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封狼居胥藍玉
三國:亂世梟雄,建立最強王朝 作者:月落忘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叮,使用甲級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甲級英靈明朝名將藍玉!
植入身份為:常遇春的妻弟,目前正跟隨在常遇春身邊為副將!】
【叮,掃描完畢!
藍玉
武力:104
統帥:106
智力:85
政治:27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藍玉(1340年—1393年),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省)人,開平王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名將。
藍玉初隸常遇春帳下,每戰先登陷陣,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積升至大都督府僉事。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任征南副將軍,同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率師30萬征雲南,擒元平章達裏麻於曲靖,梁王走死,取大理、鶴慶、麗江等地。雲南平定,藍玉功為多。
洪武十六年(1383年),與傅友德領軍班師,沐英留鎮雲南。
後隨大將軍馮勝北征而生擒元太尉納哈出、於捕魚兒海(今內蒙古東部貝爾湖)攻殺北元太尉蠻子等,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大將軍,次年,封涼國公。
後自恃有功,驕橫跋扈,引明太祖不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
牽連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及偏裨將士達2萬餘人,故稱之為“藍獄”。
以“藍玉黨案”為核心的浩劫中幸存下來的開國武將家族得到了明太祖進一步的重用,其命運也因此發生了轉折。
但從總體上看,開國武將家族仍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巔峰歲月也一去不複返了。
......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以左副將軍的官階,跟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領王師30萬,向南征討雲南 ,藍玉、沐英率領東路軍一部分兵將,沒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觀甫保出城投降,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也被消滅。
同時,藍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獲元廷平章達裏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戰後評功,藍玉功勞尤大,增加俸祿五百石,而且藍玉之女被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1387年),藍玉被明太祖拜為征虜左副將軍,以征虜左副將軍身份隨大將軍馮勝北征元太尉納哈出。
二月初三日,馮勝率兵抵達通州(今北京),當得知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駐屯後,於是派遣藍玉率領輕騎冒著大雪出兵,殺元廷平章果來,擒果來的兒子不蘭奚,並得到了元廷的人馬。
後率軍乘勝追擊,當軍隊到達納哈出的巢穴金山(今吉林雙遼),納哈出假裝投降,藍玉等將領看出他的計謀並將其生擒,同時,納哈出的軍隊都歸降。
征討期間,正碰到馮勝獲罪,明朝廷命藍玉“總管軍事”,拜大將軍,屯兵在薊州(今天津薊縣),當時,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即位,經常騷擾塞上。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大軍出大寧,進至慶州,探知元主在捕魚兒海,藍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趕到百眼井,此地離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四十裏,仍不見敵兵,藍玉想引兵返回。
定遠侯王弼說:“我們率軍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回朝的話,我們怎麽去向皇上複命呢?”
藍玉說“:對呀。”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不見煙火,乘夜趕到捕魚兒海南邊。
當時敵營還在海東北八十餘裏處,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率騎兵迅速逼近敵營。
敵人以為明軍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備,加上大風揚起沙塵,白天都看不見什麽。
所以,明軍的行動,元軍毫無察覺。
王弼率軍突然衝至敵營前,元軍大驚,倉促迎戰,大敗,太尉蠻子等被殺,其部眾皆降,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
藍玉派精銳騎兵追擊,但未追上,僅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隻、代王達裏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毀其甲仗蓄積無數。
捷報奏傳至京,皇帝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藍玉又攻占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班師回朝,晉升為涼國公。
......
當太子朱標還健在時,藍玉因為與朱標有親戚關係,經常友好往來。
有一次,藍玉從蒙古班師回朝,麵見朱標時,他告知太子說:“我觀察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舉一動與皇帝一模一樣。燕王不是一般人,遲早是要造反的,我找過人望他的氣,有天子氣象,你一定要小心!”
朱標回答藍玉:“燕王對待我非常恭敬,絕不會有這種事情。”
藍玉向朱標解釋:“我受到太子您的優待,所以秘密告訴您這件事的厲害,希望我的話不會靈驗,更不被我說中。”朱標沒再說什麽。
......
《明史》:“饒勇略,有大將才。”“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
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裏,奔走恐後,複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
亦以介胄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銳,皆能豎尺寸於疆場。迨身處富貴,誌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
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製節謹度之道,駢首就戮,亦其自取焉爾。”
......
“先用特殊軍團的召喚卡吧!”張符想了想,決定將兵種留在後麵了。
【叮,使用特殊軍團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特殊軍團折家軍,數量三萬人!】
五代至北宋,我國黃河上遊地區民族矛盾尖銳複雜,政治態勢變幻無常。
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遼、北漢、北宋和西夏都曾經在這一地區建立過自己的統治。
就在這風雲激蕩、狼煙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於黃河以西。
《舊五代史·折從阮傳》稱折氏“代家雲中”(今山西大同),是當地的一大世族。
《金石萃編》所載《折克行神道碑》則雲,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陝西府穀一帶)。
此二說,前者推考於折氏家族崛起之時,後者則著眼於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後。
宋人李之儀在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適撰作墓誌銘時,便寫道:“其先與後魏道武俱起雲中,世以材武長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後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於雲中,而才遷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時代也相當久遠。
唐武德年間(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強宗的地位,被任命為“府穀鎮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載清乾隆《府穀縣誌》卷一)。
據此推斷,折氏徙居府州的時間,大約在南北朝後期。
......
府州東瀕黃河,西北臨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的業績,首推對西夏的抗擊。
終北宋一代,折氏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
其戰績在北宋時西夏作戰敗多勝少的紀錄中,尤為矚目。茲舉其較為重大的幾次:
1、鹹平二年(999)年,西夏軍來攻府州,折惟昌與軍將會戰埋井峰,擊退了敵兵。
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敗西夏軍於麟州北,殲敵千餘人,繳獲馬、牛、羊、駝四萬餘。
2、慶曆元年(1041),嵬名元昊親率大軍圍攻府州。折繼閔指揮士卒守城,堅持月餘。
西夏人馬損失慘重,隻得退兵。繼閔乘勢出擊,俘敵數千人。
3、元豐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從征西夏。
退軍途中,西夏大將咩保吳良率萬餘騎兵來追。克行自請殿後,大破之,斬咩保吳良。
後數次征西夏,“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嚐喪敗,擄獲钜萬萬”(《折克行神道碑》)。
西夏人稱之為“折家父”,增加左廂兵,專門用來抵敵折氏。
4、紹聖三年(1096),西夏大軍來攻。折克行族侄可適領兵於尾丁皚襲擊敵軍,大破之。
後設伏於西夏軍的歸路,又大破之,其國母翻山逃走,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適率兵奔襲,俘西夏兩大酋長鬼名阿埋與昧勒都通,乘勝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
宋哲宗因之特於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賀,並以安西為西安州。
這次戰役使戰局頓為改觀,西夏喪失銳氣,從此難以振作。
6、折氏數代與西夏作戰,前後達百餘年,西夏騎兵始終未能東逾黃河。
正因為如此,西夏對折氏恨之入骨。
紹興九年(1139),在襲取府州後,他們把多年的積怨傾瀉於折氏祖墳,戮其屍骨,夷其墳塋。
植入身份為:常遇春的妻弟,目前正跟隨在常遇春身邊為副將!】
【叮,掃描完畢!
藍玉
武力:104
統帥:106
智力:85
政治:27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藍玉(1340年—1393年),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省)人,開平王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名將。
藍玉初隸常遇春帳下,每戰先登陷陣,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積升至大都督府僉事。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任征南副將軍,同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率師30萬征雲南,擒元平章達裏麻於曲靖,梁王走死,取大理、鶴慶、麗江等地。雲南平定,藍玉功為多。
洪武十六年(1383年),與傅友德領軍班師,沐英留鎮雲南。
後隨大將軍馮勝北征而生擒元太尉納哈出、於捕魚兒海(今內蒙古東部貝爾湖)攻殺北元太尉蠻子等,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大將軍,次年,封涼國公。
後自恃有功,驕橫跋扈,引明太祖不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
牽連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及偏裨將士達2萬餘人,故稱之為“藍獄”。
以“藍玉黨案”為核心的浩劫中幸存下來的開國武將家族得到了明太祖進一步的重用,其命運也因此發生了轉折。
但從總體上看,開國武將家族仍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巔峰歲月也一去不複返了。
......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以左副將軍的官階,跟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領王師30萬,向南征討雲南 ,藍玉、沐英率領東路軍一部分兵將,沒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觀甫保出城投降,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也被消滅。
同時,藍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獲元廷平章達裏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戰後評功,藍玉功勞尤大,增加俸祿五百石,而且藍玉之女被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1387年),藍玉被明太祖拜為征虜左副將軍,以征虜左副將軍身份隨大將軍馮勝北征元太尉納哈出。
二月初三日,馮勝率兵抵達通州(今北京),當得知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駐屯後,於是派遣藍玉率領輕騎冒著大雪出兵,殺元廷平章果來,擒果來的兒子不蘭奚,並得到了元廷的人馬。
後率軍乘勝追擊,當軍隊到達納哈出的巢穴金山(今吉林雙遼),納哈出假裝投降,藍玉等將領看出他的計謀並將其生擒,同時,納哈出的軍隊都歸降。
征討期間,正碰到馮勝獲罪,明朝廷命藍玉“總管軍事”,拜大將軍,屯兵在薊州(今天津薊縣),當時,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即位,經常騷擾塞上。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大軍出大寧,進至慶州,探知元主在捕魚兒海,藍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趕到百眼井,此地離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四十裏,仍不見敵兵,藍玉想引兵返回。
定遠侯王弼說:“我們率軍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回朝的話,我們怎麽去向皇上複命呢?”
藍玉說“:對呀。”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不見煙火,乘夜趕到捕魚兒海南邊。
當時敵營還在海東北八十餘裏處,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率騎兵迅速逼近敵營。
敵人以為明軍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備,加上大風揚起沙塵,白天都看不見什麽。
所以,明軍的行動,元軍毫無察覺。
王弼率軍突然衝至敵營前,元軍大驚,倉促迎戰,大敗,太尉蠻子等被殺,其部眾皆降,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
藍玉派精銳騎兵追擊,但未追上,僅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隻、代王達裏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毀其甲仗蓄積無數。
捷報奏傳至京,皇帝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藍玉又攻占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班師回朝,晉升為涼國公。
......
當太子朱標還健在時,藍玉因為與朱標有親戚關係,經常友好往來。
有一次,藍玉從蒙古班師回朝,麵見朱標時,他告知太子說:“我觀察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舉一動與皇帝一模一樣。燕王不是一般人,遲早是要造反的,我找過人望他的氣,有天子氣象,你一定要小心!”
朱標回答藍玉:“燕王對待我非常恭敬,絕不會有這種事情。”
藍玉向朱標解釋:“我受到太子您的優待,所以秘密告訴您這件事的厲害,希望我的話不會靈驗,更不被我說中。”朱標沒再說什麽。
......
《明史》:“饒勇略,有大將才。”“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
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裏,奔走恐後,複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
亦以介胄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銳,皆能豎尺寸於疆場。迨身處富貴,誌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
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製節謹度之道,駢首就戮,亦其自取焉爾。”
......
“先用特殊軍團的召喚卡吧!”張符想了想,決定將兵種留在後麵了。
【叮,使用特殊軍團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特殊軍團折家軍,數量三萬人!】
五代至北宋,我國黃河上遊地區民族矛盾尖銳複雜,政治態勢變幻無常。
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遼、北漢、北宋和西夏都曾經在這一地區建立過自己的統治。
就在這風雲激蕩、狼煙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於黃河以西。
《舊五代史·折從阮傳》稱折氏“代家雲中”(今山西大同),是當地的一大世族。
《金石萃編》所載《折克行神道碑》則雲,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陝西府穀一帶)。
此二說,前者推考於折氏家族崛起之時,後者則著眼於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後。
宋人李之儀在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適撰作墓誌銘時,便寫道:“其先與後魏道武俱起雲中,世以材武長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後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於雲中,而才遷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時代也相當久遠。
唐武德年間(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強宗的地位,被任命為“府穀鎮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載清乾隆《府穀縣誌》卷一)。
據此推斷,折氏徙居府州的時間,大約在南北朝後期。
......
府州東瀕黃河,西北臨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的業績,首推對西夏的抗擊。
終北宋一代,折氏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
其戰績在北宋時西夏作戰敗多勝少的紀錄中,尤為矚目。茲舉其較為重大的幾次:
1、鹹平二年(999)年,西夏軍來攻府州,折惟昌與軍將會戰埋井峰,擊退了敵兵。
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敗西夏軍於麟州北,殲敵千餘人,繳獲馬、牛、羊、駝四萬餘。
2、慶曆元年(1041),嵬名元昊親率大軍圍攻府州。折繼閔指揮士卒守城,堅持月餘。
西夏人馬損失慘重,隻得退兵。繼閔乘勢出擊,俘敵數千人。
3、元豐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從征西夏。
退軍途中,西夏大將咩保吳良率萬餘騎兵來追。克行自請殿後,大破之,斬咩保吳良。
後數次征西夏,“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嚐喪敗,擄獲钜萬萬”(《折克行神道碑》)。
西夏人稱之為“折家父”,增加左廂兵,專門用來抵敵折氏。
4、紹聖三年(1096),西夏大軍來攻。折克行族侄可適領兵於尾丁皚襲擊敵軍,大破之。
後設伏於西夏軍的歸路,又大破之,其國母翻山逃走,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適率兵奔襲,俘西夏兩大酋長鬼名阿埋與昧勒都通,乘勝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
宋哲宗因之特於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賀,並以安西為西安州。
這次戰役使戰局頓為改觀,西夏喪失銳氣,從此難以振作。
6、折氏數代與西夏作戰,前後達百餘年,西夏騎兵始終未能東逾黃河。
正因為如此,西夏對折氏恨之入骨。
紹興九年(1139),在襲取府州後,他們把多年的積怨傾瀉於折氏祖墳,戮其屍骨,夷其墳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