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古代的土地兼並
短視頻:震驚諸天萬界 作者:八十一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說朱祁鎮沒那麽差?他重新當上皇帝之後,殺忠臣於謙,還殺了保家衛國的功臣,把功臣的妻女送給瓦剌人,給宦官王振立廟。臨死前不想把皇位給朱見深,還問過大臣,皇位一定要傳給太子嗎?]
“為那該死的閹人立廟?戰死的幾十萬將士該去找誰討公道?”
“昏君我見過,昏聵到這種程度的,還是第一次見。千古第一昏君,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朱見深上來之後,給於謙平反,給叔叔朱祁鈺平反,沒說過他爹一句好話,這你們知道嗎?]
[朱祁鈺在皇帝裏麵,確實是千古第一好人!他廢了侄子的太子之位,沒有殺侄子,他把哥哥接回來,也沒有殺哥哥。在這方麵,李世民、趙光義等但凡手裏沾過親人血的皇帝,看見他都會自愧不如!]
李世民、趙光義等皇帝:這種事別提我們。在這方麵,我們確實不及朱祁鈺。
[朱祁鈺對於謙很好,朱祁鎮奪門之變的時候,於謙手裏有幾千人馬,他可以去救朱祁鈺,但是他沒有去。
朱祁鈺沒兒子,皇位沒有繼承人,他想提議重新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結果還沒來得及,朱祁鎮就搞出了奪門之變。]
[有朱棣和朱允炆的事在前,誰敢參與朱家內鬥?贏了是從龍之功,輸了全家都得完蛋。朱祁鈺是個絕戶,百分百輸。]
“絕戶?”看到這個詞,朱祁鈺徹底被打擊到了,臉上的表情從呆愣到瘋狂,然後瘋狂大笑道:“哈哈……絕戶!老天為何如此不公?朕哪點不比朱祁鎮強?為何讓朕絕戶?!”
[現在網上瘋傳土木堡離京城很近,木堡之變中有個“變”字,說朱祁鎮兵敗,是明朝文官的陰謀。]
明朝文官:冤啊,土木堡之變真的不是我們的陰謀,我們沒那麽厲害!
[我搜索了一下,土木堡離北京有二百多裏,沒有說的那麽近。]
[服了,現在什麽都能跟文官扯上關係,什麽都是文官的陰謀,靖康之恥是,土木堡之變也是,把一切的鍋都甩給文官!]
[還有說是滿清的陰謀,史書是滿清亂寫的。]
[要這麽說的話,秦始皇和隋煬帝也不是暴君,是漢朝和唐朝亂寫的。]
[說朱祁鎮不是昏君,還不如說秦始皇不是暴君。]
[我不知道為什麽有這麽多人洗白朱祁鎮,他們收了多少錢?或者他們是朱祁鎮的後代?又或是無腦電視劇看多了,變成無腦明粉?還是營銷號短視頻刷多了?]
[我查了,土木堡之變是因為明英宗朱祁鎮輕率,加上缺乏軍事經驗,還有宦官王振的擅權和對軍事的幹預,也被認為是導致戰敗的重要因素。
戰爭中陣亡的文官數量眾多,包括許多高級文官。
土木堡之變並非文官集團策劃的陰謀,而是明朝內部政治鬥爭、軍事失誤和外部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說土木堡之變是文官的陰謀,我更相信是文官、武官、宦官爭權,文官在軍隊裏安插自己的人,與武官爭權奪利。
朱祁鎮信不過他們,所以扶持了宦官王振,三方人在出征之時爭鬥不休,瓦剌人抓住時機,來了個狠的,一堆文武高官和宦官王振被一波帶走,因此這場戰爭有個“變”字。
後來文官集團勢大,宦官背了全部鍋。]
[土木堡之變後,文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補充文官比重建一支精銳部隊簡單的多。到了朱見深那一朝,他不得不重用宦官壓製文官。]
“後世有能看透真相的人!”
“朱祁鎮實乃昏君,後世竟有人為其辯白?著實令人費解!”
……
【什麽是土地兼並?#壟斷】
看到這個標題,曆史上的無數名人、宗室貴族、世家門閥、地主士紳臉色紛紛大變。
“高聖陽看別的不行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祖宗也做過這種事?”
“希望不要說的太過分!”
【“假如一個公司壟斷了我們一切的生活必需品,那麽我們也會活成佃戶。”】
【“曆史上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吃不上飯,衣不蔽體,沒有活路,那就起義了。”】
“咱不就是這樣嗎?”朱元璋想起往事。
【“那麽是什麽導致了這一切呢?”】
【“除了天災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外,那就是人禍。”】
【“想必在我們初中、高中學曆史的時候,都聽到過一個詞叫做土地兼並,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土地兼並嚴重。”】
“土地兼並由來已久!”
“土地是百姓的私產,他們願意賣,誰也管不了。難道還能阻攔百姓,讓他們不要賣地?”
“朕何嚐不知,土地散在百姓手裏比集中在世家豪族手中更安全。朕有心改變,奈何舉步維艱!”
【“而這個所謂的土地兼並,就是壟斷的一種形式。”】
【“大家覺得壟斷是不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覺得資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壟斷,任何公司的最終目的都是壟斷行業。”】
【“甚至我們可以說,對於資本來說,壟斷就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但這不是我們普通人想看到的道路,也不是國家想看到的道路。”】
看到這裏,各位麵的諸多皇帝點了點頭。
作為一國之君,他們自然清楚資本與壟斷意味著什麽。
【“從我國古代開始,古代封建王朝賦稅主要的承擔者是自耕農民,也就是擁有土地的普通農民。”】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也可能是生了病,也可能是子孫不行,沒錢的農民們往往會把土地抵押給有錢人,換錢來救命。”】
聽到這番話,又有無數百姓感到心酸。
【“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地就大量的集中到了某些人手上,這些人就是地主。”】
【“古代的時候,農民的世界是很小的,最多也就從自己的村子到縣城。”】
【“經過這些地主幾代人的努力,很輕易就能完成周邊土地的壟斷,農民被迫成為佃農給地主種地。”】
“為那該死的閹人立廟?戰死的幾十萬將士該去找誰討公道?”
“昏君我見過,昏聵到這種程度的,還是第一次見。千古第一昏君,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朱見深上來之後,給於謙平反,給叔叔朱祁鈺平反,沒說過他爹一句好話,這你們知道嗎?]
[朱祁鈺在皇帝裏麵,確實是千古第一好人!他廢了侄子的太子之位,沒有殺侄子,他把哥哥接回來,也沒有殺哥哥。在這方麵,李世民、趙光義等但凡手裏沾過親人血的皇帝,看見他都會自愧不如!]
李世民、趙光義等皇帝:這種事別提我們。在這方麵,我們確實不及朱祁鈺。
[朱祁鈺對於謙很好,朱祁鎮奪門之變的時候,於謙手裏有幾千人馬,他可以去救朱祁鈺,但是他沒有去。
朱祁鈺沒兒子,皇位沒有繼承人,他想提議重新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結果還沒來得及,朱祁鎮就搞出了奪門之變。]
[有朱棣和朱允炆的事在前,誰敢參與朱家內鬥?贏了是從龍之功,輸了全家都得完蛋。朱祁鈺是個絕戶,百分百輸。]
“絕戶?”看到這個詞,朱祁鈺徹底被打擊到了,臉上的表情從呆愣到瘋狂,然後瘋狂大笑道:“哈哈……絕戶!老天為何如此不公?朕哪點不比朱祁鎮強?為何讓朕絕戶?!”
[現在網上瘋傳土木堡離京城很近,木堡之變中有個“變”字,說朱祁鎮兵敗,是明朝文官的陰謀。]
明朝文官:冤啊,土木堡之變真的不是我們的陰謀,我們沒那麽厲害!
[我搜索了一下,土木堡離北京有二百多裏,沒有說的那麽近。]
[服了,現在什麽都能跟文官扯上關係,什麽都是文官的陰謀,靖康之恥是,土木堡之變也是,把一切的鍋都甩給文官!]
[還有說是滿清的陰謀,史書是滿清亂寫的。]
[要這麽說的話,秦始皇和隋煬帝也不是暴君,是漢朝和唐朝亂寫的。]
[說朱祁鎮不是昏君,還不如說秦始皇不是暴君。]
[我不知道為什麽有這麽多人洗白朱祁鎮,他們收了多少錢?或者他們是朱祁鎮的後代?又或是無腦電視劇看多了,變成無腦明粉?還是營銷號短視頻刷多了?]
[我查了,土木堡之變是因為明英宗朱祁鎮輕率,加上缺乏軍事經驗,還有宦官王振的擅權和對軍事的幹預,也被認為是導致戰敗的重要因素。
戰爭中陣亡的文官數量眾多,包括許多高級文官。
土木堡之變並非文官集團策劃的陰謀,而是明朝內部政治鬥爭、軍事失誤和外部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說土木堡之變是文官的陰謀,我更相信是文官、武官、宦官爭權,文官在軍隊裏安插自己的人,與武官爭權奪利。
朱祁鎮信不過他們,所以扶持了宦官王振,三方人在出征之時爭鬥不休,瓦剌人抓住時機,來了個狠的,一堆文武高官和宦官王振被一波帶走,因此這場戰爭有個“變”字。
後來文官集團勢大,宦官背了全部鍋。]
[土木堡之變後,文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補充文官比重建一支精銳部隊簡單的多。到了朱見深那一朝,他不得不重用宦官壓製文官。]
“後世有能看透真相的人!”
“朱祁鎮實乃昏君,後世竟有人為其辯白?著實令人費解!”
……
【什麽是土地兼並?#壟斷】
看到這個標題,曆史上的無數名人、宗室貴族、世家門閥、地主士紳臉色紛紛大變。
“高聖陽看別的不行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祖宗也做過這種事?”
“希望不要說的太過分!”
【“假如一個公司壟斷了我們一切的生活必需品,那麽我們也會活成佃戶。”】
【“曆史上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吃不上飯,衣不蔽體,沒有活路,那就起義了。”】
“咱不就是這樣嗎?”朱元璋想起往事。
【“那麽是什麽導致了這一切呢?”】
【“除了天災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外,那就是人禍。”】
【“想必在我們初中、高中學曆史的時候,都聽到過一個詞叫做土地兼並,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土地兼並嚴重。”】
“土地兼並由來已久!”
“土地是百姓的私產,他們願意賣,誰也管不了。難道還能阻攔百姓,讓他們不要賣地?”
“朕何嚐不知,土地散在百姓手裏比集中在世家豪族手中更安全。朕有心改變,奈何舉步維艱!”
【“而這個所謂的土地兼並,就是壟斷的一種形式。”】
【“大家覺得壟斷是不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覺得資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壟斷,任何公司的最終目的都是壟斷行業。”】
【“甚至我們可以說,對於資本來說,壟斷就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但這不是我們普通人想看到的道路,也不是國家想看到的道路。”】
看到這裏,各位麵的諸多皇帝點了點頭。
作為一國之君,他們自然清楚資本與壟斷意味著什麽。
【“從我國古代開始,古代封建王朝賦稅主要的承擔者是自耕農民,也就是擁有土地的普通農民。”】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也可能是生了病,也可能是子孫不行,沒錢的農民們往往會把土地抵押給有錢人,換錢來救命。”】
聽到這番話,又有無數百姓感到心酸。
【“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地就大量的集中到了某些人手上,這些人就是地主。”】
【“古代的時候,農民的世界是很小的,最多也就從自己的村子到縣城。”】
【“經過這些地主幾代人的努力,很輕易就能完成周邊土地的壟斷,農民被迫成為佃農給地主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