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遺詔下落
重生毒妃,惹上王爺逃不掉 作者:漪瀾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一間燈火昏黃的書房內,年邁的鄭忠勤雖麵容略顯憔悴,但眼神依舊銳利。
見到陸今安與卿夢遲,他顯得既驚訝又欣慰。
四人圍坐,開始了密談。
陸今安首先表達了對鄭家祖孫的關心與歉意,解釋了之前假傳逝世消息的苦衷。
隨後,話題轉至正題,他們圍繞先帝遺詔、皇上的真正意圖,以及如何在當前複雜的朝堂環境下尋求出路展開了深入討論。
鄭鴻彥感恩於卿夢遲與陸今安對其祖父鄭忠勤和整個鄭家的營救之舉,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激之情。
這份情感不僅僅是對個人恩情的銘記,更是對家族未來希望的重燃。
他深知,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朝堂之上,能有如此肝膽相照的朋友,實屬難得。
鄭鴻彥緩緩開口,透露了他所知的部分遺詔內容,以及皇室遺詔皆有備份的存在,強調了遺詔對於穩定朝綱、恢複皇室正統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分享了自己多年來以鄭家為根基積累的情報與分析,指出了一些可能的盟友與潛在的威脅。
陸今安與卿夢遲認真傾聽,時而蹙眉沉思,時而低聲交流,還將餘貴妃之死和整個餘家的破滅盡數告知,並建議鄭忠勤暫時不要將身體恢複的情況公諸於眾,以免引起殺生之禍。
麵對九王爺夫婦的坦誠,鄭忠勤也決定開誠布公,詳述他所知的一切。
“九王爺,九王妃,二位的恩情,我鄭忠勤沒齒難忘。”
鄭忠勤起身,對著陸今安和卿夢遲深深一揖,神色莊重。
“關於當年先帝臨終前的遺詔,此事非同小可,我當時雖年輕,卻也聽同僚們私下裏提及過幾次。據餘左侍郎和幾位近臣所述,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夜晚,先帝病情加重,預感大限將至,於是急召幾位親信近臣至禦榻前。”
“當時,先帝心中憂慮國之未來,特別是對身為太子的當今皇上的一些行為頗為不滿,擔憂其繼位後會偏離先祖遺誌,導致國家動蕩。故而在那最後的時刻,先帝口述了一份遺詔,內容大致包括了對皇位繼承的條件限製、對幾位重要臣子的任免安排,以及對未來施政方向的指導思想。這份遺詔,旨在確保帝國的長治久安,防止權臣篡權,同時也寄望於後世君主能夠遵循正道,以民為本。”
“遺詔的具體文字,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未及書寫,而是由在場的幾位重臣共同見證並銘記於心。我當時雖資曆尚淺,但作為當朝重臣之一,也有幸是遺詔的見證者之一,先帝也深知這份遺詔的分量與危險性,因此從未輕易示人,所以我也隻是聽說罷了。然而,自那以後,先帝駕崩,遺詔之事便如同石沉大海,再無官員提及,而知情者也紛紛遭遇不測,或失蹤,或遭貶謫,更有甚者滿門查抄,我也因此退居閑職,再加上被卿國公的迫害,導致整個鄭伯爵府陷入萬分危險的境地。”
“我所知的僅限於此,至於遺詔的備份或其他詳情,那幾個近臣始終守口如瓶。但我曾跟已逝的戶部右侍郎私交不錯,他曾暗示,遺詔的真跡或許隱藏於宮中某個極其隱秘之處,那是先帝為了家國社稷做的備份準備,若是皇上治理得當,國泰民安,遺詔隻當不存於世罷了。以我看來,九王爺和九王妃其實不必執著於遺詔一事,無論誰做皇上,國民安康,才是上上之策。”
九王爺夫婦二人聽完鄭忠勤的陳述,陷入了沉思。
這份遺詔的存在,無疑是對目前皇權正當性的直接挑戰,也是他們手中的一張關鍵牌。
正如鄭忠勤所言,無論現在的皇上如何庸碌無為,但在他治理下的國家沒有大的戰亂,百姓安居樂業,就算遺詔現世,換個人做皇上,也不一定能比現在這個做的更好。
卿夢遲看出了陸今安的顧忌,緩緩開口道:“鄭伯公的智慧與遠見令人欽佩。如今,朝中局勢波詭雲譎,卿國公聯同六皇子一心想要奪得皇位,且皇上表現上和善,背地裏卻用極端的手法對付那些知道先帝遺詔的人,想來遺詔的內容是對皇上極為不利的,我們需得謹慎行事,既要找到遺詔,又要保護好所有相關之人。此事若成,不僅是為了九王府和鄭家,更是為了整個國家的未來更加穩固,繁榮昌盛。”
前世的時候,皇上突發疾病難以上朝,三皇子不動聲色的便奪得皇位,以她對皇上麵診的結果可以看出,皇上身體康健,並無隱疾,想來是三皇子等人率先知曉了先帝遺詔之事,這才逼得皇上不得不退位。
卿國公也對此事如此積極,看來是早有耳聞,也想用遺詔逼迫皇上讓位給六皇子。
聞言,陸今安點了點頭,無論如何也要先找到遺詔,這樣才能跟六皇子和卿國公抗衡,而皇上這才也會對他們九王府有所顧忌。
“鄭伯公,我們既然已結成聯盟,就該同舟共濟。朝中局勢不明,邊境上也還有不少隱患,遺詔之事關乎重大,我們不僅要尋得遺詔,更要有能力確保其能安全公布於眾,以正視聽。你和整個鄭伯公府的安全,亦是我們考慮的重中之重。”
這次對話,標誌著他們之間合作關係的正式確立,也為後續一係列驚心動魄的行動拉開了序幕。
他們明白,每一步都需小心謹慎,既要揭露真相,又要防止落入敵手的陷阱,一場關乎國運的較量即將展開。
“本妃還有一事想要問問鄭伯公。”
卿夢遲想到幾次慫恿三皇子逼宮奪位結果自己卻置身事外的卿國公,疑惑道。
“鄭伯公之前中毒乃是卿國公所下,但苦於沒有證據,你們二人曾經可是結拜兄弟,情同手足,不知他可問過伯公你關於先帝遺詔的下落?”
陸今安也接著問道:“被親近之人背叛迫害,鄭伯公可曾想過報仇?”
見到陸今安與卿夢遲,他顯得既驚訝又欣慰。
四人圍坐,開始了密談。
陸今安首先表達了對鄭家祖孫的關心與歉意,解釋了之前假傳逝世消息的苦衷。
隨後,話題轉至正題,他們圍繞先帝遺詔、皇上的真正意圖,以及如何在當前複雜的朝堂環境下尋求出路展開了深入討論。
鄭鴻彥感恩於卿夢遲與陸今安對其祖父鄭忠勤和整個鄭家的營救之舉,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激之情。
這份情感不僅僅是對個人恩情的銘記,更是對家族未來希望的重燃。
他深知,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朝堂之上,能有如此肝膽相照的朋友,實屬難得。
鄭鴻彥緩緩開口,透露了他所知的部分遺詔內容,以及皇室遺詔皆有備份的存在,強調了遺詔對於穩定朝綱、恢複皇室正統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分享了自己多年來以鄭家為根基積累的情報與分析,指出了一些可能的盟友與潛在的威脅。
陸今安與卿夢遲認真傾聽,時而蹙眉沉思,時而低聲交流,還將餘貴妃之死和整個餘家的破滅盡數告知,並建議鄭忠勤暫時不要將身體恢複的情況公諸於眾,以免引起殺生之禍。
麵對九王爺夫婦的坦誠,鄭忠勤也決定開誠布公,詳述他所知的一切。
“九王爺,九王妃,二位的恩情,我鄭忠勤沒齒難忘。”
鄭忠勤起身,對著陸今安和卿夢遲深深一揖,神色莊重。
“關於當年先帝臨終前的遺詔,此事非同小可,我當時雖年輕,卻也聽同僚們私下裏提及過幾次。據餘左侍郎和幾位近臣所述,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夜晚,先帝病情加重,預感大限將至,於是急召幾位親信近臣至禦榻前。”
“當時,先帝心中憂慮國之未來,特別是對身為太子的當今皇上的一些行為頗為不滿,擔憂其繼位後會偏離先祖遺誌,導致國家動蕩。故而在那最後的時刻,先帝口述了一份遺詔,內容大致包括了對皇位繼承的條件限製、對幾位重要臣子的任免安排,以及對未來施政方向的指導思想。這份遺詔,旨在確保帝國的長治久安,防止權臣篡權,同時也寄望於後世君主能夠遵循正道,以民為本。”
“遺詔的具體文字,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未及書寫,而是由在場的幾位重臣共同見證並銘記於心。我當時雖資曆尚淺,但作為當朝重臣之一,也有幸是遺詔的見證者之一,先帝也深知這份遺詔的分量與危險性,因此從未輕易示人,所以我也隻是聽說罷了。然而,自那以後,先帝駕崩,遺詔之事便如同石沉大海,再無官員提及,而知情者也紛紛遭遇不測,或失蹤,或遭貶謫,更有甚者滿門查抄,我也因此退居閑職,再加上被卿國公的迫害,導致整個鄭伯爵府陷入萬分危險的境地。”
“我所知的僅限於此,至於遺詔的備份或其他詳情,那幾個近臣始終守口如瓶。但我曾跟已逝的戶部右侍郎私交不錯,他曾暗示,遺詔的真跡或許隱藏於宮中某個極其隱秘之處,那是先帝為了家國社稷做的備份準備,若是皇上治理得當,國泰民安,遺詔隻當不存於世罷了。以我看來,九王爺和九王妃其實不必執著於遺詔一事,無論誰做皇上,國民安康,才是上上之策。”
九王爺夫婦二人聽完鄭忠勤的陳述,陷入了沉思。
這份遺詔的存在,無疑是對目前皇權正當性的直接挑戰,也是他們手中的一張關鍵牌。
正如鄭忠勤所言,無論現在的皇上如何庸碌無為,但在他治理下的國家沒有大的戰亂,百姓安居樂業,就算遺詔現世,換個人做皇上,也不一定能比現在這個做的更好。
卿夢遲看出了陸今安的顧忌,緩緩開口道:“鄭伯公的智慧與遠見令人欽佩。如今,朝中局勢波詭雲譎,卿國公聯同六皇子一心想要奪得皇位,且皇上表現上和善,背地裏卻用極端的手法對付那些知道先帝遺詔的人,想來遺詔的內容是對皇上極為不利的,我們需得謹慎行事,既要找到遺詔,又要保護好所有相關之人。此事若成,不僅是為了九王府和鄭家,更是為了整個國家的未來更加穩固,繁榮昌盛。”
前世的時候,皇上突發疾病難以上朝,三皇子不動聲色的便奪得皇位,以她對皇上麵診的結果可以看出,皇上身體康健,並無隱疾,想來是三皇子等人率先知曉了先帝遺詔之事,這才逼得皇上不得不退位。
卿國公也對此事如此積極,看來是早有耳聞,也想用遺詔逼迫皇上讓位給六皇子。
聞言,陸今安點了點頭,無論如何也要先找到遺詔,這樣才能跟六皇子和卿國公抗衡,而皇上這才也會對他們九王府有所顧忌。
“鄭伯公,我們既然已結成聯盟,就該同舟共濟。朝中局勢不明,邊境上也還有不少隱患,遺詔之事關乎重大,我們不僅要尋得遺詔,更要有能力確保其能安全公布於眾,以正視聽。你和整個鄭伯公府的安全,亦是我們考慮的重中之重。”
這次對話,標誌著他們之間合作關係的正式確立,也為後續一係列驚心動魄的行動拉開了序幕。
他們明白,每一步都需小心謹慎,既要揭露真相,又要防止落入敵手的陷阱,一場關乎國運的較量即將展開。
“本妃還有一事想要問問鄭伯公。”
卿夢遲想到幾次慫恿三皇子逼宮奪位結果自己卻置身事外的卿國公,疑惑道。
“鄭伯公之前中毒乃是卿國公所下,但苦於沒有證據,你們二人曾經可是結拜兄弟,情同手足,不知他可問過伯公你關於先帝遺詔的下落?”
陸今安也接著問道:“被親近之人背叛迫害,鄭伯公可曾想過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