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朝廷中計議換將,來瑱謀截糧攻城
重生大唐成為安祿山的私兒子 作者:謝111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興慶宮。
“潼關那邊怎麽樣了?”李隆基憔悴地坐在逍遙座上,楊國忠、韋見素、房琯、陳希烈、崔渙等人立於兩邊。
楊國忠作為領頭羊,率先站出來回稟道:“陛下,如今潼關固若金湯,無需擔心。微臣早起去議政堂辦公之時,聽聞坊間傳言,潼關本就固若金湯,大軍甚至有能力反攻,但哥舒翰欲養寇自重,故意不出擊。”
李隆基聽了楊國忠的話,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慮,他的手指不自覺地在逍遙座的扶手上輕輕敲擊著,沉吟片刻後說道:“這傳言可屬實?哥舒翰身為大將,應當知曉此時的局勢,怎會做出如此行徑?”
楊國忠見狀接著說道:“坊間還言現吐蕃吊祭使崔光遠果敢有謀,勇冠三軍,如若換他為潼關守將,如今必然能堅守潼關的同時,將叛軍趕出京畿一帶。”
李隆基皺了皺眉頭,一旁的高力士見李隆基疑惑的樣子,連忙附在李隆基耳邊補充道:“崔光遠是博陵崔氏第三房,前房州刺史崔敬嗣之孫,現在任吐蕃吊祭使,任上多有政效,對維護我朝與吐蕃的關係做出了不小貢獻。”
李隆基聽了高力士的話,微微點頭,但臉上的疑慮並未完全消散。他轉而看向韋見素,問道:“韋愛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韋見素看了眼楊國忠,隨後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陛下,臣以為臨陣換將實非明智之舉。哥舒翰將軍鎮守潼關已久,熟悉當地軍情地勢,且麾下將士皆聽命於他。如今雖有傳言,但無真憑實據,不可僅憑坊間之言就輕易更換主將。一旦換將,新帥與將士需時間磨合,期間若叛軍來襲,恐生變數。再者,吐蕃雖與我朝有往來,但崔光遠在軍事上的才能尚未在我朝戰場上得以充分驗證,貿然啟用,風險太大。還望陛下三思。”
新任的戶部尚書房琯卻不同意韋見素的觀點,他站出隊列稟報道:“陛下,現如今淮南、河南的淪陷,導致稅收預計減少了一成多,朝廷的財政壓力日益增大,而哥舒翰將軍長期駐守潼關卻毫無作為,十幾萬大軍的糧草軍需耗費巨大,長此以往,恐難以為繼。臣聽聞那崔光遠不僅有勇有謀,還善於治理地方,若他接任潼關守將,或許能在堅守的同時,找到破敵之法,緩解朝廷的財政困境,此不失為一個可行之策啊,陛下。”
楊國忠在一旁點頭稱是:“房大人所言極是,如今這財政吃緊,哥舒翰又遲遲不動,實在是讓朝廷不堪重負。崔光遠的能力有目共睹,讓他去潼關,說不定能打破這僵局。”
韋見素著急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因這一時的財政困難就倉促換將啊。一旦潼關有失,京城危矣,屆時別說是稅收減少,整個大唐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哥舒翰將軍按兵不動,定有他的考量,或許是在等待最佳戰機,我們應給予他信任和支持。”
陳希烈也開口道:“陛下,臣覺得可先派人去潼關督促哥舒翰將軍,讓他盡快製定作戰計劃,給一個明確的答複,也好讓我們心中有數,再做定奪。”
李隆基麵露難色,他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一方麵擔心哥舒翰真的如傳言所說“養寇自重”,另一方麵又害怕臨陣換將引發更大的危機,況且財政問題也確實迫在眉睫。他沉思良久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會再斟酌諸位愛卿的意見,同時派人去潼關仔細打探情況,查探虛實。在這期間,潼關的防務切不可有絲毫鬆懈,一切照舊行事。”
說罷,李隆基疲憊地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他獨自坐在逍遙座上,眼神憂慮地望著遠方,心中暗自權衡著利弊。
……
山南東道,新野。
“叛軍這麽久沒有動作了,怎麽個事啊?”李嗣業在城樓上疑惑地低聲囔囔道。
身旁的副將聽到,也湊過來,同樣一臉疑惑地說道:“將軍,確實蹊蹺啊,前陣子那來瑱還三番五次地攻城,這幾日卻突然沒了動靜,莫不是在憋什麽大招呢,咱可得小心著點兒。”
李嗣業手撫著城牆,目光深邃地望著城外,微微皺眉道:“哼,管他憋著啥招,隻要敢來,咱就叫他有來無回。不過,咱也不能掉以輕心,多派些巡邏的弟兄,把這周邊的情況盯緊咯,可別被他們鑽了空子。”
“是,將軍!”副將領命而去,趕忙去安排人手增加巡邏。
而在城外的來瑱營地中,來瑱正和眾將圍著地圖商議著。來瑱眉頭緊皺,指著地圖上新野的位置說道:“諸位,這新野城著實難攻,之前幾次強攻都吃了大虧,如今咱們得換個法子了。”
一將領拱手問道:“將軍,您可有良策?”
來瑱手撚胡須,思索片刻後道:“我琢磨著,這李嗣業防備甚嚴,正麵強攻是不行了。咱們可以佯裝退兵,暗中卻派幾支精銳小隊,繞道去截斷他們的糧草補給線。沒了糧草,我看他們還能在這新野城守多久。”
眾將聽了,有人點頭讚同,也有人麵露擔憂之色。那麵露擔憂的將領說道:“將軍,這計策雖好,可那李嗣業也不是吃素的,萬一他有所防備,咱們的精銳小隊怕是要折損不少啊。”
來瑱微微點頭,沉聲道:“你顧慮的也有道理,所以這事兒得辦得隱秘些。挑選的士卒得是機靈可靠的,而且行動之時,盡量避開他們的巡邏範圍,多選些隱蔽的小路行進。隻要咱們謀劃周全,成功的把握還是不小的。”
眾人聽了,覺得有理,便齊聲應道:“是,將軍,我等這就去安排。”
來瑱看著眾將離去的背影,又補充道:“此次行動關乎成敗,各位務必小心謹慎。一旦被發現,立刻撤退,不可戀戰,保存實力為要。待截斷糧草後,李嗣業必定軍心大亂,那時我們再全力攻城,新野城便可一舉拿下。”
眾將紛紛領命,各自去挑選合適的士卒,準備執行這一危險而關鍵的任務。
與此同時,在潼關。
哥舒翰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的叛軍營地,心中深知局勢的緊張。他身旁的將領王思禮擔憂地說道:“大帥,近日聽聞朝中有些流言蜚語,對大帥您不利啊,您可要有所準備。”
哥舒翰臉色凝重,冷哼一聲道:“無非是些小人在背後嚼舌根,我一心為國守關,問心無愧。隻是這流言若傳入聖上耳中,恐生變數,我們還需更加謹慎行事,嚴守潼關,不可給叛軍可乘之機,也不能讓朝廷抓到把柄。”
王思禮點頭道:“大帥所言極是,我等定當全力協助大帥,守好這潼關。隻是不知朝廷會不會聽信那些傳言,做出對我們不利的決策。”
哥舒翰微微皺眉,目光堅定地說:“不管朝廷如何,我們守好潼關就是對大唐最大的忠誠。若此時輕易出擊,中了叛軍的圈套,那才是真正的罪人。我們隻需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與叛軍決一死戰。”
“潼關那邊怎麽樣了?”李隆基憔悴地坐在逍遙座上,楊國忠、韋見素、房琯、陳希烈、崔渙等人立於兩邊。
楊國忠作為領頭羊,率先站出來回稟道:“陛下,如今潼關固若金湯,無需擔心。微臣早起去議政堂辦公之時,聽聞坊間傳言,潼關本就固若金湯,大軍甚至有能力反攻,但哥舒翰欲養寇自重,故意不出擊。”
李隆基聽了楊國忠的話,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慮,他的手指不自覺地在逍遙座的扶手上輕輕敲擊著,沉吟片刻後說道:“這傳言可屬實?哥舒翰身為大將,應當知曉此時的局勢,怎會做出如此行徑?”
楊國忠見狀接著說道:“坊間還言現吐蕃吊祭使崔光遠果敢有謀,勇冠三軍,如若換他為潼關守將,如今必然能堅守潼關的同時,將叛軍趕出京畿一帶。”
李隆基皺了皺眉頭,一旁的高力士見李隆基疑惑的樣子,連忙附在李隆基耳邊補充道:“崔光遠是博陵崔氏第三房,前房州刺史崔敬嗣之孫,現在任吐蕃吊祭使,任上多有政效,對維護我朝與吐蕃的關係做出了不小貢獻。”
李隆基聽了高力士的話,微微點頭,但臉上的疑慮並未完全消散。他轉而看向韋見素,問道:“韋愛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韋見素看了眼楊國忠,隨後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陛下,臣以為臨陣換將實非明智之舉。哥舒翰將軍鎮守潼關已久,熟悉當地軍情地勢,且麾下將士皆聽命於他。如今雖有傳言,但無真憑實據,不可僅憑坊間之言就輕易更換主將。一旦換將,新帥與將士需時間磨合,期間若叛軍來襲,恐生變數。再者,吐蕃雖與我朝有往來,但崔光遠在軍事上的才能尚未在我朝戰場上得以充分驗證,貿然啟用,風險太大。還望陛下三思。”
新任的戶部尚書房琯卻不同意韋見素的觀點,他站出隊列稟報道:“陛下,現如今淮南、河南的淪陷,導致稅收預計減少了一成多,朝廷的財政壓力日益增大,而哥舒翰將軍長期駐守潼關卻毫無作為,十幾萬大軍的糧草軍需耗費巨大,長此以往,恐難以為繼。臣聽聞那崔光遠不僅有勇有謀,還善於治理地方,若他接任潼關守將,或許能在堅守的同時,找到破敵之法,緩解朝廷的財政困境,此不失為一個可行之策啊,陛下。”
楊國忠在一旁點頭稱是:“房大人所言極是,如今這財政吃緊,哥舒翰又遲遲不動,實在是讓朝廷不堪重負。崔光遠的能力有目共睹,讓他去潼關,說不定能打破這僵局。”
韋見素著急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因這一時的財政困難就倉促換將啊。一旦潼關有失,京城危矣,屆時別說是稅收減少,整個大唐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哥舒翰將軍按兵不動,定有他的考量,或許是在等待最佳戰機,我們應給予他信任和支持。”
陳希烈也開口道:“陛下,臣覺得可先派人去潼關督促哥舒翰將軍,讓他盡快製定作戰計劃,給一個明確的答複,也好讓我們心中有數,再做定奪。”
李隆基麵露難色,他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一方麵擔心哥舒翰真的如傳言所說“養寇自重”,另一方麵又害怕臨陣換將引發更大的危機,況且財政問題也確實迫在眉睫。他沉思良久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會再斟酌諸位愛卿的意見,同時派人去潼關仔細打探情況,查探虛實。在這期間,潼關的防務切不可有絲毫鬆懈,一切照舊行事。”
說罷,李隆基疲憊地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他獨自坐在逍遙座上,眼神憂慮地望著遠方,心中暗自權衡著利弊。
……
山南東道,新野。
“叛軍這麽久沒有動作了,怎麽個事啊?”李嗣業在城樓上疑惑地低聲囔囔道。
身旁的副將聽到,也湊過來,同樣一臉疑惑地說道:“將軍,確實蹊蹺啊,前陣子那來瑱還三番五次地攻城,這幾日卻突然沒了動靜,莫不是在憋什麽大招呢,咱可得小心著點兒。”
李嗣業手撫著城牆,目光深邃地望著城外,微微皺眉道:“哼,管他憋著啥招,隻要敢來,咱就叫他有來無回。不過,咱也不能掉以輕心,多派些巡邏的弟兄,把這周邊的情況盯緊咯,可別被他們鑽了空子。”
“是,將軍!”副將領命而去,趕忙去安排人手增加巡邏。
而在城外的來瑱營地中,來瑱正和眾將圍著地圖商議著。來瑱眉頭緊皺,指著地圖上新野的位置說道:“諸位,這新野城著實難攻,之前幾次強攻都吃了大虧,如今咱們得換個法子了。”
一將領拱手問道:“將軍,您可有良策?”
來瑱手撚胡須,思索片刻後道:“我琢磨著,這李嗣業防備甚嚴,正麵強攻是不行了。咱們可以佯裝退兵,暗中卻派幾支精銳小隊,繞道去截斷他們的糧草補給線。沒了糧草,我看他們還能在這新野城守多久。”
眾將聽了,有人點頭讚同,也有人麵露擔憂之色。那麵露擔憂的將領說道:“將軍,這計策雖好,可那李嗣業也不是吃素的,萬一他有所防備,咱們的精銳小隊怕是要折損不少啊。”
來瑱微微點頭,沉聲道:“你顧慮的也有道理,所以這事兒得辦得隱秘些。挑選的士卒得是機靈可靠的,而且行動之時,盡量避開他們的巡邏範圍,多選些隱蔽的小路行進。隻要咱們謀劃周全,成功的把握還是不小的。”
眾人聽了,覺得有理,便齊聲應道:“是,將軍,我等這就去安排。”
來瑱看著眾將離去的背影,又補充道:“此次行動關乎成敗,各位務必小心謹慎。一旦被發現,立刻撤退,不可戀戰,保存實力為要。待截斷糧草後,李嗣業必定軍心大亂,那時我們再全力攻城,新野城便可一舉拿下。”
眾將紛紛領命,各自去挑選合適的士卒,準備執行這一危險而關鍵的任務。
與此同時,在潼關。
哥舒翰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的叛軍營地,心中深知局勢的緊張。他身旁的將領王思禮擔憂地說道:“大帥,近日聽聞朝中有些流言蜚語,對大帥您不利啊,您可要有所準備。”
哥舒翰臉色凝重,冷哼一聲道:“無非是些小人在背後嚼舌根,我一心為國守關,問心無愧。隻是這流言若傳入聖上耳中,恐生變數,我們還需更加謹慎行事,嚴守潼關,不可給叛軍可乘之機,也不能讓朝廷抓到把柄。”
王思禮點頭道:“大帥所言極是,我等定當全力協助大帥,守好這潼關。隻是不知朝廷會不會聽信那些傳言,做出對我們不利的決策。”
哥舒翰微微皺眉,目光堅定地說:“不管朝廷如何,我們守好潼關就是對大唐最大的忠誠。若此時輕易出擊,中了叛軍的圈套,那才是真正的罪人。我們隻需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與叛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