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中年得子,視若掌珠,取名竇揚,現在送在大辭賦家司馬相如門下學習。這孩子黑白分明的眸子,讓人覺得眼神更加清澈。竇揚問安之後,盯著父母,似乎看出兩人間的相持。
竇嬰被看的發怵,以攻為守問道:“今天都學了什麽?要不要我考考你!……你小子衣服?”
竇揚趕緊回答道:“學了音律……娘,我肚子餓啦。”
兒子那點躲避父親考問功課的小把戲,竇夫人自然清楚,看他臉滿是汗漬,估計在學堂真的鬧的夠了。雖嫌棄肮髒,但洗洗還是可以要,作好作歹要讓兒子吃飯,卻發現竇嬰衣服破了個大口子。剛要拷問,竇揚搶先躬身說那自己先去換了衣服,趁機去跑後院。
這孩子每天回來總圍這竇嬰問個不休,瘋鬧不休,今日卻自行遠遁,竇嬰雖覺奇怪,但自己有煩心事,料想是怕被自己考察功課,也無心深究,小家夥不來聒噪,樂得清淨。
不一會家人找出當年景帝留下的詔書,交給竇嬰。夫妻倆想著當年先帝對竇嬰的倚重,又想著這些年的重重變故,不免唏噓。
這其中有一次梁王劉武入朝,竇太後特別疼這小兒子,哥哥景帝設家宴款待,竇嬰也是座上賓。酒桌上大夥兒吃的喝的很高興,景帝忽然表示死了以後要把皇位傳予梁王,竇太後聽到後那是相當的高興。沒想到這時候當表哥的竇嬰馬上出來糾正,慷慨陳說漢室天下父子相傳的祖製,堅持打消了漢景帝的念頭,結果家宴不歡而散。
他不知道漢景帝這話隻是戲言,在強勢的母親竇太後麵前,他不得已的好聽話——隻圖哄老太太高興。他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該怎麽辦的還是怎麽辦,殺伐果斷,從不猶疑。隻可歎竇嬰太傻太天真,以為皇帝是酒後失言,又抱著自己判斷是非的標準,成功地彌補了這個“失誤”,當然也成功地讓當家的竇太後對自己從“歡”到“憎”。
竇嬰已經鐵了心要進宮了,竇夫人也就不再勸說了,默默地收拾碗筷下去。
竇嬰心中又怕家人前來諫阻,單個人躲到密室中,寫成一份奏疏,表白灌夫的冤屈,隻待明天進宮陳說。
閑下來想起郭解的話,竇嬰雖然不以為然,但心中又存下芥蒂,想了想,還是叫請來兩位門客商議。
竇嬰能擔任太子太傅、大將軍,決不是莽撞之徒,現在冷靜下來,反思妻子的話,自己失去爵位倒沒什麽,但竇家這條根要保下來。燕王府那個家將功力不錯,不定還另有高人。
過不一刻,刑義和德生到來。這兩人自二十年前投入竇嬰門下,一直從未離去,但也沒有拋頭露麵過,似乎也沒替竇家做過什麽事。但竇嬰知道,這次要真有大變故,兒子非拜托這兩位不可。
竇嬰交代兩人,一定保護好竇揚,若自己有什麽意外,必要的時候向豪傑郭解尋求幫助。
中塊頭大的德生顯的憨厚,甕聲甕氣問道:“侯爺為何不一起走?”
竇嬰笑道:“這樣說隻是一個極小的可能。真要有事,對方的注意力就都在我這,一起走反倒誰都走不了。”心想我老竇家根深葉茂,要動也的想想。
短小精悍的刑義說道:“侯爺不是那種能扔下朋友的人。侯爺放心,我兄弟倆一定照看好少爺。”
竇嬰拱手道謝,之後就多多拜托兩位了。
竇夫人感到氣氛凝重,還是勸道:“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夫君凡事多想一下後步。”
竇嬰嘴上答應,心想有了先帝遺詔這個寶貝,灌夫就可以免死了。看田矮子和燕王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拳腳上見功夫,不定就能讓他討了好處。
所謂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竇嬰再查看下景帝遺詔及昨夜做作奏疏,已經收拾妥當,反而不著急了。竇嬰草草睡下,就等明日一早,將先皇遺詔呈入,請求皇上再度召見扭轉乾坤。
還是沒睡安穩,第二天早起,計算著估計過去到未央宮差不多該是上朝時間就出門。臨出門,看妻兒睡的正安穩,心頭一陣溫暖,又略微有點不是滋味,心裏居然萌生兩強烈的退隱之意,心想待這件事情完結,就好好培養孩子了,退居林下,安享天年。你劉家的天下,我竇某也不用太操心了,披肝瀝膽和功名利祿一樣,不是你想買我就賣。
很快,皇上就得到竇嬰的上書,聽說竇嬰家裏邊有先帝的遺詔,這是大事情,不好再裝聾作啞,趕緊著手處理。
有時候一件事,大家都知道是大好事,應該做事,也容易做,但就會很長時間地拖著不能解決。但隻要上頭高度重視,批個紙條下來,再“難辦”的事兒就雷厲風行地解決。
田蚡聽到竇嬰居然有先帝的詔書,心裏一咯噔,自己總不能明著反對先帝的旨意!但腦海裏靈光一現,已經有了主意,說道:“先帝說竇嬰這個人自視甚高,草率輕浮,怎麽可能授他詔書,!”
竇嬰因之前被竇太後削了名簿,七國叛軍打上門來,景帝征召竇嬰,但他就是稱病,說不堪重任。雖然最後竇嬰還是出馬,但景帝對他就有了看法,確確實實在私下說過認為竇嬰很難承擔重任的評議。
偷瞄了一下沉思中的劉徹,發現他沒有反對,其他人更是裝聾作啞,田蚡恢複了許多機靈,說道:“皇上,隻怕這裏麵有蹊蹺。”
皇帝卻不接他的話茬,隻是傳旨下去,派調閱上書的大行令王恢,例行公事前往石渠閣查驗詔書存檔。原來漢代的詔書製度,向例都是一式兩份,一份發給受詔之人,另一份存上書房備案,類似現在的網上電子學曆——我們的祖先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這種防偽防造假辦法!
此時在宮城內未央宮殿北建有藏書的石室,由漢初第一代丞相蕭何主持建造。渠水可適當降低閣內溫度,也是消防的備用水源——我們的祖先兩千年前就巧妙安排,一物多用。石渠閣是建築的名字,行政單位上稱為蘭台,最早是楚國的台名,後麵上麵建了宮殿存放宋玉、景差等人的辭賦作品,延續到現在作為中央檔案典籍庫。石渠閣設有蘭台令史主管蘭台的檔案工作,後世的班固在這個職位上做的太出色了,所以現在檔案工作者都自稱為“蘭台人”。
蘭台的典藏十分繁富,除了蕭何收集的劉邦軍進鹹陽後秦朝的圖籍檔案,還包括有漢以來八十多年各皇帝的詔令、臣僚章奏、國家重要律令、地圖和郡縣計簿等,要在裏麵找一份有些年代的詔書副本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竇嬰被看的發怵,以攻為守問道:“今天都學了什麽?要不要我考考你!……你小子衣服?”
竇揚趕緊回答道:“學了音律……娘,我肚子餓啦。”
兒子那點躲避父親考問功課的小把戲,竇夫人自然清楚,看他臉滿是汗漬,估計在學堂真的鬧的夠了。雖嫌棄肮髒,但洗洗還是可以要,作好作歹要讓兒子吃飯,卻發現竇嬰衣服破了個大口子。剛要拷問,竇揚搶先躬身說那自己先去換了衣服,趁機去跑後院。
這孩子每天回來總圍這竇嬰問個不休,瘋鬧不休,今日卻自行遠遁,竇嬰雖覺奇怪,但自己有煩心事,料想是怕被自己考察功課,也無心深究,小家夥不來聒噪,樂得清淨。
不一會家人找出當年景帝留下的詔書,交給竇嬰。夫妻倆想著當年先帝對竇嬰的倚重,又想著這些年的重重變故,不免唏噓。
這其中有一次梁王劉武入朝,竇太後特別疼這小兒子,哥哥景帝設家宴款待,竇嬰也是座上賓。酒桌上大夥兒吃的喝的很高興,景帝忽然表示死了以後要把皇位傳予梁王,竇太後聽到後那是相當的高興。沒想到這時候當表哥的竇嬰馬上出來糾正,慷慨陳說漢室天下父子相傳的祖製,堅持打消了漢景帝的念頭,結果家宴不歡而散。
他不知道漢景帝這話隻是戲言,在強勢的母親竇太後麵前,他不得已的好聽話——隻圖哄老太太高興。他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該怎麽辦的還是怎麽辦,殺伐果斷,從不猶疑。隻可歎竇嬰太傻太天真,以為皇帝是酒後失言,又抱著自己判斷是非的標準,成功地彌補了這個“失誤”,當然也成功地讓當家的竇太後對自己從“歡”到“憎”。
竇嬰已經鐵了心要進宮了,竇夫人也就不再勸說了,默默地收拾碗筷下去。
竇嬰心中又怕家人前來諫阻,單個人躲到密室中,寫成一份奏疏,表白灌夫的冤屈,隻待明天進宮陳說。
閑下來想起郭解的話,竇嬰雖然不以為然,但心中又存下芥蒂,想了想,還是叫請來兩位門客商議。
竇嬰能擔任太子太傅、大將軍,決不是莽撞之徒,現在冷靜下來,反思妻子的話,自己失去爵位倒沒什麽,但竇家這條根要保下來。燕王府那個家將功力不錯,不定還另有高人。
過不一刻,刑義和德生到來。這兩人自二十年前投入竇嬰門下,一直從未離去,但也沒有拋頭露麵過,似乎也沒替竇家做過什麽事。但竇嬰知道,這次要真有大變故,兒子非拜托這兩位不可。
竇嬰交代兩人,一定保護好竇揚,若自己有什麽意外,必要的時候向豪傑郭解尋求幫助。
中塊頭大的德生顯的憨厚,甕聲甕氣問道:“侯爺為何不一起走?”
竇嬰笑道:“這樣說隻是一個極小的可能。真要有事,對方的注意力就都在我這,一起走反倒誰都走不了。”心想我老竇家根深葉茂,要動也的想想。
短小精悍的刑義說道:“侯爺不是那種能扔下朋友的人。侯爺放心,我兄弟倆一定照看好少爺。”
竇嬰拱手道謝,之後就多多拜托兩位了。
竇夫人感到氣氛凝重,還是勸道:“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夫君凡事多想一下後步。”
竇嬰嘴上答應,心想有了先帝遺詔這個寶貝,灌夫就可以免死了。看田矮子和燕王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拳腳上見功夫,不定就能讓他討了好處。
所謂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竇嬰再查看下景帝遺詔及昨夜做作奏疏,已經收拾妥當,反而不著急了。竇嬰草草睡下,就等明日一早,將先皇遺詔呈入,請求皇上再度召見扭轉乾坤。
還是沒睡安穩,第二天早起,計算著估計過去到未央宮差不多該是上朝時間就出門。臨出門,看妻兒睡的正安穩,心頭一陣溫暖,又略微有點不是滋味,心裏居然萌生兩強烈的退隱之意,心想待這件事情完結,就好好培養孩子了,退居林下,安享天年。你劉家的天下,我竇某也不用太操心了,披肝瀝膽和功名利祿一樣,不是你想買我就賣。
很快,皇上就得到竇嬰的上書,聽說竇嬰家裏邊有先帝的遺詔,這是大事情,不好再裝聾作啞,趕緊著手處理。
有時候一件事,大家都知道是大好事,應該做事,也容易做,但就會很長時間地拖著不能解決。但隻要上頭高度重視,批個紙條下來,再“難辦”的事兒就雷厲風行地解決。
田蚡聽到竇嬰居然有先帝的詔書,心裏一咯噔,自己總不能明著反對先帝的旨意!但腦海裏靈光一現,已經有了主意,說道:“先帝說竇嬰這個人自視甚高,草率輕浮,怎麽可能授他詔書,!”
竇嬰因之前被竇太後削了名簿,七國叛軍打上門來,景帝征召竇嬰,但他就是稱病,說不堪重任。雖然最後竇嬰還是出馬,但景帝對他就有了看法,確確實實在私下說過認為竇嬰很難承擔重任的評議。
偷瞄了一下沉思中的劉徹,發現他沒有反對,其他人更是裝聾作啞,田蚡恢複了許多機靈,說道:“皇上,隻怕這裏麵有蹊蹺。”
皇帝卻不接他的話茬,隻是傳旨下去,派調閱上書的大行令王恢,例行公事前往石渠閣查驗詔書存檔。原來漢代的詔書製度,向例都是一式兩份,一份發給受詔之人,另一份存上書房備案,類似現在的網上電子學曆——我們的祖先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這種防偽防造假辦法!
此時在宮城內未央宮殿北建有藏書的石室,由漢初第一代丞相蕭何主持建造。渠水可適當降低閣內溫度,也是消防的備用水源——我們的祖先兩千年前就巧妙安排,一物多用。石渠閣是建築的名字,行政單位上稱為蘭台,最早是楚國的台名,後麵上麵建了宮殿存放宋玉、景差等人的辭賦作品,延續到現在作為中央檔案典籍庫。石渠閣設有蘭台令史主管蘭台的檔案工作,後世的班固在這個職位上做的太出色了,所以現在檔案工作者都自稱為“蘭台人”。
蘭台的典藏十分繁富,除了蕭何收集的劉邦軍進鹹陽後秦朝的圖籍檔案,還包括有漢以來八十多年各皇帝的詔令、臣僚章奏、國家重要律令、地圖和郡縣計簿等,要在裏麵找一份有些年代的詔書副本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