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文臣壓製武臣的最好例子
我跨越空間時間借武器 作者:二百二十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就是說,王侁是楊業戰死的罪魁禍首了?”趙炅冷聲問道。
劉能點點頭,說道:“若是史書沒有錯的話,那便是了。”
“而且他這一撤,不僅導致這次北伐無功而返,還坑害了潘美。”
“潘美身為一軍主帥,卻不能堅定意誌,的確該罰。”趙炅立刻說道。
劉能馬上搖頭道:“不是的。”
見趙炅露出了一個疑惑的表情,劉能便出聲解釋道:“後世有一部話本名為楊家將,宣揚的就是楊業一家為國征戰、忠心報國的事跡,不過其中最大的反派卻成為了潘美,而監軍王侁在其中卻不是什麽重要角色。”
見趙炅還是沒有明白,劉能隻得繼續說道:“後世文人將一名忠於朝廷的大將,詆毀成了一個害死忠臣的大壞蛋,而替忠臣說話的卻全都是文臣。”
“也就是說,武臣之中有好有壞,但是好人卻沒有辦法長命百歲,做到高位的反而是壞人,而文臣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好人,詆毀忠臣的奸佞也會叛逃到遼國,朝中剩下的全都是好人。”
“這個故事在民間傳開的話,會發生什麽?”
劉能語氣凝重地問道。
曹彬立刻說道:“那百姓就會認為,當朝武臣沒有什麽好人,反倒是文臣可信。”
劉能立刻點頭,繼續問道:“對,那麽樞密使這種武臣之中最重要的位置,是該武臣坐呢?還是文臣坐呢?”
曹彬的雙眼頓時瞪大。
之前劉能說的狄青和嶽飛的故事他還沒有什麽反應,畢竟他不認識這兩個人,但是楊業是他認識的人,楊業的下場就在他眼前,這種認知給他帶來震撼是其他無關之人都沒有辦法感受到的。
趙炅也是一臉凝重地問道:“你是從,文臣們從現在開始就琢磨著壓製武臣了?”
劉能點點頭說道:“對,畢竟從董仲舒開始,天下文臣都源自於一個孔子,他們天然上就有親近感,但是武人卻沒有,學習六韜、孫子、孫武的什麽人都有。”
“而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想法已經深入人心,文武之爭必然會出問題。”
“但是文人卻不會對朝廷造成什麽影響啊!”趙炅立刻說道:“自古以來,天下改朝換代之人都是武臣,從來沒有文臣發動叛亂改朝換代這一說。”
“誰說沒有。”劉能立刻說道:“兩漢交界的新朝不就是文臣篡位嗎?”
“而且文臣篡位的可怕之處就是,他不會引起任何動蕩,在他沒有篡位之時,任何人都會認為此人德蓋天下,比當時的皇帝更加適合統治全國。”
趙炅也不禁皺起了眉頭,出聲問道:“那你們那個時候,是如何處理文武之爭的。”
劉能說道:“首先我得糾正官家一點,我們那會兒沒有皇帝,而是由天下人選出代表,再由代表選出一個人來治理國家,其下的官員全部由他來任命,如何平衡文武之爭都是他的事情。”
“這個人幾年一屆,到期必須退下去,換另外的人上來。”
“就如同朝廷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樣,做上幾年就得換人。”
趙炅不禁點點頭,評價道:“這倒是大同小異了,朕這麽做,也是為了防止此人權勢過大。”
劉能笑笑,繼續說道:“另外就是,我們那會兒將文武分為了兩塊,就如同這次北伐一樣,文臣決定要不要打,而該怎麽打,那就是武臣的事情了,文臣不得插手。”
趙炅這次沒有點頭,而是反問道:“如果那個武臣有不臣之心,該如何處理?”
劉能解釋道:“首先,我們假設武臣有不臣之心的話,那也是他單獨一個人的,或者是他手底下少部分人的,不可能一支軍隊中全都是這種不臣之人,隻要這些人站在最高統治者那一邊就行了。”
“其次,朝廷要防的是武臣的不臣之心,不是要防武臣,在行軍打仗方麵,沒有人會比他們更加擅長了,軍中是必須要有合格的武臣,才有機會百戰百勝,而偏偏就是監軍的胡亂插手,便很容易引發你不想看到的後果。”
“一位武臣如果隻想要帶兵打仗的話,朝廷為什麽要派人限製他的能力呢?”
“但是誰也沒有辦法真正看穿一個人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啊。”涉及到了自己的統治,趙炅立刻問道。
劉能說道:“對,我們那會兒,有句話叫做人心隔肚皮。”
“但問題是,如何判斷一位武臣有不臣之心呢?”
趙炅還以為劉能是在問他,剛要說話,卻聽劉能繼續說道:“沒有辦法,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底下任誰也沒有辦法看穿一個人的心,所以監軍並沒有錯誤。”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監軍的權力過大了。”
“監軍的權力過大?”趙炅暗自嘀咕到。
劉能說道:“對,監軍的權力過大了。”
“正常來說,監軍主要負責的是在第一時間阻止軍中的反叛,但是現在的監軍明顯越權了,許多人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一支大軍上。”
“就以魯國公為例,現在官家給他安排監軍,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他反叛呢,還是指揮他作戰,防止他犯錯呢?”
“那當然是防止他反叛。”趙炅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其實他也不能選另一個答案,畢竟朝廷設置監軍的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武臣也都可以接受,但是讓一個監軍來指揮他作戰,那就有些太可笑了。
如果朝廷認為監軍更適合主帥的位置,那直接將他任命為主帥不就好了,幹嘛還需要武臣來帶兵?
劉能也不理睬曹彬的臉色,點頭繼續道:“對,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監軍已經開始越權,插手軍務了,大軍如何行軍,如何作戰,監軍都是要質疑的,越往後就會越嚴重,甚至普遍用懷疑武臣謀逆的借口直接指揮軍務了。”
“武臣若是聽了,出問題是武臣的。”
“武臣若是不聽,那文臣就可以直接斬之,然後將退兵的罪責全都扣到武臣的頭上,自己隻承擔一個督軍不利的罪名。”
“這種投入幾乎等同於無,但是獲利極大的事情,我想是個人都願意做吧。”
趙炅的臉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劉能現在給他展現出了一種局麵,一種對於文武平衡有著極大破壞的局麵,一旦這種局麵形成,毫無疑問就是文臣在掌握所有朝政了,那大宋皇帝在他們麵前,又算個什麽呢?
不過眼下還沒有發生這種事情,所以趙炅還不需要解決。
他強壓著怒意問道:“你們那會兒就是把文武完全切割了?”
“那倒不是。”劉能搖搖頭道:“我們那會兒文武切割,主要是在律法和管理上進行切割的。”
“一府之地的軍隊,名義上的將領是刺史,但實際上,刺史並不掌握軍隊,一切軍令都需要從更高級的衙門發布,軍中出了什麽問題,也都是讓他們內部解決,隻有在發生天災的時候,刺史才有權力調動軍隊,而且還需要得到統軍將領的認同。”
“如果出現了軍隊和地方上的衝突,也是由軍隊中自行解決,由此也避免了許多事情的發生。”
“例如,因為一塊田地在軍隊和地方豪紳之間發生糾紛,那麽軍隊的選擇會是請刺史大人來解決,如果刺史敢偏幫地方豪紳的話,那軍隊可以選擇向更高級的衙門上告,甚至一路打到最高層。”
“不過一般地方刺史也不會讓事情發生到這種程度,隻會在當地就把事情解決掉了,而且還不需要擔心刺史敢偏幫什麽人。”
趙炅不禁看向了劉能。
劉能笑笑,解釋道:“地方刺史處理這種案子,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是居中調和,公正處理,誰占理就判向誰。”
“二是偏幫軍方,那麽地方士紳肯定不會罷休,他們有能力上告朝廷,中樞還是要臉麵的,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任由地方刺史和本地軍隊勾結。”
“三則是偏幫地方,畢竟他們都是讀書人出身的,互相之間有足夠的聯係,但是如果刺史敢這麽做的話,毫無疑問就會得罪軍方,到時候軍方的壓力壓下來,他們又占著理,怎麽對付地方士紳,就是誰都不敢保證的事情了。”
“到時候地方上一亂,朝廷問責下來,最大的責任肯定是刺史的。”
“理所應當。”趙炅點點頭道。
劉能繼續說道:“至於將領謀反之事,那就更簡單了。”
“地方上的軍隊,後勤補給全部都由刺史提供,沒有糧草,他們憑什麽反?”
“但是你們那會兒的辦法和我們的差不多啊!”趙炅不禁說道:“我們現在也是這麽做的,武臣們要麽選人,要麽選錢,不能兩個都選的,為什麽你們那會兒不需要擔心有人反叛呢?”
劉能說道:“這裏麵需要探討的東西可就多了,回頭咱們慢慢說,還是先解決掉潘美楊業的問題吧。”
劉能點點頭,說道:“若是史書沒有錯的話,那便是了。”
“而且他這一撤,不僅導致這次北伐無功而返,還坑害了潘美。”
“潘美身為一軍主帥,卻不能堅定意誌,的確該罰。”趙炅立刻說道。
劉能馬上搖頭道:“不是的。”
見趙炅露出了一個疑惑的表情,劉能便出聲解釋道:“後世有一部話本名為楊家將,宣揚的就是楊業一家為國征戰、忠心報國的事跡,不過其中最大的反派卻成為了潘美,而監軍王侁在其中卻不是什麽重要角色。”
見趙炅還是沒有明白,劉能隻得繼續說道:“後世文人將一名忠於朝廷的大將,詆毀成了一個害死忠臣的大壞蛋,而替忠臣說話的卻全都是文臣。”
“也就是說,武臣之中有好有壞,但是好人卻沒有辦法長命百歲,做到高位的反而是壞人,而文臣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好人,詆毀忠臣的奸佞也會叛逃到遼國,朝中剩下的全都是好人。”
“這個故事在民間傳開的話,會發生什麽?”
劉能語氣凝重地問道。
曹彬立刻說道:“那百姓就會認為,當朝武臣沒有什麽好人,反倒是文臣可信。”
劉能立刻點頭,繼續問道:“對,那麽樞密使這種武臣之中最重要的位置,是該武臣坐呢?還是文臣坐呢?”
曹彬的雙眼頓時瞪大。
之前劉能說的狄青和嶽飛的故事他還沒有什麽反應,畢竟他不認識這兩個人,但是楊業是他認識的人,楊業的下場就在他眼前,這種認知給他帶來震撼是其他無關之人都沒有辦法感受到的。
趙炅也是一臉凝重地問道:“你是從,文臣們從現在開始就琢磨著壓製武臣了?”
劉能點點頭說道:“對,畢竟從董仲舒開始,天下文臣都源自於一個孔子,他們天然上就有親近感,但是武人卻沒有,學習六韜、孫子、孫武的什麽人都有。”
“而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想法已經深入人心,文武之爭必然會出問題。”
“但是文人卻不會對朝廷造成什麽影響啊!”趙炅立刻說道:“自古以來,天下改朝換代之人都是武臣,從來沒有文臣發動叛亂改朝換代這一說。”
“誰說沒有。”劉能立刻說道:“兩漢交界的新朝不就是文臣篡位嗎?”
“而且文臣篡位的可怕之處就是,他不會引起任何動蕩,在他沒有篡位之時,任何人都會認為此人德蓋天下,比當時的皇帝更加適合統治全國。”
趙炅也不禁皺起了眉頭,出聲問道:“那你們那個時候,是如何處理文武之爭的。”
劉能說道:“首先我得糾正官家一點,我們那會兒沒有皇帝,而是由天下人選出代表,再由代表選出一個人來治理國家,其下的官員全部由他來任命,如何平衡文武之爭都是他的事情。”
“這個人幾年一屆,到期必須退下去,換另外的人上來。”
“就如同朝廷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樣,做上幾年就得換人。”
趙炅不禁點點頭,評價道:“這倒是大同小異了,朕這麽做,也是為了防止此人權勢過大。”
劉能笑笑,繼續說道:“另外就是,我們那會兒將文武分為了兩塊,就如同這次北伐一樣,文臣決定要不要打,而該怎麽打,那就是武臣的事情了,文臣不得插手。”
趙炅這次沒有點頭,而是反問道:“如果那個武臣有不臣之心,該如何處理?”
劉能解釋道:“首先,我們假設武臣有不臣之心的話,那也是他單獨一個人的,或者是他手底下少部分人的,不可能一支軍隊中全都是這種不臣之人,隻要這些人站在最高統治者那一邊就行了。”
“其次,朝廷要防的是武臣的不臣之心,不是要防武臣,在行軍打仗方麵,沒有人會比他們更加擅長了,軍中是必須要有合格的武臣,才有機會百戰百勝,而偏偏就是監軍的胡亂插手,便很容易引發你不想看到的後果。”
“一位武臣如果隻想要帶兵打仗的話,朝廷為什麽要派人限製他的能力呢?”
“但是誰也沒有辦法真正看穿一個人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啊。”涉及到了自己的統治,趙炅立刻問道。
劉能說道:“對,我們那會兒,有句話叫做人心隔肚皮。”
“但問題是,如何判斷一位武臣有不臣之心呢?”
趙炅還以為劉能是在問他,剛要說話,卻聽劉能繼續說道:“沒有辦法,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底下任誰也沒有辦法看穿一個人的心,所以監軍並沒有錯誤。”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監軍的權力過大了。”
“監軍的權力過大?”趙炅暗自嘀咕到。
劉能說道:“對,監軍的權力過大了。”
“正常來說,監軍主要負責的是在第一時間阻止軍中的反叛,但是現在的監軍明顯越權了,許多人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一支大軍上。”
“就以魯國公為例,現在官家給他安排監軍,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他反叛呢,還是指揮他作戰,防止他犯錯呢?”
“那當然是防止他反叛。”趙炅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其實他也不能選另一個答案,畢竟朝廷設置監軍的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武臣也都可以接受,但是讓一個監軍來指揮他作戰,那就有些太可笑了。
如果朝廷認為監軍更適合主帥的位置,那直接將他任命為主帥不就好了,幹嘛還需要武臣來帶兵?
劉能也不理睬曹彬的臉色,點頭繼續道:“對,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監軍已經開始越權,插手軍務了,大軍如何行軍,如何作戰,監軍都是要質疑的,越往後就會越嚴重,甚至普遍用懷疑武臣謀逆的借口直接指揮軍務了。”
“武臣若是聽了,出問題是武臣的。”
“武臣若是不聽,那文臣就可以直接斬之,然後將退兵的罪責全都扣到武臣的頭上,自己隻承擔一個督軍不利的罪名。”
“這種投入幾乎等同於無,但是獲利極大的事情,我想是個人都願意做吧。”
趙炅的臉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劉能現在給他展現出了一種局麵,一種對於文武平衡有著極大破壞的局麵,一旦這種局麵形成,毫無疑問就是文臣在掌握所有朝政了,那大宋皇帝在他們麵前,又算個什麽呢?
不過眼下還沒有發生這種事情,所以趙炅還不需要解決。
他強壓著怒意問道:“你們那會兒就是把文武完全切割了?”
“那倒不是。”劉能搖搖頭道:“我們那會兒文武切割,主要是在律法和管理上進行切割的。”
“一府之地的軍隊,名義上的將領是刺史,但實際上,刺史並不掌握軍隊,一切軍令都需要從更高級的衙門發布,軍中出了什麽問題,也都是讓他們內部解決,隻有在發生天災的時候,刺史才有權力調動軍隊,而且還需要得到統軍將領的認同。”
“如果出現了軍隊和地方上的衝突,也是由軍隊中自行解決,由此也避免了許多事情的發生。”
“例如,因為一塊田地在軍隊和地方豪紳之間發生糾紛,那麽軍隊的選擇會是請刺史大人來解決,如果刺史敢偏幫地方豪紳的話,那軍隊可以選擇向更高級的衙門上告,甚至一路打到最高層。”
“不過一般地方刺史也不會讓事情發生到這種程度,隻會在當地就把事情解決掉了,而且還不需要擔心刺史敢偏幫什麽人。”
趙炅不禁看向了劉能。
劉能笑笑,解釋道:“地方刺史處理這種案子,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是居中調和,公正處理,誰占理就判向誰。”
“二是偏幫軍方,那麽地方士紳肯定不會罷休,他們有能力上告朝廷,中樞還是要臉麵的,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任由地方刺史和本地軍隊勾結。”
“三則是偏幫地方,畢竟他們都是讀書人出身的,互相之間有足夠的聯係,但是如果刺史敢這麽做的話,毫無疑問就會得罪軍方,到時候軍方的壓力壓下來,他們又占著理,怎麽對付地方士紳,就是誰都不敢保證的事情了。”
“到時候地方上一亂,朝廷問責下來,最大的責任肯定是刺史的。”
“理所應當。”趙炅點點頭道。
劉能繼續說道:“至於將領謀反之事,那就更簡單了。”
“地方上的軍隊,後勤補給全部都由刺史提供,沒有糧草,他們憑什麽反?”
“但是你們那會兒的辦法和我們的差不多啊!”趙炅不禁說道:“我們現在也是這麽做的,武臣們要麽選人,要麽選錢,不能兩個都選的,為什麽你們那會兒不需要擔心有人反叛呢?”
劉能說道:“這裏麵需要探討的東西可就多了,回頭咱們慢慢說,還是先解決掉潘美楊業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