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的旨意猶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在演武結束後的第三日,準時抵達了盛陽城。彼時,盛陽城沉浸在一片緊張而又激昂的備戰氛圍之中,所有武將齊聚一堂,恭聽那來自京城的旨意。然而,旨意宣讀完畢,眾人麵麵相覷,心中無不被疑惑的陰霾所籠罩。
如今,盛陽軍在北疆與女真的對峙中已然占據了極大的優勢。數月來的節節勝利,讓士氣如虹的將士們滿懷壯誌,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精心籌備著開春之後的決戰計劃,一心想要在新的戰役中一舉剿滅女真,以絕後患,揚盛陽之威於北疆。在這關鍵的時刻,忠順王被召回京城,眾人雖覺有些意外,但念及朝廷或許另有安排,倒也還能接受。可忠勇伯的被召回,卻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忠勇伯在北疆征戰多年,其軍事謀略與勇猛無畏早已深入人心,他對北疆的地形、敵軍的習性以及己方將士的特點都了如指掌,可謂是北疆防線的中流砥柱。他的離去,讓北疆上下的武將們憂心忡忡,大家實在是想不通,皇帝究竟為何會在這即將功成之際做出如此令人費解的決定。
聖旨所書,要求接旨後即刻啟程,忠順王當下便決議於明日破曉時分出發。他轉而叮囑趙軒盡快打點行裝,那三千名特戰精英,皆被忠順王征召為隨行護衛。忠順王心懷宏願,欲攜其回京麵聖,向宣帝力薦從三大營擇取精銳之師,依樣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特戰隊,以強朝廷軍威。
既得忠順王之令,趙軒自是領命回營安排行囊整理諸事。然而,趙軒滿心困惑,對於宣帝此番突然召回之舉,實難揣測聖意。在他原本預想之中,大齊於北疆對陣女真已占盡上風,待來春之際,朝廷理應加派援兵,乘勝追擊,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蕩平女真之患,永固北疆安寧。可如今詔令驟臨,自身被調離北疆,難道這片好不容易經營得頗具優勢的疆土,又要被迫轉為守勢?趙軒的思緒如亂麻般糾結,皇帝究竟作何籌謀,實在令人費解。
趙軒把滿心的疑惑暫且擱置一旁,轉而全力投入到返程的準備事宜當中。他喚來林全,仔細吩咐收拾行囊的諸般細節,又囑托趙鳴與趙廣調度指揮自己帶來的護衛們整理行裝。遙想初至北疆時,護衛尚有五十名之眾,可曆經戰火洗禮,如今卻僅餘四十五人。那五名為護主而英勇捐軀的護衛,他們的忠骨已化為骨灰,趙軒決意攜其歸鄉,予以厚葬,以慰英靈。
當夜幕如墨般浸染大地,趙軒正忙碌於行囊打點之際,安城伯柳林竟不期而至。隻見柳林的護衛手中穩穩捧著酒菜,趙軒趕忙迎上前去,禮數周全地將柳林請入屋內。
“趙伯爺,我這冒昧於夜色中前來拜訪,還望您切勿怪罪。”柳林瞧出趙軒眼中的一絲詫異,率先開口解釋。
“您這是哪裏的話,柳伯爺快快請坐。”趙軒一邊說著,一邊示意林全接過酒菜,妥善安置妥當後,才請柳林安然落坐。他順勢拿起酒壺,為柳林斟滿酒杯,目光誠摯地問道:“柳伯爺此次前來,想必是有重要之事相商?”
柳林微微頓了頓,目光中透著懇切:“趙伯爺,您也知曉如今這局勢,您這一走,我這心裏實在沒底。盛陽城的安危關乎北疆之重,您在守衛上經驗頗豐,不知可否指點一二,這盛陽城日後該如何堅守?”
趙軒沉思片刻,放下酒壺,緩緩說道:“柳伯爺,這盛陽城的防禦,首要是人心。務必讓城中軍民一心,平日裏要多加強訓練,無論是士兵還是青壯百姓,都不可懈怠。城防設施需定期檢查修繕,弩機、投石車等器械要保證隨時可用。再者,情報萬萬不可忽視,要在周邊廣布眼線,提前知曉敵軍動向,如此方能有備無患。”
柳林專注地聽著,頻頻點頭:“趙伯爺所言極是,可若敵軍來勢洶洶,兵力懸殊之時,又當如何應對?”
趙軒神色凝重:“若遇此等情形,切不可盲目出城迎戰。需利用盛陽城的高大城牆,以強弩、石塊抵禦,消耗敵軍兵力。同時,可安排小股精銳部隊從側翼突襲,擾敵心智,打亂其部署。城內糧草儲備要充足,水源亦要妥善保護,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柳林若有所思,又接著請教:“那這軍隊的調度和指揮,伯爺有何高見?”
趙軒道:“各營之間需配合默契,平日演練要注重協同作戰。指揮官要時刻保持冷靜,根據戰場形勢靈活應變,不可拘泥於成法。對士兵的士氣激勵也至關重要,賞罰分明,讓他們深知守衛盛陽城的意義,為了家人、為了大齊,奮勇殺敵。”
柳林起身,恭敬地向趙軒行了一禮:“多謝趙伯爺不吝賜教,我定當牢記於心,全力以赴守衛盛陽城。”
趙軒趕忙起身還禮:“柳伯爺客氣了,盛陽城有您這樣盡心竭力之人,定能安然無恙。”
柳林喝了一杯酒,看著趙軒,誠懇的說道“趙伯爺,走托大,叫你一聲軒哥兒,你便稱我一聲叔父便是,如何?”
“世叔,有話且說。”趙軒給柳林滿上酒說道。
柳林聽見了趙軒一聲世叔,高興的笑了,可想到趙軒明日一早便要回京,柳林便不得勁。
“軒哥兒,你明日便要進京,有些事情我得囑托你。”柳林又喝了口酒,這才緩緩說道“去了京城,你所要麵對的,比這北疆更加凶險啊!”
聽了柳林的話,趙軒一愣“世叔此話,如何說起。”
柳林滿臉凝重地對趙軒說道:“軒哥兒啊,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且看看如今這盛陽城的局勢,咱們的敵人是那虎視眈眈的女真人。前些時日盛陽新敗,北疆大軍被打得七零八落,逃往山海關的餘部也未曾隨著忠順王回歸盛陽城。忠順王雖看似一副懶散模樣,可實則內裏強盛至極,也正因如此,監軍太監才不敢對咱們的每次作戰指手畫腳。但你要知道,此回咱們回了京城,那可就全然不同嘍。京城之中,各方勢力雲集,就如同那暗藏洶湧波濤的深海,稍有不慎便會被卷入無盡漩渦。”
柳林頓了頓,眼神中滿是憂慮,繼續說道:“先說那勳貴吧,這裏麵大致分成兩派。一派是以四王八公開國一脈為首,他們在軍中根基深厚,威望頗高。另一派則是像我這般的太宗一脈,以英國公為代表。想當年太上皇登基之初,擔憂太宗一脈權勢過於龐大,於是重新啟用了開國一脈,那賈府便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存在。隻可惜賈代善英年早逝後,賈府漸漸後繼無人。即便如此,在京營及邊軍之中,仍有眾多將士對賈家忠心耿耿。待太上皇禪位,今上登基之後,為了製衡開國一脈的勢力,又轉而重用太宗一脈,如此才形成了當下這微妙的製衡局麵。可即便這般,軍權終究還是大部分掌握在太上皇馬首是瞻的開國一脈手中啊。”
他微微歎了口氣,又道:“再講講那文臣,他們倒是沒有像勳貴這般明顯的派別之分,隻唯首輔齊衡馬首是瞻。那齊衡可是個厲害角色,對咱們這些勳貴向來是虎視眈眈,時刻都在找尋著機會削弱咱們的勢力。而太監一脈,本是無需太過重視的,可誰曾想如今皇上竟給了他們監軍之權,這一下子便讓他們有了涉足前朝事務的機會,有了可以興風作浪的資本。還有那繡衣衛,他們就如同皇上的耳目一般,遍布京城的各個角落,對百官的監督可謂是細致入微,無孔不入。軒哥兒啊,你回了京城之後,定要千萬小心,莫要著了他們的道兒。”
言罷,柳林拍了拍趙軒的肩膀,便轉身離去了。趙軒望著柳林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待柳林徹底離開後,趙軒獨自一人靜靜地坐了許久許久。他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前世,那時看紅樓,隻知曉以賈家為首的四大家族最終全部被抄家,江南甑家亦是落得同樣淒慘的下場。可那書中所寫不過隻是冰山一角,誰又能清楚這偌大的京城之中,究竟還有沒有其他家族也在不知不覺間走向了抄家的末路呢?況且如今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如此真實而殘酷,並非書本上那寥寥數語所能夠概括描繪的簡單文字。如今自己被召回京城,就意味著即將卷入那深不見底的權力漩渦之中,這其中的凶險不言而喻。隻要稍有差池,一個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甚至還會牽連家中親人。想到此處,趙軒暗暗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看來回京之後,自己必定得步步為營,如履薄冰,千萬千萬要小心應對才是。
如今,盛陽軍在北疆與女真的對峙中已然占據了極大的優勢。數月來的節節勝利,讓士氣如虹的將士們滿懷壯誌,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精心籌備著開春之後的決戰計劃,一心想要在新的戰役中一舉剿滅女真,以絕後患,揚盛陽之威於北疆。在這關鍵的時刻,忠順王被召回京城,眾人雖覺有些意外,但念及朝廷或許另有安排,倒也還能接受。可忠勇伯的被召回,卻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忠勇伯在北疆征戰多年,其軍事謀略與勇猛無畏早已深入人心,他對北疆的地形、敵軍的習性以及己方將士的特點都了如指掌,可謂是北疆防線的中流砥柱。他的離去,讓北疆上下的武將們憂心忡忡,大家實在是想不通,皇帝究竟為何會在這即將功成之際做出如此令人費解的決定。
聖旨所書,要求接旨後即刻啟程,忠順王當下便決議於明日破曉時分出發。他轉而叮囑趙軒盡快打點行裝,那三千名特戰精英,皆被忠順王征召為隨行護衛。忠順王心懷宏願,欲攜其回京麵聖,向宣帝力薦從三大營擇取精銳之師,依樣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特戰隊,以強朝廷軍威。
既得忠順王之令,趙軒自是領命回營安排行囊整理諸事。然而,趙軒滿心困惑,對於宣帝此番突然召回之舉,實難揣測聖意。在他原本預想之中,大齊於北疆對陣女真已占盡上風,待來春之際,朝廷理應加派援兵,乘勝追擊,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蕩平女真之患,永固北疆安寧。可如今詔令驟臨,自身被調離北疆,難道這片好不容易經營得頗具優勢的疆土,又要被迫轉為守勢?趙軒的思緒如亂麻般糾結,皇帝究竟作何籌謀,實在令人費解。
趙軒把滿心的疑惑暫且擱置一旁,轉而全力投入到返程的準備事宜當中。他喚來林全,仔細吩咐收拾行囊的諸般細節,又囑托趙鳴與趙廣調度指揮自己帶來的護衛們整理行裝。遙想初至北疆時,護衛尚有五十名之眾,可曆經戰火洗禮,如今卻僅餘四十五人。那五名為護主而英勇捐軀的護衛,他們的忠骨已化為骨灰,趙軒決意攜其歸鄉,予以厚葬,以慰英靈。
當夜幕如墨般浸染大地,趙軒正忙碌於行囊打點之際,安城伯柳林竟不期而至。隻見柳林的護衛手中穩穩捧著酒菜,趙軒趕忙迎上前去,禮數周全地將柳林請入屋內。
“趙伯爺,我這冒昧於夜色中前來拜訪,還望您切勿怪罪。”柳林瞧出趙軒眼中的一絲詫異,率先開口解釋。
“您這是哪裏的話,柳伯爺快快請坐。”趙軒一邊說著,一邊示意林全接過酒菜,妥善安置妥當後,才請柳林安然落坐。他順勢拿起酒壺,為柳林斟滿酒杯,目光誠摯地問道:“柳伯爺此次前來,想必是有重要之事相商?”
柳林微微頓了頓,目光中透著懇切:“趙伯爺,您也知曉如今這局勢,您這一走,我這心裏實在沒底。盛陽城的安危關乎北疆之重,您在守衛上經驗頗豐,不知可否指點一二,這盛陽城日後該如何堅守?”
趙軒沉思片刻,放下酒壺,緩緩說道:“柳伯爺,這盛陽城的防禦,首要是人心。務必讓城中軍民一心,平日裏要多加強訓練,無論是士兵還是青壯百姓,都不可懈怠。城防設施需定期檢查修繕,弩機、投石車等器械要保證隨時可用。再者,情報萬萬不可忽視,要在周邊廣布眼線,提前知曉敵軍動向,如此方能有備無患。”
柳林專注地聽著,頻頻點頭:“趙伯爺所言極是,可若敵軍來勢洶洶,兵力懸殊之時,又當如何應對?”
趙軒神色凝重:“若遇此等情形,切不可盲目出城迎戰。需利用盛陽城的高大城牆,以強弩、石塊抵禦,消耗敵軍兵力。同時,可安排小股精銳部隊從側翼突襲,擾敵心智,打亂其部署。城內糧草儲備要充足,水源亦要妥善保護,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柳林若有所思,又接著請教:“那這軍隊的調度和指揮,伯爺有何高見?”
趙軒道:“各營之間需配合默契,平日演練要注重協同作戰。指揮官要時刻保持冷靜,根據戰場形勢靈活應變,不可拘泥於成法。對士兵的士氣激勵也至關重要,賞罰分明,讓他們深知守衛盛陽城的意義,為了家人、為了大齊,奮勇殺敵。”
柳林起身,恭敬地向趙軒行了一禮:“多謝趙伯爺不吝賜教,我定當牢記於心,全力以赴守衛盛陽城。”
趙軒趕忙起身還禮:“柳伯爺客氣了,盛陽城有您這樣盡心竭力之人,定能安然無恙。”
柳林喝了一杯酒,看著趙軒,誠懇的說道“趙伯爺,走托大,叫你一聲軒哥兒,你便稱我一聲叔父便是,如何?”
“世叔,有話且說。”趙軒給柳林滿上酒說道。
柳林聽見了趙軒一聲世叔,高興的笑了,可想到趙軒明日一早便要回京,柳林便不得勁。
“軒哥兒,你明日便要進京,有些事情我得囑托你。”柳林又喝了口酒,這才緩緩說道“去了京城,你所要麵對的,比這北疆更加凶險啊!”
聽了柳林的話,趙軒一愣“世叔此話,如何說起。”
柳林滿臉凝重地對趙軒說道:“軒哥兒啊,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且看看如今這盛陽城的局勢,咱們的敵人是那虎視眈眈的女真人。前些時日盛陽新敗,北疆大軍被打得七零八落,逃往山海關的餘部也未曾隨著忠順王回歸盛陽城。忠順王雖看似一副懶散模樣,可實則內裏強盛至極,也正因如此,監軍太監才不敢對咱們的每次作戰指手畫腳。但你要知道,此回咱們回了京城,那可就全然不同嘍。京城之中,各方勢力雲集,就如同那暗藏洶湧波濤的深海,稍有不慎便會被卷入無盡漩渦。”
柳林頓了頓,眼神中滿是憂慮,繼續說道:“先說那勳貴吧,這裏麵大致分成兩派。一派是以四王八公開國一脈為首,他們在軍中根基深厚,威望頗高。另一派則是像我這般的太宗一脈,以英國公為代表。想當年太上皇登基之初,擔憂太宗一脈權勢過於龐大,於是重新啟用了開國一脈,那賈府便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存在。隻可惜賈代善英年早逝後,賈府漸漸後繼無人。即便如此,在京營及邊軍之中,仍有眾多將士對賈家忠心耿耿。待太上皇禪位,今上登基之後,為了製衡開國一脈的勢力,又轉而重用太宗一脈,如此才形成了當下這微妙的製衡局麵。可即便這般,軍權終究還是大部分掌握在太上皇馬首是瞻的開國一脈手中啊。”
他微微歎了口氣,又道:“再講講那文臣,他們倒是沒有像勳貴這般明顯的派別之分,隻唯首輔齊衡馬首是瞻。那齊衡可是個厲害角色,對咱們這些勳貴向來是虎視眈眈,時刻都在找尋著機會削弱咱們的勢力。而太監一脈,本是無需太過重視的,可誰曾想如今皇上竟給了他們監軍之權,這一下子便讓他們有了涉足前朝事務的機會,有了可以興風作浪的資本。還有那繡衣衛,他們就如同皇上的耳目一般,遍布京城的各個角落,對百官的監督可謂是細致入微,無孔不入。軒哥兒啊,你回了京城之後,定要千萬小心,莫要著了他們的道兒。”
言罷,柳林拍了拍趙軒的肩膀,便轉身離去了。趙軒望著柳林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待柳林徹底離開後,趙軒獨自一人靜靜地坐了許久許久。他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前世,那時看紅樓,隻知曉以賈家為首的四大家族最終全部被抄家,江南甑家亦是落得同樣淒慘的下場。可那書中所寫不過隻是冰山一角,誰又能清楚這偌大的京城之中,究竟還有沒有其他家族也在不知不覺間走向了抄家的末路呢?況且如今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如此真實而殘酷,並非書本上那寥寥數語所能夠概括描繪的簡單文字。如今自己被召回京城,就意味著即將卷入那深不見底的權力漩渦之中,這其中的凶險不言而喻。隻要稍有差池,一個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甚至還會牽連家中親人。想到此處,趙軒暗暗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看來回京之後,自己必定得步步為營,如履薄冰,千萬千萬要小心應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