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對象來過何家之後,夫妻兩個也開始給雨水準備嫁妝,自行車雨水有,上高中那年因為要住校,周末才能回家,傻柱不放心妹妹,於是就給雨水買了輛自行車,手表是雨水考上大學那年婁曉娥送給她的。
李國良是今年剛分配的單位,暫時還住在廠裏,分房還要等一段時間,所有傻柱打算給兩人準備點家具,如果之前五叔沒出事的話這些東西都可以找對方做,不需要票質量也可以保證,不過現在不行了,隻能上家具店買去。
至於剩下的無非都是些小東西,被子、臉盆這些小物件,這些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免得到時候忘了。
六六年10月份,李國良父母為了兒子的婚事特意來了一趟四九城,傻柱自然也很熱情的接待了兩位親家,畢竟何大清是個不著調的父親,妹妹的婚事隻能由他來負責,而且這段時間他也想明白了,雨水早晚都要結婚,這段時間李國良經常過來,傻柱也看出了他的為人,挺不錯的一個小夥子,最後兩家人經過商討把結婚的日子定在了下個月初。
李國良的房子也在10月份分了下來,麵積沒多大,和南銅鼓巷那間主屋差不多大小,四十來平,雨水倒是挺滿意的,房子雖然不大但足夠溫馨,就算兩人以後有了孩子,短時間內也夠用。
因為這個時期比較特殊,誰也不敢大操大辦,這次雨水結婚傻柱也沒請多少人,就兩家長輩在一起吃個飯,自己這邊的人算上李家那邊來的人,差不多三四桌的樣子,他也沒打算請人做飯,剛好軋鋼廠那天休息,可以讓馬華他們過來幫忙。
很快就到了雨水結婚的日子,一大早劉嵐帶著馬華就趕了過來,食材那些大部分是傻柱提前就準備好的,有些則是傻柱今天起了個大早趕去菜市場買的。
現在倒是還流行接親,不過雨水覺得太麻煩,而且這個時期比較特殊,還是低調點好,於是幹脆把這一步給省了,傻柱自然也樂得清閑,早早的就把給雨水準備好的嫁妝和家具給她送了過去,現在家裏這邊就剩下雨水的一些衣服了。
等回到家的時候就看到劉嵐和馬華兩人正在廚房忙活,傻柱把買來的魚交給馬華讓他先處處理下,馬華這兩年學的雖然說不上太快,不過基礎打的還算比較牢固,現在倒也可以掌勺了,就是炒的菜味道比較一般。
至於雨水兩人在他回來之前去領結婚證了還沒回來,傻柱也沒等兩人,招呼劉嵐他們開始處理食材。
傻柱也沒準備太多肉,每桌三道肉菜,這也是和雨水小兩口商量決定的,雖說是在自己家,不過傻柱也不想讓這些親朋好友覺得自己家太過張揚,等飯菜差不多做好雨水兩人也剛好領完證回來了,看到兩人回來了,傻柱招呼大家開始吃飯。
“叔叔阿姨,快坐,現在情況比較特殊,有什麽在招待不周的您幾位多擔當點。”
招呼幾位長輩入座,等眾人都坐好後,傻柱給幾位長輩滿上酒,自己則端著酒杯站了起來。
“各位,今天是雨水和國良的大喜之日,我這個做哥哥的敬大家一杯。”
李國良的父母也從兒子那邊了解到了兒媳婦家的情況,知道自己這個兒媳婦是由他的哥哥養大的,雖然好奇他們父親的事,但李國良自己都不清楚,他們也沒地方問,聽到雨水哥哥的話,兩人也是端著酒杯笑著道:
“都是自己人,客氣什麽。”
等婚宴結束已經是下午兩點了,等收拾好東西後客人們也都離開了,傻柱也難得清閑的躺在椅子上聽著收音機,現在雨水已經結婚了,何曉他們年紀還小,未來這幾年也不需要自己太操心,接下來就是安穩的度過這十幾年,等改革了。
下午傻柱回到南銅鼓巷,三大爺還是一如既往的在大門口瞎忙活,院裏和他一輩的現在也逐漸都退休了,傻柱記得閻埠貴好像比何大清要小幾歲,大概在七零年的時候退休的。
“柱子回來了,我怎麽聽說雨水結婚了,啥時候的事。”
“三大爺您這消息可真夠靈的,今天剛領的證。”
“去你的,我個糟老頭子有什麽靈不靈的,這不是聽你三大爺說前幾天雨水帶著她對象來院子這邊發喜糖了嘛。”
傻柱有些驚訝,他沒想到雨水會來這邊發喜糖,自己從頭到尾沒和雨水提過這件事,而且按照他的想法壓根就沒想過告訴院裏的這些人。
“柱子,雨水打算在哪擺酒席,三大爺一定準時到。”
“三大爺,您也不看看現在什麽個光景,誰敢擺桌呀,到時候兩家人吃頓飯就得了,我可不敢觸這個黴頭,唉!不過就是有點對不起雨水了,一輩子就這麽一次機會,還不能隆重的辦一次。”
聽到傻柱沒打算擺酒席,閻埠貴有些失望,他還指望著到時候大吃一頓呢。
“唉!誰說不是呢,不怪你。”
傻柱也沒和三大爺聊太久,他來這邊是回來取點東西,這段時間一直在忙活雨水結婚的事,一直沒顧得上回來。
時光飛逝,眨眼間就到了七六年,一九六八年初中生以上的在讀學生都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四合院這邊去的人也不少,賈家的棒梗、小當,閻家的閻解曠和閻解娣,還有其他住戶家的幾個孩子都跟著大部隊下鄉去了。
可笑的是街道辦的人來通知的時候賈張氏聽說自家棒梗也要下鄉去,當即不樂意了,吵吵著說什麽都不讓自己大孫子走,院裏其他住戶也差不多,最後還是王主任出麵眾人才不敢在鬧下去。
沒想到第二天秦淮茹就在軋鋼廠找到了傻柱,開口求傻柱幫忙不要讓自己兒子下鄉,這可把傻柱給整無語了,他哪有這本事,麵對周圍看熱鬧人的指指點點,傻柱也沒搭理秦淮如,合著你家棒梗是孩子,其他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何曉正好趕上了73年第二批下鄉名單,婁曉娥聽到自己兒子要去鄉下,有些不可以,但她不樂意也沒辦法。
李國良是今年剛分配的單位,暫時還住在廠裏,分房還要等一段時間,所有傻柱打算給兩人準備點家具,如果之前五叔沒出事的話這些東西都可以找對方做,不需要票質量也可以保證,不過現在不行了,隻能上家具店買去。
至於剩下的無非都是些小東西,被子、臉盆這些小物件,這些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免得到時候忘了。
六六年10月份,李國良父母為了兒子的婚事特意來了一趟四九城,傻柱自然也很熱情的接待了兩位親家,畢竟何大清是個不著調的父親,妹妹的婚事隻能由他來負責,而且這段時間他也想明白了,雨水早晚都要結婚,這段時間李國良經常過來,傻柱也看出了他的為人,挺不錯的一個小夥子,最後兩家人經過商討把結婚的日子定在了下個月初。
李國良的房子也在10月份分了下來,麵積沒多大,和南銅鼓巷那間主屋差不多大小,四十來平,雨水倒是挺滿意的,房子雖然不大但足夠溫馨,就算兩人以後有了孩子,短時間內也夠用。
因為這個時期比較特殊,誰也不敢大操大辦,這次雨水結婚傻柱也沒請多少人,就兩家長輩在一起吃個飯,自己這邊的人算上李家那邊來的人,差不多三四桌的樣子,他也沒打算請人做飯,剛好軋鋼廠那天休息,可以讓馬華他們過來幫忙。
很快就到了雨水結婚的日子,一大早劉嵐帶著馬華就趕了過來,食材那些大部分是傻柱提前就準備好的,有些則是傻柱今天起了個大早趕去菜市場買的。
現在倒是還流行接親,不過雨水覺得太麻煩,而且這個時期比較特殊,還是低調點好,於是幹脆把這一步給省了,傻柱自然也樂得清閑,早早的就把給雨水準備好的嫁妝和家具給她送了過去,現在家裏這邊就剩下雨水的一些衣服了。
等回到家的時候就看到劉嵐和馬華兩人正在廚房忙活,傻柱把買來的魚交給馬華讓他先處處理下,馬華這兩年學的雖然說不上太快,不過基礎打的還算比較牢固,現在倒也可以掌勺了,就是炒的菜味道比較一般。
至於雨水兩人在他回來之前去領結婚證了還沒回來,傻柱也沒等兩人,招呼劉嵐他們開始處理食材。
傻柱也沒準備太多肉,每桌三道肉菜,這也是和雨水小兩口商量決定的,雖說是在自己家,不過傻柱也不想讓這些親朋好友覺得自己家太過張揚,等飯菜差不多做好雨水兩人也剛好領完證回來了,看到兩人回來了,傻柱招呼大家開始吃飯。
“叔叔阿姨,快坐,現在情況比較特殊,有什麽在招待不周的您幾位多擔當點。”
招呼幾位長輩入座,等眾人都坐好後,傻柱給幾位長輩滿上酒,自己則端著酒杯站了起來。
“各位,今天是雨水和國良的大喜之日,我這個做哥哥的敬大家一杯。”
李國良的父母也從兒子那邊了解到了兒媳婦家的情況,知道自己這個兒媳婦是由他的哥哥養大的,雖然好奇他們父親的事,但李國良自己都不清楚,他們也沒地方問,聽到雨水哥哥的話,兩人也是端著酒杯笑著道:
“都是自己人,客氣什麽。”
等婚宴結束已經是下午兩點了,等收拾好東西後客人們也都離開了,傻柱也難得清閑的躺在椅子上聽著收音機,現在雨水已經結婚了,何曉他們年紀還小,未來這幾年也不需要自己太操心,接下來就是安穩的度過這十幾年,等改革了。
下午傻柱回到南銅鼓巷,三大爺還是一如既往的在大門口瞎忙活,院裏和他一輩的現在也逐漸都退休了,傻柱記得閻埠貴好像比何大清要小幾歲,大概在七零年的時候退休的。
“柱子回來了,我怎麽聽說雨水結婚了,啥時候的事。”
“三大爺您這消息可真夠靈的,今天剛領的證。”
“去你的,我個糟老頭子有什麽靈不靈的,這不是聽你三大爺說前幾天雨水帶著她對象來院子這邊發喜糖了嘛。”
傻柱有些驚訝,他沒想到雨水會來這邊發喜糖,自己從頭到尾沒和雨水提過這件事,而且按照他的想法壓根就沒想過告訴院裏的這些人。
“柱子,雨水打算在哪擺酒席,三大爺一定準時到。”
“三大爺,您也不看看現在什麽個光景,誰敢擺桌呀,到時候兩家人吃頓飯就得了,我可不敢觸這個黴頭,唉!不過就是有點對不起雨水了,一輩子就這麽一次機會,還不能隆重的辦一次。”
聽到傻柱沒打算擺酒席,閻埠貴有些失望,他還指望著到時候大吃一頓呢。
“唉!誰說不是呢,不怪你。”
傻柱也沒和三大爺聊太久,他來這邊是回來取點東西,這段時間一直在忙活雨水結婚的事,一直沒顧得上回來。
時光飛逝,眨眼間就到了七六年,一九六八年初中生以上的在讀學生都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四合院這邊去的人也不少,賈家的棒梗、小當,閻家的閻解曠和閻解娣,還有其他住戶家的幾個孩子都跟著大部隊下鄉去了。
可笑的是街道辦的人來通知的時候賈張氏聽說自家棒梗也要下鄉去,當即不樂意了,吵吵著說什麽都不讓自己大孫子走,院裏其他住戶也差不多,最後還是王主任出麵眾人才不敢在鬧下去。
沒想到第二天秦淮茹就在軋鋼廠找到了傻柱,開口求傻柱幫忙不要讓自己兒子下鄉,這可把傻柱給整無語了,他哪有這本事,麵對周圍看熱鬧人的指指點點,傻柱也沒搭理秦淮如,合著你家棒梗是孩子,其他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何曉正好趕上了73年第二批下鄉名單,婁曉娥聽到自己兒子要去鄉下,有些不可以,但她不樂意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