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道:“王爺在信上說了,七小姐建圖書館是為了天下人能讀得起書,做茶葉生意也是為維持圖書館的運營。手下的人給些工錢就是了,不用分成。老王孤家寡人一個,不在乎錢不錢的,小姐看著賞就是了。”
楊依依道:“老王哥年紀不算大,又識字,武藝又高,可算文武雙全。今年年底我給你些分紅,你手裏有錢了,在山腳下蓋處好房子,成個家吧。”
老王紅著眼,點點頭:“謝謝七小姐惦記,老王一定好好幹。明日我就回泉州去,招人,琢磨炒茶技術,安排采摘夏茶,一製好,就送到泉州商棧去,王爺與小姐保重。”
楊依依對英王道:“沒想到姑母家的茶葉品種這麽好,咱們這次賺大發了。到時候每年的純利給姑母兩成分紅,大伯父一成,老王他們一成。”
英王笑罵:“你姑姑的茶山,老王領著人種茶、炒茶、包裝,我管運輸,大家忙得飛起。你獨得五成,真是好算計。”
楊依依笑:“不是,我那五成還要分給其他人,也要做些善事。江南還算是富庶之地,你沒聽李家舅舅說,江南一斤茶葉兩文錢。沒有我運作、銷售,那茶葉能賣幾個錢?我分你們一成,就抵得過你們自己經營一整年的茶葉錢了。咱府裏還能免費喝到最好的茶,說不得咱家還能得帝後的一句好呢。最主要的是圖書館本身營利不大,需要茶葉生意幫扶。不然,您以為帝後會同意,咱們做為官員和家屬,直接做茶葉生意,與民爭利嗎?咱們宗室人家,伯父與父親既有爵位,又有實職。就是這樣的借口,才能讓帝後同意。”
英王聽了,心裏高興,家裏有這麽聰明能幹的孩子,好事啊。
李家父子到了青龍院四號院,見到了封長青。封長青看李家二爺來了,客氣地招待著。聽說是來買新印出來的儒家經典教義,敘談了幾句,就領著人到了倉庫。李家有的是錢,看了這些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書,恨不得把倉庫裏的書都包圓。
封長青勸:“李二爺,東家說了,這些書緊俏,不議價,無論是誰來,就按定價賣。您就買現在需要的,買太多也未必用的了。印刷廠現在不停的印,東家還說要擴大規模,以後想買書,有的是。”
李三爺聽了這話,忍了又忍,每樣還是買了五百本。他想過了,科考是天下事,又不是隻有京城的讀書人需要,南方的考生也需要啊。我既便不高價倒賣,送給誰都是天大的人情啊。封長青想了想,大概明白了李二爺的心情,賣誰都是賣,拿到南方正好擴大影響,就同意了。李三爺痛快地付了錢,讓人足足拉了四大車,樂得嘴都合不上。
李璋和李圭見了這些書,簡直是小老鼠跌進了米缸。二人夜以繼日,手不釋卷,飯都不正經吃了。看了這些書,有許多疑問霍然開朗,有些見解引起二人共鳴,讓人心緒澎湃。
過了幾日,李三爺又買了些禮物,讓人拿了全套的儒家經典講義。領著兩個兒子去開陽書院,求見王院長。
王院長看拜貼,聽說是楊七小姐介紹來的,是英王家李夫人的娘家人,江南李家的二房父子。王院長尋思著楊七小姐對開陽書院不錯,自家侄兒也是得她幫忙說話運作,進了國子監當博士。她介紹來的人還是要見上一見,問問情況。
李家父子見過王院長,王院長客氣地問他們情況。李三爺把來意說了,王院長有些為難。大家都想得推薦名額,書院原來的學子都在爭呢。現在來兩個外地空降的,學生恐怕不服氣呢。要直接拒絕吧,好像不給英王家和楊七小姐麵子。以後他們書院還想得印刷廠的好處呢,圖書館開了,也得去借書看呢。
李三爺一看,就把準備送的禮物往旁邊一放,單拿出來整套的儒家經典講義,送到王院長麵前。王院長問:“這是什麽書?李二爺當寶貝呢?我這書院別的沒有,書卻是不少的。”
李三爺笑道:“普通的書,怎麽敢送到王院長麵前。這是楊七小姐推薦我送來的,剛印刷出來,還在倉庫裏,沒賣到市麵上呢。是國子監裏幾位博士的大作,寫得太好了。這不是明年科考,國子監裏的先生負責出題嗎,楊七小姐花了重金買的版權。她可說了,這不是普通書,無論什麽人來,都是按訂價賣,不打折扣。”王院長一聽,就翻開眼前的書,看了幾頁就入迷,根本沒空與眼前的三個說話。
過了大半天,李家父子有些著急了。李圭看王院長在看一本書,正是他前幾日讀過的。他就賣弄道:“先生,這本書學生前幾日讀過了,寫得真不錯呢。”
王院長抬頭看他一眼,李圭就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王院長看他年齡不大,記性很好,就來了興趣,開始考校他的學問。
過了半晌,王院長心裏大樂,覺得李圭是個天才。這個孩子年齡不大,腦子好使,口齒伶俐,又有眼色,長得還好,就有心收個入室弟子。把心意對李父一說,李父高興地應下了。
李圭拜師成功,李璋借光也跟著進了開陽書院就讀。李父放心了,自己領著車隊回江南,去準備楊依依要的茶葉盒之類。到了江南,把帶的書分別送了親朋好友,引起不錯的反響。印刷廠也應了李家的請求,托運過去一大批書。
楊依依把活字印出來的經義注釋,撿了一百套,捐給楊氏的族學中。族中的長老們喜出望外,感激不盡。再挑一些書,用精裝的木盒裝好,讓楊茴去各家書院,諸位皇子處,宗族長老那裏都贈送一份。一來是結個善緣,主要還是起個廣告宣傳作用。
長青印刷廠在這邊忙著賣書,奇貨自居,絕不議價。秋試在即,眾人為了應試,那是不惜成本,這樣一來,錢是賺的不少。楊依依每天看著進賬,都笑得合不攏嘴。
晉王搬師,英王回府,軍隊上精減了一批人,人手太足了。楊依依與英王商量,許多退伍軍人不願回鄉,在都城內外亂晃,時間長了對治安也不利。不如招了這些人,建立一個貿易行,把江南的茶葉、絲綢、瓷器賣往北方,把北方的木料,毛皮,牛羊運來京城。把都城的食鹽、黃糖,瓷器之類運向西南,西南的藥材、瓜果,運回京城地。
英王聽了楊七的建議,心裏核計了一下,覺得可行。各府兵營在都城、洛陽、益州、廣州、幽州、營州、西州、豐州等地組建了不少貨棧,主理運輸與批發。英王在郊外的別園建立一個商邸,把這些貨棧與押運隊伍統管,運作就更順利了。
因為大量雇傭了有些身手的退伍軍士,又怕朝廷這邊猜忌,就稟明了皇帝,最好讓晉王出麵,打著安排退伍軍士的名義。所得利益分三成給國庫,兩成給晉王,英王得兩成。剩下的拿一成維建一個育嬰堂,兩成分給奔波買賣的府兵兄弟。
皇帝一聽就同意了,還給貿易行賜名燕興邸。大戰之後,國庫空虛,百姓需要安撫,退伍軍士需要安置。那些世家貴族反對均田製,自家手裏大量囤田占地,百姓手裏的土地少,生活艱難,國家稅收也少。現在既安置了退伍的軍士,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倒是兩全其美。
楊依依又央求伯父在通濟坊內給她多買房舍,她要建食品廠。英王問:“依依,什麽樣的食品廠?上西市那邊盤下一個點心鋪子不是更方便。”
楊依依道:“糕點生意也做,糕點在曲池坊的車馬店與說書館的廚房做就行了。通濟坊內的食品廠不是要做點心,而是做幹糧與粉條、豆皮、腐竹之類能經得起放,能長途運輸的食品。”
英王一聽覺得茫然,問道:“什麽樣的幹糧?粉條、豆皮、腐竹又是什麽東西?”
楊依依問:“大伯父,最近燕興邸的生意可好?”
英王點點頭:“好著呢,沒想到生意這麽好做。我跟你說,二十套普通的白瓷碗碟,運到了東突厥草原那邊,能換兩頭成年的羊呢。兩條蠶絲被運到吐穀渾,能換五張羊皮或兩張牛皮。一匹絲綢運到東北邊,能換三顆一摟粗的大鬆木。一個西南五文錢販來的密瓜,在京城可以賣到二百文呢。”
楊依依一笑:“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從古至今,長途貿易就沒有不賺錢的。貴就貴在運輸不易與人們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上。”
英王道:“我看著這賺的錢就眼暈,到年底分紅,肯定把皇上樂夠嗆。可這跟你的食品廠有什麽關係?”
楊依依道:“前幾日,我請伯父吃的銅鍋涮羊肉怎麽樣啊?”
英王點頭道:“味道不錯,好吃的很。還有前天你讓府裏燉的砂鍋,也美味的很。”
楊依依道:“咱們京城在天下之中,冬天很冷吧。北方的冬天肯定更冷,吃點熱乎的東西很不錯。我想把銅鍋、砂鍋之類的做法也推廣到北方。吃鍋子吧,光吃肉容易膩,給搭點配菜,口感更好。這粉條、粉皮、豆皮、腐竹,都是下鍋子的好食材。”
具體細節一時說不好,大致上粉條粉皮的原材料是綠豆和豌豆。
先說粉皮的做法,豆子泡了磨出漿水,在鐵盤子裏抹點油,舀上一勺子,晃勻了,把盤子放在熱水鍋裏蒸個一分兩分的,揭出來攤在細竹杆捆紮的曬床上,曬幹了就是粉皮。
再說粉條的做法,也是磨出的豆漿,用紗布兜了,曬製成豆子澱粉。幹澱粉加上些濕澱粉和成團,在鐵篩子一樣的壓條機上一壓,去掉開始過粗的條子,下麵放一口燒著開水的大鍋,下了鍋的粉條子一撈,掛在竹杆子上曬幹,就是粉條。
豆皮與腐竹的原料是黃豆,前麵的程序跟做豆腐差不多,後邊在滾開的豆漿上挑豆皮,掛在竹杆上曬幹形成油豆皮,用厚麻布攤開的幹豆腐,曬幹了就是豆腐皮,用紗布包過甩出豆漿在池子裏點鹵,凝結了卷成腐竹。
英王聽了點點頭,這到是不錯的主意。東北、西北的冬天太冷了,那裏的人都飼養牛馬羊等牲口,不缺肉。冬日倒是適合涮鍋子或燉砂鍋,又暖又解饞。
楊依依又解釋:“現在伯父做貿易,手下人常常走遠路,必然要備些幹糧的。我尋思著,做幾樣好攜帶,味道又好的幹糧,賣給這些人用。目前我能想到的幹糧品種不多,就是幹掛麵,油炸細麵,芝麻幹餅,壓縮餅幹,各種肉幹,各種糖果,各色小鹹菜。”
英王道:“軍中的夥食也是太粗糙了,多數是粟米粥和幹饢餅之類。有時候條件不好,飯也吃不上呢,就是炒米炒麵配水。你這想法好,要是生產的量大,以後軍隊要遠征,也可以攜帶這些幹糧。”
楊依依點點頭:“大伯父,我做食品廠對大家都有好處,你就趕緊幫我拿下廠房嘛。”
英王道:“我可以拿下廠房,得算伯父入一股。”
楊依依道:“那當然好了,您還要幫忙運輸,不然東西賣不出去,你這一股也沒啥用呢。”
英王點點頭:“這個當然了,咱們一家人,要一心。你的事,就是大伯的事。你說運啥大伯都給你運。你說要啥,大伯都給你找到。”
楊依依跟英王要求:“大伯父,我這個食品廠要用的人,你幫我找。最好要退伍的軍士,尤其是那些輕微殘疾了的軍士,或是犧牲的軍士們家的遺孀孤兒。為國征戰的軍人,在戰場上受了傷,甚至殘疾,朝廷隻給一點錢或地,他們的日子太艱難了。那些軍士遺孀,最是可憐。本身沒了依靠,有些家人厚道還能過,有些家人刻薄的,竟把人給賣了或者逼死。”英王歎口氣,沉重地點點頭。
有了英王的幫忙,建食品廠的事情異常順利。楊依依買下通濟坊裏相臨的十六所三進房舍,在外圍打上一道高高的青磚院牆,牆上攔了鐵絲網。讓能尋水脈的打井隊打了幾口深井,修了一個蓄水池。廠子裏原來的小路都墊了厚厚一層三合土,用石滾子碾結實了。牆內種上兩圈花椒樹,前後留下大門,每棟房屋都是獨立的車間,十六個車間,合起來就算是小型廠子了。
楊依依先在李家的全匠園訂了二十台手工麵條機,在李夫人處訂了五十個帶提手的圓銅盤。又在鐵匠鋪又訂製了三十口大鐵鍋,在竹器鋪訂了百十個細竹杆紮的曬床,一大批竹杆子,在木器行訂了一百個木桶,在石匠鋪訂了十盤細磨。
楊依依還向幾個大木工行訂置了辦公室、宿舍與倉庫要用的家具與工具。英王出麵,讓人招了三百多名員工。
這裏麵有一位三十五歲的老兵叫劉方,是跟了英王二十多年的親衛隊長。這人是個戰爭孤兒,從小就跟了英王。英王看他聰明俊秀,很是注重培養,養的文武雙全。後來還給他娶妻成家,軍中歲月雖苦,但家安在軍營附近,有妻有子,日子過得還行。
事情壞就壞在劉方的妻子呂氏長得太漂亮,被前朝派去犒軍的長官張長友看上。呂氏不從,家裏幾口人遭到殺害。劉方氣不過,殺了張長友,自己也被迫逃亡。
燕朝建立後,英王到都城任職,劉方聞訊就過來投奔。跟著英王南下打仗,當上了英王的衛隊長。這次也是剛回都城,被提拔成一個偏將。原本是明年要再隨軍去打越南,偏生了一場病。剛好軍隊裁人,他那位直係上官心胸狹窄,覺得劉方太能耐,怕將來爬到他頭上,就給上麵報了傷病,硬把人給裁了。
英王知道這事心裏生氣,準備找關係給他說情。楊七正要找能人,現成的能人劉方給她用正好。這人知根知底,沒家累。人品沒得說,又忠心,又有能力,文武雙全。楊依依聽了大伯父的話,就決定讓劉方當了食品廠的廠長。
因楊依依準備生產的這些東西,都是後世常見的速食與幹品。這些東西,工藝本不複雜,那個時代信息技術也發達,網上很多資料都說的大致明白。楊依依心裏有數,又請得起能人,她一描述,那些人動手實驗,樣品很快就生產出來。
全廠的布局一共四排房,每排四所。
第一排:一號院是總理處,前院六個房間是辦公室,有廠長室、接待室、會計處、樣品陳列室、辦公用品小倉庫、小醫療室。一個賬房先生,兩個接待員,一個衛生員。二進院子是治安處,配六個治安員。後院是劉方的住處。
二號院是原材料倉庫,前院是燃料倉庫,中院是肉類倉庫,後院是穀豆類倉庫,配了三個庫管員。
三號院是半成品和成品倉庫,也是三個庫管員。
四號院是雜工維修部。有二十位工作人員,木工、泥工、鐵匠、石匠,還配了全套的工具。後院是這些人的住處。
第二排:五號院進行幹製肉的實驗,這是將來的製肉車間。從益州、辰州、夷州那邊請來的,善於製臘貨和肉幹的幾個師傅,又搭上五十個學徒,進行包括牛肉幹、兔肉條、鴨肉條、豬肉幹、豬肉鬆、臘腸、臘肉、臘雞、板鴨等一係列肉食的製作。主要方向就是重口味,易保存,能長途運輸。
六號院是掛麵車間,二十台中型的手工麵條機,全部放在製麵的車間裏,兩進院子剛好有十二個對稱的房間,每個房間放一台。八十名員工,四個人一組,全是青壯年的男子,製作掛麵。
七號院是炸麵車間,油炸麵其實類似後來的方便麵。這個好辦,把薑廚娘調過來領頭,在來報名的軍士遺孀中挑了三十位幹淨利索的,讓她們把掛麵車間製出的細麵略煮一下,五分熟就撈出盤成餅狀,晾幹水份,在七成熱的豆油裏炸酥就成了。用油紙包了,每塊麵餅配上一個用小竹木盒包裝的調味料。調料包主要是精鹽、秘製的幹海鮮粉、些許鹹味豬肉鬆、幹紫菜碎、烘炒的幹蔥香菜碎。每五塊麵餅放在製好的木盒子裏,要賣上三百錢。
八號院是糖果車間。主要製作壓縮餅幹,沒有電烤箱之類的工具,這餅幹製作與後世的不能比,但原理也不難。就是把芝麻,核桃,榛子,鬆仁幾種幹果,炒熟磨碎了,合了炒熟的豆粉和麥粉,加了大量的黃糖粉,麥芽糖,放在方形的槽子裏,加熱一下,用重力壓成一個個方塊,用油紙包好,放在製好的木盒子裏。也製作幾種味道不錯的糖塊,主要是話梅味、青梅味、山楂味、桔子味、蘋果味、人參味、牛奶味六種。買了一個會做怡糖的顧嫂子當領班,培訓了幾天。再從軍士遺孀中挑了四十個手靈手巧的婦女進行操作,很快就上手了,製作灶糖、芝麻糖、龍須糖。
第三排:九號院是煎餅製作車間。打頭的是從青州與淄州請來的兩位師傅,配了三十個學徒。師傅們老家主產麥子,特別善製麵食。楊依依跟他們講,主要材料是麥粉和芝麻,製成薄薄的餅,貼在在特製的泥爐裏烘幹。這樣的餅不易腐壞,適合在路上食用。還把以前製月餅的爐子讓師傅們參觀了,原理明白,師傅們改良出一種特殊的爐子,很快就生產出了類似後世的周村燒餅。
十號院是製粉車間,主要生產粉條,粉皮之類。院子裏搭滿了曬架,用來曬粉條。百十個細竹杆紮成的曬床都斜倚在後院牆上。一位張大娘是領班,下麵三十位中年婦女。
十一號院是是磨粉漿的車間,招了二十個壯漢,十個半大的小夥子。幾個小夥子每天負責挑揀原料,泡豆子。每兩個壯漢負責一盤磨,兩頭驢,用來磨漿製粉。
十二號院是豆製品車間,主要生產豆皮,腐竹之類。一位呂嫂子是領班,下麵有三十位中年婦女。
第四排:十三號院是女員工的宿舍,三進院子有十八間房,配上雙層上下鋪的床,每間房可住十個人,能住下一百多人。
十四號院是職工食堂,有十個廚娘,與工地的夥食差不多,供應一日三餐。開水全天供應,傍晚幫眾人燒大鍋的熱水以供擦身和洗漱。
十五號院是男職工宿舍。布局與女宿舍差不多,每屋住十個人。
十六號院是包裝物倉庫。本來想做車馬房,因怕養牲口有味,楊依依讓把牲口養在曲池坊的車馬店裏,每天一早再牽過來。
這些員工,進廠時都簽了合同,要保密技術。作息時間都訂好了,每天卯時三刻起床,到食堂吃早餐,辰時上班,上午工作兩個時辰,午時三刻吃午餐,午休一會。下午未時開始上班,工作兩個時辰,酉時完工。不工作時可以自由活動,戌時吃晚餐。每月輪換著休假兩天,可以回家看看,洗個大澡,逛逛西市。
食品廠發工資在每月的初八,過節時也有假期,加發節禮。每一季發兩套應季的工作服,需要保持清潔。
李夫人一直關注著楊依依的動靜,早從英王這裏聽說了食品廠這事,尋思著要分一杯羹。楊依依也好說話,讓李家保證白糖、精鹽、麥粉、豆類、豆油、幹海鮮的的優先平價供應,以這幾種主要原料的供應占兩股。李家挺滿意的,雙方簽了合同。
李家得了楊依依的指點,也趁機生產了大量的銅鍋,砂鍋,讓英王幫忙運到北方去,開了幾家食肆,專賣各種鍋子。雖然不是冬天,生意依舊紅火的不得了。北方人本就喜食牛羊肉,平常多是白煮或燒烤。
現在吃銅鍋,切得薄薄的肉片,就著沸騰的高湯一涮就熟了,沾上用芝麻醬、韭花醬、醬油、蒜沫、芫荽、蔥油之類調的秘製蘸料,真是好吃的很。吃的差不多時,下些手工掛麵,放點青菜,灑點小蔥花,就是美美的一餐。
吃砂鍋也很好,層層碼上燉熟的排骨或羊肉塊、肉丸子、油炸豆腐、泡發的豆皮、粉條,注滿高湯,在小泥爐上慢燉,吃前放些青菜之類,配幾個蒸餅或一碗米飯,絕對美美的一餐。
食品廠生意興隆,又與科舉無關,那些皇子與貴族們就動了心思。紛紛跟英王旁敲側擊,想分一杯羹。皇後一直命人觀望著楊七,這件事自然也知道了。她歎口氣道:“一將成名萬骨枯,可憐那些或傷或殘的將士們。楊七有心安排這些人,倒是個有善心的好孩子。那些皇親貴戚們自己已經福天福地了,還要算計這些,真是可恨。”
從自己的私庫裏撥下來一筆錢,把通濟坊的其他土地房舍都買下來,讓楊七擴大生產,算自己入了一股,每年的分紅不必給她,隻拿去撫恤傷殘軍士及烈士遺孀、孤兒。皇後此舉明顯是為楊七撐腰,想分一杯羹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後來,軍中的將領們也參與進來,軍方大量購買這些易存食品。要求楊依依擴大生產,多安排傷殘軍士。楊依依為了原料考慮,也求著讓軍方囤田時多種植各種豆類,她高價收購。另與大伯父商量好,讓各地的燕興邸大量收購幹果、豆類。並承諾,皇後娘娘的分紅,再加上自己分出一股的分紅,都用來撫恤傷殘軍士及烈士遺孀。
楊依依道:“老王哥年紀不算大,又識字,武藝又高,可算文武雙全。今年年底我給你些分紅,你手裏有錢了,在山腳下蓋處好房子,成個家吧。”
老王紅著眼,點點頭:“謝謝七小姐惦記,老王一定好好幹。明日我就回泉州去,招人,琢磨炒茶技術,安排采摘夏茶,一製好,就送到泉州商棧去,王爺與小姐保重。”
楊依依對英王道:“沒想到姑母家的茶葉品種這麽好,咱們這次賺大發了。到時候每年的純利給姑母兩成分紅,大伯父一成,老王他們一成。”
英王笑罵:“你姑姑的茶山,老王領著人種茶、炒茶、包裝,我管運輸,大家忙得飛起。你獨得五成,真是好算計。”
楊依依笑:“不是,我那五成還要分給其他人,也要做些善事。江南還算是富庶之地,你沒聽李家舅舅說,江南一斤茶葉兩文錢。沒有我運作、銷售,那茶葉能賣幾個錢?我分你們一成,就抵得過你們自己經營一整年的茶葉錢了。咱府裏還能免費喝到最好的茶,說不得咱家還能得帝後的一句好呢。最主要的是圖書館本身營利不大,需要茶葉生意幫扶。不然,您以為帝後會同意,咱們做為官員和家屬,直接做茶葉生意,與民爭利嗎?咱們宗室人家,伯父與父親既有爵位,又有實職。就是這樣的借口,才能讓帝後同意。”
英王聽了,心裏高興,家裏有這麽聰明能幹的孩子,好事啊。
李家父子到了青龍院四號院,見到了封長青。封長青看李家二爺來了,客氣地招待著。聽說是來買新印出來的儒家經典教義,敘談了幾句,就領著人到了倉庫。李家有的是錢,看了這些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書,恨不得把倉庫裏的書都包圓。
封長青勸:“李二爺,東家說了,這些書緊俏,不議價,無論是誰來,就按定價賣。您就買現在需要的,買太多也未必用的了。印刷廠現在不停的印,東家還說要擴大規模,以後想買書,有的是。”
李三爺聽了這話,忍了又忍,每樣還是買了五百本。他想過了,科考是天下事,又不是隻有京城的讀書人需要,南方的考生也需要啊。我既便不高價倒賣,送給誰都是天大的人情啊。封長青想了想,大概明白了李二爺的心情,賣誰都是賣,拿到南方正好擴大影響,就同意了。李三爺痛快地付了錢,讓人足足拉了四大車,樂得嘴都合不上。
李璋和李圭見了這些書,簡直是小老鼠跌進了米缸。二人夜以繼日,手不釋卷,飯都不正經吃了。看了這些書,有許多疑問霍然開朗,有些見解引起二人共鳴,讓人心緒澎湃。
過了幾日,李三爺又買了些禮物,讓人拿了全套的儒家經典講義。領著兩個兒子去開陽書院,求見王院長。
王院長看拜貼,聽說是楊七小姐介紹來的,是英王家李夫人的娘家人,江南李家的二房父子。王院長尋思著楊七小姐對開陽書院不錯,自家侄兒也是得她幫忙說話運作,進了國子監當博士。她介紹來的人還是要見上一見,問問情況。
李家父子見過王院長,王院長客氣地問他們情況。李三爺把來意說了,王院長有些為難。大家都想得推薦名額,書院原來的學子都在爭呢。現在來兩個外地空降的,學生恐怕不服氣呢。要直接拒絕吧,好像不給英王家和楊七小姐麵子。以後他們書院還想得印刷廠的好處呢,圖書館開了,也得去借書看呢。
李三爺一看,就把準備送的禮物往旁邊一放,單拿出來整套的儒家經典講義,送到王院長麵前。王院長問:“這是什麽書?李二爺當寶貝呢?我這書院別的沒有,書卻是不少的。”
李三爺笑道:“普通的書,怎麽敢送到王院長麵前。這是楊七小姐推薦我送來的,剛印刷出來,還在倉庫裏,沒賣到市麵上呢。是國子監裏幾位博士的大作,寫得太好了。這不是明年科考,國子監裏的先生負責出題嗎,楊七小姐花了重金買的版權。她可說了,這不是普通書,無論什麽人來,都是按訂價賣,不打折扣。”王院長一聽,就翻開眼前的書,看了幾頁就入迷,根本沒空與眼前的三個說話。
過了大半天,李家父子有些著急了。李圭看王院長在看一本書,正是他前幾日讀過的。他就賣弄道:“先生,這本書學生前幾日讀過了,寫得真不錯呢。”
王院長抬頭看他一眼,李圭就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王院長看他年齡不大,記性很好,就來了興趣,開始考校他的學問。
過了半晌,王院長心裏大樂,覺得李圭是個天才。這個孩子年齡不大,腦子好使,口齒伶俐,又有眼色,長得還好,就有心收個入室弟子。把心意對李父一說,李父高興地應下了。
李圭拜師成功,李璋借光也跟著進了開陽書院就讀。李父放心了,自己領著車隊回江南,去準備楊依依要的茶葉盒之類。到了江南,把帶的書分別送了親朋好友,引起不錯的反響。印刷廠也應了李家的請求,托運過去一大批書。
楊依依把活字印出來的經義注釋,撿了一百套,捐給楊氏的族學中。族中的長老們喜出望外,感激不盡。再挑一些書,用精裝的木盒裝好,讓楊茴去各家書院,諸位皇子處,宗族長老那裏都贈送一份。一來是結個善緣,主要還是起個廣告宣傳作用。
長青印刷廠在這邊忙著賣書,奇貨自居,絕不議價。秋試在即,眾人為了應試,那是不惜成本,這樣一來,錢是賺的不少。楊依依每天看著進賬,都笑得合不攏嘴。
晉王搬師,英王回府,軍隊上精減了一批人,人手太足了。楊依依與英王商量,許多退伍軍人不願回鄉,在都城內外亂晃,時間長了對治安也不利。不如招了這些人,建立一個貿易行,把江南的茶葉、絲綢、瓷器賣往北方,把北方的木料,毛皮,牛羊運來京城。把都城的食鹽、黃糖,瓷器之類運向西南,西南的藥材、瓜果,運回京城地。
英王聽了楊七的建議,心裏核計了一下,覺得可行。各府兵營在都城、洛陽、益州、廣州、幽州、營州、西州、豐州等地組建了不少貨棧,主理運輸與批發。英王在郊外的別園建立一個商邸,把這些貨棧與押運隊伍統管,運作就更順利了。
因為大量雇傭了有些身手的退伍軍士,又怕朝廷這邊猜忌,就稟明了皇帝,最好讓晉王出麵,打著安排退伍軍士的名義。所得利益分三成給國庫,兩成給晉王,英王得兩成。剩下的拿一成維建一個育嬰堂,兩成分給奔波買賣的府兵兄弟。
皇帝一聽就同意了,還給貿易行賜名燕興邸。大戰之後,國庫空虛,百姓需要安撫,退伍軍士需要安置。那些世家貴族反對均田製,自家手裏大量囤田占地,百姓手裏的土地少,生活艱難,國家稅收也少。現在既安置了退伍的軍士,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倒是兩全其美。
楊依依又央求伯父在通濟坊內給她多買房舍,她要建食品廠。英王問:“依依,什麽樣的食品廠?上西市那邊盤下一個點心鋪子不是更方便。”
楊依依道:“糕點生意也做,糕點在曲池坊的車馬店與說書館的廚房做就行了。通濟坊內的食品廠不是要做點心,而是做幹糧與粉條、豆皮、腐竹之類能經得起放,能長途運輸的食品。”
英王一聽覺得茫然,問道:“什麽樣的幹糧?粉條、豆皮、腐竹又是什麽東西?”
楊依依問:“大伯父,最近燕興邸的生意可好?”
英王點點頭:“好著呢,沒想到生意這麽好做。我跟你說,二十套普通的白瓷碗碟,運到了東突厥草原那邊,能換兩頭成年的羊呢。兩條蠶絲被運到吐穀渾,能換五張羊皮或兩張牛皮。一匹絲綢運到東北邊,能換三顆一摟粗的大鬆木。一個西南五文錢販來的密瓜,在京城可以賣到二百文呢。”
楊依依一笑:“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從古至今,長途貿易就沒有不賺錢的。貴就貴在運輸不易與人們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上。”
英王道:“我看著這賺的錢就眼暈,到年底分紅,肯定把皇上樂夠嗆。可這跟你的食品廠有什麽關係?”
楊依依道:“前幾日,我請伯父吃的銅鍋涮羊肉怎麽樣啊?”
英王點頭道:“味道不錯,好吃的很。還有前天你讓府裏燉的砂鍋,也美味的很。”
楊依依道:“咱們京城在天下之中,冬天很冷吧。北方的冬天肯定更冷,吃點熱乎的東西很不錯。我想把銅鍋、砂鍋之類的做法也推廣到北方。吃鍋子吧,光吃肉容易膩,給搭點配菜,口感更好。這粉條、粉皮、豆皮、腐竹,都是下鍋子的好食材。”
具體細節一時說不好,大致上粉條粉皮的原材料是綠豆和豌豆。
先說粉皮的做法,豆子泡了磨出漿水,在鐵盤子裏抹點油,舀上一勺子,晃勻了,把盤子放在熱水鍋裏蒸個一分兩分的,揭出來攤在細竹杆捆紮的曬床上,曬幹了就是粉皮。
再說粉條的做法,也是磨出的豆漿,用紗布兜了,曬製成豆子澱粉。幹澱粉加上些濕澱粉和成團,在鐵篩子一樣的壓條機上一壓,去掉開始過粗的條子,下麵放一口燒著開水的大鍋,下了鍋的粉條子一撈,掛在竹杆子上曬幹,就是粉條。
豆皮與腐竹的原料是黃豆,前麵的程序跟做豆腐差不多,後邊在滾開的豆漿上挑豆皮,掛在竹杆上曬幹形成油豆皮,用厚麻布攤開的幹豆腐,曬幹了就是豆腐皮,用紗布包過甩出豆漿在池子裏點鹵,凝結了卷成腐竹。
英王聽了點點頭,這到是不錯的主意。東北、西北的冬天太冷了,那裏的人都飼養牛馬羊等牲口,不缺肉。冬日倒是適合涮鍋子或燉砂鍋,又暖又解饞。
楊依依又解釋:“現在伯父做貿易,手下人常常走遠路,必然要備些幹糧的。我尋思著,做幾樣好攜帶,味道又好的幹糧,賣給這些人用。目前我能想到的幹糧品種不多,就是幹掛麵,油炸細麵,芝麻幹餅,壓縮餅幹,各種肉幹,各種糖果,各色小鹹菜。”
英王道:“軍中的夥食也是太粗糙了,多數是粟米粥和幹饢餅之類。有時候條件不好,飯也吃不上呢,就是炒米炒麵配水。你這想法好,要是生產的量大,以後軍隊要遠征,也可以攜帶這些幹糧。”
楊依依點點頭:“大伯父,我做食品廠對大家都有好處,你就趕緊幫我拿下廠房嘛。”
英王道:“我可以拿下廠房,得算伯父入一股。”
楊依依道:“那當然好了,您還要幫忙運輸,不然東西賣不出去,你這一股也沒啥用呢。”
英王點點頭:“這個當然了,咱們一家人,要一心。你的事,就是大伯的事。你說運啥大伯都給你運。你說要啥,大伯都給你找到。”
楊依依跟英王要求:“大伯父,我這個食品廠要用的人,你幫我找。最好要退伍的軍士,尤其是那些輕微殘疾了的軍士,或是犧牲的軍士們家的遺孀孤兒。為國征戰的軍人,在戰場上受了傷,甚至殘疾,朝廷隻給一點錢或地,他們的日子太艱難了。那些軍士遺孀,最是可憐。本身沒了依靠,有些家人厚道還能過,有些家人刻薄的,竟把人給賣了或者逼死。”英王歎口氣,沉重地點點頭。
有了英王的幫忙,建食品廠的事情異常順利。楊依依買下通濟坊裏相臨的十六所三進房舍,在外圍打上一道高高的青磚院牆,牆上攔了鐵絲網。讓能尋水脈的打井隊打了幾口深井,修了一個蓄水池。廠子裏原來的小路都墊了厚厚一層三合土,用石滾子碾結實了。牆內種上兩圈花椒樹,前後留下大門,每棟房屋都是獨立的車間,十六個車間,合起來就算是小型廠子了。
楊依依先在李家的全匠園訂了二十台手工麵條機,在李夫人處訂了五十個帶提手的圓銅盤。又在鐵匠鋪又訂製了三十口大鐵鍋,在竹器鋪訂了百十個細竹杆紮的曬床,一大批竹杆子,在木器行訂了一百個木桶,在石匠鋪訂了十盤細磨。
楊依依還向幾個大木工行訂置了辦公室、宿舍與倉庫要用的家具與工具。英王出麵,讓人招了三百多名員工。
這裏麵有一位三十五歲的老兵叫劉方,是跟了英王二十多年的親衛隊長。這人是個戰爭孤兒,從小就跟了英王。英王看他聰明俊秀,很是注重培養,養的文武雙全。後來還給他娶妻成家,軍中歲月雖苦,但家安在軍營附近,有妻有子,日子過得還行。
事情壞就壞在劉方的妻子呂氏長得太漂亮,被前朝派去犒軍的長官張長友看上。呂氏不從,家裏幾口人遭到殺害。劉方氣不過,殺了張長友,自己也被迫逃亡。
燕朝建立後,英王到都城任職,劉方聞訊就過來投奔。跟著英王南下打仗,當上了英王的衛隊長。這次也是剛回都城,被提拔成一個偏將。原本是明年要再隨軍去打越南,偏生了一場病。剛好軍隊裁人,他那位直係上官心胸狹窄,覺得劉方太能耐,怕將來爬到他頭上,就給上麵報了傷病,硬把人給裁了。
英王知道這事心裏生氣,準備找關係給他說情。楊七正要找能人,現成的能人劉方給她用正好。這人知根知底,沒家累。人品沒得說,又忠心,又有能力,文武雙全。楊依依聽了大伯父的話,就決定讓劉方當了食品廠的廠長。
因楊依依準備生產的這些東西,都是後世常見的速食與幹品。這些東西,工藝本不複雜,那個時代信息技術也發達,網上很多資料都說的大致明白。楊依依心裏有數,又請得起能人,她一描述,那些人動手實驗,樣品很快就生產出來。
全廠的布局一共四排房,每排四所。
第一排:一號院是總理處,前院六個房間是辦公室,有廠長室、接待室、會計處、樣品陳列室、辦公用品小倉庫、小醫療室。一個賬房先生,兩個接待員,一個衛生員。二進院子是治安處,配六個治安員。後院是劉方的住處。
二號院是原材料倉庫,前院是燃料倉庫,中院是肉類倉庫,後院是穀豆類倉庫,配了三個庫管員。
三號院是半成品和成品倉庫,也是三個庫管員。
四號院是雜工維修部。有二十位工作人員,木工、泥工、鐵匠、石匠,還配了全套的工具。後院是這些人的住處。
第二排:五號院進行幹製肉的實驗,這是將來的製肉車間。從益州、辰州、夷州那邊請來的,善於製臘貨和肉幹的幾個師傅,又搭上五十個學徒,進行包括牛肉幹、兔肉條、鴨肉條、豬肉幹、豬肉鬆、臘腸、臘肉、臘雞、板鴨等一係列肉食的製作。主要方向就是重口味,易保存,能長途運輸。
六號院是掛麵車間,二十台中型的手工麵條機,全部放在製麵的車間裏,兩進院子剛好有十二個對稱的房間,每個房間放一台。八十名員工,四個人一組,全是青壯年的男子,製作掛麵。
七號院是炸麵車間,油炸麵其實類似後來的方便麵。這個好辦,把薑廚娘調過來領頭,在來報名的軍士遺孀中挑了三十位幹淨利索的,讓她們把掛麵車間製出的細麵略煮一下,五分熟就撈出盤成餅狀,晾幹水份,在七成熱的豆油裏炸酥就成了。用油紙包了,每塊麵餅配上一個用小竹木盒包裝的調味料。調料包主要是精鹽、秘製的幹海鮮粉、些許鹹味豬肉鬆、幹紫菜碎、烘炒的幹蔥香菜碎。每五塊麵餅放在製好的木盒子裏,要賣上三百錢。
八號院是糖果車間。主要製作壓縮餅幹,沒有電烤箱之類的工具,這餅幹製作與後世的不能比,但原理也不難。就是把芝麻,核桃,榛子,鬆仁幾種幹果,炒熟磨碎了,合了炒熟的豆粉和麥粉,加了大量的黃糖粉,麥芽糖,放在方形的槽子裏,加熱一下,用重力壓成一個個方塊,用油紙包好,放在製好的木盒子裏。也製作幾種味道不錯的糖塊,主要是話梅味、青梅味、山楂味、桔子味、蘋果味、人參味、牛奶味六種。買了一個會做怡糖的顧嫂子當領班,培訓了幾天。再從軍士遺孀中挑了四十個手靈手巧的婦女進行操作,很快就上手了,製作灶糖、芝麻糖、龍須糖。
第三排:九號院是煎餅製作車間。打頭的是從青州與淄州請來的兩位師傅,配了三十個學徒。師傅們老家主產麥子,特別善製麵食。楊依依跟他們講,主要材料是麥粉和芝麻,製成薄薄的餅,貼在在特製的泥爐裏烘幹。這樣的餅不易腐壞,適合在路上食用。還把以前製月餅的爐子讓師傅們參觀了,原理明白,師傅們改良出一種特殊的爐子,很快就生產出了類似後世的周村燒餅。
十號院是製粉車間,主要生產粉條,粉皮之類。院子裏搭滿了曬架,用來曬粉條。百十個細竹杆紮成的曬床都斜倚在後院牆上。一位張大娘是領班,下麵三十位中年婦女。
十一號院是是磨粉漿的車間,招了二十個壯漢,十個半大的小夥子。幾個小夥子每天負責挑揀原料,泡豆子。每兩個壯漢負責一盤磨,兩頭驢,用來磨漿製粉。
十二號院是豆製品車間,主要生產豆皮,腐竹之類。一位呂嫂子是領班,下麵有三十位中年婦女。
第四排:十三號院是女員工的宿舍,三進院子有十八間房,配上雙層上下鋪的床,每間房可住十個人,能住下一百多人。
十四號院是職工食堂,有十個廚娘,與工地的夥食差不多,供應一日三餐。開水全天供應,傍晚幫眾人燒大鍋的熱水以供擦身和洗漱。
十五號院是男職工宿舍。布局與女宿舍差不多,每屋住十個人。
十六號院是包裝物倉庫。本來想做車馬房,因怕養牲口有味,楊依依讓把牲口養在曲池坊的車馬店裏,每天一早再牽過來。
這些員工,進廠時都簽了合同,要保密技術。作息時間都訂好了,每天卯時三刻起床,到食堂吃早餐,辰時上班,上午工作兩個時辰,午時三刻吃午餐,午休一會。下午未時開始上班,工作兩個時辰,酉時完工。不工作時可以自由活動,戌時吃晚餐。每月輪換著休假兩天,可以回家看看,洗個大澡,逛逛西市。
食品廠發工資在每月的初八,過節時也有假期,加發節禮。每一季發兩套應季的工作服,需要保持清潔。
李夫人一直關注著楊依依的動靜,早從英王這裏聽說了食品廠這事,尋思著要分一杯羹。楊依依也好說話,讓李家保證白糖、精鹽、麥粉、豆類、豆油、幹海鮮的的優先平價供應,以這幾種主要原料的供應占兩股。李家挺滿意的,雙方簽了合同。
李家得了楊依依的指點,也趁機生產了大量的銅鍋,砂鍋,讓英王幫忙運到北方去,開了幾家食肆,專賣各種鍋子。雖然不是冬天,生意依舊紅火的不得了。北方人本就喜食牛羊肉,平常多是白煮或燒烤。
現在吃銅鍋,切得薄薄的肉片,就著沸騰的高湯一涮就熟了,沾上用芝麻醬、韭花醬、醬油、蒜沫、芫荽、蔥油之類調的秘製蘸料,真是好吃的很。吃的差不多時,下些手工掛麵,放點青菜,灑點小蔥花,就是美美的一餐。
吃砂鍋也很好,層層碼上燉熟的排骨或羊肉塊、肉丸子、油炸豆腐、泡發的豆皮、粉條,注滿高湯,在小泥爐上慢燉,吃前放些青菜之類,配幾個蒸餅或一碗米飯,絕對美美的一餐。
食品廠生意興隆,又與科舉無關,那些皇子與貴族們就動了心思。紛紛跟英王旁敲側擊,想分一杯羹。皇後一直命人觀望著楊七,這件事自然也知道了。她歎口氣道:“一將成名萬骨枯,可憐那些或傷或殘的將士們。楊七有心安排這些人,倒是個有善心的好孩子。那些皇親貴戚們自己已經福天福地了,還要算計這些,真是可恨。”
從自己的私庫裏撥下來一筆錢,把通濟坊的其他土地房舍都買下來,讓楊七擴大生產,算自己入了一股,每年的分紅不必給她,隻拿去撫恤傷殘軍士及烈士遺孀、孤兒。皇後此舉明顯是為楊七撐腰,想分一杯羹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後來,軍中的將領們也參與進來,軍方大量購買這些易存食品。要求楊依依擴大生產,多安排傷殘軍士。楊依依為了原料考慮,也求著讓軍方囤田時多種植各種豆類,她高價收購。另與大伯父商量好,讓各地的燕興邸大量收購幹果、豆類。並承諾,皇後娘娘的分紅,再加上自己分出一股的分紅,都用來撫恤傷殘軍士及烈士遺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