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紹擊破鬆浦秀,沿海一帶的倭寇為之動容。
盡管後藤長鳴、細川智等真倭勢力,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膽怯,但大周軍隊通過這一戰重新樹立了威信。
粉碎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嚴重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極大程度上鼓舞了周軍將士抗擊倭寇的信心。
柴軒接到張紹擊破鬆浦秀的捷報,整個人瞬間就像是打了雞血,在朝會上也是腰杆挺直,不複之前的萎靡模樣。
新任宰相裴元智和樞密使賀方,皆是表達了對張紹主持沿海軍務的態度。
這兩人代表了文官和武官體係的大多數意見,柴軒有了這兩人的支持,直接以監國太子的身份,臨時增設抗倭總督,由張紹擔任,節製江、浙、閩三地的軍政大權,授予張紹全權負責抗倭諸事的權力。
張紹有了這份任命,便可以將江、浙、閩三地的兵權一手抓,其權力之大,甚至已經超過了在漢中的糜業。
糜業常年坐鎮漢中,麾下的西路軍,兵力最盛時期,也不過三萬人。
而張紹卻可以節製水、陸各軍,人數不亞於七八萬。
當然,沿海地區的水師已被打殘,步軍精銳都被抽調去了禁軍、雲翼軍,留下的軍隊多數都是地方廂軍,戰鬥力一般。
不管怎麽說,張紹通過柴軒的支持,已經一躍成為大周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大帥。
柴軒因為有了張紹的出色表現,自覺太子之位愈發鞏固。
便是聽聞光烈帝在漢水與長江連接口停歇,遭遇了紅巾軍襲擊,差點被紅巾軍斬殺,也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甚至隱隱有些失落。
如果光烈帝死了,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私下裏與北條妃愛的媾合,從原來數日一次的頻率,漸漸增多,有時甚至一天要見好幾次。
哪怕北條妃愛來了天葵,柴軒也要浴血奮戰。
當真是辛苦。
他第一次覺得倭女的滋味是如此美妙,祖宗定下的不得與異族通婚的規矩,簡直就是昏了頭。
柴軒的荒唐事,也是遮掩不住,消息很快走漏出去,基本已是路人皆知。
太子妃周慧秀,乃是翰林院大學士周圖之女,出身清貴,從小知書達禮,容貌端莊,曾被相師相麵,言其將來貴不可言。
光烈帝聽聞此事,便命禮部為柴軒下聘,為太子妃。
柴軒對此自然欣喜,可是周慧秀入東宮已有三年,卻無所出。
在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時代,並且還是極為看重子嗣傳承的皇室,沒有子嗣,就是大事!
柴軒因此對周慧秀漸漸疏遠,失去了之前的寵愛。
周慧秀心知肚明,一直都在尋醫問診,希望能趕緊為太子生個一兒半女,打破自己不能生育的傳言。
然而禦醫們早就替周慧秀診斷過了,都稱周慧秀身體沒有問題。
周慧秀私下裏便尋宮外的大夫,但藥喝了不少,肚子卻一點動靜沒有。
如今太子對她失去了興趣,竟然找一個倭女媾和!
這讓周慧秀感到奇恥大辱。
在大周的勾欄圈子裏,倭女最是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愛,因為她們比漢人女子更會玩花樣,能夠在有限的環境下,推陳出新,滿足無數心理扭曲的變態客戶需求。
因此,倭女在客戶群體中備受好評,相反在大周世俗眼裏,就是最肮髒下賤的東西。
周慧秀一想到北條妃愛和柴軒勾搭上了,就感到惡心。
她是見過北條妃愛一麵的,對這個歲數已經能做柴軒娘的女人,和柴軒睡到了一個被窩裏,第一反應就是想吐。
周圖對柴軒的所作所為,自然是嗤之以鼻!
但他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大學士,在朝野中沒有份量,柴軒對他這個老丈人,也是沒多少臉色願意給。
因此周圖隻能一邊暗罵柴軒是個混蛋,一邊勸慰女兒忍氣吞聲。
就算她生不出來,可她是太子妃,等柴軒當了皇帝,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若是將來其他嬪妃生了兒子,作為皇後的周慧秀,是可以領到膝下以嫡母名義撫養的。
朝中不少大臣,都在暗中嘲笑周圖和周慧秀父女,同樣也對太子的行為感到厭惡。
除柴軒、柴旭之外,還有五皇子柴源,六皇子柴晉。
不過這兩位皇子自幼長於婦人之手,性格軟弱,不善爭權奪利,很少插手朝廷政務。
當然,這也與光烈帝有關。
光烈帝深知帝位對人心的誘惑。
他擔心幾個兒子,會迷戀上權力,將來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鬧出悲劇。
直到現在,光烈帝才覺得自己當初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精心培養的太子柴軒,能力有限,老四柴旭,想上位已是望眼欲穿,但他當年的做法,令自己心寒,不是合適人選。
老五和老六,壓根沒有往儲君方向培養,也是不適合的。
至於老七,柴雲溪,是光烈帝唯一的掌上明珠,大周朝最尊貴的公主!
在她出生時,就被光烈帝冊封為寧熙公主。
寧熙公主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熟讀諸子百家,涉獵廣泛。
便是翰林院的學士們,與她辯經論典,亦是自愧不如。
倘若女子可以科舉,寧熙公主拿個狀元,根本不在話下。
光烈帝亦是常常感歎,如果寧熙公主是男兒身就好了,如此他就不用為了繼承人的問題頭疼了。
除了沿海倭患,光烈帝麵臨的第二個棘手難題,就是死灰複燃的明教餘孽。
徐壽率領紅巾賊,朝西南逃竄,意圖與盤踞在川南的三苗勾結。
原本,從去年謝春入川南起,三苗中最大的盤瓠部,便在謝春的運作下,遭到了各部聯手打壓,如今已經元氣大傷,基本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但隨著紅巾賊的流竄,明教份子開始在川南互動,鼓動盤瓠部與明教結盟,共抗官府。
盤瓠部如今吃了大虧,對挑唆三苗內鬥的大周官府,恨得牙癢癢,二話沒說便答應了,更是舉族之力響應紅巾軍的到來。
盤瓠部目前還有三千多青壯可戰,徐壽帶來的紅巾軍,亦有兩千多人,加起來就是五六千人。
雖然兵力仍不算多,但雙方聯手,可以互補各自的弱項,再讓他們和西南的幾個土司搭上線,那整個黔地、川東、川南都將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大周如今已是兩麵作戰,內部真的不能再出一點岔子,否則根基動搖,國家也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盡管後藤長鳴、細川智等真倭勢力,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膽怯,但大周軍隊通過這一戰重新樹立了威信。
粉碎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嚴重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極大程度上鼓舞了周軍將士抗擊倭寇的信心。
柴軒接到張紹擊破鬆浦秀的捷報,整個人瞬間就像是打了雞血,在朝會上也是腰杆挺直,不複之前的萎靡模樣。
新任宰相裴元智和樞密使賀方,皆是表達了對張紹主持沿海軍務的態度。
這兩人代表了文官和武官體係的大多數意見,柴軒有了這兩人的支持,直接以監國太子的身份,臨時增設抗倭總督,由張紹擔任,節製江、浙、閩三地的軍政大權,授予張紹全權負責抗倭諸事的權力。
張紹有了這份任命,便可以將江、浙、閩三地的兵權一手抓,其權力之大,甚至已經超過了在漢中的糜業。
糜業常年坐鎮漢中,麾下的西路軍,兵力最盛時期,也不過三萬人。
而張紹卻可以節製水、陸各軍,人數不亞於七八萬。
當然,沿海地區的水師已被打殘,步軍精銳都被抽調去了禁軍、雲翼軍,留下的軍隊多數都是地方廂軍,戰鬥力一般。
不管怎麽說,張紹通過柴軒的支持,已經一躍成為大周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大帥。
柴軒因為有了張紹的出色表現,自覺太子之位愈發鞏固。
便是聽聞光烈帝在漢水與長江連接口停歇,遭遇了紅巾軍襲擊,差點被紅巾軍斬殺,也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甚至隱隱有些失落。
如果光烈帝死了,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私下裏與北條妃愛的媾合,從原來數日一次的頻率,漸漸增多,有時甚至一天要見好幾次。
哪怕北條妃愛來了天葵,柴軒也要浴血奮戰。
當真是辛苦。
他第一次覺得倭女的滋味是如此美妙,祖宗定下的不得與異族通婚的規矩,簡直就是昏了頭。
柴軒的荒唐事,也是遮掩不住,消息很快走漏出去,基本已是路人皆知。
太子妃周慧秀,乃是翰林院大學士周圖之女,出身清貴,從小知書達禮,容貌端莊,曾被相師相麵,言其將來貴不可言。
光烈帝聽聞此事,便命禮部為柴軒下聘,為太子妃。
柴軒對此自然欣喜,可是周慧秀入東宮已有三年,卻無所出。
在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時代,並且還是極為看重子嗣傳承的皇室,沒有子嗣,就是大事!
柴軒因此對周慧秀漸漸疏遠,失去了之前的寵愛。
周慧秀心知肚明,一直都在尋醫問診,希望能趕緊為太子生個一兒半女,打破自己不能生育的傳言。
然而禦醫們早就替周慧秀診斷過了,都稱周慧秀身體沒有問題。
周慧秀私下裏便尋宮外的大夫,但藥喝了不少,肚子卻一點動靜沒有。
如今太子對她失去了興趣,竟然找一個倭女媾和!
這讓周慧秀感到奇恥大辱。
在大周的勾欄圈子裏,倭女最是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愛,因為她們比漢人女子更會玩花樣,能夠在有限的環境下,推陳出新,滿足無數心理扭曲的變態客戶需求。
因此,倭女在客戶群體中備受好評,相反在大周世俗眼裏,就是最肮髒下賤的東西。
周慧秀一想到北條妃愛和柴軒勾搭上了,就感到惡心。
她是見過北條妃愛一麵的,對這個歲數已經能做柴軒娘的女人,和柴軒睡到了一個被窩裏,第一反應就是想吐。
周圖對柴軒的所作所為,自然是嗤之以鼻!
但他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大學士,在朝野中沒有份量,柴軒對他這個老丈人,也是沒多少臉色願意給。
因此周圖隻能一邊暗罵柴軒是個混蛋,一邊勸慰女兒忍氣吞聲。
就算她生不出來,可她是太子妃,等柴軒當了皇帝,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若是將來其他嬪妃生了兒子,作為皇後的周慧秀,是可以領到膝下以嫡母名義撫養的。
朝中不少大臣,都在暗中嘲笑周圖和周慧秀父女,同樣也對太子的行為感到厭惡。
除柴軒、柴旭之外,還有五皇子柴源,六皇子柴晉。
不過這兩位皇子自幼長於婦人之手,性格軟弱,不善爭權奪利,很少插手朝廷政務。
當然,這也與光烈帝有關。
光烈帝深知帝位對人心的誘惑。
他擔心幾個兒子,會迷戀上權力,將來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鬧出悲劇。
直到現在,光烈帝才覺得自己當初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精心培養的太子柴軒,能力有限,老四柴旭,想上位已是望眼欲穿,但他當年的做法,令自己心寒,不是合適人選。
老五和老六,壓根沒有往儲君方向培養,也是不適合的。
至於老七,柴雲溪,是光烈帝唯一的掌上明珠,大周朝最尊貴的公主!
在她出生時,就被光烈帝冊封為寧熙公主。
寧熙公主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熟讀諸子百家,涉獵廣泛。
便是翰林院的學士們,與她辯經論典,亦是自愧不如。
倘若女子可以科舉,寧熙公主拿個狀元,根本不在話下。
光烈帝亦是常常感歎,如果寧熙公主是男兒身就好了,如此他就不用為了繼承人的問題頭疼了。
除了沿海倭患,光烈帝麵臨的第二個棘手難題,就是死灰複燃的明教餘孽。
徐壽率領紅巾賊,朝西南逃竄,意圖與盤踞在川南的三苗勾結。
原本,從去年謝春入川南起,三苗中最大的盤瓠部,便在謝春的運作下,遭到了各部聯手打壓,如今已經元氣大傷,基本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但隨著紅巾賊的流竄,明教份子開始在川南互動,鼓動盤瓠部與明教結盟,共抗官府。
盤瓠部如今吃了大虧,對挑唆三苗內鬥的大周官府,恨得牙癢癢,二話沒說便答應了,更是舉族之力響應紅巾軍的到來。
盤瓠部目前還有三千多青壯可戰,徐壽帶來的紅巾軍,亦有兩千多人,加起來就是五六千人。
雖然兵力仍不算多,但雙方聯手,可以互補各自的弱項,再讓他們和西南的幾個土司搭上線,那整個黔地、川東、川南都將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大周如今已是兩麵作戰,內部真的不能再出一點岔子,否則根基動搖,國家也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