離去。
“哎?你等等我啊!”
易瓊也追了上去。
尚未到正午,二人來到中軍府院,卻不見張德繼,經過多番詢問,都沒問到他的行蹤,於是便找到太極殿來。
恰巧伍有常在廊間立著。
“末將給蕭將軍請安。”
伍有常拱手行禮。
“免了免了,伍少卿可知張將軍人在何處啊?”
“奧,張將軍就在裏麵。”
伍有常伸手指了指勤政堂的位置。
蕭辰聽後攬了攬伍有常的肩膀。
“對了,少卿知道校場比武的結果嗎?”
“額......什麽結果?”伍有常滿臉疑惑的問道。
“張將軍不是說誰贏了就......”
“奧......”
伍有常恍然大悟一般。
“末將確實不知!”伍有常低眉頷首。
伍有常這一個大喘氣,把蕭辰氣的說不出話來。
“末將給將軍請安!”
伍有常屈膝跪地,朝著蕭辰背後行禮。
蕭辰轉過身來,正是張德繼,於是他上前一步。
“張......”
“瞧你這落魄樣子,真想再抽你幾鞭!”
蕭辰剛要開口,卻被張德繼噎了回去。
這家夥是吃了槍藥嗎?這通迫擊炮放的。
而後蕭辰揉了揉臉頰,隻得咧嘴陪笑著。
“張將軍息怒,我就是想問問......”
“你自己看吧!”
張德繼說完,便將陛下批複的奏折遞了過來。
蕭辰屈身後雙手接過,打開仔細看了看:
中軍乃朕之心腹,如玄壇君之漆虎,炳靈公之麒麟。
雖擇一兵一甲,皆當慎之又慎。
今宣武場比試已畢,有易瓊、陸淵二人皆為將才,朕思之再三,實難取舍。
故著易瓊為羽林衛,戍於津陽門曆練;陸淵為人敦厚,果敢勇武,特為五官中郎將,率部值守尚書省。
望二人恪盡職守,以作表率。
“這就完了?”蕭辰驚訝的看著張德繼。
張德繼也是滿臉不悅。
“伍有常。”
“末將在。”
“你去院中傳令吧!”
“是!”
張德繼上前,拍了拍易瓊的肩膀。
“青雲啊......”
“陛下沒有將你封賞要職,自有其他考慮,你切莫有怨言。明日去府院中,領身行頭去吧。”
“易瓊不敢,多謝張將軍提攜!”
易瓊低頭拱手。
就這樣,蕭辰回到了別院休息養傷。
他剛躺下,隻見韋鐸送來了七殿下的書信一封。
信中雖有湘州之地民情地況,但更多的是七殿下在湘州治水賑災的信息。
話說七殿下到湘州巡查沒過一個月,便遇到了長沙、衡陽二郡水災泛濫,原本巡查的計劃也就轉變成了抗洪救災。
由於災情來的迅猛,七殿下隻能上表朝廷,奏請救災的人力和物資,同時又修書給蕭辰告知其中事由,並委托他參加朝中的救災朝議。
如此一來,巡查的進程被擱置,七殿下雖然沒說讓蕭辰也下到州郡巡查,可情況就擺在眼前,蕭辰心裏一時間也是煩悶不已。
一個革新的壯舉,前有保守派的威脅對抗,後有天災的無端阻礙。
看來要想成事兒,還真得有些運氣才行啊!
皇帝於晨間便接到了七殿下的奏折,而更為棘手的是,衡州、桂州以及江南諸州皆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水患。
雖然水患是夏秋之季的常態,可一時間如此聚集,實在讓朝廷難以招架了。
日仄之時,皇帝召集眾人於東柏堂商議應對水患之事。
臨川王沒有到場,隻上了一道奏折,派了胞弟建安王參加議事。
要說六殿下掌握著南國的兵權,司職司徒,身兼揚州刺史和東南諸州的水軍都督,如此地位又怎麽能不來參加商議救災的朝會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事還需慢慢說來。
卻說這天,門客沮豐帶來一位巫師到吳郡府衙做卦,占卜今年西南州郡的水情。
六殿下端坐於堂內,吳郡太守及地方府令亦跪坐在兩側。
“啟稟殿下,扶南國方士前來拜謁。”
沮豐低頭拱手。
“親王金安萬福,小人闍耶竺納,從道於摩柷山,今日來此,榮幸萬分。”
“哦?你就是沮豐所言那位通曉天地,明達神靈之人了?”
“小人不敢。”
隻見堂下巫師披頭散發,雙眼被黑長的發梢半掩著;袒露著左胸,右衽挎著黑色布麻袍子;腰間纏著一束彩色的布簾,直接蓋過了腳麵(因為實在難以辨別,也隻能形容為布簾了);腳下踩著一雙草鞋,右側小臂上有一隻白頭黑身的半大鷹,鷹爪子勾在他的布麻袍子上,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巡視著四周。
堂下的眾多臣工見了此人無不瞠目結舌,嚇得扶著憑幾好像隨時準備開溜一樣。
六殿下輕輕撇了一眼巫師,而後露出一抹淺笑來。
“嗯,寡人早有耳聞,摩柷山乃扶南國仙神齊聚之地,大師既從仙山而來,可知那摩柷山當真有仙神嗎?”
“嗬嗬嗬,恐怕要讓殿下失望了。仙神駐於何處,小人不敢妄自猜測,更無緣接觸。但長天之陰晴善惡,朗地之霧雨風霜,小人倒是略知一二啊。”
時任吳郡太守的蔡景節聽了這番話,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來。
“沮先生,這位巫師藏目遮麵,卻露此鋒芒,未免大言不慚了些。何不請巫師做法,讓殿下和諸位府令開開眼呢?”
六殿下聽了,並未阻攔。
隻見那沮豐低頭拱手,而後朝著巫師遞了個眼色。
“嗬嗬嗬,那麽小人......獻醜了。”
巫師慢慢悠悠抬起了右手,而後微閉雙眼,如龍蛇般揮舞搖動起來。
沒一會兒,隻見眾人麵前有一片如帷子般的煙霧,上麵是一個身著紗袍的妙齡女子,正於屋舍間與一男子苟合。
眾人見狀皆瞪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
“這......這是......”
吳郡郡丞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轉移道了太守蔡景節這邊。
“太守,這,這不是您府上那位......妾室嗎......”
“放肆!大膽妖孽,竟敢在殿下麵前故弄玄虛,速速給我拉下去腰斬了!”
“是!”
幾個差役聽令後便要上前。
“且慢!”
六殿下達拉了一下眼皮,差役見狀停下了腳步。
那巫師收回了右手,輕飄飄的笑了笑。
“小人得罪了。”
“蔡郡何必如此震怒呢,既是汝府中妾室,仙師法術所表是真是假,汝回後府一探便知。若此事有假,寡人決不輕饒他,若此事當真,寡人再賜你幾個女婢,權當給你平複心火了,嗬嗬嗬。”
六殿下看了下沮豐,沮豐會意後來到蔡景節麵前拱手,蔡景節瞪著巫師,起身離去。
沒一會兒,隻見沮豐滿臉笑容的小跑而來。
“殿下,巫師所表果然真切。”
“哦?既如此,郡守緣何未能歸來啊?”
“啟稟殿下,太守當麵撞見妾室與家仆苟合,此時正在處理家務呢。”
“哈哈哈哈......仙師果然通曉乾坤,快,快賜座。”
“雕蟲小計,讓殿下見笑了。”
“來人,賞仙師金十兩。”
“謝殿下。”
巫師隨即跪坐在了六殿下身旁。
“仙師既有神助,還請仙師為寡人占卜一下天象。此時江南州郡水患初顯,卻不知日後做何變化,就請仙師明示吧。”
“殿下稍安,容小人施法......”
巫師緩緩抬起右手,以食指和中指輕觸額頭,嘴裏還念念有詞。
少頃,隻見巫師右手臂上的花鷹一聲長嘯,振翅飛了出去。
一刻鍾的光景,花鷹歸來,於堂內盤旋數周,眾人嚇得來不急閃躲,慌亂中有竟栽倒在一旁的不說。
而後兩隻鷹爪徑直掛在了巫師的右臂上。
巫師猛的睜開雙眼,而後低頭拱手。
“如何?”
六殿下輕聲問道。
“回殿下,不出十日,大水必至。然得殿下體恤愛民,此番災難皆在荒野之中,至於城中水患,不禦可退。”
“哦?此話當真?”
“小人不敢妄言。”
“哈哈哈!”
“真是天助我也。”
也不知那巫師真的有通天神力,還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之後江南州郡的水患便如那巫師所示,剛剛發了大水,沒幾天就有了退去的跡象!
六殿下得知結果後心裏是一片歡喜。
如此良機,即能奏請朝廷撥錢撥糧,又不用費什麽周章去賑災,豈不是美滋滋嗎?
原來,早在江南州郡水災泛濫之前,建安、會稽等郡就已發生了水患,但因南方主水,河網交錯縱橫,又臨近大海,水患來的快去的也快。
臨川王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南方稍遇水患的時候,便立即向朝廷奏報,又將水勢和災情描述的非常急迫且嚴重。
皇帝知道六殿下在江南州郡巡查,對實情定是了如指掌。於是立即下旨,緊急調撥皇宮內倉和石頭津倉的錢糧,向受災的州郡撥發了白銀一百五十萬兩、粟米三十萬石,六殿下又將江南部分州郡府庫中本應轉運給京都的糧食征了過來,如此又得了粟米六十萬石,銀錢二百萬兩。
可實際上京都所發的錢糧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所需,至於剩下的那部分,六殿下自然就可以裝到自己的腰包了。
而六殿下所做的一切,隻因七殿下太不講情麵了。
他三番五次的在進言方麵與自己的意見相左,又將許多功勞掙了去,如今還要主導編纂什麽新政!
一旦新政成型,就會直接削弱自己的利益,六殿下怎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要不是七殿下爭權,西南州郡的巡查事務便可獨攬於六殿下之手,而那些王公貴族的封地也可不受新政的幹預了。
因荊湘之地山高穀深,漓水、延江之地土質疏鬆且貧瘠,一旦發生水患,輕則土地塌陷,樹木斷折,重則泥石滾落,房倒屋塌。
要說京都的糧倉倒是不少,有石頭津倉、皇城內倉、太倉和東宮倉,但是總的儲備糧不過八十萬石,而府庫中救災的錢糧已被江南州郡拉走了大半,加之日常用度開銷,城防支出等等,現在的倉內已經沒多少糧食了。
這會兒就算皇帝有通天的本事,也斷斷生不出粟米、穀物來。
六殿下如此一舉多得之計已經開始奏效,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接連上表,稱江南水患未消,又在會稽等郡故意留幾處小縣,差人把江水引入村落,營造出受災的樣子,而他自己卻終日在吳郡的府邸中逍遙快活不說。
卻說皇帝接過了建安王轉交臨川王的奏折,隻見上邊寫著:
臣弟奉命巡查江南州郡,自知責任重大,故而謹小慎微,萬事皆以民生為首要。
然夏秋之交,江南既遇災洪,臣弟率眾親臨會稽、臨海各郡,以救民於水患之中。
蒙聖主仁愛,賑施粟米、布麻等物,諸郡百姓方得以續存。
值此之時,災洪卻有反複,臣弟率部奮死禦水數十日,以至於物資乏潰、百姓難以度日。
弟遂散盡家財,又得地方臣工、商賈資扶,雖可抵擋一時,卻因災情甚巨,不能遏其根本。
故而江南災洪,尚需錢糧賑之。
北望聖廷,日夜為盼!
弟,叩首以待!
皇帝看了奏折,心中既感動又著急。
江南和西南都有受災郡縣,而臨川王一人在江南奮力賑災,足可以證明其仁厚愛民的德行了。
如此,不來參加朝議也是有情可原。
可形勢如此嚴峻,顧得了東就顧不上西,一時間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文達。”
“臣在。”
建安王上前低頭拱手。
“臨川王仁愛有加,為賑災之事晝夜操勞,你回去告訴他,朕定會再次撥糧援助。”
“臣弟替六殿下和江南百姓叩謝聖恩!”建安王俯身叩拜。
此時蕭辰進了東堂殿,見眾人都在,便稍稍的立在一旁不說。
“諸位臣工,適才朕接到安成王從湘州送來急報,又接到了臨川王從會稽郡發來表文,江南和西南疆域,都有災洪肆虐,尚書、中書兩省應已知曉了。”
“諸位說說吧,有何對策。”
眾人一時低頭不語。
情況就擺在眼前,這明顯是個站隊問題。
大家心裏都有個算盤,朝廷的錢糧有限,幫了六殿下就幫不了七殿下,而兩位殿下都不在場,若是站錯了隊伍,連個辯解的機會都沒有,以後還怎麽在朝廷裏混了!
暫代中書令的徐修仁,心裏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可若是處理不周,受難的可是老百姓。
可都火燒眉毛了,卻沒人站出來出主意。
於是他上前拱手。
“啟稟陛下,江南諸郡已於春夏時節遭遇了洪災,臨川王夜以繼日修繕河道,朝廷又及時撥發了賑災錢糧,故而災情已受到控製。”
“此情況從會稽、臨海和永嘉等郡府衙奏折中可知曉,直到盛夏時節,各地農商百業已經恢複如常。”
“今臨川王突然奏請賑災錢糧,恐有不妥。”
堂下的諸位臣工聽後多半露出了震驚之色。
徐修仁這是要幹嘛?趁臨川王不在,他這是要作死嗎?
“為穩妥起見,臣以為應著人至受災各郡實地勘查,若災情嚴重,再行就近調動錢糧物資,以作賑災之用。”
“如此,方為上策,還望陛下準許。”
“徐令如何說得這般含蓄!直接說六殿下謊報災情就是了!”
建安王上前嗬斥道。
“江南災情人人皆知,若是等你勘察完畢,那數十萬百姓恐怕早已經餓死荒野了。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陛下既授臨川王巡查之職,殿下兢兢業業,身先士卒,救民於災洪之中,而你身為朝廷重臣,卻不能以百姓生死為重,隻知道詆毀同僚,你到底是何居心!”
“臣奏請陛下,定要嚴查徐修仁!”
建安王說完,便俯身跪地叩首!
不管災情是真是假,這次建安王可是真真的滿腔熱血。
如此鏗鏘有力之詞,誰人聽了不豎一個大拇指呢!
隻見陛下眉頭緊鎖,眯眼思索了一會兒。
“文達稍安。”
“中書省掌管奏詔之事,自然對各地所奏情況熟悉非常。”
“徐卿所言亦有道理,近日京都始遇大水,郊外災民已有千餘人,而西南和江南又有多處州郡受災,府庫錢糧亦要均衡考慮才是啊。”
“是啊是啊,陛下所言甚是......”
眾人聽後便有了主心骨,自是一番應承不說。
“至於西南水災,眾卿可有應對之策呢?”
太子右衛率、中書通事舍人周開逸上前低頭拱手。
“陛下,西南州郡地廣人稀,諸多高山幽穀之地本不適宜百姓安身。隻因南國初立,陛下恩澤福耀,故將舊地著民原地安撫罷了。”
“可是近年來水患頻發,每年撥發賑災錢糧就占了府庫支出十之有五,如此下去,府庫恐怕難以支撐!”
“依臣之見,當行遷移之策,將受災百姓就近東遷至荊、雍和湘州之北,一來可以避災禍,再者可以促農耕、興商業。而後在各處水道修壩築堤,疏浚河道,如此,後世可安也!”
陛下聽後眉頭稍展。
“周侍郎所言,恐有不妥啊!”
尚書右仆射袁昂走到了殿中央拱手。
“陛下,若行遷移之策,西南邊關眾將士所需物資給養定會受其影響,輕則難以為繼,裹腹堪憂;重則糧草斷絕,外敵難禦。”
“索虜元英,奪我三鎮、犯我南郢州之地,事不過五載,皆因邊民逃散,給養不足所致。故而邊關要務,斷斷不可輕視!”
袁昂舉的例子恰到好處,畢竟剛剛打來的天下,還不是非常牢靠。如今要行遷徙之策,的確對邊關的守衛不利。
且不說他的出發點是什麽,有如此周密思維的人,著實令人敬佩。
多年來北國和南國經常在邊疆發生摩擦,總體上雙方勝負均分。
得勝了乃是武將英勇、文臣忠孝,自不必說。
戰敗了也有天時不應、地利不周、人心渙散來當借口,至於給養,終究是外因罷了。
袁昂之所以不讚同遷移之策,就是怕荊、雍和湘州的人口會因此繁多起來。人口多了自然就會開發耕種更多的土地良田,商賈百業也會隨之興隆。
可荊、雍、湘包括益州等區域,是受安成王、鄱陽王和始興王的管轄。
三人以安成王為首,若是七殿下的勢力強大了,那麽六殿下隻憑江南州郡恐怕不能在與之抗衡。
袁昂這次臨場發揮的特別圓滿,既表達了邊疆安危的大義,又將周開逸的諫言擋了回去。
王柬眯眼想了想,心中也揣測到了袁昂的意思。
於是拱手向前。
“陛下,臣以為袁尚書所言極是。我南國邊疆綿長,百姓宗祖各有所異,若是輕言遷移,恐失民心。而西南諸地,幅員千裏,顯有人煙。故而資用乏潰,邊關難濟。加之皂卒薄寡,差役難征,以至於糧草輜重實難接續。若是再將百姓遷離,就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觀之,遷移之策斷不可行!”
徐修仁聽後連連搖頭,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兩位。
大家都是飽讀經史的重臣,又怎能不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呢!
可這些話說了也沒用,畢竟要解決水災的問題才是硬道理啊。
正是:
一人說得情理話,百口潮湧欲吞淹。
忠臣良將皆在側,誰人拱手複將言!
明光殿裏芬芳馥鬱,青煙嬈嬈。
寺人備下沐浴的湯水器具,又在湯中撒下草藥花瓣,而後拱手退去。
吳淑媛和姚兒二人寬衣解帶,一並泡在湯水裏,旁邊的婢女遞過盛滿陳酒的金碗,再捧起錦帕給二人擦著額頭上的汗珠。
“近日奔波勞碌,身子甚感乏累,經這一泡啊,倒是清朗了許多。”
姚兒摸著臉頰說道。
“今日你算來著了,不過啊,好戲還在後頭呢......”
“哦?莫非你還有其他樂子?還不快些獻出來,不然我可饒不了你!”
姚兒說著,便捧起一把湯水揚了過去。
“誒呦!瞧你這急迫樣兒,我這就安排便是了!”
吳淑媛說完,朝婢女示意。
那婢女會意後屈身行禮退去。
沒過一會兒,隻見一眾婢女捧過冰桶、薄紗、錦褥和磁板等器具。
置下了冰桶,將錦褥鋪在木榻上,捧著紗衣在一旁等候,又見兩個寺人走了過來,在一邊垂手站立。
“來呀!還等什麽呢!”
吳淑媛說完,緩緩起身出了浴桶,婢女上前用錦布將其全身擦拭,披上紗衣後便俯身趴在了麵前的木榻上。
雖說這屋裏沒有男人,可那兩個寺人長的實在是有模有樣,其中一個名喚沮寒,他膚色銅黃,鼻梁高聳,身材健碩,比男人還要男人了,這正符合公主的口味。
而另一個則麵色白皙,一副書生氣質,那手指如青蔥般細嫩,也就是那位“玉柔荑”了。
“還愣著幹嘛呢,知道你不喜歡儒雅之人,那就讓沮寒伺候你吧。另外那個,你就不要跟我搶了。”
吳淑媛轉臉看著姚兒說道。
“瞧你那小氣樣兒,健壯模樣才像男人不是!”
於是二人又是一陣媚笑,姚兒披上紗衣也跟著趴在了木榻上。
燭光下,那寺人手執磁板,端著艾熏,一會兒灸烤著腰腹,一會兒輕柔的刮著脊背。
姚兒眯眼享受著,不知不覺間全身的毛孔已逐漸打開,汗珠也頂著毛孔滲了出來,於是喚人將那冰桶靠近了些放著。
吳淑媛見狀急忙製止了。
“你這般虛弱,可不能再用寒物了,快,將那寒冰收了去。”
婢女行禮後撤去了冰桶。
姚兒一時間汗如雨下,隻覺得背上那雙溫柔的手掌猶如騰雲遊龍般在蠕動著。
沮寒這一番主動的手法恰到好處,於是姚兒回過頭看了看他,不禁露出了一抹嬌羞之態。
吳淑媛見狀後,緩緩的起身而去,給她騰出些空間,而自己也帶著寺人去了後麵的寢榻上,隻見吳淑媛半裹輕紗,那寺人忍不住撐開了那雙大眼,柔柔的攬了過去。
四下再無旁人,姚兒也徹底的放鬆了下來,隻覺得身子越來越燙,於是眯著雙眼抬手拽下了麵前人的短袍......
明光殿裏,風鈴迎著夜涼來回搖動。
忽而高亢猛烈,忽而酥吟浸骨。
宛如萬丈懸瀑,終於一瀉千裏......
卻說蕭辰喝下郎醫煎好的湯藥,起身又對著銅鏡看了看臉上。
易瓊再三詢問緣由,蕭辰隻說遇到了幾個小混混,彼此都掛了彩。
“荒唐!這可是在京都啊,守衛如此怠慢,又何談守疆護土!”
易瓊忿忿不平的說道。
“嗐!那外城大了去了,我又不是貴族郎君,走到哪都有人簇擁著。”
“你啊,也休要在這安慰我了。你若再出去,定要同我講一聲,就那些頑劣子弟,我見一次打一次。”
蕭辰聽後不由得微微一笑。
“你還笑,就說上次吧,你一大早就出了門,說是見到了兩個人跟蹤你,幸好沒有出事。還有這次,又是一個人跑出去了,現在落得鼻青臉腫,我呢?卻隻能在這眼巴巴看著。”
易瓊埋怨道。
“行啦行啦,大哥現在都是中軍校尉了,怎麽變得這麽囉嗦了!”
“什麽中軍校尉,到現在上麵還沒有定論呢!這幾日我在中軍大院裏就像那兵器一般杵著,好不快活。”
“嘶......也是哦,這都幾天了,陛下還沒有做決定。不行,我得去問問。”
蕭辰說完,便起身離去。
“哎?你等等我啊!”
易瓊也追了上去。
尚未到正午,二人來到中軍府院,卻不見張德繼,經過多番詢問,都沒問到他的行蹤,於是便找到太極殿來。
恰巧伍有常在廊間立著。
“末將給蕭將軍請安。”
伍有常拱手行禮。
“免了免了,伍少卿可知張將軍人在何處啊?”
“奧,張將軍就在裏麵。”
伍有常伸手指了指勤政堂的位置。
蕭辰聽後攬了攬伍有常的肩膀。
“對了,少卿知道校場比武的結果嗎?”
“額......什麽結果?”伍有常滿臉疑惑的問道。
“張將軍不是說誰贏了就......”
“奧......”
伍有常恍然大悟一般。
“末將確實不知!”伍有常低眉頷首。
伍有常這一個大喘氣,把蕭辰氣的說不出話來。
“末將給將軍請安!”
伍有常屈膝跪地,朝著蕭辰背後行禮。
蕭辰轉過身來,正是張德繼,於是他上前一步。
“張......”
“瞧你這落魄樣子,真想再抽你幾鞭!”
蕭辰剛要開口,卻被張德繼噎了回去。
這家夥是吃了槍藥嗎?這通迫擊炮放的。
而後蕭辰揉了揉臉頰,隻得咧嘴陪笑著。
“張將軍息怒,我就是想問問......”
“你自己看吧!”
張德繼說完,便將陛下批複的奏折遞了過來。
蕭辰屈身後雙手接過,打開仔細看了看:
中軍乃朕之心腹,如玄壇君之漆虎,炳靈公之麒麟。
雖擇一兵一甲,皆當慎之又慎。
今宣武場比試已畢,有易瓊、陸淵二人皆為將才,朕思之再三,實難取舍。
故著易瓊為羽林衛,戍於津陽門曆練;陸淵為人敦厚,果敢勇武,特為五官中郎將,率部值守尚書省。
望二人恪盡職守,以作表率。
“這就完了?”蕭辰驚訝的看著張德繼。
張德繼也是滿臉不悅。
“伍有常。”
“末將在。”
“你去院中傳令吧!”
“是!”
張德繼上前,拍了拍易瓊的肩膀。
“青雲啊......”
“陛下沒有將你封賞要職,自有其他考慮,你切莫有怨言。明日去府院中,領身行頭去吧。”
“易瓊不敢,多謝張將軍提攜!”
易瓊低頭拱手。
就這樣,蕭辰回到了別院休息養傷。
他剛躺下,隻見韋鐸送來了七殿下的書信一封。
信中雖有湘州之地民情地況,但更多的是七殿下在湘州治水賑災的信息。
話說七殿下到湘州巡查沒過一個月,便遇到了長沙、衡陽二郡水災泛濫,原本巡查的計劃也就轉變成了抗洪救災。
由於災情來的迅猛,七殿下隻能上表朝廷,奏請救災的人力和物資,同時又修書給蕭辰告知其中事由,並委托他參加朝中的救災朝議。
如此一來,巡查的進程被擱置,七殿下雖然沒說讓蕭辰也下到州郡巡查,可情況就擺在眼前,蕭辰心裏一時間也是煩悶不已。
一個革新的壯舉,前有保守派的威脅對抗,後有天災的無端阻礙。
看來要想成事兒,還真得有些運氣才行啊!
皇帝於晨間便接到了七殿下的奏折,而更為棘手的是,衡州、桂州以及江南諸州皆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水患。
雖然水患是夏秋之季的常態,可一時間如此聚集,實在讓朝廷難以招架了。
日仄之時,皇帝召集眾人於東柏堂商議應對水患之事。
臨川王沒有到場,隻上了一道奏折,派了胞弟建安王參加議事。
要說六殿下掌握著南國的兵權,司職司徒,身兼揚州刺史和東南諸州的水軍都督,如此地位又怎麽能不來參加商議救災的朝會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事還需慢慢說來。
卻說這天,門客沮豐帶來一位巫師到吳郡府衙做卦,占卜今年西南州郡的水情。
六殿下端坐於堂內,吳郡太守及地方府令亦跪坐在兩側。
“啟稟殿下,扶南國方士前來拜謁。”
沮豐低頭拱手。
“親王金安萬福,小人闍耶竺納,從道於摩柷山,今日來此,榮幸萬分。”
“哦?你就是沮豐所言那位通曉天地,明達神靈之人了?”
“小人不敢。”
隻見堂下巫師披頭散發,雙眼被黑長的發梢半掩著;袒露著左胸,右衽挎著黑色布麻袍子;腰間纏著一束彩色的布簾,直接蓋過了腳麵(因為實在難以辨別,也隻能形容為布簾了);腳下踩著一雙草鞋,右側小臂上有一隻白頭黑身的半大鷹,鷹爪子勾在他的布麻袍子上,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巡視著四周。
堂下的眾多臣工見了此人無不瞠目結舌,嚇得扶著憑幾好像隨時準備開溜一樣。
六殿下輕輕撇了一眼巫師,而後露出一抹淺笑來。
“嗯,寡人早有耳聞,摩柷山乃扶南國仙神齊聚之地,大師既從仙山而來,可知那摩柷山當真有仙神嗎?”
“嗬嗬嗬,恐怕要讓殿下失望了。仙神駐於何處,小人不敢妄自猜測,更無緣接觸。但長天之陰晴善惡,朗地之霧雨風霜,小人倒是略知一二啊。”
時任吳郡太守的蔡景節聽了這番話,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來。
“沮先生,這位巫師藏目遮麵,卻露此鋒芒,未免大言不慚了些。何不請巫師做法,讓殿下和諸位府令開開眼呢?”
六殿下聽了,並未阻攔。
隻見那沮豐低頭拱手,而後朝著巫師遞了個眼色。
“嗬嗬嗬,那麽小人......獻醜了。”
巫師慢慢悠悠抬起了右手,而後微閉雙眼,如龍蛇般揮舞搖動起來。
沒一會兒,隻見眾人麵前有一片如帷子般的煙霧,上麵是一個身著紗袍的妙齡女子,正於屋舍間與一男子苟合。
眾人見狀皆瞪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
“這......這是......”
吳郡郡丞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轉移道了太守蔡景節這邊。
“太守,這,這不是您府上那位......妾室嗎......”
“放肆!大膽妖孽,竟敢在殿下麵前故弄玄虛,速速給我拉下去腰斬了!”
“是!”
幾個差役聽令後便要上前。
“且慢!”
六殿下達拉了一下眼皮,差役見狀停下了腳步。
那巫師收回了右手,輕飄飄的笑了笑。
“小人得罪了。”
“蔡郡何必如此震怒呢,既是汝府中妾室,仙師法術所表是真是假,汝回後府一探便知。若此事有假,寡人決不輕饒他,若此事當真,寡人再賜你幾個女婢,權當給你平複心火了,嗬嗬嗬。”
六殿下看了下沮豐,沮豐會意後來到蔡景節麵前拱手,蔡景節瞪著巫師,起身離去。
沒一會兒,隻見沮豐滿臉笑容的小跑而來。
“殿下,巫師所表果然真切。”
“哦?既如此,郡守緣何未能歸來啊?”
“啟稟殿下,太守當麵撞見妾室與家仆苟合,此時正在處理家務呢。”
“哈哈哈哈......仙師果然通曉乾坤,快,快賜座。”
“雕蟲小計,讓殿下見笑了。”
“來人,賞仙師金十兩。”
“謝殿下。”
巫師隨即跪坐在了六殿下身旁。
“仙師既有神助,還請仙師為寡人占卜一下天象。此時江南州郡水患初顯,卻不知日後做何變化,就請仙師明示吧。”
“殿下稍安,容小人施法......”
巫師緩緩抬起右手,以食指和中指輕觸額頭,嘴裏還念念有詞。
少頃,隻見巫師右手臂上的花鷹一聲長嘯,振翅飛了出去。
一刻鍾的光景,花鷹歸來,於堂內盤旋數周,眾人嚇得來不急閃躲,慌亂中有竟栽倒在一旁的不說。
而後兩隻鷹爪徑直掛在了巫師的右臂上。
巫師猛的睜開雙眼,而後低頭拱手。
“如何?”
六殿下輕聲問道。
“回殿下,不出十日,大水必至。然得殿下體恤愛民,此番災難皆在荒野之中,至於城中水患,不禦可退。”
“哦?此話當真?”
“小人不敢妄言。”
“哈哈哈!”
“真是天助我也。”
也不知那巫師真的有通天神力,還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之後江南州郡的水患便如那巫師所示,剛剛發了大水,沒幾天就有了退去的跡象!
六殿下得知結果後心裏是一片歡喜。
如此良機,即能奏請朝廷撥錢撥糧,又不用費什麽周章去賑災,豈不是美滋滋嗎?
原來,早在江南州郡水災泛濫之前,建安、會稽等郡就已發生了水患,但因南方主水,河網交錯縱橫,又臨近大海,水患來的快去的也快。
臨川王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南方稍遇水患的時候,便立即向朝廷奏報,又將水勢和災情描述的非常急迫且嚴重。
皇帝知道六殿下在江南州郡巡查,對實情定是了如指掌。於是立即下旨,緊急調撥皇宮內倉和石頭津倉的錢糧,向受災的州郡撥發了白銀一百五十萬兩、粟米三十萬石,六殿下又將江南部分州郡府庫中本應轉運給京都的糧食征了過來,如此又得了粟米六十萬石,銀錢二百萬兩。
可實際上京都所發的錢糧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所需,至於剩下的那部分,六殿下自然就可以裝到自己的腰包了。
而六殿下所做的一切,隻因七殿下太不講情麵了。
他三番五次的在進言方麵與自己的意見相左,又將許多功勞掙了去,如今還要主導編纂什麽新政!
一旦新政成型,就會直接削弱自己的利益,六殿下怎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要不是七殿下爭權,西南州郡的巡查事務便可獨攬於六殿下之手,而那些王公貴族的封地也可不受新政的幹預了。
因荊湘之地山高穀深,漓水、延江之地土質疏鬆且貧瘠,一旦發生水患,輕則土地塌陷,樹木斷折,重則泥石滾落,房倒屋塌。
要說京都的糧倉倒是不少,有石頭津倉、皇城內倉、太倉和東宮倉,但是總的儲備糧不過八十萬石,而府庫中救災的錢糧已被江南州郡拉走了大半,加之日常用度開銷,城防支出等等,現在的倉內已經沒多少糧食了。
這會兒就算皇帝有通天的本事,也斷斷生不出粟米、穀物來。
六殿下如此一舉多得之計已經開始奏效,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接連上表,稱江南水患未消,又在會稽等郡故意留幾處小縣,差人把江水引入村落,營造出受災的樣子,而他自己卻終日在吳郡的府邸中逍遙快活不說。
卻說皇帝接過了建安王轉交臨川王的奏折,隻見上邊寫著:
臣弟奉命巡查江南州郡,自知責任重大,故而謹小慎微,萬事皆以民生為首要。
然夏秋之交,江南既遇災洪,臣弟率眾親臨會稽、臨海各郡,以救民於水患之中。
蒙聖主仁愛,賑施粟米、布麻等物,諸郡百姓方得以續存。
值此之時,災洪卻有反複,臣弟率部奮死禦水數十日,以至於物資乏潰、百姓難以度日。
弟遂散盡家財,又得地方臣工、商賈資扶,雖可抵擋一時,卻因災情甚巨,不能遏其根本。
故而江南災洪,尚需錢糧賑之。
北望聖廷,日夜為盼!
弟,叩首以待!
皇帝看了奏折,心中既感動又著急。
江南和西南都有受災郡縣,而臨川王一人在江南奮力賑災,足可以證明其仁厚愛民的德行了。
如此,不來參加朝議也是有情可原。
可形勢如此嚴峻,顧得了東就顧不上西,一時間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文達。”
“臣在。”
建安王上前低頭拱手。
“臨川王仁愛有加,為賑災之事晝夜操勞,你回去告訴他,朕定會再次撥糧援助。”
“臣弟替六殿下和江南百姓叩謝聖恩!”建安王俯身叩拜。
此時蕭辰進了東堂殿,見眾人都在,便稍稍的立在一旁不說。
“諸位臣工,適才朕接到安成王從湘州送來急報,又接到了臨川王從會稽郡發來表文,江南和西南疆域,都有災洪肆虐,尚書、中書兩省應已知曉了。”
“諸位說說吧,有何對策。”
眾人一時低頭不語。
情況就擺在眼前,這明顯是個站隊問題。
大家心裏都有個算盤,朝廷的錢糧有限,幫了六殿下就幫不了七殿下,而兩位殿下都不在場,若是站錯了隊伍,連個辯解的機會都沒有,以後還怎麽在朝廷裏混了!
暫代中書令的徐修仁,心裏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可若是處理不周,受難的可是老百姓。
可都火燒眉毛了,卻沒人站出來出主意。
於是他上前拱手。
“啟稟陛下,江南諸郡已於春夏時節遭遇了洪災,臨川王夜以繼日修繕河道,朝廷又及時撥發了賑災錢糧,故而災情已受到控製。”
“此情況從會稽、臨海和永嘉等郡府衙奏折中可知曉,直到盛夏時節,各地農商百業已經恢複如常。”
“今臨川王突然奏請賑災錢糧,恐有不妥。”
堂下的諸位臣工聽後多半露出了震驚之色。
徐修仁這是要幹嘛?趁臨川王不在,他這是要作死嗎?
“為穩妥起見,臣以為應著人至受災各郡實地勘查,若災情嚴重,再行就近調動錢糧物資,以作賑災之用。”
“如此,方為上策,還望陛下準許。”
“徐令如何說得這般含蓄!直接說六殿下謊報災情就是了!”
建安王上前嗬斥道。
“江南災情人人皆知,若是等你勘察完畢,那數十萬百姓恐怕早已經餓死荒野了。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陛下既授臨川王巡查之職,殿下兢兢業業,身先士卒,救民於災洪之中,而你身為朝廷重臣,卻不能以百姓生死為重,隻知道詆毀同僚,你到底是何居心!”
“臣奏請陛下,定要嚴查徐修仁!”
建安王說完,便俯身跪地叩首!
不管災情是真是假,這次建安王可是真真的滿腔熱血。
如此鏗鏘有力之詞,誰人聽了不豎一個大拇指呢!
隻見陛下眉頭緊鎖,眯眼思索了一會兒。
“文達稍安。”
“中書省掌管奏詔之事,自然對各地所奏情況熟悉非常。”
“徐卿所言亦有道理,近日京都始遇大水,郊外災民已有千餘人,而西南和江南又有多處州郡受災,府庫錢糧亦要均衡考慮才是啊。”
“是啊是啊,陛下所言甚是......”
眾人聽後便有了主心骨,自是一番應承不說。
“至於西南水災,眾卿可有應對之策呢?”
太子右衛率、中書通事舍人周開逸上前低頭拱手。
“陛下,西南州郡地廣人稀,諸多高山幽穀之地本不適宜百姓安身。隻因南國初立,陛下恩澤福耀,故將舊地著民原地安撫罷了。”
“可是近年來水患頻發,每年撥發賑災錢糧就占了府庫支出十之有五,如此下去,府庫恐怕難以支撐!”
“依臣之見,當行遷移之策,將受災百姓就近東遷至荊、雍和湘州之北,一來可以避災禍,再者可以促農耕、興商業。而後在各處水道修壩築堤,疏浚河道,如此,後世可安也!”
陛下聽後眉頭稍展。
“周侍郎所言,恐有不妥啊!”
尚書右仆射袁昂走到了殿中央拱手。
“陛下,若行遷移之策,西南邊關眾將士所需物資給養定會受其影響,輕則難以為繼,裹腹堪憂;重則糧草斷絕,外敵難禦。”
“索虜元英,奪我三鎮、犯我南郢州之地,事不過五載,皆因邊民逃散,給養不足所致。故而邊關要務,斷斷不可輕視!”
袁昂舉的例子恰到好處,畢竟剛剛打來的天下,還不是非常牢靠。如今要行遷徙之策,的確對邊關的守衛不利。
且不說他的出發點是什麽,有如此周密思維的人,著實令人敬佩。
多年來北國和南國經常在邊疆發生摩擦,總體上雙方勝負均分。
得勝了乃是武將英勇、文臣忠孝,自不必說。
戰敗了也有天時不應、地利不周、人心渙散來當借口,至於給養,終究是外因罷了。
袁昂之所以不讚同遷移之策,就是怕荊、雍和湘州的人口會因此繁多起來。人口多了自然就會開發耕種更多的土地良田,商賈百業也會隨之興隆。
可荊、雍、湘包括益州等區域,是受安成王、鄱陽王和始興王的管轄。
三人以安成王為首,若是七殿下的勢力強大了,那麽六殿下隻憑江南州郡恐怕不能在與之抗衡。
袁昂這次臨場發揮的特別圓滿,既表達了邊疆安危的大義,又將周開逸的諫言擋了回去。
王柬眯眼想了想,心中也揣測到了袁昂的意思。
於是拱手向前。
“陛下,臣以為袁尚書所言極是。我南國邊疆綿長,百姓宗祖各有所異,若是輕言遷移,恐失民心。而西南諸地,幅員千裏,顯有人煙。故而資用乏潰,邊關難濟。加之皂卒薄寡,差役難征,以至於糧草輜重實難接續。若是再將百姓遷離,就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觀之,遷移之策斷不可行!”
徐修仁聽後連連搖頭,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兩位。
大家都是飽讀經史的重臣,又怎能不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呢!
可這些話說了也沒用,畢竟要解決水災的問題才是硬道理啊。
正是:
一人說得情理話,百口潮湧欲吞淹。
忠臣良將皆在側,誰人拱手複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