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頭疼的劉備
三國:亂世梟雄,建立最強王朝 作者:月落忘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州小沛城中......
劉備正在府內宴請袁譚和袁耀派來的使者。袁譚派來的是他麾下的軍師郭圖,袁耀派來的同樣是軍師楊弘,二人皆是他們最寵信之人。
劉備笑著說道:“二位先生這一次遠道而來也是辛苦了,這幾天便好好的在小沛休息吧,一切的花銷都記在我賬上便可!”
其實劉備並不是很富裕,但他卻表現得如此慷慨大方。
這是因為劉備深知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迫切需要與袁譚和袁耀建立合作關係。
而這次會麵的促成,全靠簡雍的努力以及他們共同對大明的仇恨。
郭圖率先開口道:“劉使君應當清楚,我家主公乃是四世三公的袁氏,若要結盟,盟主之位自然非我家主公莫屬!”
然而,郭圖話音剛落,楊弘便立刻反駁道:“我家主公才是嫡子嫡孫,盟主之位理應由我家主公擔任!”
兩人互不相讓,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劉備見狀,連忙打圓場道:“兩位先生稍安勿躁,關於盟主之事,我們可以慢慢商量。畢竟,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抗大明。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雖然表麵上劉備保持著鎮定,但內心卻感到十分焦慮。
他知道,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雙方的合作破裂。
因此,他決定先安撫好兩位使者,再想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郭圖聽到楊弘的話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但他並沒有發作,而是繼續冷笑著說道:“嗬嗬,劉使君應當明白,我家主公現在便是在豫州,這可是袁家大本營,這便足以說明我家主公在袁家的地位了。”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而且我們麾下的兵力也是如今天下間最多的,跟我們聯盟才是劉使君您最佳的選擇,即便是沒有他人加入,也是一樣的。”
劉備心中暗歎,他自然是清楚袁譚的優勢了,但是在劉備看來,如果僅僅依靠袁譚的力量,恐怕難以應對強大的大明。
雙方的實力差距依然明顯,因此必須要將袁譚和袁耀二人都拉入聯盟之中,才能增加勝算。
到那時,借助他們的威望,或許還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楊弘聽著郭圖的話,臉上露出不屑之色,他立刻反駁道:“我家主公才是袁家的嫡子嫡孫,未來的袁家掌權人,你家主公不過是個庶子庶孫罷了。”
他語氣堅定地強調著自己主公的正統身份,並表示隻有與他們合作才是正確的選擇。
他自信滿滿地說道:“劉使君啊,還是該跟我們合作才是,我家主公麾下有戰將千員,實力不俗。”
劉備皺著眉頭聽著郭圖和楊弘兩個人在哪裏爭吵,原本還是好好的,誰知道突然就變成了這樣子。
一時間劉備也是插不進嘴,完全沒有辦法勸架,現在劉備隻覺得實在是頭疼得很。
劉備心中暗歎了一聲:“早知道便不該將他們兩個人聚到一塊了!”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名字由來:劉備字玄德,清桂馥在《劄樸?蜀先主名字》中認為:“備謂五色備。《考工記》:‘畫繢之事五色備謂之繡。’馥案:五色至黑乃備,故字玄德。”
《三國誌?蜀誌?杜瓊傳》也說:“先主諱備,其訓具也。”青、黃、赤、白、黑,至黑乃全具。玄即黑色,故曰玄德。又《書?舜典》有“玄德升聞”之言。
以德服人:劉備臨死之前教育自己的兒子劉禪,告訴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使君失箸:劉備因兵敗依附曹操,有一次,曹操與劉備共論天下英雄,曹操神色從容地對劉備說:“今日天下英雄,隻有使君與我曹操了。袁紹等人,算不得英雄之數。”
劉備正在進食,聽了曹操的話暗自一驚,不自覺將筷子掉到地上。恰巧當時天上正打雷,劉備趁機說:“聖人說,迅雷風烈必然生變。一個驚雷的威力,竟然讓我受驚成這樣。”
英雄種菜:曹操為人多疑,經常派手下人暗中窺探部下諸將,見有人經常接待賓客,就伺機暗害。
劉備當時在曹操帳下,隻是關起門來種菜,曹操派人來窺探。
來的人走了以後,劉備就對張飛、關羽說:“我哪是個種菜的人?曹操一定是猜忌我,不能再呆下去了。”當天夜裏開了後門,與張飛等輕騎逃去。
求田問舍:求田問舍出自《三國誌·陳登傳》,本意是指隻知道購置房田產業,沒有遠大的誌向。
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一起品論天下人。
許汜說:“陳登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啊?”
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陳登)可是名重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橫,難道有什麽事例嗎?”
許汜說:“我曾經遭遇戰亂路過下邳,我去見陳登。他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顧自地上大床睡臥,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
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皇帝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一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著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產價格,說的話沒有能采為良言的,這是元龍所忌諱的做派,他憑什麽跟您說話呢?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板,怎麽會隻是上下床之間呢?”
死裏逃生:據《典略》記載:張純反叛時,平原劉子平推薦劉備參軍討伐,途中遭遇敵軍被打敗,劉備佯裝假死。敵軍退散後,劉備遇上故人,一同乘車離去,逃過一劫。
髀肉複生: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後表示感歎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
據記載:劉備依附荊州劉表後,在荊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劉備發現自己大腿生出贅肉,由此感概而落淚。
劉表見了,詢問何因,劉備回答:“我過去常常騎馬,大腿沒有贅肉。現在不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時光飛逝,人即將步入垂老,卻沒能建功立業,因此感到悲傷。”
掛劍槐:劉備屯駐新野期間,常在縣衙的後院的一棵樹下舞劍。
練劍完畢,就把劍掛在這棵樹上。劉備不太熟悉這兒的樹種,時常吩咐童子讓他到‘槐樹’上把劍取下。
久而久之,該樹顯靈,變成了一棵長著槐樹葉子,結滿皂角莢,沒有皂刺,很是奇特的樹。
躍馬檀溪:相傳劉備屯軍於樊城時,劉表怕影響到自己的勢力,想除掉他以絕後患。
一天,劉備應邀赴宴。席間,劉表部下蒯越、蔡瑁欲加害於他,被劉備察覺,以上廁所為由偷偷溜掉,然後騎上愛馬的盧飛速逃奔。
慌亂之中,掉進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無論如何也拔不出來。
劉備非常著急,哀求馬兒道:“的盧啊的盧,現在正是十萬火急的時刻,你一定要加把勁呀!”的盧好像聽懂了主人的話似的,一躍三丈,從溪水中跳了出來,劉備終於得以逃脫。
智者意同:據《江表傳》記載,張紘建議孫權移都秣陵,說:“秣陵是楚武王所立,取名為金陵。其地勢險要,山陵一直連綿到石頭山。
我曾訪問故老,他們說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經過此縣,望氣者稱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因此掘斷連山,將其改名秣陵。
如今處所俱存,地有王氣,是天之所命,應該作為都邑。”
孫權認為張紘說得好,但還沒做決定。
後來,劉備東至京口,宿於秣陵,觀察秣陵周遭地形,也勸孫權移都秣陵。孫權聽後說道:“智者所見相同。”於是移都。
芳蘭生門:蜀人張裕曾私下對人說:“庚子年(220年)將改朝換代,劉氏國祚衰微將盡。”
有人把他的這番話密告給劉備。劉備本來就常怨張裕言辭不遜,積恨在心,加之其預言不祥,於是將張裕逮捕下獄,準備處死。
諸葛亮問張裕犯有何罪,劉備回答:“蘭花擋著門生,不得不鋤掉!(芳蘭生門,不得不鉏)”於是殺了張裕。
劍法流傳:明代何良辰編纂的《陣紀》中記載,劉備有一套名為“顧應法”的劍法,與卞莊子的紛擊法、王聚的起落法、馬明王的閃電法、馬超的出手法一並流傳。
感化許胡:劉備平定蜀地,其地方曆經喪亂破壞,學問之事久廢不舉,於是聚集法典圖籍,淘汰各家學說,許慈、胡潛同為學士,與孟光、來敏等一起掌典文獻古籍。
當時正是百業草創之際,動輒就引發不少疑議,許慈、胡潛互相爭勝攻擊,忿爭毀謗,聲色俱厲,兩人之間書籍從不互通有無,有時還尋釁廝打,以此震懾對方。他們誇耀自己貶抑他人,以至達到如此程度。
劉備憐惜他們如此情形,於是會集百官,讓演員假扮他們二人模樣,仿效他們相互控告對方的情形,飲酒奏樂,以此演出來開心,起初各自據理爭辯詰難,最後則刀杖相攻,想借此演出情景來感悟他們。
英雄忌人:孫策十四歲那年去壽陽拜見袁術。剛到不一會兒。劉備就來了,孫策要走。
袁術說:“劉備來了,這與你有什麽關係?”
孫策回答說:“不然,英雄忌人(孫策雖然不知,劉備是否忌自己,但卻自知,自己忌劉備)。”說完就往外走。
他從東麵台階剛下去,劉備就從西麵台階上來了,但轉頭看見孫策英雄一般的走路姿勢,便停駐下來不再往前走了。
蜀主八劍: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金牛山采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廟號烈祖: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王朝的創立者 ,但是據《三國誌·先主傳》所載,他有諡號“昭烈皇帝”,卻沒有廟號。
劉備未能享有廟號的原因,是在他去世之時,尚未能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如果以“祖有功”的原則來衡量,其功業尚有遺而未圓滿。
蜀漢政權沒有給劉備奉上廟號,但是後來卻有人這樣做了。
據《晉書》卷101《劉元海載記》記載,十六國時期建立漢國政權的匈奴族首領劉淵,在其稱王之時,宣稱自己上承西漢、東漢、蜀漢三代漢王朝的統緒,不僅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的溢號為“孝懷皇帝”,而且還確立自己的“三祖”。
據清代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的解釋,所謂“三祖”,即高帝太祖劉邦、光武世祖劉秀,再加上蜀漢先主劉備。
但是劉淵給劉備所追加的廟號究竟是什麽,《劉元海載記》並未明言。
不過,《晉書》卷100《王彌傳》記載劉淵曾經親口說過如下一段話語:“烈祖有雲: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以“魚水”比喻君臣,本是劉備對關羽、張飛的談話,事見《三國誌·諸葛亮傳》。
據此,李慈銘斷定劉淵給劉備所追加的廟號,便是“烈祖”二字。
......
張輔:世人見魏武皇帝處有中土,莫不謂勝劉玄德也,餘以玄德為勝。
夫撥亂之主,先以能收相獲將為本,一身善戰,不足恃也,世人以玄德為呂布所襲,為武帝所走,舉軍東下,而為陸遜所覆。
雖曰為呂布所襲,未若武帝為徐榮所敗、失馬被創之危也;
玄德還據徐州,形勢未合,在荊州,景叔父子不能用其計,舉州降魏,手下步騎,不滿數千,為武帝大眾所走,未若武帝為呂布北騎所禽、突火之急也;
為陸遜所覆,未若武帝為張繡所困,挺身逃遁,以喪二子也。
然其忌克,安忍無親,董公仁、賈文和恒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楊德祖之徒多見賊害,行兵三十餘年,無不親征,功臣謀士,曾無列土之封,仁愛不加親戚,惠澤不流百姓,豈若玄德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弘而大略乎?
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玄德無強盛之勢,而令委質,張飛、關羽皆人傑也,服而使之,夫明闇不相為用,能否不相為使,武帝雖處安強,不為之用也,況在危急之間,勢弱之地乎?
若令玄德據有中州,將與周室比隆,豈徒三傑而已哉?
......
楊戲:1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複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曆載攸興。
2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裏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複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複須戰於鳴條也。天祿有終,奄忽不豫。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俊乂扶攜翼戴,明德之所懷致也,蓋濟濟有可觀焉。遂乃並述休風,動於後聽。
......
常璩: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而魏武神武幹略,戡屠蕩盡。
於時先主名微人鮮,而能龍興鳳舉,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之地,克胤漢祚,而吳、魏與之鼎峙。
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漢,宜扶信順,以明至公;還乎名號,為義士所非。及其寄死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陳子以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
孫盛:1備之命亮,亂孰甚焉!世或有謂備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誌。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塗。
是以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讬孤之謂。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謂之為權,不亦惑哉!
2劉備雄才,處必亡之地,告急於吳,而獲奔助,無緣複顧望江渚而懷後計。江表傳之言,當是吳人欲專美之辭。
......
胡寅:1君子有言,劉備敏於曹操,世多未喻。以言起兵,則備最在後;以言成事,則操先定都。劉曄善料彼此者,亦稱玄德有度而遲也。
愚謂英雄豪傑,周遊中土,莫不以人材為急務。
方是時,四方賢德隱而未見者,緊人所聞知如何?玄德南趨,屯於新野,豈已知有孔明耶?
不然,何其得徐庶一言,遂屈體枉駕,三顧草廬,谘大計而委心腹乎?
比曹操下荊州,所得者韓嵩、蒯越、和洽、王粲之徒,而天下第一流乃為玄德所有,吳、魏諸臣,無能與對,備敏於操,殆謂是耶?
2漢主與關羽久要深契,羽既為吳所禽,若不為報仇,君臣之分不終矣。
然命一二將東出可也,乃以萬乘之重,崎嶇山穀間,持敵逾半年,卒為晚生新進所困,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失策沮威,亦已多矣。
是行也,諸葛公不諫,何也?必玄德誌意已定,有非言辭所能止者。杜甫以吞吳為孔明遺恨,諒矣哉!
3或謂昭烈自知劉禪之不才,群臣無出孔明之右者,不能保孔明之必與禪也,故於臨終正言之,冀亮德己而不忍取。
嗚呼!可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矣!玄德襟度夷曠,磊磊落落,與孔明兼君臣師友之契,三代以還,未見其比也,夫豈以欺詐相待,如市道之交乎?
曹操偽定一時,名在英雄之列,夷考其事,乃真小人耳。
雖暴戾強伉,殺人不忌,至其病亡,子孫滿前,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乃盡見。
方之玄德治命,無一語及私,豈不猶蔓草之與長鬆乎?先主語禪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旨哉此言,皆可師法。則知玄德天資既高,克己亦力,其從盧植、陳元方、鄭康成遊,啟告詳至,弘益多矣。
......
郝經:漢得天統,莽簒而在光武,操竊而在昭烈。魏吳雖僣,猶夫吳楚也。昭烈天資仁厚,宇量(闕)毅,巋然一世之雄。以興複漢室為己任,崎嶇百折,僨而益堅。顛沛之際,信義逾明。
故能終係景命,信大義於天下。任賢使能,灑落誠盡,使諸葛亮以死自效。複見三代君臣,高、光為不亡矣。
國賊未討,境土未複,而僨軍崩殂,哀哉!
......
蔡東藩:“劉先主起自寒微,以一販履織席之貧民,獨能具有大誌,交結英雄,為國討賊,較諸曹阿瞞之已為朝吏,奉遣出兵,其難易固屬不同,其忠義亦自有別,正不特一為漢裔,一為閹奴已也。
關張兩人,或剛或暴,而與劉先主交遊,偏能沆瀣相投,誓同生死,此正可見劉先主之駕馭英雄,自有令人傾倒、樂為用命者,怒鞭督郵一事,閱者稱快,安得舉天下後世之貪官汙吏,盡付英雄之鞭笞乎?”
劉備正在府內宴請袁譚和袁耀派來的使者。袁譚派來的是他麾下的軍師郭圖,袁耀派來的同樣是軍師楊弘,二人皆是他們最寵信之人。
劉備笑著說道:“二位先生這一次遠道而來也是辛苦了,這幾天便好好的在小沛休息吧,一切的花銷都記在我賬上便可!”
其實劉備並不是很富裕,但他卻表現得如此慷慨大方。
這是因為劉備深知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迫切需要與袁譚和袁耀建立合作關係。
而這次會麵的促成,全靠簡雍的努力以及他們共同對大明的仇恨。
郭圖率先開口道:“劉使君應當清楚,我家主公乃是四世三公的袁氏,若要結盟,盟主之位自然非我家主公莫屬!”
然而,郭圖話音剛落,楊弘便立刻反駁道:“我家主公才是嫡子嫡孫,盟主之位理應由我家主公擔任!”
兩人互不相讓,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劉備見狀,連忙打圓場道:“兩位先生稍安勿躁,關於盟主之事,我們可以慢慢商量。畢竟,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抗大明。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雖然表麵上劉備保持著鎮定,但內心卻感到十分焦慮。
他知道,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雙方的合作破裂。
因此,他決定先安撫好兩位使者,再想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郭圖聽到楊弘的話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但他並沒有發作,而是繼續冷笑著說道:“嗬嗬,劉使君應當明白,我家主公現在便是在豫州,這可是袁家大本營,這便足以說明我家主公在袁家的地位了。”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而且我們麾下的兵力也是如今天下間最多的,跟我們聯盟才是劉使君您最佳的選擇,即便是沒有他人加入,也是一樣的。”
劉備心中暗歎,他自然是清楚袁譚的優勢了,但是在劉備看來,如果僅僅依靠袁譚的力量,恐怕難以應對強大的大明。
雙方的實力差距依然明顯,因此必須要將袁譚和袁耀二人都拉入聯盟之中,才能增加勝算。
到那時,借助他們的威望,或許還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楊弘聽著郭圖的話,臉上露出不屑之色,他立刻反駁道:“我家主公才是袁家的嫡子嫡孫,未來的袁家掌權人,你家主公不過是個庶子庶孫罷了。”
他語氣堅定地強調著自己主公的正統身份,並表示隻有與他們合作才是正確的選擇。
他自信滿滿地說道:“劉使君啊,還是該跟我們合作才是,我家主公麾下有戰將千員,實力不俗。”
劉備皺著眉頭聽著郭圖和楊弘兩個人在哪裏爭吵,原本還是好好的,誰知道突然就變成了這樣子。
一時間劉備也是插不進嘴,完全沒有辦法勸架,現在劉備隻覺得實在是頭疼得很。
劉備心中暗歎了一聲:“早知道便不該將他們兩個人聚到一塊了!”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名字由來:劉備字玄德,清桂馥在《劄樸?蜀先主名字》中認為:“備謂五色備。《考工記》:‘畫繢之事五色備謂之繡。’馥案:五色至黑乃備,故字玄德。”
《三國誌?蜀誌?杜瓊傳》也說:“先主諱備,其訓具也。”青、黃、赤、白、黑,至黑乃全具。玄即黑色,故曰玄德。又《書?舜典》有“玄德升聞”之言。
以德服人:劉備臨死之前教育自己的兒子劉禪,告訴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使君失箸:劉備因兵敗依附曹操,有一次,曹操與劉備共論天下英雄,曹操神色從容地對劉備說:“今日天下英雄,隻有使君與我曹操了。袁紹等人,算不得英雄之數。”
劉備正在進食,聽了曹操的話暗自一驚,不自覺將筷子掉到地上。恰巧當時天上正打雷,劉備趁機說:“聖人說,迅雷風烈必然生變。一個驚雷的威力,竟然讓我受驚成這樣。”
英雄種菜:曹操為人多疑,經常派手下人暗中窺探部下諸將,見有人經常接待賓客,就伺機暗害。
劉備當時在曹操帳下,隻是關起門來種菜,曹操派人來窺探。
來的人走了以後,劉備就對張飛、關羽說:“我哪是個種菜的人?曹操一定是猜忌我,不能再呆下去了。”當天夜裏開了後門,與張飛等輕騎逃去。
求田問舍:求田問舍出自《三國誌·陳登傳》,本意是指隻知道購置房田產業,沒有遠大的誌向。
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一起品論天下人。
許汜說:“陳登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啊?”
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陳登)可是名重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橫,難道有什麽事例嗎?”
許汜說:“我曾經遭遇戰亂路過下邳,我去見陳登。他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顧自地上大床睡臥,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
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皇帝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一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著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產價格,說的話沒有能采為良言的,這是元龍所忌諱的做派,他憑什麽跟您說話呢?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板,怎麽會隻是上下床之間呢?”
死裏逃生:據《典略》記載:張純反叛時,平原劉子平推薦劉備參軍討伐,途中遭遇敵軍被打敗,劉備佯裝假死。敵軍退散後,劉備遇上故人,一同乘車離去,逃過一劫。
髀肉複生: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後表示感歎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
據記載:劉備依附荊州劉表後,在荊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劉備發現自己大腿生出贅肉,由此感概而落淚。
劉表見了,詢問何因,劉備回答:“我過去常常騎馬,大腿沒有贅肉。現在不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時光飛逝,人即將步入垂老,卻沒能建功立業,因此感到悲傷。”
掛劍槐:劉備屯駐新野期間,常在縣衙的後院的一棵樹下舞劍。
練劍完畢,就把劍掛在這棵樹上。劉備不太熟悉這兒的樹種,時常吩咐童子讓他到‘槐樹’上把劍取下。
久而久之,該樹顯靈,變成了一棵長著槐樹葉子,結滿皂角莢,沒有皂刺,很是奇特的樹。
躍馬檀溪:相傳劉備屯軍於樊城時,劉表怕影響到自己的勢力,想除掉他以絕後患。
一天,劉備應邀赴宴。席間,劉表部下蒯越、蔡瑁欲加害於他,被劉備察覺,以上廁所為由偷偷溜掉,然後騎上愛馬的盧飛速逃奔。
慌亂之中,掉進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無論如何也拔不出來。
劉備非常著急,哀求馬兒道:“的盧啊的盧,現在正是十萬火急的時刻,你一定要加把勁呀!”的盧好像聽懂了主人的話似的,一躍三丈,從溪水中跳了出來,劉備終於得以逃脫。
智者意同:據《江表傳》記載,張紘建議孫權移都秣陵,說:“秣陵是楚武王所立,取名為金陵。其地勢險要,山陵一直連綿到石頭山。
我曾訪問故老,他們說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經過此縣,望氣者稱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因此掘斷連山,將其改名秣陵。
如今處所俱存,地有王氣,是天之所命,應該作為都邑。”
孫權認為張紘說得好,但還沒做決定。
後來,劉備東至京口,宿於秣陵,觀察秣陵周遭地形,也勸孫權移都秣陵。孫權聽後說道:“智者所見相同。”於是移都。
芳蘭生門:蜀人張裕曾私下對人說:“庚子年(220年)將改朝換代,劉氏國祚衰微將盡。”
有人把他的這番話密告給劉備。劉備本來就常怨張裕言辭不遜,積恨在心,加之其預言不祥,於是將張裕逮捕下獄,準備處死。
諸葛亮問張裕犯有何罪,劉備回答:“蘭花擋著門生,不得不鋤掉!(芳蘭生門,不得不鉏)”於是殺了張裕。
劍法流傳:明代何良辰編纂的《陣紀》中記載,劉備有一套名為“顧應法”的劍法,與卞莊子的紛擊法、王聚的起落法、馬明王的閃電法、馬超的出手法一並流傳。
感化許胡:劉備平定蜀地,其地方曆經喪亂破壞,學問之事久廢不舉,於是聚集法典圖籍,淘汰各家學說,許慈、胡潛同為學士,與孟光、來敏等一起掌典文獻古籍。
當時正是百業草創之際,動輒就引發不少疑議,許慈、胡潛互相爭勝攻擊,忿爭毀謗,聲色俱厲,兩人之間書籍從不互通有無,有時還尋釁廝打,以此震懾對方。他們誇耀自己貶抑他人,以至達到如此程度。
劉備憐惜他們如此情形,於是會集百官,讓演員假扮他們二人模樣,仿效他們相互控告對方的情形,飲酒奏樂,以此演出來開心,起初各自據理爭辯詰難,最後則刀杖相攻,想借此演出情景來感悟他們。
英雄忌人:孫策十四歲那年去壽陽拜見袁術。剛到不一會兒。劉備就來了,孫策要走。
袁術說:“劉備來了,這與你有什麽關係?”
孫策回答說:“不然,英雄忌人(孫策雖然不知,劉備是否忌自己,但卻自知,自己忌劉備)。”說完就往外走。
他從東麵台階剛下去,劉備就從西麵台階上來了,但轉頭看見孫策英雄一般的走路姿勢,便停駐下來不再往前走了。
蜀主八劍: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金牛山采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廟號烈祖: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王朝的創立者 ,但是據《三國誌·先主傳》所載,他有諡號“昭烈皇帝”,卻沒有廟號。
劉備未能享有廟號的原因,是在他去世之時,尚未能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如果以“祖有功”的原則來衡量,其功業尚有遺而未圓滿。
蜀漢政權沒有給劉備奉上廟號,但是後來卻有人這樣做了。
據《晉書》卷101《劉元海載記》記載,十六國時期建立漢國政權的匈奴族首領劉淵,在其稱王之時,宣稱自己上承西漢、東漢、蜀漢三代漢王朝的統緒,不僅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的溢號為“孝懷皇帝”,而且還確立自己的“三祖”。
據清代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的解釋,所謂“三祖”,即高帝太祖劉邦、光武世祖劉秀,再加上蜀漢先主劉備。
但是劉淵給劉備所追加的廟號究竟是什麽,《劉元海載記》並未明言。
不過,《晉書》卷100《王彌傳》記載劉淵曾經親口說過如下一段話語:“烈祖有雲: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以“魚水”比喻君臣,本是劉備對關羽、張飛的談話,事見《三國誌·諸葛亮傳》。
據此,李慈銘斷定劉淵給劉備所追加的廟號,便是“烈祖”二字。
......
張輔:世人見魏武皇帝處有中土,莫不謂勝劉玄德也,餘以玄德為勝。
夫撥亂之主,先以能收相獲將為本,一身善戰,不足恃也,世人以玄德為呂布所襲,為武帝所走,舉軍東下,而為陸遜所覆。
雖曰為呂布所襲,未若武帝為徐榮所敗、失馬被創之危也;
玄德還據徐州,形勢未合,在荊州,景叔父子不能用其計,舉州降魏,手下步騎,不滿數千,為武帝大眾所走,未若武帝為呂布北騎所禽、突火之急也;
為陸遜所覆,未若武帝為張繡所困,挺身逃遁,以喪二子也。
然其忌克,安忍無親,董公仁、賈文和恒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楊德祖之徒多見賊害,行兵三十餘年,無不親征,功臣謀士,曾無列土之封,仁愛不加親戚,惠澤不流百姓,豈若玄德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弘而大略乎?
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玄德無強盛之勢,而令委質,張飛、關羽皆人傑也,服而使之,夫明闇不相為用,能否不相為使,武帝雖處安強,不為之用也,況在危急之間,勢弱之地乎?
若令玄德據有中州,將與周室比隆,豈徒三傑而已哉?
......
楊戲:1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複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曆載攸興。
2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裏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複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複須戰於鳴條也。天祿有終,奄忽不豫。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俊乂扶攜翼戴,明德之所懷致也,蓋濟濟有可觀焉。遂乃並述休風,動於後聽。
......
常璩: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而魏武神武幹略,戡屠蕩盡。
於時先主名微人鮮,而能龍興鳳舉,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之地,克胤漢祚,而吳、魏與之鼎峙。
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漢,宜扶信順,以明至公;還乎名號,為義士所非。及其寄死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陳子以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
孫盛:1備之命亮,亂孰甚焉!世或有謂備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誌。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塗。
是以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讬孤之謂。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謂之為權,不亦惑哉!
2劉備雄才,處必亡之地,告急於吳,而獲奔助,無緣複顧望江渚而懷後計。江表傳之言,當是吳人欲專美之辭。
......
胡寅:1君子有言,劉備敏於曹操,世多未喻。以言起兵,則備最在後;以言成事,則操先定都。劉曄善料彼此者,亦稱玄德有度而遲也。
愚謂英雄豪傑,周遊中土,莫不以人材為急務。
方是時,四方賢德隱而未見者,緊人所聞知如何?玄德南趨,屯於新野,豈已知有孔明耶?
不然,何其得徐庶一言,遂屈體枉駕,三顧草廬,谘大計而委心腹乎?
比曹操下荊州,所得者韓嵩、蒯越、和洽、王粲之徒,而天下第一流乃為玄德所有,吳、魏諸臣,無能與對,備敏於操,殆謂是耶?
2漢主與關羽久要深契,羽既為吳所禽,若不為報仇,君臣之分不終矣。
然命一二將東出可也,乃以萬乘之重,崎嶇山穀間,持敵逾半年,卒為晚生新進所困,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失策沮威,亦已多矣。
是行也,諸葛公不諫,何也?必玄德誌意已定,有非言辭所能止者。杜甫以吞吳為孔明遺恨,諒矣哉!
3或謂昭烈自知劉禪之不才,群臣無出孔明之右者,不能保孔明之必與禪也,故於臨終正言之,冀亮德己而不忍取。
嗚呼!可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矣!玄德襟度夷曠,磊磊落落,與孔明兼君臣師友之契,三代以還,未見其比也,夫豈以欺詐相待,如市道之交乎?
曹操偽定一時,名在英雄之列,夷考其事,乃真小人耳。
雖暴戾強伉,殺人不忌,至其病亡,子孫滿前,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乃盡見。
方之玄德治命,無一語及私,豈不猶蔓草之與長鬆乎?先主語禪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旨哉此言,皆可師法。則知玄德天資既高,克己亦力,其從盧植、陳元方、鄭康成遊,啟告詳至,弘益多矣。
......
郝經:漢得天統,莽簒而在光武,操竊而在昭烈。魏吳雖僣,猶夫吳楚也。昭烈天資仁厚,宇量(闕)毅,巋然一世之雄。以興複漢室為己任,崎嶇百折,僨而益堅。顛沛之際,信義逾明。
故能終係景命,信大義於天下。任賢使能,灑落誠盡,使諸葛亮以死自效。複見三代君臣,高、光為不亡矣。
國賊未討,境土未複,而僨軍崩殂,哀哉!
......
蔡東藩:“劉先主起自寒微,以一販履織席之貧民,獨能具有大誌,交結英雄,為國討賊,較諸曹阿瞞之已為朝吏,奉遣出兵,其難易固屬不同,其忠義亦自有別,正不特一為漢裔,一為閹奴已也。
關張兩人,或剛或暴,而與劉先主交遊,偏能沆瀣相投,誓同生死,此正可見劉先主之駕馭英雄,自有令人傾倒、樂為用命者,怒鞭督郵一事,閱者稱快,安得舉天下後世之貪官汙吏,盡付英雄之鞭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