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律師最後詢問的問題不太多,但主要是想引起法官的注意和認可,“曾先生,我的委托人認為他們報道的文章並沒有說七萬元全部失蹤,你同意嗎?”
曾家輝搖頭道:“不同意。因為港媒在發表該文後立即引起很大反響,接著還曾經發表文章作自我檢討,說什麽封麵標題可能引起誤會,令讀者以為七千萬元全部失蹤。這篇報道的客觀效果就是給讀者一個全部失蹤的印象。況且希望工程的捐款根本沒有失蹤。”
“對啊,自我檢討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媒體並非說明七千萬全部失蹤嘛。”
“可我的理解恰恰相反,報道失實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說的七千萬全部失蹤,何需媒體自我檢討呢?”
曾家輝抓住了對方律師的漏洞,順利把這第一個問題給圓滿解決了,他的話不但令對方無話可說,還讓法官也點頭不已。確實如此,如果你沒那種說法、或者沒那個意思,何必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什麽“自我檢討”?
對方律師隻好問第二個問題,“那篇文章隻是發表了媒體記者個人的調查結果,你同意嗎?”
曾家輝淡淡的道:“不同意。而且不能叫調查結果,因為她的調查是不準確、不真實的。而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位記者朋友到我們一個山區采訪的時候,捐款已經到達了該地區,這個有撥款憑證和銀行單據為證,可她的報道卻說該地區的一百萬捐款根本未到。這話從何說起?如果非要那麽說,隻能代表他自己沒看到錢罷了。”
“我們認為這篇文章是在批評對學校的亂收費,你同意這一點嗎?”
“她的報道是說希望工程的捐款被貪汙了。這種說法算批評學校亂收費麽,顯然不是。”
“這篇文章並沒有指責青基會,而是對地方上一些不良現象的批評,你同意嗎?”
曾家輝冷哼一聲,道:“青基會對希望工程負全部責任,文章的標題直接點明了希望工程,如何說是地方?”
對方的律師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因為曾家輝總是在反問,“這篇文章也提到了青基會建立了希望工程管理製度,你是否同意?”
曾家輝搖頭,“那隻是在報道失實之下的一種客套,而且還不是善意的。我堅決不同意。”
對方律師愣了一下,道:“那…我就沒什麽問題再需要問了。”
這樣的質詢進行了足足兩天,這是一個雙方鬥智的精彩過程。對方大律師的嚴謹思維、縝密邏輯,曾家輝的機敏智慧、巧妙應對都稱得上一流。雙方這兩天的較量,算是找到了對手一般。
休庭的時候,記者問曾家輝對被訴方大律師的印象,曾家輝笑了笑,道:“我對這位大律師的職業精神十分欽佩。”
“那對他的法律製度運用水準呢,感覺怎麽樣?”
“你是問香港的法律製度,還是內地的法律製度?”
記者一呆,然後就笑了,“他是香港人,這兒也是香港法庭,當然是香港的法律製度。”
曾家輝誘導了記者之後,還是那副淡淡的微笑,“不怎麽樣。”
“為何這樣說,那可是我們香港有名的大律師啊。”
“再有名,為一個失實報道而損害我們惠及上億兒童的希望工程,你說我能對他感覺怎麽樣?”
“曾書記你真幽默。”
曾家輝卻不讚同這一點,冷笑道:“我不是幽默,而是氣憤。”
“是對的律師嗎?”
這一回曾家輝搖了頭,“不是,我是他本人倒沒什麽,我隻是有幾點想不明白。第一,港媒這麽有名的媒體,報道消息還深入了內地,卻怎麽會嚴重失實?第二,一個新聞官司需要打六年麽?多拖一年,對我們希望工程的損失就增加一分,為什麽要拖這麽久?第三,不管是青基會的名譽,還是需要希望工程捐助的學校與兒童,他們的損失是現在能用這樣的勝訴或者是能用現在多少賠償能彌補的麽?這才是我現在最氣憤之處……”
記者沉默了一會兒,顯然受他的感染,點頭道:“那您認為這場官司你們一定會贏得勝利了。”
曾家輝歎了一口氣,道:“官司肯定會贏。但真要從勝利的角度上講,無論是港媒,還是我們基金會,都因為這場麵官司受到了損失,最終衡量下來,大家都是受害者……”
“我理解您了,隻是希望這樣的損失不要再出現,也希望你們的希望工程能繼續做下去,越做越紅火。”
對記者這樣的話,曾家輝並沒有給記者所期待的“謝謝”兩個字,而是有些疑惑的看著這位香港的記者,道:“需要我更正一下你的說法麽?”
記者再次一愣,道:“您請講。”
曾家輝清了一下嗓子,道:“首先,不是希望這樣的損失再出現,而是我們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再發生;其次,我們的希望工程不是希望越做越紅火,而是希望今後沒有希望工程可做了。因為,那樣表明我們內地的教育事業已經發展到了不需要這樣的希望工程地步。當然,作為公益事業,我們希望自己的希望工程在完成使命之後,轉向另一個慈善事業發展方向。第三,作為媒體記者,你們不應該是僅僅限於希望這樣、希望那樣,而應該發揮你們的資源優勢,盡力的為這項公益事業獻計出力,而不是把一門心思放在如何尋找漏洞、引起什麽轟動效應上,關注慈善事業的著眼點需要重新尋找與定位……”
記者聽得連連點頭,一邊記錄下來,然後眼前又有了一絲亮光,“你說的未來希望工程會轉向,能提前透露一下會轉向什麽嗎?”
“不能,但我會告訴你的是,社會需要什麽,我們就會朝什麽方向努力。內地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決策,相信你們香港也早就關注到了吧?”
“嗯,這個我們知道。”
“那我們就一起構建這個和諧社會吧。”
記者搖頭,“那是你們大陸提的。”
曾家輝忍不住又對記者搖了一次頭,道:“一國兩製,但前提是一國,你別忘了我們是構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香港也是中國的一個特殊行政區……”
“我懂了,謝謝你!”
“不客氣。”
這樣的采訪,雖然表麵看來沒什麽實質性意義,但曾家輝還是認真的作答。而且,他相信自己的話,完全可能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上………
曾家輝搖頭道:“不同意。因為港媒在發表該文後立即引起很大反響,接著還曾經發表文章作自我檢討,說什麽封麵標題可能引起誤會,令讀者以為七千萬元全部失蹤。這篇報道的客觀效果就是給讀者一個全部失蹤的印象。況且希望工程的捐款根本沒有失蹤。”
“對啊,自我檢討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媒體並非說明七千萬全部失蹤嘛。”
“可我的理解恰恰相反,報道失實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說的七千萬全部失蹤,何需媒體自我檢討呢?”
曾家輝抓住了對方律師的漏洞,順利把這第一個問題給圓滿解決了,他的話不但令對方無話可說,還讓法官也點頭不已。確實如此,如果你沒那種說法、或者沒那個意思,何必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什麽“自我檢討”?
對方律師隻好問第二個問題,“那篇文章隻是發表了媒體記者個人的調查結果,你同意嗎?”
曾家輝淡淡的道:“不同意。而且不能叫調查結果,因為她的調查是不準確、不真實的。而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位記者朋友到我們一個山區采訪的時候,捐款已經到達了該地區,這個有撥款憑證和銀行單據為證,可她的報道卻說該地區的一百萬捐款根本未到。這話從何說起?如果非要那麽說,隻能代表他自己沒看到錢罷了。”
“我們認為這篇文章是在批評對學校的亂收費,你同意這一點嗎?”
“她的報道是說希望工程的捐款被貪汙了。這種說法算批評學校亂收費麽,顯然不是。”
“這篇文章並沒有指責青基會,而是對地方上一些不良現象的批評,你同意嗎?”
曾家輝冷哼一聲,道:“青基會對希望工程負全部責任,文章的標題直接點明了希望工程,如何說是地方?”
對方的律師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因為曾家輝總是在反問,“這篇文章也提到了青基會建立了希望工程管理製度,你是否同意?”
曾家輝搖頭,“那隻是在報道失實之下的一種客套,而且還不是善意的。我堅決不同意。”
對方律師愣了一下,道:“那…我就沒什麽問題再需要問了。”
這樣的質詢進行了足足兩天,這是一個雙方鬥智的精彩過程。對方大律師的嚴謹思維、縝密邏輯,曾家輝的機敏智慧、巧妙應對都稱得上一流。雙方這兩天的較量,算是找到了對手一般。
休庭的時候,記者問曾家輝對被訴方大律師的印象,曾家輝笑了笑,道:“我對這位大律師的職業精神十分欽佩。”
“那對他的法律製度運用水準呢,感覺怎麽樣?”
“你是問香港的法律製度,還是內地的法律製度?”
記者一呆,然後就笑了,“他是香港人,這兒也是香港法庭,當然是香港的法律製度。”
曾家輝誘導了記者之後,還是那副淡淡的微笑,“不怎麽樣。”
“為何這樣說,那可是我們香港有名的大律師啊。”
“再有名,為一個失實報道而損害我們惠及上億兒童的希望工程,你說我能對他感覺怎麽樣?”
“曾書記你真幽默。”
曾家輝卻不讚同這一點,冷笑道:“我不是幽默,而是氣憤。”
“是對的律師嗎?”
這一回曾家輝搖了頭,“不是,我是他本人倒沒什麽,我隻是有幾點想不明白。第一,港媒這麽有名的媒體,報道消息還深入了內地,卻怎麽會嚴重失實?第二,一個新聞官司需要打六年麽?多拖一年,對我們希望工程的損失就增加一分,為什麽要拖這麽久?第三,不管是青基會的名譽,還是需要希望工程捐助的學校與兒童,他們的損失是現在能用這樣的勝訴或者是能用現在多少賠償能彌補的麽?這才是我現在最氣憤之處……”
記者沉默了一會兒,顯然受他的感染,點頭道:“那您認為這場官司你們一定會贏得勝利了。”
曾家輝歎了一口氣,道:“官司肯定會贏。但真要從勝利的角度上講,無論是港媒,還是我們基金會,都因為這場麵官司受到了損失,最終衡量下來,大家都是受害者……”
“我理解您了,隻是希望這樣的損失不要再出現,也希望你們的希望工程能繼續做下去,越做越紅火。”
對記者這樣的話,曾家輝並沒有給記者所期待的“謝謝”兩個字,而是有些疑惑的看著這位香港的記者,道:“需要我更正一下你的說法麽?”
記者再次一愣,道:“您請講。”
曾家輝清了一下嗓子,道:“首先,不是希望這樣的損失再出現,而是我們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再發生;其次,我們的希望工程不是希望越做越紅火,而是希望今後沒有希望工程可做了。因為,那樣表明我們內地的教育事業已經發展到了不需要這樣的希望工程地步。當然,作為公益事業,我們希望自己的希望工程在完成使命之後,轉向另一個慈善事業發展方向。第三,作為媒體記者,你們不應該是僅僅限於希望這樣、希望那樣,而應該發揮你們的資源優勢,盡力的為這項公益事業獻計出力,而不是把一門心思放在如何尋找漏洞、引起什麽轟動效應上,關注慈善事業的著眼點需要重新尋找與定位……”
記者聽得連連點頭,一邊記錄下來,然後眼前又有了一絲亮光,“你說的未來希望工程會轉向,能提前透露一下會轉向什麽嗎?”
“不能,但我會告訴你的是,社會需要什麽,我們就會朝什麽方向努力。內地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決策,相信你們香港也早就關注到了吧?”
“嗯,這個我們知道。”
“那我們就一起構建這個和諧社會吧。”
記者搖頭,“那是你們大陸提的。”
曾家輝忍不住又對記者搖了一次頭,道:“一國兩製,但前提是一國,你別忘了我們是構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香港也是中國的一個特殊行政區……”
“我懂了,謝謝你!”
“不客氣。”
這樣的采訪,雖然表麵看來沒什麽實質性意義,但曾家輝還是認真的作答。而且,他相信自己的話,完全可能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