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偏方
穿越後,我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不是月亮惹的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吳德用正將城中的一些大夫叫到縣衙,讓他們想辦法配藥。
昨天衙役到城中一打聽,城裏有好些人都感染上了,今天有症狀的人更多了些。
吳德用開口道:“諸位,你們就沒有好的辦法,盡快控製疫情。”
縣城的大夫也就那幾個,一個個都沒有好辦法。
一個大夫說道:“大人,還是關閉城門吧。
這病傳染起來很快,而且剛開始沒有症狀,要過許久才會出現症狀。
等出現病症時,已經不知道傳染到什麽地方去了。”
另一個大夫開口道:“這病不是沒得治,隻是治起來有些慢。還有就是大人得想辦法多調些藥材來。”
吳德用點頭,“行,本官會立即向知府大人匯報,到時請知府大人幫咱們調集藥材。”
縣衙裏吳德用他們在商量怎麽處理這次瘟疫,唯心書院門口,陶嬤嬤已經買來張虎蘭要的東西。
張虎蘭把燕窩放藥臼裏搗碎,然後把草屑挑出來。
藥臼裏麵就剩下很細的泥沙。
將泥沙倒出來,然後又把小香蔥放進藥臼裏搗爛。
把搗好的燕窩泥倒進藥臼,再打一個雞蛋清到裏麵,然後一起攪拌。
董建勇還沒到,張虎蘭就讓張小軍去拿個碗裝些水來。
她倒了些鹽到碗裏麵,把鹽攪拌化開,然後讓張小兵用生鹽水漱口。
張小兵用鹽水漱了幾次口,然後讓他含一口在嘴裏。
張虎蘭還讓張小軍和山子也用生鹽水漱口,而且是隔段時間就漱一次,這樣可以減少被感染的幾率。
張虎蘭自己也用鹽水漱口,免得自己也被感染上。
等董建勇把泡鹹蛋的鹽拿來,再一起攪拌一下,然後張虎蘭就把和好的燕窩泥敷在張小兵腫起來的地方。
最後用布給他包裹上,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像豬頭。
張小兵問:“姑,這樣管用嗎?什麽時候能有效啊?”
張虎蘭道:“你起碼還有疼一天,不過到明天應該就會好一些。”
其實張小兵的情況不算嚴重,沒有發燒,腫得也不是很厲害。
有些腫得厲害的,張口都困難,說話都說不清,吃飯也吃不了,隻能勉強喝點水。
張虎蘭隨後對董建勇說道:“董伯伯,您先回去,我暫時留在縣城。
回去後,您就跟我娘她們說我在縣城有事,過兩天才回去。”
董建勇道:“夫人,您回去吧,這裏玩看著。”
“不用,我留在這裏。您回去後,讓所有人每天最少用鹽水漱口五次。”
“莊子上的人也要用鹽水漱口?”
張虎蘭點頭,“都漱,免得有人被感染上。”
“那不是要糟蹋很多鹽?”
“董伯伯,沒事兒,莊子上用水缸兌一缸鹽水讓他們漱口,要不了多少鹽的。”
張虎蘭不走,董建勇隻好回去。
旁邊的教習問張虎蘭,“你這方法管不管用?”
教習問的是用鹽水漱口預防感染的法子。
張虎蘭道:“有一定作用,但不是說用鹽水漱口了就不會被感染,隻是一個概率問題。
但用鹽水漱口,能幫助已經感染的人快點好轉。”
教習立即道:“我這就去告訴山長,讓飯堂給大家準備鹽水。”
張虎蘭問:“這位先生,我要在這裏陪我家侄子,您看能不能讓我進書院,不然他們也在外麵呆著不是個事兒。我到他們宿舍去陪他如何?”
那教習說,“我做不了主,我給你問問山長去。”
“好,麻煩了。”
張小軍開口道:“姑,你回去吧。小兵有我和山子,沒事兒的。”
山子也說,“對,嬸子回去吧,有我和小軍哥在,我們會照顧好小兵的。”
張小兵卻不願意,“我想姑留下來!”
張小軍不高興道:“你想讓姑被你給傳染上?”
張小兵愣了下,這才想到他們這病會傳染,然後他就對張虎蘭說,“姑,你回去吧,我沒事兒。”
張虎蘭笑著道:“好啦,留下來陪你們。
我這辦法絕對管用,快的話一天就有效果,慢的話三天肯定起效。所以就算我被傳染了也不要緊。”
張小兵眼淚汪汪,“姑,你對我們真的太好了!”
教習很快回來,“山長同意了,你進來吧。”
教習打開門,讓張虎蘭和陶嬤嬤進書院。
張虎蘭跟著張小軍他們去了宿舍,他們剛到,扶昔陽就過來了。
他看了看張小兵被布包裹起來的頭,問張虎蘭,“你這偏方有沒有效果?以前可有人用過?”
張虎蘭點頭,“有人用過的,效果還不錯。但我也不敢保證一定能管用。”
扶昔陽點頭,“同樣的病,用的藥還不一樣呢,這和每個人的體質也有關係。
不過可以試一試,你可願意把偏方告訴其他人?”
“這有啥不願意的。”張虎蘭說道:“藥方就是用來治病救人的,就跟書本一樣,就是用來傳授知識的。”
扶昔陽撫須而笑,點頭誇讚道:“這世上如你這般胸懷寬闊識大體的人真的不多。
一個做姑姑的,願意陪侄子一起麵對瘟疫,這份親情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聽說瘟疫就色變。
別說是姑姑了,就是一些做父母的,子女要是感染了瘟疫都躲得遠遠的。”
扶昔陽低頭看張小兵他們三個,開口道:“你們可要珍惜你們姑姑對你們的這份愛護。”
張小兵他們三個都立即點頭,“我們會記住的!”
扶昔陽隨後對張虎蘭說道:“他們三個,在書院讀書算不上多出色,但他們的品行都是好的,這和你還有你們家的家教有很大關係。
讀書可以慢慢來,也許是他們腦子還沒開竅。
有些人,到了三十四十歲的時候腦子才開竅。
到了某個時候,他們會突飛猛進,所以你不要著急。”
張虎蘭道:“山長放心,我不急的,我對他們的要求沒有那麽高。
讓他們讀書是為了開智明理,又不是為了考功名當官。
當然了,他們要是能考取功名當個官更好。”
昨天衙役到城中一打聽,城裏有好些人都感染上了,今天有症狀的人更多了些。
吳德用開口道:“諸位,你們就沒有好的辦法,盡快控製疫情。”
縣城的大夫也就那幾個,一個個都沒有好辦法。
一個大夫說道:“大人,還是關閉城門吧。
這病傳染起來很快,而且剛開始沒有症狀,要過許久才會出現症狀。
等出現病症時,已經不知道傳染到什麽地方去了。”
另一個大夫開口道:“這病不是沒得治,隻是治起來有些慢。還有就是大人得想辦法多調些藥材來。”
吳德用點頭,“行,本官會立即向知府大人匯報,到時請知府大人幫咱們調集藥材。”
縣衙裏吳德用他們在商量怎麽處理這次瘟疫,唯心書院門口,陶嬤嬤已經買來張虎蘭要的東西。
張虎蘭把燕窩放藥臼裏搗碎,然後把草屑挑出來。
藥臼裏麵就剩下很細的泥沙。
將泥沙倒出來,然後又把小香蔥放進藥臼裏搗爛。
把搗好的燕窩泥倒進藥臼,再打一個雞蛋清到裏麵,然後一起攪拌。
董建勇還沒到,張虎蘭就讓張小軍去拿個碗裝些水來。
她倒了些鹽到碗裏麵,把鹽攪拌化開,然後讓張小兵用生鹽水漱口。
張小兵用鹽水漱了幾次口,然後讓他含一口在嘴裏。
張虎蘭還讓張小軍和山子也用生鹽水漱口,而且是隔段時間就漱一次,這樣可以減少被感染的幾率。
張虎蘭自己也用鹽水漱口,免得自己也被感染上。
等董建勇把泡鹹蛋的鹽拿來,再一起攪拌一下,然後張虎蘭就把和好的燕窩泥敷在張小兵腫起來的地方。
最後用布給他包裹上,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像豬頭。
張小兵問:“姑,這樣管用嗎?什麽時候能有效啊?”
張虎蘭道:“你起碼還有疼一天,不過到明天應該就會好一些。”
其實張小兵的情況不算嚴重,沒有發燒,腫得也不是很厲害。
有些腫得厲害的,張口都困難,說話都說不清,吃飯也吃不了,隻能勉強喝點水。
張虎蘭隨後對董建勇說道:“董伯伯,您先回去,我暫時留在縣城。
回去後,您就跟我娘她們說我在縣城有事,過兩天才回去。”
董建勇道:“夫人,您回去吧,這裏玩看著。”
“不用,我留在這裏。您回去後,讓所有人每天最少用鹽水漱口五次。”
“莊子上的人也要用鹽水漱口?”
張虎蘭點頭,“都漱,免得有人被感染上。”
“那不是要糟蹋很多鹽?”
“董伯伯,沒事兒,莊子上用水缸兌一缸鹽水讓他們漱口,要不了多少鹽的。”
張虎蘭不走,董建勇隻好回去。
旁邊的教習問張虎蘭,“你這方法管不管用?”
教習問的是用鹽水漱口預防感染的法子。
張虎蘭道:“有一定作用,但不是說用鹽水漱口了就不會被感染,隻是一個概率問題。
但用鹽水漱口,能幫助已經感染的人快點好轉。”
教習立即道:“我這就去告訴山長,讓飯堂給大家準備鹽水。”
張虎蘭問:“這位先生,我要在這裏陪我家侄子,您看能不能讓我進書院,不然他們也在外麵呆著不是個事兒。我到他們宿舍去陪他如何?”
那教習說,“我做不了主,我給你問問山長去。”
“好,麻煩了。”
張小軍開口道:“姑,你回去吧。小兵有我和山子,沒事兒的。”
山子也說,“對,嬸子回去吧,有我和小軍哥在,我們會照顧好小兵的。”
張小兵卻不願意,“我想姑留下來!”
張小軍不高興道:“你想讓姑被你給傳染上?”
張小兵愣了下,這才想到他們這病會傳染,然後他就對張虎蘭說,“姑,你回去吧,我沒事兒。”
張虎蘭笑著道:“好啦,留下來陪你們。
我這辦法絕對管用,快的話一天就有效果,慢的話三天肯定起效。所以就算我被傳染了也不要緊。”
張小兵眼淚汪汪,“姑,你對我們真的太好了!”
教習很快回來,“山長同意了,你進來吧。”
教習打開門,讓張虎蘭和陶嬤嬤進書院。
張虎蘭跟著張小軍他們去了宿舍,他們剛到,扶昔陽就過來了。
他看了看張小兵被布包裹起來的頭,問張虎蘭,“你這偏方有沒有效果?以前可有人用過?”
張虎蘭點頭,“有人用過的,效果還不錯。但我也不敢保證一定能管用。”
扶昔陽點頭,“同樣的病,用的藥還不一樣呢,這和每個人的體質也有關係。
不過可以試一試,你可願意把偏方告訴其他人?”
“這有啥不願意的。”張虎蘭說道:“藥方就是用來治病救人的,就跟書本一樣,就是用來傳授知識的。”
扶昔陽撫須而笑,點頭誇讚道:“這世上如你這般胸懷寬闊識大體的人真的不多。
一個做姑姑的,願意陪侄子一起麵對瘟疫,這份親情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聽說瘟疫就色變。
別說是姑姑了,就是一些做父母的,子女要是感染了瘟疫都躲得遠遠的。”
扶昔陽低頭看張小兵他們三個,開口道:“你們可要珍惜你們姑姑對你們的這份愛護。”
張小兵他們三個都立即點頭,“我們會記住的!”
扶昔陽隨後對張虎蘭說道:“他們三個,在書院讀書算不上多出色,但他們的品行都是好的,這和你還有你們家的家教有很大關係。
讀書可以慢慢來,也許是他們腦子還沒開竅。
有些人,到了三十四十歲的時候腦子才開竅。
到了某個時候,他們會突飛猛進,所以你不要著急。”
張虎蘭道:“山長放心,我不急的,我對他們的要求沒有那麽高。
讓他們讀書是為了開智明理,又不是為了考功名當官。
當然了,他們要是能考取功名當個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