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天下大變之物
重生毒妃,惹上王爺逃不掉 作者:漪瀾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這些蛇並未真正攻擊,但有兩個被蛇咬傷的士兵惹得整個小隊中人皆害怕不已,且突如其來的恐慌足以讓人心生畏懼,懷疑這片森林是否還藏有其他未知的危險。
受到這次“自然警告”的影響,宋將軍的小隊成員們人心惶惶,他們意識到,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下,不僅難以發揮戰鬥力,而且持續的恐懼和不安可能使他們暴露於敵人麵前。
經過短暫而緊張的討論,他們決定暫時撤離這片不祥之地,分散前往距離京城幾十裏外的數個小縣城,那裏相對安全,且不易被人察覺,也沒有蛇蟲的紛擾,但想要迅速進攻京城,就不像之前那麽容易了。
況且,陸今安早已吩咐冷月安排手下盯緊那批人,絕對不會再讓他們回歸京城。
卿夢遲的計策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不僅成功地迫使宋將軍的秘密小隊遠離了京城,降低了他們對京城直接的威脅,同時也為陸今安和卿夢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得以進一步鞏固自身實力,調整戰略部署。
這一係列事件再次證明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皇權爭奪戰中,智慧、耐心與對時機的精準把握,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月圓之夜,京城內外籠罩在一片祥和而又神秘的氛圍中,京城的民眾紛紛議論著近日流傳的奇談——天象異變,紫陽金星即將顯現,預示著天下將有重大變故。
這一切的源頭,是一位名為炎慶的大師所開的法壇。
炎慶大師在卿夢遲的動作下,不僅深得皇上、宗親和權貴們們的喜愛,在民間也享有極高的聲譽,以其深厚的道行和精準的預測聞名遐邇。
這次,在接到卿夢遲的密信之後,他特地選擇在月圓之日,即十五日,舉行盛大的開壇做法,聲稱將揭示天機,引導人們趨吉避凶。
皇上對此也十分支持,特意停朝一天,帶著皇室宗親和滿朝文武前來共同鑒證。
在莊嚴輝煌的金鑾殿內,燭火搖曳,香煙繚繞,營造出一片神秘而肅穆的氛圍。
炎慶大師雙眼炯炯有神,身著一襲樸素卻蘊含無盡威嚴的袈裟,緩緩步入殿中。
他每一步都似乎踏著無形的梵音,讓四周的空氣都凝固了起來。
隨著炎慶大師的到來,金鑾殿內所有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他那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深邃眼眸上。
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麵帶敬畏,諸臣靜默,整個殿堂隻聽得到大師沉穩的呼吸聲。
大師站定於殿中央,雙手合十,閉目凝神片刻,似是在與天地溝通。
片刻之後,他緩緩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超脫世俗的智慧之光。
他輕啟朱唇,聲音雖不甚響亮,卻清晰地傳遍了大殿每一個角落。
“世事如夢幻泡影,皆有因果輪回。吾觀天象,察地理,感萬物之息,知天下大變之兆已現。此變化非人力所能左右,乃天地規律,循環往複之必然。”
語畢,炎慶大師微微抬手,指向京城之外。
“然,天機不可泄露全貌,吾僅言於此:未來之關鍵,藏於京郊後山,那裏有天地靈氣匯聚之地,亦是天下大變之物隱匿之所。此物或可助世,或可亂世,一切皆看世人如何取舍。”
言辭間,炎慶大師的語氣充滿了對未來的深深憂慮與期盼,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引人深思。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外麵的風聲似乎也變得格外沉重,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飄搖。
皇帝聞言,麵色凝重,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連忙躬身請教應對之策。
炎慶大師微微一笑,留下一句:“順應天道,以德化人,方能轉危為安。”
言罷,轉身緩緩離去,留給滿朝文武無限的思索與警醒。
自此,炎慶大師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朝野上下激起了層層波瀾,眾人皆知,一場關於尋找“天下大變之物”的秘旅,即將在京郊後山悄然展開。
卿國公,這位老謀深算的權臣,自然不會錯過任何可能改變局勢的線索。
自從卿夢遲在出嫁前夜以不經意的方式向他透露了一些關於《醫毒藥典》的隻言片語,他就一直在暗中留意與此相關的一切。
聽到炎慶大師的天象預言,再聯想到卿夢遲那不經意間的暗示,卿國公心中豁然開朗,認定京郊後山便是那傳說中《醫毒藥典》的藏匿之地。
先帝在世時便有傳聞,得《醫毒藥典》者得天下,卿國公一直在尋找藥典下落,炎慶大師又言明那為“天下大變之物”,想來此物便是藥典無疑。
即使他一直派卿平前去後山所尋無果,但宋一城和三皇子都已死,宋將軍若是真有藥典,也不至於被皇上訓斥差點兒抄家,現在炎慶大師都已經言明,想來《藥毒藥典》仍在京郊後山。
隻是需要一個契機,方才能找到罷了。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卿國公不動聲色地調動了自己的親信和心腹,暗中前往京郊後山,再次進行地毯式的搜索。
後山地形複雜,多有險峰峻嶺,加之密林叢生,尋常人難以輕易涉足。
然而,對於卿國公這樣有著豐富人脈和資源的人來說,找到一處隱秘之地並非難事。
經過數日的探尋,卿國公的手下卿平真的在一處隱蔽的山洞中發現了《醫毒藥典》的蹤跡。
一本破舊不堪的古籍被小心地藏在一個石壁後的暗格裏,上麵覆蓋著厚厚的灰塵,連字跡都有些模糊不清,隻隱約能看到“醫毒”二字,顯然已經多年未有人觸碰。
在卿平派人送來秘信談及此事之際,卿國公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知道若是藥典當真現世,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發現,更是他手中多了一張可以在朝堂爭鬥中左右逢源的王牌,六皇子離儲君之位也將更加近了。
當即又給卿平送去密令,讓他一定查探清楚。
這一次,他一定要找到《醫毒藥典》。
受到這次“自然警告”的影響,宋將軍的小隊成員們人心惶惶,他們意識到,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下,不僅難以發揮戰鬥力,而且持續的恐懼和不安可能使他們暴露於敵人麵前。
經過短暫而緊張的討論,他們決定暫時撤離這片不祥之地,分散前往距離京城幾十裏外的數個小縣城,那裏相對安全,且不易被人察覺,也沒有蛇蟲的紛擾,但想要迅速進攻京城,就不像之前那麽容易了。
況且,陸今安早已吩咐冷月安排手下盯緊那批人,絕對不會再讓他們回歸京城。
卿夢遲的計策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不僅成功地迫使宋將軍的秘密小隊遠離了京城,降低了他們對京城直接的威脅,同時也為陸今安和卿夢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得以進一步鞏固自身實力,調整戰略部署。
這一係列事件再次證明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皇權爭奪戰中,智慧、耐心與對時機的精準把握,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月圓之夜,京城內外籠罩在一片祥和而又神秘的氛圍中,京城的民眾紛紛議論著近日流傳的奇談——天象異變,紫陽金星即將顯現,預示著天下將有重大變故。
這一切的源頭,是一位名為炎慶的大師所開的法壇。
炎慶大師在卿夢遲的動作下,不僅深得皇上、宗親和權貴們們的喜愛,在民間也享有極高的聲譽,以其深厚的道行和精準的預測聞名遐邇。
這次,在接到卿夢遲的密信之後,他特地選擇在月圓之日,即十五日,舉行盛大的開壇做法,聲稱將揭示天機,引導人們趨吉避凶。
皇上對此也十分支持,特意停朝一天,帶著皇室宗親和滿朝文武前來共同鑒證。
在莊嚴輝煌的金鑾殿內,燭火搖曳,香煙繚繞,營造出一片神秘而肅穆的氛圍。
炎慶大師雙眼炯炯有神,身著一襲樸素卻蘊含無盡威嚴的袈裟,緩緩步入殿中。
他每一步都似乎踏著無形的梵音,讓四周的空氣都凝固了起來。
隨著炎慶大師的到來,金鑾殿內所有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他那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深邃眼眸上。
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麵帶敬畏,諸臣靜默,整個殿堂隻聽得到大師沉穩的呼吸聲。
大師站定於殿中央,雙手合十,閉目凝神片刻,似是在與天地溝通。
片刻之後,他緩緩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超脫世俗的智慧之光。
他輕啟朱唇,聲音雖不甚響亮,卻清晰地傳遍了大殿每一個角落。
“世事如夢幻泡影,皆有因果輪回。吾觀天象,察地理,感萬物之息,知天下大變之兆已現。此變化非人力所能左右,乃天地規律,循環往複之必然。”
語畢,炎慶大師微微抬手,指向京城之外。
“然,天機不可泄露全貌,吾僅言於此:未來之關鍵,藏於京郊後山,那裏有天地靈氣匯聚之地,亦是天下大變之物隱匿之所。此物或可助世,或可亂世,一切皆看世人如何取舍。”
言辭間,炎慶大師的語氣充滿了對未來的深深憂慮與期盼,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引人深思。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外麵的風聲似乎也變得格外沉重,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飄搖。
皇帝聞言,麵色凝重,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連忙躬身請教應對之策。
炎慶大師微微一笑,留下一句:“順應天道,以德化人,方能轉危為安。”
言罷,轉身緩緩離去,留給滿朝文武無限的思索與警醒。
自此,炎慶大師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朝野上下激起了層層波瀾,眾人皆知,一場關於尋找“天下大變之物”的秘旅,即將在京郊後山悄然展開。
卿國公,這位老謀深算的權臣,自然不會錯過任何可能改變局勢的線索。
自從卿夢遲在出嫁前夜以不經意的方式向他透露了一些關於《醫毒藥典》的隻言片語,他就一直在暗中留意與此相關的一切。
聽到炎慶大師的天象預言,再聯想到卿夢遲那不經意間的暗示,卿國公心中豁然開朗,認定京郊後山便是那傳說中《醫毒藥典》的藏匿之地。
先帝在世時便有傳聞,得《醫毒藥典》者得天下,卿國公一直在尋找藥典下落,炎慶大師又言明那為“天下大變之物”,想來此物便是藥典無疑。
即使他一直派卿平前去後山所尋無果,但宋一城和三皇子都已死,宋將軍若是真有藥典,也不至於被皇上訓斥差點兒抄家,現在炎慶大師都已經言明,想來《藥毒藥典》仍在京郊後山。
隻是需要一個契機,方才能找到罷了。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卿國公不動聲色地調動了自己的親信和心腹,暗中前往京郊後山,再次進行地毯式的搜索。
後山地形複雜,多有險峰峻嶺,加之密林叢生,尋常人難以輕易涉足。
然而,對於卿國公這樣有著豐富人脈和資源的人來說,找到一處隱秘之地並非難事。
經過數日的探尋,卿國公的手下卿平真的在一處隱蔽的山洞中發現了《醫毒藥典》的蹤跡。
一本破舊不堪的古籍被小心地藏在一個石壁後的暗格裏,上麵覆蓋著厚厚的灰塵,連字跡都有些模糊不清,隻隱約能看到“醫毒”二字,顯然已經多年未有人觸碰。
在卿平派人送來秘信談及此事之際,卿國公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知道若是藥典當真現世,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發現,更是他手中多了一張可以在朝堂爭鬥中左右逢源的王牌,六皇子離儲君之位也將更加近了。
當即又給卿平送去密令,讓他一定查探清楚。
這一次,他一定要找到《醫毒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