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楊國忠怒謀對策,朝堂爭權引帝憂
重生大唐成為安祿山的私兒子 作者:謝111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國忠府中。
“砰!”楊國忠把桌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在地,瓷器破碎的聲音在屋內回響,他氣得滿臉通紅,來回踱步,嘴裏不停念叨著:“哼!那陳希烈,今日朝堂之上竟也敢出來阻攔本相的計劃,真當本相好欺負不成!平日裏與安祿山那廝走得近,如今還妄圖保他,簡直豈有此理!”
一旁的親信嚇得不敢吭聲,大氣都不敢出,隻是低著頭,靜靜等候楊國忠發泄完怒火。
過了好一會兒,楊國忠才漸漸止住踱步,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揉著太陽穴,眼中仍透著怒火,恨恨地說道:“這安祿山愈發囂張,如今連朝中都有人為他說話,長此以往,必成大患。本相定要想個法子,讓陛下看清那安祿山的真麵目,也讓那陳希烈知道,與本相作對沒什麽好下場!”
親信這才小心翼翼地開口道:“大人,那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那神策軍之事還繼續謀劃不?”
楊國忠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咬咬牙道:“繼續謀劃!這神策軍必須得設,而且還得想法子從安祿山那裏抽調些人手過來,隻要他稍有異動,本相就有理由在陛下麵前參他一本。至於那陳希烈,哼,先且讓他得意幾日,待時機成熟,本相自會收拾他。”
親信連忙點頭應道:“是,大人,小的明白了。小的這就去安排人手,繼續盯著安祿山那邊的動靜,一有情況就立刻來報大人。”
楊國忠揮了揮手,不耐煩道:“去吧,都給本相機靈著點兒,若是誤了本相的大事,哼,你們都知道後果!”
親信趕忙應了一聲,便匆匆退下了。楊國忠獨自坐在椅子上,眼神陰冷,心中暗自盤算著接下來的每一步計劃,定要讓安祿山和陳希烈都栽在自己手裏,以保自己在朝中的權勢地位。
……
五月二十七日,李隆基既已下了詔書決心設置神策軍,且明確歸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節製,由各邊軍抽調的五萬精銳組成。
可詔書發出後,李隆基坐在宮中,腦海裏不禁浮現出那五萬將士所需的軍費開支。想著那一筆筆數目不小的花銷,他忍不住暗自懊悔,心想這五萬之眾的軍費,若用來在宮中舉辦宴會,那得是多少場奢華熱鬧的盛宴啊,能讓宮廷之中歌舞升平好一陣子呢。
李隆基越想越後悔,隻得繼續處理政事。他拿起下一個奏折一看,居然是楊國忠的奏折,難不成又是述說安祿山要謀反的?李隆基搖了搖頭翻開了奏折,沒想到是投訴陳希烈的。
隻見李隆基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耐,心中暗忖:“這楊國忠,又來搞什麽名堂,整日裏不是彈劾這個就是狀告那個,就不能讓朕省省心?”他靠在龍椅的靠背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周圍的宮燈搖曳著昏黃的光,將這偌大的宮殿映照得影影綽綽,愈發顯得氣氛有些沉悶。
細細讀著奏折內容,李隆基的臉色愈發陰沉下來。楊國忠在奏折裏洋洋灑灑寫了許多,曆數陳希烈的種種“罪狀”,什麽結黨營私、屍位素餐,與安祿山暗中勾結妄圖擾亂朝綱等等,言辭頗為激烈,仿佛不把陳希烈扳倒誓不罷休。
李隆基冷哼一聲,將奏折往桌上一扔,站起身來,在殿內來回踱步,袍袖隨風飄動。他心中暗自權衡著,這楊國忠和陳希烈之間的爭鬥,他又何嚐不知其中的貓膩,不過是各懷鬼胎,都想在這朝堂之上爭得更多的權勢罷了。可如今這等局勢,安祿山那邊本就已經讓他頭疼不已,這兩人還在這兒窩裏鬥,著實讓他心煩。
“哼!這楊國忠,莫不是看那陳希烈在朝堂上與他唱了反調,便想借著朕的手除了他,好讓自己獨大?”李隆基停下腳步,望著殿外的天色,陰沉沉的,仿佛也預示著這朝堂局勢的不明朗,他不禁喃喃自語道。
而此時的楊國忠府中,他正坐在書房裏,眼神陰冷地盯著桌上的那份奏折副本,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陳希烈被罷官免職的狼狽模樣。他對著身旁的心腹竇華說道:“此次定要讓那陳希烈吃不了兜著走,敢在朝堂上與本相作對,哼,他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竇華連忙賠笑著附和道:“大人英明,那陳希烈向來無用,此次大人參他一本,陛下定然會嚴懲他的,到時候這朝堂之上,可就全是大人您說了算啦。”楊國忠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對權勢的貪婪與渴望。
再說那陳希烈,得知楊國忠向陛下遞了投訴自己的奏折,頓時嚇得麵色蒼白如紙,在府中來回踱步,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他深知楊國忠的手段,若是陛下聽信了他的讒言,自己這烏紗帽可就保不住了,說不定還會有更嚴重的後果。他一邊踱步,一邊喃喃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這楊國忠當真狠毒,竟如此步步緊逼,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啊。”
他的夫人在一旁看著,也是憂心忡忡,勸道:“老爺,您且莫要著急,或許陛下能明察秋毫,不會聽信那楊國忠的一麵之詞呢。”陳希烈聽了,隻是苦笑著搖搖頭,他心裏明白,在這官場之中,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彈劾,想要全身而退可沒那麽容易。
回到宮中,李隆基依舊在為這事煩惱著。他深知這兩人的矛盾若是處理不好,朝堂之上必然會掀起更大的波瀾,可若要偏袒一方,又怕引起另一方的不滿,進而影響到朝廷的穩定。
他坐在龍椅上,揉了揉太陽穴,思索良久,最終還是決定先派人暗中調查一番陳希烈的情況,看看這楊國忠所奏之事是否屬實,再做定奪。畢竟,這朝廷之事,可不能僅憑一人之言就隨意下結論,得慎重行事,方能保這大唐江山社稷的安穩呐。
於是,他喚來身邊的小黃門魚朝恩,吩咐道:“去,傳朕旨意,著人暗中徹查陳希烈的一應事宜,務必要查得清清楚楚,不得有絲毫馬虎,查完速來回報朕。”
太監領了旨意,便匆匆退下了。李隆基望著太監離去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心中暗歎這朝堂之事,當真是紛繁複雜,比那戰場上的局勢還要讓人頭疼啊。
這官場之中,人人都似那戴著麵具的舞者,表麵上歌舞升平,實則暗藏玄機,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而他作為這大唐的天子,肩負著江山社稷的重任,又怎能不處處小心謹慎呢?
“砰!”楊國忠把桌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在地,瓷器破碎的聲音在屋內回響,他氣得滿臉通紅,來回踱步,嘴裏不停念叨著:“哼!那陳希烈,今日朝堂之上竟也敢出來阻攔本相的計劃,真當本相好欺負不成!平日裏與安祿山那廝走得近,如今還妄圖保他,簡直豈有此理!”
一旁的親信嚇得不敢吭聲,大氣都不敢出,隻是低著頭,靜靜等候楊國忠發泄完怒火。
過了好一會兒,楊國忠才漸漸止住踱步,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揉著太陽穴,眼中仍透著怒火,恨恨地說道:“這安祿山愈發囂張,如今連朝中都有人為他說話,長此以往,必成大患。本相定要想個法子,讓陛下看清那安祿山的真麵目,也讓那陳希烈知道,與本相作對沒什麽好下場!”
親信這才小心翼翼地開口道:“大人,那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那神策軍之事還繼續謀劃不?”
楊國忠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咬咬牙道:“繼續謀劃!這神策軍必須得設,而且還得想法子從安祿山那裏抽調些人手過來,隻要他稍有異動,本相就有理由在陛下麵前參他一本。至於那陳希烈,哼,先且讓他得意幾日,待時機成熟,本相自會收拾他。”
親信連忙點頭應道:“是,大人,小的明白了。小的這就去安排人手,繼續盯著安祿山那邊的動靜,一有情況就立刻來報大人。”
楊國忠揮了揮手,不耐煩道:“去吧,都給本相機靈著點兒,若是誤了本相的大事,哼,你們都知道後果!”
親信趕忙應了一聲,便匆匆退下了。楊國忠獨自坐在椅子上,眼神陰冷,心中暗自盤算著接下來的每一步計劃,定要讓安祿山和陳希烈都栽在自己手裏,以保自己在朝中的權勢地位。
……
五月二十七日,李隆基既已下了詔書決心設置神策軍,且明確歸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節製,由各邊軍抽調的五萬精銳組成。
可詔書發出後,李隆基坐在宮中,腦海裏不禁浮現出那五萬將士所需的軍費開支。想著那一筆筆數目不小的花銷,他忍不住暗自懊悔,心想這五萬之眾的軍費,若用來在宮中舉辦宴會,那得是多少場奢華熱鬧的盛宴啊,能讓宮廷之中歌舞升平好一陣子呢。
李隆基越想越後悔,隻得繼續處理政事。他拿起下一個奏折一看,居然是楊國忠的奏折,難不成又是述說安祿山要謀反的?李隆基搖了搖頭翻開了奏折,沒想到是投訴陳希烈的。
隻見李隆基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耐,心中暗忖:“這楊國忠,又來搞什麽名堂,整日裏不是彈劾這個就是狀告那個,就不能讓朕省省心?”他靠在龍椅的靠背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周圍的宮燈搖曳著昏黃的光,將這偌大的宮殿映照得影影綽綽,愈發顯得氣氛有些沉悶。
細細讀著奏折內容,李隆基的臉色愈發陰沉下來。楊國忠在奏折裏洋洋灑灑寫了許多,曆數陳希烈的種種“罪狀”,什麽結黨營私、屍位素餐,與安祿山暗中勾結妄圖擾亂朝綱等等,言辭頗為激烈,仿佛不把陳希烈扳倒誓不罷休。
李隆基冷哼一聲,將奏折往桌上一扔,站起身來,在殿內來回踱步,袍袖隨風飄動。他心中暗自權衡著,這楊國忠和陳希烈之間的爭鬥,他又何嚐不知其中的貓膩,不過是各懷鬼胎,都想在這朝堂之上爭得更多的權勢罷了。可如今這等局勢,安祿山那邊本就已經讓他頭疼不已,這兩人還在這兒窩裏鬥,著實讓他心煩。
“哼!這楊國忠,莫不是看那陳希烈在朝堂上與他唱了反調,便想借著朕的手除了他,好讓自己獨大?”李隆基停下腳步,望著殿外的天色,陰沉沉的,仿佛也預示著這朝堂局勢的不明朗,他不禁喃喃自語道。
而此時的楊國忠府中,他正坐在書房裏,眼神陰冷地盯著桌上的那份奏折副本,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陳希烈被罷官免職的狼狽模樣。他對著身旁的心腹竇華說道:“此次定要讓那陳希烈吃不了兜著走,敢在朝堂上與本相作對,哼,他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竇華連忙賠笑著附和道:“大人英明,那陳希烈向來無用,此次大人參他一本,陛下定然會嚴懲他的,到時候這朝堂之上,可就全是大人您說了算啦。”楊國忠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對權勢的貪婪與渴望。
再說那陳希烈,得知楊國忠向陛下遞了投訴自己的奏折,頓時嚇得麵色蒼白如紙,在府中來回踱步,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他深知楊國忠的手段,若是陛下聽信了他的讒言,自己這烏紗帽可就保不住了,說不定還會有更嚴重的後果。他一邊踱步,一邊喃喃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這楊國忠當真狠毒,竟如此步步緊逼,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啊。”
他的夫人在一旁看著,也是憂心忡忡,勸道:“老爺,您且莫要著急,或許陛下能明察秋毫,不會聽信那楊國忠的一麵之詞呢。”陳希烈聽了,隻是苦笑著搖搖頭,他心裏明白,在這官場之中,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彈劾,想要全身而退可沒那麽容易。
回到宮中,李隆基依舊在為這事煩惱著。他深知這兩人的矛盾若是處理不好,朝堂之上必然會掀起更大的波瀾,可若要偏袒一方,又怕引起另一方的不滿,進而影響到朝廷的穩定。
他坐在龍椅上,揉了揉太陽穴,思索良久,最終還是決定先派人暗中調查一番陳希烈的情況,看看這楊國忠所奏之事是否屬實,再做定奪。畢竟,這朝廷之事,可不能僅憑一人之言就隨意下結論,得慎重行事,方能保這大唐江山社稷的安穩呐。
於是,他喚來身邊的小黃門魚朝恩,吩咐道:“去,傳朕旨意,著人暗中徹查陳希烈的一應事宜,務必要查得清清楚楚,不得有絲毫馬虎,查完速來回報朕。”
太監領了旨意,便匆匆退下了。李隆基望著太監離去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心中暗歎這朝堂之事,當真是紛繁複雜,比那戰場上的局勢還要讓人頭疼啊。
這官場之中,人人都似那戴著麵具的舞者,表麵上歌舞升平,實則暗藏玄機,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而他作為這大唐的天子,肩負著江山社稷的重任,又怎能不處處小心謹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