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安慶彬分兵兩路,常清赴死戰守忠
重生大唐成為安祿山的私兒子 作者:謝111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鎬微微眯起眼睛,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道:“來指揮使所言亦有幾分道理,然兵家之事,不可隻圖一時之快。我軍雖趁勢而起,但襄陽城之堅固,不可小覷。我本意減少我軍損失,保存精銳,為日後做準備。君隻見我軍如今氣勢如虹,卻未深想攻城之戰的慘烈。那襄陽城牆高壁厚,猶如銅牆鐵壁,強攻之下,我軍縱能取勝,亦必是慘勝,精銳折損大半,元氣大傷,後續又何談逐鹿天下?”
安慶彬見兩人僵直不下,心腹愛將蔡希德又不在,隻能打圓場道:“二人所言皆有有理,來將軍考慮的是全局的,先生考慮的是此戰的,沒必要再爭下去了。這樣吧,我軍六萬大軍分為兩路,第一路四萬大軍隨我和先生一並西進圍困襄陽,第二路兩萬大軍隨來指揮使在周遭攻城略地,擴大我軍在山南東道的地盤如何?”
安慶彬此語一出,張鎬與來瑱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無奈,卻也隻能抱拳應下。
張鎬心中暗自歎息,深知安慶彬這是在平衡兩方意見,可如此一來,兵力分散,變數增多,但事已至此,唯有盡力而為。他沉聲道:“公子決策,某自當遵從。隻望來指揮使在外攻城掠地時,亦要時刻留意襄陽城這邊局勢,莫要孤軍深入,以防不測。”
來瑱亦點頭道:“軍師放心,末將明白輕重。定會在周遭地區擴大我軍勢力,同時也會關注襄陽城動向,若有需要,定會及時回援。”
安慶彬見二人不再爭執,微微鬆了口氣,臉色稍緩,朗聲道:“既已商定,眾將士即刻準備,明日便分兵行動。在襄陽城下的,要盡快紮營築壘,將那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在外征戰的,也要奮勇向前,打出我軍威風,讓這山南東道都知曉我軍的厲害。
……
都畿道,澠池縣。
封常清領著兩萬多人,向著對麵的安守忠所部叛軍發起了進攻,其實這就是自殺式衝鋒,安守忠的三萬多人以逸待勞,看到唐軍滿臉興奮,而封常清的部隊一臉疲憊,毫無戰意。
封常清騎在馬上,麵色冷峻,心中滿是苦澀,他望著對麵那嚴陣以待、士氣高昂的叛軍,又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這些疲憊不堪、眼神中透著迷茫與恐懼的士兵,不禁長歎一聲。他深知這一戰,從一開始就毫無勝算,但君命難違,他隻能用這一場慘烈的大敗,讓皇帝李隆基看清現實,莫要再盲目樂觀,心存僥幸。
他緊了緊手中的韁繩,再次高聲喊道:“將士們,今日之戰,雖艱難萬分,但吾等為大唐將士,當以熱血報國!哪怕前路荊棘,亦不可辱沒我大唐軍威!”話雖如此,可聲音中卻難掩那一絲無力與絕望。
士兵們聽聞,隻是默默地握緊了手中的兵器,他們早已身心俱疲,許多人甚至連站都有些搖晃,但在封常清的激勵下,還是強打起精神,緩緩向前挪動著腳步。
安守忠在對麵看到這一幕,冷笑一聲,低聲對身旁的副將李庭望說道:“哼,封常清這是何苦呢?明知是敗,還來送死。不過,今日便是他的死期,也是我等再立戰功之時。”說罷,他猛地一揮手,叛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朝著封常清所部衝了過來。
封常清見叛軍如潮水般湧來,他一夾馬腹,率先衝入敵陣,手中長刀揮舞,帶起一片寒光。他目光堅定而冷峻,心中卻暗自歎息:“吾之性命不足惜,隻歎這萬千將士,恐要葬於此地。然若能以我等之敗,換得陛下醒悟,也算死得其所。”其身姿挺拔如鬆,在敵陣中左衝右突,每一刀揮出,都帶著視死如歸的決然。
安守忠的叛軍呐喊著圍攏上來,刀槍劍戟閃爍著冰冷的光。一名叛軍小頭目咧著嘴,露出一口黃牙,惡狠狠地喊道:“老小子,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說著,挺槍便刺。封常清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將那小頭目連人帶槍劈成兩半,鮮血濺落在他的戰甲之上,他卻仿若未覺,隻是繼續奮勇殺敵。
而他身後的唐軍士兵們,雖疲憊不堪,但見主將如此英勇,也鼓起了幾分勇氣。一老兵咬著牙,嘟囔道:“咱不能丟了大唐的臉,拚了吧!”眾人紛紛響應,呐喊著衝向叛軍。然而,他們終究是強弩之末,麵對數倍於己且精力充沛的叛軍,很快便陷入了苦戰。
沒過多久,唐軍開始出現潰逃、投降的情況,封常清眼睜睜看著士兵們開始潰逃、投降,眼神中閃過一絲痛苦與自責。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卻並未發出斥責之聲,隻是在心中默默念叨:“非是兒郎們貪生怕死,實乃吾之過也。”此時,他已多處負傷,戰甲破碎,鮮血染紅了衣衫,但仍倔強地挺立在陣中,長刀拄地,支撐著搖搖欲墜的身軀。
安守忠見唐軍陣腳大亂,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聲喝道:“降者免死!莫要再做無謂抵抗!”這一喊,使得更多的唐軍士兵動搖,紛紛丟下兵器,跪地投降。
封常清環顧四周,慘然一笑,對著仍在抵抗的寥寥數名士兵喊道:“諸君且退,莫要枉送性命,此乃吾一人之責。”那幾名士兵聞言,眼眶泛紅,卻不肯離去,其中一人高呼:“將軍,吾等願與將軍共存亡!”封常清聽了,心中五味雜陳,熱淚險些奪眶而出。
然而,大勢已去,安守忠指揮叛軍逐漸將封常清等人圍在核心。
封常清強行站起身來,向著慢慢騎馬靠近的安守忠喊道:“來將可是安守忠?”
安守忠勒住韁繩,在封常清幾步之外停下,笑道:“正是本將,封將軍久仰大名,卻不曾想以這種方式見麵。”
封常清冷冷地看著安守忠,沉聲道:“安守忠,莫要得意忘形。今日我雖兵敗,但大唐的根基尚在,你等叛軍終難成氣候。”
安守忠撇撇嘴道:“封將軍,能否成氣候可不是你說了算,封將軍何不投降於大帥,與大帥一同攜手西進,清君側,除奸侫?”
封常清呸了一聲,厲聲道:“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蠱惑人心。你家大帥安祿山,狼子野心,妄圖篡位奪權,此等行徑,天理難容。我大唐雖有困境,但終會有忠臣義士挺身而出,平定叛亂。”
還未等安守忠回話,封常清仰頭大笑,笑聲中滿是悲憤:“你以為我不知這一戰的結果,我不過是想以這殘兵敗將之軀,讓陛下看清這殘酷的現實,莫要再被虛假的繁榮蒙蔽雙眼。”
安守忠微微皺眉,沉默片刻後說道:“封將軍,你倒是一片赤誠,可你這又是何苦?你若歸降,我可保你這些將士不死,你也能在我軍中施展抱負,何必白白送死?”
封常清目光堅定地看著他,決然道:“我意已決,休要再勸。我封常清生為大唐臣,死為大唐鬼,絕無可能投降叛軍。”
此時,雨漸漸大了起來,雨滴打在眾人的鎧甲和兵器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仿佛是這場悲劇的倒計時。安守忠見勸降無果,臉色一沉,緩緩舉起手中長刀,高聲道:“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無情。眾將士,給我殺!”
叛軍們呐喊著衝向封常清等人,封常清深吸一口氣,握緊長刀,迎著敵人衝了上去。他雖已傷痕累累,但每一刀仍帶著大唐將士的不屈與決絕。那幾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緊緊跟隨在他身後,毫不退縮。
安守忠的叛軍如潮水般湧來,將他們層層包圍。封常清左擋右突,身上又添新傷,雨水混著血水從他的臉頰滑落,他卻渾然不覺。那幾名士兵也奮力抵抗,他們相互配合,背靠著背,形成一個小小的防禦圈,但在叛軍的猛烈攻擊下,這個防禦圈也在逐漸縮小。
“將軍,今日能與您並肩作戰,雖死無憾!”一名士兵大聲喊道,聲音中充滿了決然。
封常清心中一暖,回應道:“好兄弟,黃泉路上,咱們一起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常清的體力逐漸耗盡,他的動作也變得遲緩起來。叛軍們看準時機,一擁而上,幾把長槍同時刺向他。封常清避無可避,隻能用長刀勉強抵擋。
“將軍小心!”一名士兵見狀,猛地撲了過來,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刺向封常清的長槍,他卻被叛軍的長槍刺穿了胸膛,當場身亡。
封常清見狀,睚眥欲裂,怒吼道:“兄弟!”他強提一口氣,長刀揮舞得更加猛烈,又斬殺了幾名叛軍,但他自己也搖搖欲墜。
此時,安守忠在一旁冷冷地看著這一切,他心中對封常清的忠義和勇猛也有幾分敬佩,但他明白,自己不能放過這個敵人。他再次舉起長刀,準備給封常清致命一擊。
封常清看著安守忠,眼中沒有絲毫畏懼,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長刀指向天空,大聲喊道:“大唐萬歲!”
安守忠的長刀落下,封常清緩緩倒下,他的眼睛依然睜著,仿佛在看著大唐的未來,那幾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相繼倒下,他們的鮮血在雨中流淌,染紅了這片土地,而這場慘烈的戰鬥,也成為了李隆基晚年昏聵的縮影。
安慶彬見兩人僵直不下,心腹愛將蔡希德又不在,隻能打圓場道:“二人所言皆有有理,來將軍考慮的是全局的,先生考慮的是此戰的,沒必要再爭下去了。這樣吧,我軍六萬大軍分為兩路,第一路四萬大軍隨我和先生一並西進圍困襄陽,第二路兩萬大軍隨來指揮使在周遭攻城略地,擴大我軍在山南東道的地盤如何?”
安慶彬此語一出,張鎬與來瑱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無奈,卻也隻能抱拳應下。
張鎬心中暗自歎息,深知安慶彬這是在平衡兩方意見,可如此一來,兵力分散,變數增多,但事已至此,唯有盡力而為。他沉聲道:“公子決策,某自當遵從。隻望來指揮使在外攻城掠地時,亦要時刻留意襄陽城這邊局勢,莫要孤軍深入,以防不測。”
來瑱亦點頭道:“軍師放心,末將明白輕重。定會在周遭地區擴大我軍勢力,同時也會關注襄陽城動向,若有需要,定會及時回援。”
安慶彬見二人不再爭執,微微鬆了口氣,臉色稍緩,朗聲道:“既已商定,眾將士即刻準備,明日便分兵行動。在襄陽城下的,要盡快紮營築壘,將那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在外征戰的,也要奮勇向前,打出我軍威風,讓這山南東道都知曉我軍的厲害。
……
都畿道,澠池縣。
封常清領著兩萬多人,向著對麵的安守忠所部叛軍發起了進攻,其實這就是自殺式衝鋒,安守忠的三萬多人以逸待勞,看到唐軍滿臉興奮,而封常清的部隊一臉疲憊,毫無戰意。
封常清騎在馬上,麵色冷峻,心中滿是苦澀,他望著對麵那嚴陣以待、士氣高昂的叛軍,又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這些疲憊不堪、眼神中透著迷茫與恐懼的士兵,不禁長歎一聲。他深知這一戰,從一開始就毫無勝算,但君命難違,他隻能用這一場慘烈的大敗,讓皇帝李隆基看清現實,莫要再盲目樂觀,心存僥幸。
他緊了緊手中的韁繩,再次高聲喊道:“將士們,今日之戰,雖艱難萬分,但吾等為大唐將士,當以熱血報國!哪怕前路荊棘,亦不可辱沒我大唐軍威!”話雖如此,可聲音中卻難掩那一絲無力與絕望。
士兵們聽聞,隻是默默地握緊了手中的兵器,他們早已身心俱疲,許多人甚至連站都有些搖晃,但在封常清的激勵下,還是強打起精神,緩緩向前挪動著腳步。
安守忠在對麵看到這一幕,冷笑一聲,低聲對身旁的副將李庭望說道:“哼,封常清這是何苦呢?明知是敗,還來送死。不過,今日便是他的死期,也是我等再立戰功之時。”說罷,他猛地一揮手,叛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朝著封常清所部衝了過來。
封常清見叛軍如潮水般湧來,他一夾馬腹,率先衝入敵陣,手中長刀揮舞,帶起一片寒光。他目光堅定而冷峻,心中卻暗自歎息:“吾之性命不足惜,隻歎這萬千將士,恐要葬於此地。然若能以我等之敗,換得陛下醒悟,也算死得其所。”其身姿挺拔如鬆,在敵陣中左衝右突,每一刀揮出,都帶著視死如歸的決然。
安守忠的叛軍呐喊著圍攏上來,刀槍劍戟閃爍著冰冷的光。一名叛軍小頭目咧著嘴,露出一口黃牙,惡狠狠地喊道:“老小子,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說著,挺槍便刺。封常清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將那小頭目連人帶槍劈成兩半,鮮血濺落在他的戰甲之上,他卻仿若未覺,隻是繼續奮勇殺敵。
而他身後的唐軍士兵們,雖疲憊不堪,但見主將如此英勇,也鼓起了幾分勇氣。一老兵咬著牙,嘟囔道:“咱不能丟了大唐的臉,拚了吧!”眾人紛紛響應,呐喊著衝向叛軍。然而,他們終究是強弩之末,麵對數倍於己且精力充沛的叛軍,很快便陷入了苦戰。
沒過多久,唐軍開始出現潰逃、投降的情況,封常清眼睜睜看著士兵們開始潰逃、投降,眼神中閃過一絲痛苦與自責。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卻並未發出斥責之聲,隻是在心中默默念叨:“非是兒郎們貪生怕死,實乃吾之過也。”此時,他已多處負傷,戰甲破碎,鮮血染紅了衣衫,但仍倔強地挺立在陣中,長刀拄地,支撐著搖搖欲墜的身軀。
安守忠見唐軍陣腳大亂,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聲喝道:“降者免死!莫要再做無謂抵抗!”這一喊,使得更多的唐軍士兵動搖,紛紛丟下兵器,跪地投降。
封常清環顧四周,慘然一笑,對著仍在抵抗的寥寥數名士兵喊道:“諸君且退,莫要枉送性命,此乃吾一人之責。”那幾名士兵聞言,眼眶泛紅,卻不肯離去,其中一人高呼:“將軍,吾等願與將軍共存亡!”封常清聽了,心中五味雜陳,熱淚險些奪眶而出。
然而,大勢已去,安守忠指揮叛軍逐漸將封常清等人圍在核心。
封常清強行站起身來,向著慢慢騎馬靠近的安守忠喊道:“來將可是安守忠?”
安守忠勒住韁繩,在封常清幾步之外停下,笑道:“正是本將,封將軍久仰大名,卻不曾想以這種方式見麵。”
封常清冷冷地看著安守忠,沉聲道:“安守忠,莫要得意忘形。今日我雖兵敗,但大唐的根基尚在,你等叛軍終難成氣候。”
安守忠撇撇嘴道:“封將軍,能否成氣候可不是你說了算,封將軍何不投降於大帥,與大帥一同攜手西進,清君側,除奸侫?”
封常清呸了一聲,厲聲道:“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蠱惑人心。你家大帥安祿山,狼子野心,妄圖篡位奪權,此等行徑,天理難容。我大唐雖有困境,但終會有忠臣義士挺身而出,平定叛亂。”
還未等安守忠回話,封常清仰頭大笑,笑聲中滿是悲憤:“你以為我不知這一戰的結果,我不過是想以這殘兵敗將之軀,讓陛下看清這殘酷的現實,莫要再被虛假的繁榮蒙蔽雙眼。”
安守忠微微皺眉,沉默片刻後說道:“封將軍,你倒是一片赤誠,可你這又是何苦?你若歸降,我可保你這些將士不死,你也能在我軍中施展抱負,何必白白送死?”
封常清目光堅定地看著他,決然道:“我意已決,休要再勸。我封常清生為大唐臣,死為大唐鬼,絕無可能投降叛軍。”
此時,雨漸漸大了起來,雨滴打在眾人的鎧甲和兵器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仿佛是這場悲劇的倒計時。安守忠見勸降無果,臉色一沉,緩緩舉起手中長刀,高聲道:“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無情。眾將士,給我殺!”
叛軍們呐喊著衝向封常清等人,封常清深吸一口氣,握緊長刀,迎著敵人衝了上去。他雖已傷痕累累,但每一刀仍帶著大唐將士的不屈與決絕。那幾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緊緊跟隨在他身後,毫不退縮。
安守忠的叛軍如潮水般湧來,將他們層層包圍。封常清左擋右突,身上又添新傷,雨水混著血水從他的臉頰滑落,他卻渾然不覺。那幾名士兵也奮力抵抗,他們相互配合,背靠著背,形成一個小小的防禦圈,但在叛軍的猛烈攻擊下,這個防禦圈也在逐漸縮小。
“將軍,今日能與您並肩作戰,雖死無憾!”一名士兵大聲喊道,聲音中充滿了決然。
封常清心中一暖,回應道:“好兄弟,黃泉路上,咱們一起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常清的體力逐漸耗盡,他的動作也變得遲緩起來。叛軍們看準時機,一擁而上,幾把長槍同時刺向他。封常清避無可避,隻能用長刀勉強抵擋。
“將軍小心!”一名士兵見狀,猛地撲了過來,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刺向封常清的長槍,他卻被叛軍的長槍刺穿了胸膛,當場身亡。
封常清見狀,睚眥欲裂,怒吼道:“兄弟!”他強提一口氣,長刀揮舞得更加猛烈,又斬殺了幾名叛軍,但他自己也搖搖欲墜。
此時,安守忠在一旁冷冷地看著這一切,他心中對封常清的忠義和勇猛也有幾分敬佩,但他明白,自己不能放過這個敵人。他再次舉起長刀,準備給封常清致命一擊。
封常清看著安守忠,眼中沒有絲毫畏懼,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長刀指向天空,大聲喊道:“大唐萬歲!”
安守忠的長刀落下,封常清緩緩倒下,他的眼睛依然睜著,仿佛在看著大唐的未來,那幾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相繼倒下,他們的鮮血在雨中流淌,染紅了這片土地,而這場慘烈的戰鬥,也成為了李隆基晚年昏聵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