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淵看了一眼喬暉,喬暉立馬會意,連忙起身,開門看了下門外的環境,而門外就李琪一人站在門口候著,讓喬暉放心不少。
李家的人,相對來說,比他們府裏的人要可靠很多,畢竟錦衣衛的手段,安插個人在一部尚書家裏,那簡直是手到擒來。
“洪熙啊,你還是太年輕了,朝堂上的事,不是你想的那般簡單。”喬文淵看著喬暉對他點頭,這才緩緩說道。
“你說的話很對,可是又不對,這為官之道可不是黑與白這般簡單,而且裏麵的凶險程度更是讓人膽顫。
就拿你李家來說吧,為何會淪落如此?李家門生故吏遍天下,軍中的聲望也是前所未有。
而你,堂堂皇親國戚,是陛下的親外孫,又和太孫還有幾個皇子從小一起長大,而且還一起在文華殿念書。
老臣說一句違製的話,你從小的吃穿用度都是親王規格,洪熙你說對嗎?”喬文淵看著李洪熙道。
“這,”李洪熙也看著喬文淵有些納悶,怎麽突然說到這裏了?李洪熙也知道他說的對,隻是有些不解為何要說這些?
“縱然你深受陛下寵愛,可是,如今呢?
陛下發作你,處置你,是因為你沒有請旨殺了外邦使節?你在江州殺的人少嗎?陛下發作你了嗎?
你是大乾第一異姓王加內閣首輔,南書房王大臣,東宮少保,京畿大營統帥,禁軍統領,禦林軍統領,甚至還兼著北境大將軍。
你的母親是陛下唯一且最疼愛的女兒,你的父親李隆基,懿文太子更是視若手足。
你的爺爺李陽之又和陛下情同手足,在北境浴血奮戰,曾多次負傷而護陛下周全。
換來了如今李家的一門三郡王,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皇恩浩蕩,就因為一個倭國使節,就被罷了個幹淨?
你現在是大乾的普通百姓,可是你遞的條陳竟然不用經過南書房,直接就能到太孫或者陛下的禦案之上?這又是何故?
天下人都知道你李家的忠心,陛下也知道,可是你現在呢?不過是一介草民而已了,而李家三代人的功勞就此灰飛煙滅?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莫說一個倭國,老臣看來,你率軍把整個倭國殺光甚至是滅國,你李家也不會如此這般境地?
都知道你是太孫的嫡係,陛下處置了你?陛下是出於什麽樣的想法?朝堂內百官又如何想?”喬文淵再次說道。
李洪熙終於明白過來喬文淵想要表達什麽了,看來,有些電視劇裏或者史書上記錄的古人並不是愚笨不堪。
而是他們太聰明了,其實李洪熙經過這些天的反省和太孫透露的消息,李洪熙大概也知道陛下發作他的原因。
而喬文淵看到的都隻是表麵,而且昭帝發作他原因也不是向朝臣發送一個信號。
可是聽了喬文淵的分析,李洪熙卻瞬間明白了,為何現在蕭明軒處境如此困難。
因為,從表麵上看,昭帝這些天的安排,明顯是太孫失寵,而有另立之心。
百官們看到了昭帝有意無意的對外釋放如此信號,難免會有些功利心重的臣子,會上表彈劾太孫蕭明軒,來給昭帝找廢除蕭明的階梯
同時也來試探一下昭帝的心意,這種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賭對了昭帝的心思,那麽不僅在昭帝麵前露臉,在淮王麵前也露臉了。
想到這裏,李洪熙竟然有些害怕,若是當真如此,怕是後果不堪設想。
那些一心一意想做表麵諍臣的禦史言官,豈不是要死諫到底了?
彈劾儲君不論如何,他們都將青史留名。
必須要阻止這樣的事發生!
李洪熙內心隻有這一個想法,他要見昭帝,必須說出他現在的處事,十分不妥。
“不會。絕對不會!以我對陛下的了解,他不會做如此糊塗的事。”李洪熙豁然起身,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一般。
喬文淵看著李洪熙如此,以為他已經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也不再多說。
昭帝糊塗?喬文淵內心不由的輕歎。自古那個帝王是糊塗之人?昭帝在位近四十餘年,駕馭百官,安撫三藩。
又采取懷柔的政策製度減輕百姓負擔,而且他為了更好的廢除蕭明軒,這一係列的安排,不就很好的維護淮王的權勢。
而李洪熙之前以為喬文淵不知道他李家為何淪落如此,隻是根據昭帝的一係列的安排,而推想昭帝的心思。
可是聽了這麽多,李洪熙竟然覺得喬文淵說的很有道理,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和蕭明軒是不是被昭帝欺騙了。
若昭帝的心思真是如喬文淵說的那般,那可如何是好?
李洪熙渾渾噩噩的在喬家用完膳,期間再也沒有說過任何話語,時不時的陷入沉思,讓喬昭不由的有些擔心。
回府以後,李洪熙原本準備立馬前去東宮麵見太孫蕭明軒,可是看到門口跪著楊素三人不由的皺眉。
“學生拜見恩師。”三人看到李洪熙駐足在他們跟前,連忙齊聲道。
“哦?我的學生?”李洪熙聽了他們的話,不由冷笑,然後揚手示意李琪。
不多一會,李琪雙手捧著一支藤條過來,李洪熙接過藤條來到他們三人身邊。
“哼,既然知道是我的學生?為何如此愚蠢。”李洪熙怒聲嗬斥,隨即拿出藤條狠狠的抽在他們三人身上。
“啪,啪,啪!”
李洪熙越想越氣,身為朝廷命官,行事作風如街頭地痞,意氣行事。
“啪,啪,啪!”
李洪熙打了好一會,可是他們三人筆直的跪著,藤條抽打在身上,盡管疼痛難忍,可是他們三人卻一句不吭。
“說話啊?”李洪熙輕喘著氣。
“恩師,學生知錯了。”嚴複抱著李洪熙的腿無聲哭泣。
李洪熙看著三人無聲哭泣,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輕輕歎了口氣,隨即拿著藤條,走上台階進了李家院子,李琪示意李虎扶著楊素他們三人,也跟著進了李家院子。
李洪熙一開始就沒打算真正的處置他們,但是必須要給他們深刻的教訓,讓他們長些記性。
李家的人,相對來說,比他們府裏的人要可靠很多,畢竟錦衣衛的手段,安插個人在一部尚書家裏,那簡直是手到擒來。
“洪熙啊,你還是太年輕了,朝堂上的事,不是你想的那般簡單。”喬文淵看著喬暉對他點頭,這才緩緩說道。
“你說的話很對,可是又不對,這為官之道可不是黑與白這般簡單,而且裏麵的凶險程度更是讓人膽顫。
就拿你李家來說吧,為何會淪落如此?李家門生故吏遍天下,軍中的聲望也是前所未有。
而你,堂堂皇親國戚,是陛下的親外孫,又和太孫還有幾個皇子從小一起長大,而且還一起在文華殿念書。
老臣說一句違製的話,你從小的吃穿用度都是親王規格,洪熙你說對嗎?”喬文淵看著李洪熙道。
“這,”李洪熙也看著喬文淵有些納悶,怎麽突然說到這裏了?李洪熙也知道他說的對,隻是有些不解為何要說這些?
“縱然你深受陛下寵愛,可是,如今呢?
陛下發作你,處置你,是因為你沒有請旨殺了外邦使節?你在江州殺的人少嗎?陛下發作你了嗎?
你是大乾第一異姓王加內閣首輔,南書房王大臣,東宮少保,京畿大營統帥,禁軍統領,禦林軍統領,甚至還兼著北境大將軍。
你的母親是陛下唯一且最疼愛的女兒,你的父親李隆基,懿文太子更是視若手足。
你的爺爺李陽之又和陛下情同手足,在北境浴血奮戰,曾多次負傷而護陛下周全。
換來了如今李家的一門三郡王,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皇恩浩蕩,就因為一個倭國使節,就被罷了個幹淨?
你現在是大乾的普通百姓,可是你遞的條陳竟然不用經過南書房,直接就能到太孫或者陛下的禦案之上?這又是何故?
天下人都知道你李家的忠心,陛下也知道,可是你現在呢?不過是一介草民而已了,而李家三代人的功勞就此灰飛煙滅?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莫說一個倭國,老臣看來,你率軍把整個倭國殺光甚至是滅國,你李家也不會如此這般境地?
都知道你是太孫的嫡係,陛下處置了你?陛下是出於什麽樣的想法?朝堂內百官又如何想?”喬文淵再次說道。
李洪熙終於明白過來喬文淵想要表達什麽了,看來,有些電視劇裏或者史書上記錄的古人並不是愚笨不堪。
而是他們太聰明了,其實李洪熙經過這些天的反省和太孫透露的消息,李洪熙大概也知道陛下發作他的原因。
而喬文淵看到的都隻是表麵,而且昭帝發作他原因也不是向朝臣發送一個信號。
可是聽了喬文淵的分析,李洪熙卻瞬間明白了,為何現在蕭明軒處境如此困難。
因為,從表麵上看,昭帝這些天的安排,明顯是太孫失寵,而有另立之心。
百官們看到了昭帝有意無意的對外釋放如此信號,難免會有些功利心重的臣子,會上表彈劾太孫蕭明軒,來給昭帝找廢除蕭明的階梯
同時也來試探一下昭帝的心意,這種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賭對了昭帝的心思,那麽不僅在昭帝麵前露臉,在淮王麵前也露臉了。
想到這裏,李洪熙竟然有些害怕,若是當真如此,怕是後果不堪設想。
那些一心一意想做表麵諍臣的禦史言官,豈不是要死諫到底了?
彈劾儲君不論如何,他們都將青史留名。
必須要阻止這樣的事發生!
李洪熙內心隻有這一個想法,他要見昭帝,必須說出他現在的處事,十分不妥。
“不會。絕對不會!以我對陛下的了解,他不會做如此糊塗的事。”李洪熙豁然起身,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一般。
喬文淵看著李洪熙如此,以為他已經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也不再多說。
昭帝糊塗?喬文淵內心不由的輕歎。自古那個帝王是糊塗之人?昭帝在位近四十餘年,駕馭百官,安撫三藩。
又采取懷柔的政策製度減輕百姓負擔,而且他為了更好的廢除蕭明軒,這一係列的安排,不就很好的維護淮王的權勢。
而李洪熙之前以為喬文淵不知道他李家為何淪落如此,隻是根據昭帝的一係列的安排,而推想昭帝的心思。
可是聽了這麽多,李洪熙竟然覺得喬文淵說的很有道理,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和蕭明軒是不是被昭帝欺騙了。
若昭帝的心思真是如喬文淵說的那般,那可如何是好?
李洪熙渾渾噩噩的在喬家用完膳,期間再也沒有說過任何話語,時不時的陷入沉思,讓喬昭不由的有些擔心。
回府以後,李洪熙原本準備立馬前去東宮麵見太孫蕭明軒,可是看到門口跪著楊素三人不由的皺眉。
“學生拜見恩師。”三人看到李洪熙駐足在他們跟前,連忙齊聲道。
“哦?我的學生?”李洪熙聽了他們的話,不由冷笑,然後揚手示意李琪。
不多一會,李琪雙手捧著一支藤條過來,李洪熙接過藤條來到他們三人身邊。
“哼,既然知道是我的學生?為何如此愚蠢。”李洪熙怒聲嗬斥,隨即拿出藤條狠狠的抽在他們三人身上。
“啪,啪,啪!”
李洪熙越想越氣,身為朝廷命官,行事作風如街頭地痞,意氣行事。
“啪,啪,啪!”
李洪熙打了好一會,可是他們三人筆直的跪著,藤條抽打在身上,盡管疼痛難忍,可是他們三人卻一句不吭。
“說話啊?”李洪熙輕喘著氣。
“恩師,學生知錯了。”嚴複抱著李洪熙的腿無聲哭泣。
李洪熙看著三人無聲哭泣,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輕輕歎了口氣,隨即拿著藤條,走上台階進了李家院子,李琪示意李虎扶著楊素他們三人,也跟著進了李家院子。
李洪熙一開始就沒打算真正的處置他們,但是必須要給他們深刻的教訓,讓他們長些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