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山道:“另外兩鳳就讓新老師給我們介紹吧,畢竟她才是土生土長的嶺南人,包括粵東三鳳這個稱號是怎麽來的,她比我要更加清楚。”


    “我來講我來講。”說起這個,新鳳蘭的興致可就高了:“從哪兒說起呢……嗯……還是得從上個世紀的棋壇總司令謝俠遜開始說起。”


    “清末民初的時候,棋手們活動圈子還很小,即使是最頂尖的國手,也隻能在一個地區稱王稱霸,但是到了二三十年代,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跨區域的象棋交流活動越來越多,許多稱雄一地的好手,開始走出自己的‘領地’,征戰四方。


    譬如西北棋聖彭述聖老前輩,就是在五十八歲的高齡,毅然決然離開故鄉,千裏迢迢從蘭州趕赴北平,打敗了北方諸多名手,在北地稱雄。


    然而在全國範圍內,眾多棋手公認、棋壇內外公推的象棋第一人,還得是‘棋壇總司令’——後來的‘百歲棋王’,平陽謝俠遜。


    謝老能在棋界有如此崇高的聲望,有很多方麵的原因。


    首先是他高超的棋藝,絕對是當時全國最頂尖的水平,足以稱霸一方,然後就是他對象棋文化發展傳播做出的巨大貢獻。


    上世紀二十年代,謝老嘔心瀝血,廢寢忘食,花了整整六年時間,將多年來奔走四方、千方百計搜羅到的古今棋譜進行考證破譯,增補取舍,詳加校坪,整理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象棋書——《象棋譜大全》。


    這本《大全》集中國古今棋譜之大成,既輯錄了當時已發現的明清古譜,繼承和弘揚了中國曆史上的棋藝精華,又包括了當時全國象棋高手創作的殘局和名家對局,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堪稱象棋史上的一大裏程碑。


    除此之外,謝老還把象棋著作翻譯成英文,向海外傳播,這在中國象棋史上也是第一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謝老崇高的愛國情懷,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民族危亡關頭,他挺身而出,親身實踐自己‘象棋報國’的理想。


    謝老創造性的用象棋排局隱喻時事,寓教於樂,向廣大民眾宣傳救亡圖存的道理;抗日戰爭時期,他不顧個人安危,毛遂自薦,前往南洋為抗日籌款募捐,前後曆時兩年,籌款五千餘萬,動員華僑三千多人回國參戰,被譽為‘古今以來以象棋報國之一人者’,被總理讚為‘愛國象棋家’。”


    雷振東道:“謝司令的事跡確實值得我們這些後輩學習敬仰,但是老師您說了半天,還是沒有提到粵東三鳳啊。”


    新鳳蘭白了他一眼:“你急什麽,我這不馬上就要扯到……說到了嘛。”


    “好像是在1926年,當時正是軍閥混戰,各路司令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於是一個棋手就在報紙上撰文,提議在上海成立一個‘象棋司令部’,推舉謝俠遜為‘棋壇總司令’。


    這篇文章本來是為了揶揄嘲諷當時‘司令長官’多如牛毛的亂象,沒想到發表之後,獲得了全國各地棋手的紛紛響應支持,各界輿論也空前熱烈。


    這個‘棋壇總司令’若是換了別人,那是嘩眾取寵,但謝老卻是眾望所歸,無人敢質疑。


    謝老本人也就從善如流,他寫了一篇駢文登在報上,宣布就職,還仿造北伐軍的番號,委任各地棋手為總指揮、軍長、師長,各地棋手也都應命複任,報告就職,這個‘司令部’搞得風風火火,看上去還真像那麽回事兒。


    其實這樣的行為看似玩鬧,但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把各地的象棋名手籠絡在一起,增強了棋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後,各地的象棋交流活動愈加頻繁,象棋發展掀起了一輪新的高潮。


    中原大戰之後,那些有真槍實彈的真司令大多都被雨打風吹去,謝司令這個隻有車馬炮兵馳騁棋盤的‘假司令’卻越叫越響,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棋壇總司令’,不得不說,公道自在人心。”


    “象棋司令部正式成立一年以後,謝俠遜在報紙上作紀念文章,點評天下各路英豪,對華南棋界首次提出了‘三鳳粵東’,自此,粵東三鳳的說法開始流傳開來,在全國影響日增。


    除了鍾珍,粵東三鳳的另外兩位前輩,分別是曾展鴻和黃鬆軒。


    他們的棋藝超群,棋風卻迥然不同,各有所長,當然這與他們的身份職業不同有很大關係。


    曾展鴻是是當時嶺南棋界的掌門人,他是一名古董商人,家境殷富,因為職業的關係,常常奔走各地,在洽談生意之餘,順便以棋會友,因此結識了很多當地的好手,促進了各地棋手之間的交流溝通,為象棋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當年鍾珍南下安南,是他帶領;華北華東華南三地之間的象棋名手對抗賽,也是他積極牽線,奔走促成;除此之外,他還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生活困頓的棋友,還喜歡提拔後進,粵東三鳳之後,稱霸嶺南棋壇的‘四大天王’,就得到過他的指點提攜。


    粵東三鳳之中,棋藝最高的是黃鬆軒,他也是三十年代嶺南棋界的第一人,既是‘粵東三鳳’之一,又是之後崛起的‘四大天王’之首,他曾和當時的華東第一高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大戰二十局,難分勝負。


    這三個人的棋路,鍾珍行棋詭譎難測,常有仙著妙手,令人防不勝防;曾展鴻則以穩健細膩著稱。


    黃鬆軒的實力最強,他的布局堂堂正正,不行偏鋒,先手慣用中炮盤頭馬,攻殺凶悍,被謝俠遜譽為‘第一當頭炮手’,後手則用屏風馬禦敵,以柔克剛,兼收《橘梅》之長,堪稱玄門正宗,備受當時棋手的稱讚,是名副其實嶺南第一高手。


    粵東三鳳之後崛起的就是‘四大天王’,以黃鬆軒為首,盧輝、馮澤、李慶全並列其中,他們的棋力水平相近,也都各有所長。


    這‘三鳳四王’,代表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嶺南象棋發展的第一次高峰,之後由於時局動蕩,全國的象棋運動都陷入了低穀,到解放時,‘三鳳四王’已隕落大半,一個時代也就此落幕。”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解放以後,全國局勢逐漸穩定下來,象棋發展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得益於雄厚的群眾基礎,嶺南象棋很快東山再起,而且勢不可擋。


    這一次,嶺南棋界換上了兩麵全新的旗幟,這一次,他們的稱霸的地域,不再是嶺南一地,而是全國!


    魔叔楊官璘,華南神龍陳鬆順,這兩個人,就是第一代的‘嶺南雙雄’。”


    “五十年代初,楊陳雙雄攜手,並肩作戰,多次與華東、華北、港澳等地的名手展開聯隊對抗,均取得勝利,確定了嶺南棋界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地位。


    個人成績上,魔叔楊官璘開始南征北戰,討伐各地諸侯。


    他在上海的十局擂台賽中,擊敗了當時的華東第一高手,十三省棋王董文淵;後來在羊城,通過兩次‘楊陳十局賽’,力挫自己的同隊戰友,‘華南神龍’陳鬆順;對同時代的其它名手,魔叔在戰績上也有明顯的優勢,放眼全國,可以說難逢一敗。


    當時棋壇公認,楊官璘是當之無愧的象棋第一人,真正的無冕之王。


    到了1956年,第一屆全國象棋錦標賽開打,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由官方舉辦的全國性的象棋比賽,意義非凡。


    這次比賽,魔叔代表羊城出戰,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最後有驚無險的加冕,成為名副其實的象棋第一人,到1959年,共舉行了四屆全國大賽,魔叔奪得三屆冠軍,展現了他在棋壇的統治力。


    可以說,在象棋領域,建國後的第一個十年,毫無疑問是楊官璘時代。


    同時代的後起之秀,如東北虎王嘉良,小神童李義庭等,雖然展現出了猛烈的衝擊力,對魔叔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但並不能真正的撼動其王座,真正掀翻他霸業的,還要等更年輕的後人。”


    雷振東道:“這個更年輕的後人,就是胡司令吧?”


    新鳳蘭沒好氣道:“我在講嶺南的故事,能不能不要扯那麽遠?”說罷歎了口氣,無奈道:“沒錯,就是胡司令,推翻一個王朝,然後建立一個更偉大王朝的人。


    進入六十年代,胡司令開始稱霸棋壇,此時嶺南棋界的主要任務,就是‘抗胡’,或者說全國棋手的主要任務,都是‘抗胡’,隻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戰爭竟然如此漫長,整整持續了二十年。


    一直到八十年代,胡司令的霸業衰落,棋壇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景象,隻是這一次,諸侯割據,再沒有人能單獨建立起胡楊二人一樣的王朝,最終稱霸棋壇的,是第二代的嶺南雙雄。


    他們二人合計共奪得十一個全國個人賽冠軍,單獨奪冠次數僅次於胡司令,其他個人冠軍無數,嶺南隊奪得的團體賽冠軍次數最多。


    雙雄合力,可以稱為一個時代,代表了嶺南棋界又一個輝煌的高峰。”


    “從粵東三鳳到四大天王,再到建國後的兩代嶺南雙雄,嶺南象棋能達到今天的高度,不是某一個棋手的功勞,首先要得益於嶺南地區濃厚的象棋氛圍,在街頭巷尾,茶室公園,隨處可見車馬縱橫,老人小孩低頭凝思考,隻有這樣肥沃的土壤,天才的棋手才能如雨後春筍一般接連不斷的冒出來。


    其次,是近百年來,幾代棋手克服萬難,薪火相傳的結果。


    華南神龍陳鬆順的師父,是粵東三鳳之一的鍾珍,魔叔楊官璘則悉心培養了第二代的嶺南雙雄。


    這一代代棋手,傳承的不隻有象棋技藝,更有對象棋的虔誠與熱愛,即是在最動蕩最苦難的年代,他們仍舊保持著對象棋的熱愛,即便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四處奔波,艱難求生,他們始終不曾放下手中的象棋。


    這些,才是嶺南象棋真正的財富。”


    嶺南象棋發展的曆史,放到那個充斥著滄桑巨變的時代中看,隻是很不起眼的一頁,隻有真正的閱讀,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


    雷振東此時才有些明白,他們將要去的,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麵對的又是什麽樣的對手,他必須心懷敬意。


    當然在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無人解答:嶺南象棋的曆史已經寫了這麽長的一段,中原象棋的開頭,什麽時候,又該由誰來書寫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出地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出地奮並收藏象棋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