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雜交水稻的想法
穿越後,我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不是月亮惹的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虎蘭沒有走,永興帝見張虎蘭像是有話要說的樣子,於是問道:“你還有事?”
張虎蘭道:“皇上,臣妾有一個關於水稻種植的想法,或許能提高水稻的產量。
但臣妾能力有限,無法培育出來,所以想問問皇上,臣妾能不能把想法告訴朝廷負責農業的官員或者專業技術人員,請他們來培育試驗。”
永興帝來了興趣,“增加水稻產量的想法?是什麽樣的想法?
你之前獻出的肥料培育之法不錯,地裏的肥足,糧食也能增產不少。”
張虎蘭回答:“回皇上,這次不是培育肥料,是培育種子。”
“培育種子?”永興帝道:“朕知道百姓每年會把田間長勢好的農作物挑選出來留做種子,你這種子培育是怎麽個培育法?”
張虎蘭道:“臣妾的想法是將不同品種的水稻進行培育。比如有的水稻產量高,但不耐旱,有的水稻耐旱但產量不高。
有的水稻穀粒飽滿,但穀粒比較少;而有的水稻穀粒多,稻穗長,但穀粒不飽滿。
像這些水稻,咱們想辦法把這兩種水稻進行一起培育,看能不能結合它們都優點。
要是能培育出來,那老百姓每畝田能多收不少糧食。朝廷也能多出不少稅收來。”
永興帝眼睛大亮,“你稍等,朕叫幾個人過來。”
永興帝立即吩咐太監,“去將秦首輔和吳尚書叫來。”
永興帝說著看了看葉紅雲和葉貴妃,然後說道:“算了,讓他們去禦書房吧。”
永興帝隨後對葉貴妃說,“你們姐妹聊,朕帶張虎蘭去禦書房談正事。”
葉貴妃和葉紅雲立即恭敬道:“恭送皇上!”
葉紅雲心裏嘀咕,“這家夥又要立功?”
張虎蘭跟著永興帝到了禦書房,沒多久,秦丙榮和吳邦泰也到了。
永興帝讓張虎蘭把她剛才說的對秦丙榮和吳邦泰又說了遍。
聽到張虎蘭的講述,秦丙榮十分詫異的看了張虎蘭一眼,眼裏有亮光閃過。
永興帝問:“秦愛卿、吳愛卿,你們覺得她這想法可行?”
秦丙榮回道:“皇上,臣之前也有這想法,但試驗沒有成功。”
秦丙榮隨後看著張虎蘭問:“敢問這位夫人是?”
張虎蘭屈膝行禮道:“回大人,妾身定安府長寧縣張虎蘭。”
秦丙榮和吳邦泰都恍然,“原來你就是張虎蘭。”
秦丙榮和吳邦泰都朝張虎蘭拱了拱手,“張夫人獻藥方救治百姓,實乃大義。”
張虎蘭忙說,“不敢當不敢當,都是皇上福澤深厚,百姓才能得以庇佑安康。
妾身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豈敢居功。
能為鄉親們做些許事情,亦是妾身的榮幸。
隻盼世間再無疫病,百姓皆可安居樂業,如此方不負皇上聖恩浩蕩,也不枉諸位大人為民生操勞之心。”
張虎蘭言辭懇切,微微低頭,儀態端莊而謙遜,有一股風範與氣度。
永興帝問秦丙榮,“秦愛卿之前做過這方麵的試驗?朕咋不知道?”
秦丙榮拱手道:“回皇上,臣之前也是想著看能不能培育出優良的糧食種子來。
但沒有成功,培育出的種子不好,所以也就沒有對皇上提起。”
“沒成功的問題出在什麽地方?”
秦丙榮搖頭,“臣也不知其緣由,要是知道緣由,或許臣就已經培育出來了。”
秦丙榮轉頭看向張虎蘭,問道:“張夫人是如何想到培育糧食種子的?
既然夫人也想到培育糧種,那有沒有什麽建議的地方?或者說說你的具體想法。”
張虎蘭十分詫異,她認真打量了一下秦丙榮。
這位可是首輔,年紀看上去也不是很大的樣子。這麽年輕就已經位極人臣,這人可真不一般。
而且這人居然已經在培育雜交水稻了,這是妥妥的科學家呀。
雖然沒有成功,但已經有這方麵的意識,那她說起來,這人應該很容易明白。
張虎蘭問秦丙榮,“敢問首輔大人,您之前培育種子是怎麽培育的?”
秦丙榮回道:“本官就是將兩種水稻種到一起,讓他們相互授粉。”
“首輔大人,妾身是這樣想的。”張虎蘭想了一下才開口,“妾身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既然有生命,那它們繁殖下一代,是不是也跟人一樣?有父親也有母親?”
張虎蘭幹咳一聲,“咳,內個……,皇上,二位大人,妾身打的比喻可能有些粗俗,還望皇上和二位大人勿怪。”
永興帝擺手,“無妨,你有什麽直說就是。”
張虎蘭繼續說,“妾身覺得,應該把要培育的兩種水稻定位一下,就好比一個定位成父親一個定位成母親。
然後把父親植株的花粉授到母親植株上,還不能讓其他植株的花粉沾染到授粉的這株,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才比較純。”
永興帝和秦丙榮還有吳邦泰看向張虎蘭的神色都有些古怪,也有些尷尬。
這比喻?
他們把那授粉植株想成女人,提供花粉的想成男人。
女人要和這男人生孩子,自然是不能再和其他男人有染的。
秦丙榮仔細琢磨了一下張虎蘭的比喻,覺得很有道理。
秦丙榮問道:“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張虎蘭道:“其他的暫時也沒有想到,隻要在授粉後,把兩株交配的水稻用東西罩起來,別讓其他水稻花粉進入就行。”
張虎蘭沒有一次把雜交水稻的注意事項全部說完,比如在雜交時還要把母本上的雄蕊給拔掉。
還有關於不育係的父本,張虎蘭也沒有說。
事情要一步步來,等在試驗過程中再慢慢說,這樣更容易理解一些。
永興帝開口道:“秦愛卿,這件事還是要做起來,還是你來負責吧。
要是真能培育出優良的糧食種子,這對天下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秦丙榮躬身,“臣領旨,臣定當竭盡所能培育糧種。”
秦丙榮隨後道:“皇上,張夫人在此事上頗有心得,臣請皇上應允,到時請張夫人與臣一起培育。”
張虎蘭道:“皇上,臣妾有一個關於水稻種植的想法,或許能提高水稻的產量。
但臣妾能力有限,無法培育出來,所以想問問皇上,臣妾能不能把想法告訴朝廷負責農業的官員或者專業技術人員,請他們來培育試驗。”
永興帝來了興趣,“增加水稻產量的想法?是什麽樣的想法?
你之前獻出的肥料培育之法不錯,地裏的肥足,糧食也能增產不少。”
張虎蘭回答:“回皇上,這次不是培育肥料,是培育種子。”
“培育種子?”永興帝道:“朕知道百姓每年會把田間長勢好的農作物挑選出來留做種子,你這種子培育是怎麽個培育法?”
張虎蘭道:“臣妾的想法是將不同品種的水稻進行培育。比如有的水稻產量高,但不耐旱,有的水稻耐旱但產量不高。
有的水稻穀粒飽滿,但穀粒比較少;而有的水稻穀粒多,稻穗長,但穀粒不飽滿。
像這些水稻,咱們想辦法把這兩種水稻進行一起培育,看能不能結合它們都優點。
要是能培育出來,那老百姓每畝田能多收不少糧食。朝廷也能多出不少稅收來。”
永興帝眼睛大亮,“你稍等,朕叫幾個人過來。”
永興帝立即吩咐太監,“去將秦首輔和吳尚書叫來。”
永興帝說著看了看葉紅雲和葉貴妃,然後說道:“算了,讓他們去禦書房吧。”
永興帝隨後對葉貴妃說,“你們姐妹聊,朕帶張虎蘭去禦書房談正事。”
葉貴妃和葉紅雲立即恭敬道:“恭送皇上!”
葉紅雲心裏嘀咕,“這家夥又要立功?”
張虎蘭跟著永興帝到了禦書房,沒多久,秦丙榮和吳邦泰也到了。
永興帝讓張虎蘭把她剛才說的對秦丙榮和吳邦泰又說了遍。
聽到張虎蘭的講述,秦丙榮十分詫異的看了張虎蘭一眼,眼裏有亮光閃過。
永興帝問:“秦愛卿、吳愛卿,你們覺得她這想法可行?”
秦丙榮回道:“皇上,臣之前也有這想法,但試驗沒有成功。”
秦丙榮隨後看著張虎蘭問:“敢問這位夫人是?”
張虎蘭屈膝行禮道:“回大人,妾身定安府長寧縣張虎蘭。”
秦丙榮和吳邦泰都恍然,“原來你就是張虎蘭。”
秦丙榮和吳邦泰都朝張虎蘭拱了拱手,“張夫人獻藥方救治百姓,實乃大義。”
張虎蘭忙說,“不敢當不敢當,都是皇上福澤深厚,百姓才能得以庇佑安康。
妾身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豈敢居功。
能為鄉親們做些許事情,亦是妾身的榮幸。
隻盼世間再無疫病,百姓皆可安居樂業,如此方不負皇上聖恩浩蕩,也不枉諸位大人為民生操勞之心。”
張虎蘭言辭懇切,微微低頭,儀態端莊而謙遜,有一股風範與氣度。
永興帝問秦丙榮,“秦愛卿之前做過這方麵的試驗?朕咋不知道?”
秦丙榮拱手道:“回皇上,臣之前也是想著看能不能培育出優良的糧食種子來。
但沒有成功,培育出的種子不好,所以也就沒有對皇上提起。”
“沒成功的問題出在什麽地方?”
秦丙榮搖頭,“臣也不知其緣由,要是知道緣由,或許臣就已經培育出來了。”
秦丙榮轉頭看向張虎蘭,問道:“張夫人是如何想到培育糧食種子的?
既然夫人也想到培育糧種,那有沒有什麽建議的地方?或者說說你的具體想法。”
張虎蘭十分詫異,她認真打量了一下秦丙榮。
這位可是首輔,年紀看上去也不是很大的樣子。這麽年輕就已經位極人臣,這人可真不一般。
而且這人居然已經在培育雜交水稻了,這是妥妥的科學家呀。
雖然沒有成功,但已經有這方麵的意識,那她說起來,這人應該很容易明白。
張虎蘭問秦丙榮,“敢問首輔大人,您之前培育種子是怎麽培育的?”
秦丙榮回道:“本官就是將兩種水稻種到一起,讓他們相互授粉。”
“首輔大人,妾身是這樣想的。”張虎蘭想了一下才開口,“妾身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既然有生命,那它們繁殖下一代,是不是也跟人一樣?有父親也有母親?”
張虎蘭幹咳一聲,“咳,內個……,皇上,二位大人,妾身打的比喻可能有些粗俗,還望皇上和二位大人勿怪。”
永興帝擺手,“無妨,你有什麽直說就是。”
張虎蘭繼續說,“妾身覺得,應該把要培育的兩種水稻定位一下,就好比一個定位成父親一個定位成母親。
然後把父親植株的花粉授到母親植株上,還不能讓其他植株的花粉沾染到授粉的這株,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才比較純。”
永興帝和秦丙榮還有吳邦泰看向張虎蘭的神色都有些古怪,也有些尷尬。
這比喻?
他們把那授粉植株想成女人,提供花粉的想成男人。
女人要和這男人生孩子,自然是不能再和其他男人有染的。
秦丙榮仔細琢磨了一下張虎蘭的比喻,覺得很有道理。
秦丙榮問道:“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張虎蘭道:“其他的暫時也沒有想到,隻要在授粉後,把兩株交配的水稻用東西罩起來,別讓其他水稻花粉進入就行。”
張虎蘭沒有一次把雜交水稻的注意事項全部說完,比如在雜交時還要把母本上的雄蕊給拔掉。
還有關於不育係的父本,張虎蘭也沒有說。
事情要一步步來,等在試驗過程中再慢慢說,這樣更容易理解一些。
永興帝開口道:“秦愛卿,這件事還是要做起來,還是你來負責吧。
要是真能培育出優良的糧食種子,這對天下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秦丙榮躬身,“臣領旨,臣定當竭盡所能培育糧種。”
秦丙榮隨後道:“皇上,張夫人在此事上頗有心得,臣請皇上應允,到時請張夫人與臣一起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