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快及笄了
誰懂啊,手握高配製空間穿越了 作者:知知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鬧哄哄的一天可算結束。
李老太和林氏兄妹明天就得回小崗村,林翠翠在收拾東西讓老娘帶回去。這回給準備了一大袋紅薯,10斤稻種,5隻雞。末了,林翠翠又掏出20兩銀子,拿給李老太,說道:
“娘,回去讓我大哥打聽打聽村裏有沒有人想賣田的,不拘是良田還是旱地都行,有田賣咱就買。這銀子您拿著,若不夠一定要和我說。”
李老太拒絕,“娘哪能要你的銀子。你是嫁出去的女兒,貼補娘家傳出去你又要遭編排。這些稻種紅薯娘就當是借的,收成後起碼能還上,銀子是萬萬不行。”
林翠翠急了,“娘!實話和您說吧,這都是大丫的意思。無論是稻種還是紅薯您放心,產量高著呢。以後再想買田可就不好買了。趁現在,有那好吃懶做確實想賣田的,找村長做個見證,拿到契書去官府蓋印,免掉日後麻煩。”
李老太略略放心了,“真是大丫意思?女婿知道嗎?”
“您放心吧,他都知道。您隻當是借的,以後產量提高了,還怕還不了嗎?”
第二天一早,林誌傑駕著馬車帶著奶奶和妹妹回了家,他得回去說一聲拜師學藝的事,說完還得再過來的。
喬菁菁又開始忙了。豆芽在一裏香不夠賣,她把三叔收來的黃豆拿出一部分,教林氏發豆芽。這個簡單、也不需要時時刻刻看著,所以林氏又多了個任務,搓藥丸。
喬菁菁開始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棉花、芝麻、花生都是4月左右種植,而稻種育苗又需要在4月前完成。此外、山藥、紅薯也是4月左右的種植期,時間都擠在一塊了。家裏壓根兒沒那麽多地,新開荒的地肥度不夠,是沒法種的。
眼下有兩個辦法,一是買地,二是給新田增加肥料。現在要說哪個村子最難買到地估計就是大壩村了。高產稻種的鼓舞,讓大家恨不得把田都種滿,又怎會賣呢。搬走的喬萬興一家的地早就租給族裏了。那麽就隻有給田增加肥料了。
她立刻找到裏正,又買了一塊地,組織十幾個人立即開荒,要在天冷土凍上之前翻一遍,再用草木灰爛樹葉做肥料。喬菁菁私下又添了些現代的肥料,隻恨自己當初為什麽沒有多囤呢,還是準備不充分。
村裏的一幫小孩子也別閑著,去撿爛葉子,一籃子換一顆糖。把大家高興壞了,沒兩天就撿了幾十籃子。
就這樣,在臘月前,把新開的地上好了肥料,三七也種完了。喬菁菁還在新開的地外圍圈了一圈尼龍網,可以防止雞鴨鵝跑出去。小山坡上給喬正國徐氏搭了個木屋,一應物品齊全。山坡不遠處就有山裏小溪經過,徐氏給雞拌著飼料,看著老頭子拿竹竿兒趕著鵝和鴨下水,莫名地一陣心安、踏實。
今年的大壩村除了喬萬石、喬萬鬆過得不高興,其他戶多多少少都沾到了喬大丫的光。不僅蓋房子給了工錢,開荒、增肥、種三七都掙到了不少銅板。家家戶戶喜氣洋洋,還有一個月過年,掙到錢的不打算出門了,在家圍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說不出的美滋滋。有那漢子瞧著孩子媳婦高興,心想今年一定得全家都過個好年。明年還跟著萬軍一家行動。
喬萬鬆家買稻種是沒人阻礙,可是越發沒人搭理他們家了。本來就人緣差,這下直接沒人緣了。
喬萬石是最鬱悶的,村裏家家戶戶都過得紅紅火火,就連老三都在大哥那裏多了個營生。每天回來不空手,顯然是掙著錢了。
爹娘去了小山那裏給大哥家幹活,三弟也有了活計,唯獨自己被排斥在外,除了兩斤稻種,什麽也沒撈著。不,稻種還是花銅板買的,大哥家發達了,為何不能拉拔一下兄弟。他陰沉著臉,滿臉的不甘心。
喬菁菁沒空理這些,她現在正被她娘拉著去買簪子。還有一周,喬菁菁就要及笄了。這相當於現代孩子辦的成人禮。
而古人對及笄非常重視,因過了及笄表示女子可以嫁人了。大梁朝對婚姻這塊沒有太多幹涉,並沒有16不成親便有罪一說。鄉村百姓大多都是17歲嫁女兒,14、15歲就要開始相看。
既來之則安之,她不想拂了林氏疼女兒的慈母之心。但想著既然要買,幹脆一家人都買。於是來了馮家的成衣鋪,鋪子的第二個月分紅足足給了3000兩,可見生意之好。
恰逢年底,裁新衣的多。一樓顧客站滿了,讓喬菁菁頗有種小時候和媽媽去買過年衣裳的即視感。
馮翩翩哪能讓財神姑娘在一樓呀,拉去三樓貴客間,給她量了尺寸,非要送她一套。又給林氏量了尺寸裁新衣。喬家一大一小兩個男人沒來,就按大概尺寸定了。三天後給直接送村子裏。
馮家還是厲害的,在喬菁菁提供的圖紙思路上又改製不少款式,銷量也很不錯。不過在染色方麵,這個時代沒有很好的工藝。衣服頂多一年,顏色就會掉很多。她倒是會一點蠟染技術,可是那個太麻煩了,工藝步驟多、時間線長,她沒想好要不要提出來。
從成衣鋪子出來,又去了趟和仁堂,賣了藥丸後去李師傅家。
林誌傑的拜師禮是11月初十完成的,從那天開始正式學木工。李師傅很是欣喜這小子在木工方麵的表現,會舉一反三,將來必有造詣。秀麗的事情舅母到底是沒同意,藥鋪都是男人,她一個女孩子確實不合適。
喬菁菁將犁溝圖紙和榨油機結構圖拿出來,交給李師傅。務必在開春前,將這兩樣做好。最好是年前先把古法榨油機做出來。如果可以,她想在過年前賣一波花生油。
玄一今天有任務到和仁堂,剛從轉角過來就看到喬姑娘和她娘從藥鋪出來,隔著距離也不好喊她,小跑進了藥鋪找於掌櫃去了。
李老太和林氏兄妹明天就得回小崗村,林翠翠在收拾東西讓老娘帶回去。這回給準備了一大袋紅薯,10斤稻種,5隻雞。末了,林翠翠又掏出20兩銀子,拿給李老太,說道:
“娘,回去讓我大哥打聽打聽村裏有沒有人想賣田的,不拘是良田還是旱地都行,有田賣咱就買。這銀子您拿著,若不夠一定要和我說。”
李老太拒絕,“娘哪能要你的銀子。你是嫁出去的女兒,貼補娘家傳出去你又要遭編排。這些稻種紅薯娘就當是借的,收成後起碼能還上,銀子是萬萬不行。”
林翠翠急了,“娘!實話和您說吧,這都是大丫的意思。無論是稻種還是紅薯您放心,產量高著呢。以後再想買田可就不好買了。趁現在,有那好吃懶做確實想賣田的,找村長做個見證,拿到契書去官府蓋印,免掉日後麻煩。”
李老太略略放心了,“真是大丫意思?女婿知道嗎?”
“您放心吧,他都知道。您隻當是借的,以後產量提高了,還怕還不了嗎?”
第二天一早,林誌傑駕著馬車帶著奶奶和妹妹回了家,他得回去說一聲拜師學藝的事,說完還得再過來的。
喬菁菁又開始忙了。豆芽在一裏香不夠賣,她把三叔收來的黃豆拿出一部分,教林氏發豆芽。這個簡單、也不需要時時刻刻看著,所以林氏又多了個任務,搓藥丸。
喬菁菁開始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棉花、芝麻、花生都是4月左右種植,而稻種育苗又需要在4月前完成。此外、山藥、紅薯也是4月左右的種植期,時間都擠在一塊了。家裏壓根兒沒那麽多地,新開荒的地肥度不夠,是沒法種的。
眼下有兩個辦法,一是買地,二是給新田增加肥料。現在要說哪個村子最難買到地估計就是大壩村了。高產稻種的鼓舞,讓大家恨不得把田都種滿,又怎會賣呢。搬走的喬萬興一家的地早就租給族裏了。那麽就隻有給田增加肥料了。
她立刻找到裏正,又買了一塊地,組織十幾個人立即開荒,要在天冷土凍上之前翻一遍,再用草木灰爛樹葉做肥料。喬菁菁私下又添了些現代的肥料,隻恨自己當初為什麽沒有多囤呢,還是準備不充分。
村裏的一幫小孩子也別閑著,去撿爛葉子,一籃子換一顆糖。把大家高興壞了,沒兩天就撿了幾十籃子。
就這樣,在臘月前,把新開的地上好了肥料,三七也種完了。喬菁菁還在新開的地外圍圈了一圈尼龍網,可以防止雞鴨鵝跑出去。小山坡上給喬正國徐氏搭了個木屋,一應物品齊全。山坡不遠處就有山裏小溪經過,徐氏給雞拌著飼料,看著老頭子拿竹竿兒趕著鵝和鴨下水,莫名地一陣心安、踏實。
今年的大壩村除了喬萬石、喬萬鬆過得不高興,其他戶多多少少都沾到了喬大丫的光。不僅蓋房子給了工錢,開荒、增肥、種三七都掙到了不少銅板。家家戶戶喜氣洋洋,還有一個月過年,掙到錢的不打算出門了,在家圍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說不出的美滋滋。有那漢子瞧著孩子媳婦高興,心想今年一定得全家都過個好年。明年還跟著萬軍一家行動。
喬萬鬆家買稻種是沒人阻礙,可是越發沒人搭理他們家了。本來就人緣差,這下直接沒人緣了。
喬萬石是最鬱悶的,村裏家家戶戶都過得紅紅火火,就連老三都在大哥那裏多了個營生。每天回來不空手,顯然是掙著錢了。
爹娘去了小山那裏給大哥家幹活,三弟也有了活計,唯獨自己被排斥在外,除了兩斤稻種,什麽也沒撈著。不,稻種還是花銅板買的,大哥家發達了,為何不能拉拔一下兄弟。他陰沉著臉,滿臉的不甘心。
喬菁菁沒空理這些,她現在正被她娘拉著去買簪子。還有一周,喬菁菁就要及笄了。這相當於現代孩子辦的成人禮。
而古人對及笄非常重視,因過了及笄表示女子可以嫁人了。大梁朝對婚姻這塊沒有太多幹涉,並沒有16不成親便有罪一說。鄉村百姓大多都是17歲嫁女兒,14、15歲就要開始相看。
既來之則安之,她不想拂了林氏疼女兒的慈母之心。但想著既然要買,幹脆一家人都買。於是來了馮家的成衣鋪,鋪子的第二個月分紅足足給了3000兩,可見生意之好。
恰逢年底,裁新衣的多。一樓顧客站滿了,讓喬菁菁頗有種小時候和媽媽去買過年衣裳的即視感。
馮翩翩哪能讓財神姑娘在一樓呀,拉去三樓貴客間,給她量了尺寸,非要送她一套。又給林氏量了尺寸裁新衣。喬家一大一小兩個男人沒來,就按大概尺寸定了。三天後給直接送村子裏。
馮家還是厲害的,在喬菁菁提供的圖紙思路上又改製不少款式,銷量也很不錯。不過在染色方麵,這個時代沒有很好的工藝。衣服頂多一年,顏色就會掉很多。她倒是會一點蠟染技術,可是那個太麻煩了,工藝步驟多、時間線長,她沒想好要不要提出來。
從成衣鋪子出來,又去了趟和仁堂,賣了藥丸後去李師傅家。
林誌傑的拜師禮是11月初十完成的,從那天開始正式學木工。李師傅很是欣喜這小子在木工方麵的表現,會舉一反三,將來必有造詣。秀麗的事情舅母到底是沒同意,藥鋪都是男人,她一個女孩子確實不合適。
喬菁菁將犁溝圖紙和榨油機結構圖拿出來,交給李師傅。務必在開春前,將這兩樣做好。最好是年前先把古法榨油機做出來。如果可以,她想在過年前賣一波花生油。
玄一今天有任務到和仁堂,剛從轉角過來就看到喬姑娘和她娘從藥鋪出來,隔著距離也不好喊她,小跑進了藥鋪找於掌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