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感覺有貓膩
穿越後,我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不是月亮惹的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哎喲,我給你說,胡三郎相貌長得不錯,主要是人機靈。”
“胡家開了個窯廠,你們知道窯廠有多掙錢嗎?”
“他家有五口窯,一口窯能燒製五千塊磚,五天就能燒製好,他們家一天就能掙一二兩銀子。”
“家裏有三兄弟,這胡三郎是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
“這胡三郎還是個讀書人,家裏的管賬都是他管著,家裏的磚窯也基本是他在打理。”
“你們家閨女嫁過去,一點都不用吃苦,嫁過去就是享福的。”
媒婆說得口水四濺特別賣力。
張虎蘭進屋,王氏招手問道:“大妮,你覺得如何?”
李氏也看向張虎蘭,想聽聽張虎蘭的意見。
張虎蘭問媒婆:“這胡家是寶坪村磚窯的那個胡家?還有這胡三郎多大年齡?”
媒婆回答:“沒錯,就是寶坪村的那個胡家。胡三郎今年二十二。”
“為何二十二還沒成親?”
按照這裏的習俗,男子一般在十六七歲就娶妻生子了,二十二歲妥妥的大齡青年了。
媒婆說道:“嗨~,還不是因為胡家條件好,胡三郎的自身條件也好。
早些年在讀書,是想考取功名的。對了,胡三郎可是童生,隻是還沒考上秀才。
但這在十裏八村兒也算數得著的好男子了。咱們附近幾個村子,加起來也沒幾個童生。”
媒婆唾沫星子亂飛,繼續說道:“這胡三郎說還要繼續讀書繼續考功名,反正他家不缺銀子。
胡三郎也有誌氣,以前說不考上秀才不成親。但現在胡三郎年齡不小了,胡家老兩口催得緊,所以胡三郎同意先把親成了,然後繼續讀書。
這胡三郎眼光也高,一般人家的姑娘他們看不上。
這也是聽說了你們家閨女相貌生得漂亮,而且賢惠,所以胡家才請我來說媒。反正我是覺得這門親事很不錯!”
張虎蘭將王氏和李氏拉到外麵問道:“娘、嫂子,你們想結這門親事?”
王氏說,“要是合適的話,倒也不錯。雖然胡三郎年齡大了些,但也不算太大。”
李氏也說,“如果胡家真像媒婆說的那樣,倒也是門不錯的親事。”
在這裏,男子一般在十六七就成親,但也有晚的,二十五歲左右成親的也有。
所以在王氏李氏看來,二十二歲並不是很大。
主要是她們聽說這胡三郎是個讀書人,讀書人在普通老百姓心裏的地位很高。
隻要是讀過書的,特別是考取了功名的,那就是高人一等。哪怕隻是考了個童生。
如果真是媒婆說的,胡三郎是因為讀書耽擱了,那這還真是門不錯的親事。
隻是張虎蘭還是覺得張大花年紀太小了。
“娘,嫂子,大花才十五歲,她不著急找的。”
王氏說,“可好的親事可遇不可求,要是錯過了就很難再遇到了。”
李氏說,“十五也不小了,好多都是十五六歲成親的。”
張虎蘭理解王氏和李氏的想法,如果真是一門好親事,的確可遇不可求。
這裏的女孩子基本都是十五六定親,在李氏她們看來張大花已經到了定親的年紀。
但在張虎蘭看來,十五歲還是太小了些。
但張大花不是自己女兒,她隻是姑姑,最多隻能是給建議。
“娘,不能隻聽媒婆啥就是啥,那胡家和胡三郎到底好不好,還得親自去打聽一下才行。”
王氏說道:“那是肯定的,肯定得先去打聽打聽胡家為人怎麽樣。
咱們家不是那種唯利是圖的人,首先看的就是人品,要是家境好自然更好些。
讀書人也不都是好的,就像春花她弟弟,就不是啥好東西。”
張虎蘭放心下來,她就怕王氏和李氏聽見說胡家條件好,胡三郎又是讀書人就直接把事給定了。
王氏又說,“我的意思是咱們找時間去寶坪村打聽一下,可媒婆的意思是讓兩家人先見上一麵。”
張虎蘭道:“她隻是個牽線的,什麽時候見麵不是她說了算。”
“當然不是媒婆能做決定的,是胡家那邊。媒婆說胡家打算下午帶胡三郎到家裏來讓大花和胡三郎相看一下,媒婆是過來打聲招呼的。”
“這麽急?”張虎蘭覺得不正常,感覺有貓膩。
王氏道:“媒婆說的是胡三郎年後又要考試,想盡快把事情定下來,然後在年底把婚事給辦了,然後好讓胡三郎踏踏實實讀書考試。”
王氏接著又說,“其實我也覺得胡家太急了點,寶坪村的胡家我也聽說過,窯廠開了好些年,家裏條件肯定是不錯的,隻是對他們家的人不是很了解。
可胡家下午就要過來,我們想去打聽一下都沒時間。
我們對人家一點都不了解,總不能就這樣稀裏糊塗的就答應了。可要直接拒絕,又怕大花錯失了一樁好姻緣。”
如果是張虎蘭做主,她肯定直接就拒了。
但王氏和李氏擔心錯失一樁好姻緣,張虎蘭也不好說啥。
要是她現在說胡家這門親事不行,可以後張大花的婚姻不好,那還不得埋怨她呀。
她現在隻能是幫著參謀一下,將胡家的情況給打聽清楚。
張虎蘭開口道:“這樣吧。娘和嫂子你們先和媒婆聊著,我現在就可以去寶坪村打聽……”
張虎蘭話說一半,她突然頓住。她一會兒要和趙國良去買磚的地方就是寶坪村的胡家窯廠買,正好可以去打聽一下……
想到一半,張虎蘭又覺得不行。胡家既然知道張家,那肯定已經打聽清楚張家的情況,說不定對方還認識自己,她不好親自去打聽。
張虎蘭想了下,打算讓駱長其或者袁剛去胡家幫她買磚,準備看看胡家人怎麽樣。她自己不露麵,她去村裏找其他村民打聽一下。
王氏問:“你現在就去?來得及嗎?”
“來得及,趕驢車去很快。媒婆那裏你們就先聊著,她要走也隨她,我肯定比她要快。”
張虎蘭說完就走了,王氏和李氏進屋繼續和媒婆說話。
“胡家開了個窯廠,你們知道窯廠有多掙錢嗎?”
“他家有五口窯,一口窯能燒製五千塊磚,五天就能燒製好,他們家一天就能掙一二兩銀子。”
“家裏有三兄弟,這胡三郎是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
“這胡三郎還是個讀書人,家裏的管賬都是他管著,家裏的磚窯也基本是他在打理。”
“你們家閨女嫁過去,一點都不用吃苦,嫁過去就是享福的。”
媒婆說得口水四濺特別賣力。
張虎蘭進屋,王氏招手問道:“大妮,你覺得如何?”
李氏也看向張虎蘭,想聽聽張虎蘭的意見。
張虎蘭問媒婆:“這胡家是寶坪村磚窯的那個胡家?還有這胡三郎多大年齡?”
媒婆回答:“沒錯,就是寶坪村的那個胡家。胡三郎今年二十二。”
“為何二十二還沒成親?”
按照這裏的習俗,男子一般在十六七歲就娶妻生子了,二十二歲妥妥的大齡青年了。
媒婆說道:“嗨~,還不是因為胡家條件好,胡三郎的自身條件也好。
早些年在讀書,是想考取功名的。對了,胡三郎可是童生,隻是還沒考上秀才。
但這在十裏八村兒也算數得著的好男子了。咱們附近幾個村子,加起來也沒幾個童生。”
媒婆唾沫星子亂飛,繼續說道:“這胡三郎說還要繼續讀書繼續考功名,反正他家不缺銀子。
胡三郎也有誌氣,以前說不考上秀才不成親。但現在胡三郎年齡不小了,胡家老兩口催得緊,所以胡三郎同意先把親成了,然後繼續讀書。
這胡三郎眼光也高,一般人家的姑娘他們看不上。
這也是聽說了你們家閨女相貌生得漂亮,而且賢惠,所以胡家才請我來說媒。反正我是覺得這門親事很不錯!”
張虎蘭將王氏和李氏拉到外麵問道:“娘、嫂子,你們想結這門親事?”
王氏說,“要是合適的話,倒也不錯。雖然胡三郎年齡大了些,但也不算太大。”
李氏也說,“如果胡家真像媒婆說的那樣,倒也是門不錯的親事。”
在這裏,男子一般在十六七就成親,但也有晚的,二十五歲左右成親的也有。
所以在王氏李氏看來,二十二歲並不是很大。
主要是她們聽說這胡三郎是個讀書人,讀書人在普通老百姓心裏的地位很高。
隻要是讀過書的,特別是考取了功名的,那就是高人一等。哪怕隻是考了個童生。
如果真是媒婆說的,胡三郎是因為讀書耽擱了,那這還真是門不錯的親事。
隻是張虎蘭還是覺得張大花年紀太小了。
“娘,嫂子,大花才十五歲,她不著急找的。”
王氏說,“可好的親事可遇不可求,要是錯過了就很難再遇到了。”
李氏說,“十五也不小了,好多都是十五六歲成親的。”
張虎蘭理解王氏和李氏的想法,如果真是一門好親事,的確可遇不可求。
這裏的女孩子基本都是十五六定親,在李氏她們看來張大花已經到了定親的年紀。
但在張虎蘭看來,十五歲還是太小了些。
但張大花不是自己女兒,她隻是姑姑,最多隻能是給建議。
“娘,不能隻聽媒婆啥就是啥,那胡家和胡三郎到底好不好,還得親自去打聽一下才行。”
王氏說道:“那是肯定的,肯定得先去打聽打聽胡家為人怎麽樣。
咱們家不是那種唯利是圖的人,首先看的就是人品,要是家境好自然更好些。
讀書人也不都是好的,就像春花她弟弟,就不是啥好東西。”
張虎蘭放心下來,她就怕王氏和李氏聽見說胡家條件好,胡三郎又是讀書人就直接把事給定了。
王氏又說,“我的意思是咱們找時間去寶坪村打聽一下,可媒婆的意思是讓兩家人先見上一麵。”
張虎蘭道:“她隻是個牽線的,什麽時候見麵不是她說了算。”
“當然不是媒婆能做決定的,是胡家那邊。媒婆說胡家打算下午帶胡三郎到家裏來讓大花和胡三郎相看一下,媒婆是過來打聲招呼的。”
“這麽急?”張虎蘭覺得不正常,感覺有貓膩。
王氏道:“媒婆說的是胡三郎年後又要考試,想盡快把事情定下來,然後在年底把婚事給辦了,然後好讓胡三郎踏踏實實讀書考試。”
王氏接著又說,“其實我也覺得胡家太急了點,寶坪村的胡家我也聽說過,窯廠開了好些年,家裏條件肯定是不錯的,隻是對他們家的人不是很了解。
可胡家下午就要過來,我們想去打聽一下都沒時間。
我們對人家一點都不了解,總不能就這樣稀裏糊塗的就答應了。可要直接拒絕,又怕大花錯失了一樁好姻緣。”
如果是張虎蘭做主,她肯定直接就拒了。
但王氏和李氏擔心錯失一樁好姻緣,張虎蘭也不好說啥。
要是她現在說胡家這門親事不行,可以後張大花的婚姻不好,那還不得埋怨她呀。
她現在隻能是幫著參謀一下,將胡家的情況給打聽清楚。
張虎蘭開口道:“這樣吧。娘和嫂子你們先和媒婆聊著,我現在就可以去寶坪村打聽……”
張虎蘭話說一半,她突然頓住。她一會兒要和趙國良去買磚的地方就是寶坪村的胡家窯廠買,正好可以去打聽一下……
想到一半,張虎蘭又覺得不行。胡家既然知道張家,那肯定已經打聽清楚張家的情況,說不定對方還認識自己,她不好親自去打聽。
張虎蘭想了下,打算讓駱長其或者袁剛去胡家幫她買磚,準備看看胡家人怎麽樣。她自己不露麵,她去村裏找其他村民打聽一下。
王氏問:“你現在就去?來得及嗎?”
“來得及,趕驢車去很快。媒婆那裏你們就先聊著,她要走也隨她,我肯定比她要快。”
張虎蘭說完就走了,王氏和李氏進屋繼續和媒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