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寺的事情,文君極便不清楚,也是存疑心的。天下間求子廟如此的多,怎麽偏偏就甘霖寺那麽靈,又怎麽隻要婦人孤身一人入住祈福呢?她在揚州的時候,便曾經見過一個在甘霖寺求過子的婦人,那是與他們有著合作關係的商鋪夫人。


    夫人有四女,一心想要生一個兒子承繼香火。從路人口中聽說了甘霖寺,便匆匆去了,回來之後,她原是好心上門一問,卻見她臉色難看,並且在離開的時候,聽她的貼身婢女說起,夫人從甘霖寺出來,便讓她去抓避孕湯藥之事。


    當時,她心中便存了疑。


    老太君帶著二兒媳婦回來了,滿麵紅光,文君依舊謙和,帶著一絲卑微,彷佛沒看見弟妹帶著得意的眼神。


    老太君從甘霖寺回來的第二日,寧王便帶著王妃入宮了,第二日未歸,第三日未歸,第四日未歸。一直到了第五日,兩人才歸來。而此時,京中已經貼滿了公告,甘霖寺被查封了。


    查封的原因並非奸淫婦人,而是主持意圖謀反,已經證據確鑿,定了謀逆之罪,判了淩遲之刑。


    文君依舊一大早早早起來,安排了老太君的飲食,給老太君請安。隻是這一日,老太君的臉色似乎不太好。公告寫的再好,也會有不同的聲音,此前甘霖寺掛著皇家寺院的名頭,求子又靈驗,便是有不同的聲音,也會被人忽略了。如今,牆倒了,眾人自然會推一推。隻是不知道民心浮動,現世不穩,皇上準備怎麽解決。


    文君請安後便退下了,老太君有自己的人脈,想必聽到這些不同的聲音了。她換了一身普通的衣衫,扮作尋常婦人,出去轉了一圈。京中怕是要亂了。


    去過甘霖寺祈福的婦人們,受丈夫的懷疑,疑心起了,便怎麽都不會消了。要臉麵的,還能忍著,隻當作沒有這回事。可被戴了綠帽子和臉麵,臉麵便顯得沒那麽重要了,輕則怒罵,重則上手。哪怕這些,並非這些婦人自願,這些婦人也是無辜的受害者。


    京中的暗潮洶湧,皇上自然也是知道的,他問寧王。“可有解決的法子?”


    甘霖寺奸淫婦人之事,並非沒有露馬腳,隻是被人刻意壓下了罷了。此事薛公是否在其中出力,如今還未可知。


    一年前,曾有一位婦人在甘露寺求子歸家後,吊頸而亡。他的丈夫敲鳴冤鼓,狀告甘霖寺,卻被打了回去。如此甘霖寺一朝被封,這些事也被翻了出來。


    薛公在朝中樹敵不少,這些日子皇上單是收狀告、彈劾薛公的折子便擺滿了一桌子。他們都很清楚,若非一招製敵,讓薛公再也無法翻身,倒黴的便是他們了。


    “父皇發一封通告,就說甘霖寺的僧人,都是太監便是。”佛言六根清淨,入佛要剃度。剃度的意義重大,人的身體於成年後仍不斷生長的,唯有須發。不斷生長的須發,有競爭之意,能誘發鬥心,使人不得清淨,故要剃去。“欲知過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事,今生做者是。”


    “這是何意?”皇上不解。


    寧王看著他一笑,“父皇可是忘了,甘霖寺是皇家廟宇。”何為皇家廟宇?便是皇家祭祀,祈福之處;便是皇後、妃嬪、皇子公主清修之地。“皇家之地,又會有女眷前去祈福,怎會有男人呢?寺中人,定要是無根之人才是。”雖然如此發通告,頗有不敬神佛,殘忍之勢,卻也總比讓天下百姓猜忌,家庭不睦的要好得多。“不僅要發通告,還要讓百姓信才可。”將人拉去菜市口吊死,脫下褲子,曝屍三日。


    至於這封通告要怎麽寫,那是大理寺的事。


    回府的馬車上,寧王與寧安說起了甘霖寺之事,“雖然父皇會發下通告,但是疑心已種,隻怕還會有人不信。”


    “慈幼局可安排了?”不信妻,不信子,妻或被賣入青樓楚館,子或被拋棄。如此,乞兒便會多起來,治安也會亂起來。


    寧王點頭,“已經同慈幼局的人說了,收留無家可歸的婦人及孩兒。”隻是此事不能明擺著發通告,也不知他們會不會去慈幼局尋求庇護。


    “便是他們尋去了慈幼局,也不是長久的事情。”衣食住行哪樣不是銀子,而朝中能夠撥給慈幼局的銀子,每年就那麽多。


    寧王笑看著她,“怎麽,你準備捐一些?”


    寧安搖頭,“我隻是覺得,在慈幼局的男孩,可直接編入軍營,一邊打雜一邊跟著訓練,待到成人,也可直接上戰場。至於女孩,不如找幾個針黹女紅好的,教她們針黹女紅,手藝出色的編入宮中織造處,普通的平時也能做些繡活糊口。”也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軍營每年的支出,也是固定的。”老殘兵士不能不管,新兵練成,不說三五年,也要一兩年。


    “老殘兵士可以做後勤。”維護刀槍,做飯,還能夠耕種。無需多,隻需要他們所種之物,足夠他們飽腹便可。老殘兵士不可不管,卻也不能夠同能夠上陣殺敵的將士待遇一樣。“至於年幼的兵士,可以放在戰事不緊張的軍營訓練,將這些軍營年輕的兵士調到戰事緊張的軍營。”這叫什麽來著,南水北調?北兵南調?


    寧王看著她,“軍營之事,你竟也知道。”他握著寧安的手,“你越來越讓我驚豔了。”


    寧安任由他捏著自己的手,“我聽嶽將軍說的。”


    “嶽將軍?”寧王想了想,朝中好像並無一個嶽姓將軍。


    寧安笑了,“你也是知道的,隻不過,你不記得了。”嶽將軍為人所害,一冤屈難平,二心掛國家,並沒有去投胎。他常常來孟婆亭,幫孟婆婆煮上一鍋熱湯,看著往來的魂魄,希望能看到他的軍士,希望聽他們說一句,你走之後,我們很好。


    他很喜歡嶽將軍,他們很投緣,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那時候,她還不是他就是他,她跟在旁邊聽過幾次,聽的無聊,便再也沒聽過了。


    後來,嶽將軍來的越來越少了,直到再也不來了。然後,月老洞住進了人,繼而有了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王妃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花花花花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花花花花兒並收藏寧王妃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