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古籍 在古老小鎮的邊緣,有一座飽經滄桑的老宅,青灰色的瓦片層層疊疊,仿佛在低語著往昔的歲月;斑駁的牆壁爬滿歲月的痕跡,猶如一部無聲的史書,默默記載著徐家數不清的故事。徐陽就出生在這座老宅之中,自幼,他便浸潤在一種神秘而莊重的氛圍裏,家中長輩對古籍的珍視,如同守護家族最珍貴的寶藏,那些泛黃書頁散發的墨香,成了他童年記憶中最獨特的味道。 小時候,徐陽常常看到父母在地下室裏忙碌的身影。地下室燈光昏黃,擺滿了陳舊的書架,架子上的古籍層層摞起,有的書頁脆弱得一碰就碎,有的被歲月侵蝕,字跡模糊難辨。父母總是戴著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閱、修補,神情專注而虔誠。那時的徐陽尚不明白,這些看似破舊的書籍,為何值得家人如此耗費心血,他隻覺得那地下室是個充滿神秘魔力的地方,吸引著他的好奇心不斷蔓延。 每當夏日午後,蟬鳴悠長,徐陽便會悄悄溜進地下室。他踮起腳尖,從書架底層抽出一本畫冊模樣的古籍,畫冊紙張厚實,繪滿奇奇怪怪的圖案——有騰飛於雲海的蛟龍,鱗片栩栩如生;有身披祥瑞之光的麒麟,周身紋路神秘莫測;還有些身著古裝的人物,眉眼間透著說不出的古韻。徐陽看得入迷,小手不自覺地摩挲著書頁,卻不慎扯下一角。他嚇得小臉煞白,心髒狂跳,慌亂地將古籍塞回原位,飛也似的逃出地下室,此後好些天都不敢再靠近,生怕被父母發現。 隨著年歲漸長,徐陽對古籍的興趣愈發濃厚。上學識字後,他開始嚐試解讀古籍上的文字。那些文言文艱澀難懂,像是一道道謎題,卻也激起了他骨子裏不服輸的勁兒。夜裏,做完功課,他便窩在台燈下,對照字典,逐字逐句鑽研古籍中的語句。遇到實在晦澀的段落,他就跑去請教鎮上退休的老教師,老教師戴著老花鏡,翻著古籍,嘖嘖稱奇:“小陽啊,你家這些古籍可不簡單,都是祖上留下來的寶貝,裏麵藏著的學問,夠你琢磨一輩子嘍!”這番話,讓徐陽愈發篤定要深入探究這些古籍的價值。 高考填誌願時,徐陽不顧父母勸阻,毅然選擇了古籍修複與文獻學專業。父母雖憂心他日後就業艱難,但見他目光堅定,也隻好默許。大學時光,徐陽一頭紮進知識的海洋。圖書館裏,有關古籍的書籍資料被他翻了個遍;課堂上,他積極向教授請教古籍修複的技巧、版本鑒別方法;課餘,他還參加各類古籍修複實踐活動,手指被漿糊黏住、被修補工具劃傷是常有的事,可他從未喊過累。 寒暑假回到老宅,徐陽不再是那個隻懂偷看的孩子,而是正式加入父母的古籍整理隊伍。此時,他才真切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艱巨。徐家古籍數量龐大,年代跨度從唐宋至明清,內容涵蓋天文地理、醫術藥理、家族史誌諸多領域,因保存不當,不少古籍受潮發黴、蟲蛀鼠咬,慘不忍睹。初次麵對破損嚴重的古籍,徐陽心裏直發怵,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生怕稍有不慎,就給古籍造成二次傷害。 父親看出他的緊張,拍了拍他的肩膀,遞上一副新手套:“陽陽,別慌。古籍整理講究的是耐心、細心,咱一步步來。”說罷,父親示範起來,先用軟毛刷輕輕拂去古籍表麵灰塵,動作輕柔得如同撫摸嬰兒肌膚;再用特製藥水噴灑,祛除黴斑,藥水比例、噴灑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最後,針對蟲蛀孔洞,父親取出宣紙、糨糊,裁剪出合適形狀,一點點填補、黏合,修補處平整光滑,與原書頁渾然一體。徐陽看得目不轉睛,暗暗記下每一個步驟。 在父親指導下,徐陽開始獨立修複古籍。他接手的第一本古籍是明代的醫書,書頁泛黃酥脆,邊角殘缺不全,書裏還有不少被蠹蟲鑽出的密密麻麻孔洞。徐陽深吸一口氣,按照流程,先為古籍“沐浴除塵”,軟毛刷緩緩移動,灰塵簌簌落下,他額頭卻沁出細密汗珠,生怕用力過猛。祛黴時,藥水味刺鼻,熏得他眼眶泛紅,卻不敢有絲毫分心,緊盯書頁變化,確保黴斑清除幹淨。到了修補環節,徐陽更是全神貫注,裁剪宣紙時,尺寸反複比對;塗抹糨糊時,量少而均勻,手指靈活地將修補紙片嵌入孔洞,壓實、撫平。一本醫書修複下來,耗費了他整整一周時間,成果雖不算完美,但看著古籍煥然一新,徐陽心裏滿是成就感。 古籍整理不隻是修複破損,版本鑒別同樣關鍵。徐家藏書中有幾套《論語》,看似相同,實則版本各異。徐陽翻閱資料、請教專家,了解到不同朝代刻印《論語》在字體、排版、避諱字上大有講究。宋代刻本字體剛勁有力,筆畫粗細分明;元代刻本字體圓潤,多簡體字;明代刻本紙張厚實,避諱皇帝名諱十分嚴格。憑借這些細微差別,徐陽仔細甄別,為每套《論語》確定年代與版本,還撰寫詳細筆記,記錄版本特征,以防混淆。 除了技術活兒,古籍整理還需深入解讀內容。徐陽在一本清代家族譜牒中,發現徐家先輩曾參與抗擊外敵的事跡。當時外敵入侵,徐家散盡家財,招募鄉勇,奔赴戰場,族譜中寥寥數語,卻勾勒出先輩們英勇無畏的身影。徐陽熱血沸騰,進一步查閱縣誌、史稿,將這段被曆史塵封的家族故事完整還原,撰寫成文,發表在當地文史刊物上,引得不少學者關注,也讓徐家先輩的事跡重煥光彩。 然而,古籍整理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資金短缺是一大難題,古籍修複專用工具、藥水價格不菲,高品質宣紙更是昂貴,徐家經濟本就不寬裕,時常捉襟見肘。有一回,急需一批防蟲蛀的樟木書櫃存放修複好的古籍,可家裏拿不出錢,徐陽四處奔走借錢,屢屢碰壁,急得滿嘴燎泡。最後還是鎮上文化部門聽聞此事,資助了一筆資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技術瓶頸也時常困擾徐陽。遇到古籍紙張極度碳化、一碰即碎的情況,常規修補方法根本行不通;還有些古籍用特殊顏料書寫,年代久遠後褪色嚴重,難以辨認字跡,現有的修複技術、鑒別手段派不上用場。徐陽為此茶飯不思,整日泡在古籍裏,反複嚐試新方法,失敗了就總結經驗,繼續鑽研。他加入各類古籍修複論壇,與同行交流心得,汲取靈感,還遠赴外地參加學術研討會,向業內權威專家請教,一點點攻克技術難關。 在整理古籍過程中,徐陽還意外揭開一段家族隱秘往事。那是一本暗黃色布麵古籍,鎖在地下室角落的箱子裏,多年無人問津。徐陽打開一看,裏麵文字隱晦,夾雜不少密語符號,似乎在刻意隱瞞什麽。他花了數月時間,結合家族傳說、地方史料,破解密語,竟發現徐家在清末曾守護過一件關乎國運的寶物——一顆據說能洞察天機、預測災變的神秘寶珠。當時列強覬覦寶珠,徐家先輩舍生忘死,將寶珠藏於隱秘處,而後世子孫為防泄密,便用密語記錄此事,代代相傳,嚴守秘密。徐陽得知真相後震驚不已,也深感家族責任重大,愈發堅定守護古籍、傳承家族文化的決心。 大學畢業後,徐陽放棄大城市優厚工作機會,回到小鎮,全身心投入家族古籍整理事業。他牽頭成立古籍保護工作室,招募鎮上有文化基礎、對手工藝感興趣的年輕人,免費培訓古籍修複技能,壯大整理隊伍;還與當地學校合作,開設古籍文化科普課程,帶著古籍走進課堂,讓孩子們親手觸摸曆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為了讓古籍走出“深閨”,徐陽利用互聯網平台,搭建古籍數字化網站,將修複好、解讀過的古籍高清掃描上傳,配上詳細注釋、音頻講解,供全球學者、文史愛好者免費查閱。網站一經推出,訪問量激增,不少國外學者發來郵件,稱讚徐家古籍珍貴難得,感謝徐陽的無私分享。一時間,徐家老宅成了文化交流熱點,常有遊客慕名而來,徐陽便充當導遊,講述古籍背後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但隨著知名度提升,麻煩也接踵而至。有文物販子覬覦徐家古籍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偽裝成學者、收藏家上門,妄圖高價收購;也有商業機構想與徐陽合作,將古籍元素商業化,開發文創產品,卻全然不顧文化保護原則,隻圖盈利。麵對種種誘惑與威脅,徐陽一概嚴詞拒絕,他深知古籍承載的是家族靈魂、民族文化根基,絕非賺錢工具。為防意外,徐陽聯合警方,加強老宅安保措施,安裝監控設備、防盜報警係統,還定期舉辦古籍保護宣傳活動,提高村民文物保護意識。 多年心血澆灌下,徐家古籍整理成果斐然。老宅地下室如今整齊擺放著修複完好的古籍,書架一塵不染,古籍按年代、類別有序排列,宛如一座小型古籍博物館;工作室培養出數十位專業古籍修複師,他們奔赴各地,投身文物保護一線;數字化網站收錄古籍上千冊,點擊量突破百萬,讓古老文化跨越時空,煥發出新活力。 徐陽依舊每日穿梭在老宅與工作室之間,清晨,他迎著朝陽,戴上手套,翻開古籍,開啟新一天的整理工作;傍晚,餘暉灑在身上,他回顧一天成果,撰寫心得筆記。歲月悄然爬上他的臉龐,添了幾分皺紋,可他眼神始終熾熱,那是對古籍的熱愛、對家族文化傳承的執著。他知道,古籍整理之路沒有盡頭,前方還有更多未知等待探索,但隻要心中這份熱忱不滅,徐家古籍便能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永不褪色的瑰寶。往後歲月,他願做那默默守燈人,守護古籍,傳承文化,讓先輩智慧流傳後世,啟迪來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吞噬星空之量化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丹上的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丹上的花並收藏吞噬星空之量化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