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當然知道函穀關隻有千餘秦卒,不過談判就是虛張聲勢加上討價還價,秦軍違反他與曹參的共識突進函穀關這一點,是能夠用來在談判中當作籌碼的,所以他才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以此來指責秦方。


    蕭何稍待了數息之後,才用譏諷的口吻說:“那麽說,如果漢王遣軍占據函穀殘關,上卿也不會有異議了?”


    陳平再次燦爛的笑了:“自無不可。”


    “隻是,”他話鋒一轉:“在下不太建議漢軍如此。”


    “此言又是何意呢?”蕭何認為陳平之前所說的就是個場麵話,譏諷的意思更濃了。


    “因為即使漢軍占據了函穀關,對漢王而言也不過是個虛幻的收獲。”陳平收起笑容:“於秦而言,在潼關築成之後,函穀關的屏障關中作用已經失去。”


    他帶著極為自信的神色說道:“去載霸王以諸侯聯軍三十萬之眾,都未觸及潼關城本身,甚至連潼關前的五道壁壘也僅破了三道就無功而返,再不提伐秦。漢軍占此函穀殘關,除了表明漢王對秦的敵意外,又有何它用?”


    “而漢王與秦為敵,既不符合國相與司農之間的共識,也對漢王沒什麽好處。”陳平話音轉冷:“漢國現有三郡都緊鄰於秦,若陛下怒,漢可有寧日?”


    蕭何麵現驚怒,兩手據案:“上卿此言可以理解為威脅嗎?”


    陳平的臉上就像安了開關一樣,哢嚓一下又是笑容滿麵:“當然不是,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就函穀殘城的作用而言,在下有一提議,不知國相是否可做主呢?”


    蕭何的驚怒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大秦真的再次揮軍出關,那現在的漢國就像當初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韓國一樣,絕對難堪一擊。不過他所說的“威脅”言語,則是一種色厲內荏下的故作強硬了。


    陳平與蕭何之間沒有曹參蕭何之間原有的兄弟情誼,所以也就不能像曹參那樣完全一副“相幫兄弟”的態度。


    兩人就像戲台上演戲一樣,都稱職的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政治啊。


    曹參此時恰到好處的打起了圓場:“兄何無需擔心,秦軍至函穀,乃是弟托請上卿向陛下進言,確是為助漢王一臂之力。申陽在三川曾拒絕與秦商賈往來,秦賈因此而出不了崤道。”


    曹參說的是事實,申陽因為對秦的恐懼,害怕秦以做生意為名派出商賈當細作,所以完全封鎖了對秦的通道,一副永遠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勢。


    “而陛下重商貿,山東雖然不願為秦土,做做交易總可以吧,可惜申陽無此頭腦。所以得知漢王想要取三川時,上卿代弟進言立即得陛下詔可,這才從潼關守軍中派出了萬卒。當得知申陽降漢王,也就立即撤回了。”曹參把話說完,向蕭何一禮。


    “至於仍在函穀關城留千餘卒,隻是擔心河南軍中流卒入關而已。這麽點兒兵力,可完全抗不住漢軍大舉來侵。”陳平用玩笑的口吻輕描淡寫著:“現在既然漢王穩住了三川,這千卒當然也就沒有繼續留在殘關內的必要了。”


    “那麽上卿剛才想要作何提議?”蕭何算是認可這個解釋,放緩了態度。


    “國相從司農這裏應該知道,陛下重農,也重商賈。”


    “參確實如此說過。”


    “秦占函穀,漢王必定覺得是個威脅。漢占函穀,則陛下也必會著惱。那何不將函穀關城作為兩方進行商賈交易的邊市呢?秦漢都不設兵,東西兩關門各設稅吏,完全當做市場和稅關看待。”


    陳平看蕭何正在思考,又加了一句:“關城由秦發匠役重新修築,但不複兵事構造,隻做交易之地,國相可使人監察築城,以證在下之言。”


    還有這等好事?蕭何滿肚子疑慮,抬眼望向曹參。


    曹參笑著頜首:“大兄無需疑慮,這雖出上卿之口,但實乃陛下之意,以商賈交易替代刀兵。弟也曾與大兄說過,陛下雖遣秦嘯卒十萬歸農,卻又發卒六萬移師隴西的河水以西以維護西域胡賈的交易通道安寧,可見陛下重商賈。當然,河西軍也能堵住匈奴西侵河西走廊的野心,可謂一舉兩得。”


    陳平保持著笑容:“在下亦可將關中軍力分布告知國相,國相可以此上奏漢王而安其心。”


    陳平這話說的讓蕭何無法回應。軍事部署向為機密之事,如果蕭何直言說你說吧我聽著,就顯得失禮了。可蕭何又確實想知道,因此隻能看著陳平,一言不發。


    陳平當然知道蕭何的心態,所以並沒有等蕭何發話:“潼關守軍三萬,武關守軍二萬,其西的嶢關有守軍一萬。藍田有中尉軍五萬,鹹陽有衛尉二萬。河東有原為趙將的李良軍三萬,麵向代國在霍邑有軍一萬,然後就是隴西郡河水以西方向,河水邊新築金城有二萬卒,河西走廊內築三城,有卒六萬,北疆九原到雁門一線約十五萬秦銳。”


    他停頓了一下讓蕭何和周苛理順,然後接著說:“北疆與河西雖有二十三萬大軍,而這些是無法隨時調回的,除非陛下想要放匈奴南下河南地,或不再關注西域商路。就此一算,在關中一帶實際上秦軍隻有十七萬,守關軍與衛尉不可動,可動的不過是中尉軍和河東李良軍共八萬而已,李良軍在河東當下還主要是在屯田。”


    陳平拿起自己案上的茶碗一舉:“國相就此可知,秦並無任何想要威脅漢王的意思,不然就無須將返關中的秦嘯解散十萬了。”


    這裏麵,陳平可沒有提及在九原屯田的十七萬周文降卒,這些人並未真的被秦坑殺之事雖然曹參已經透給過蕭何,但因為所去之地在北疆,邊遠苦寒,所以一般人都不會將其再算作大秦可用的力量。


    可是,這些降卒一直都在農閑時軍訓這事兒山東諸侯卻是無人知曉的,他們現有的戰力比隨周文伐秦時已經大大提高,雖未達到秦銳的程度可也相去不遠。


    胡亥並沒有打算調這些降卒參與日後重奪山東之戰,而是一旦需要的時候把秦銳調走,讓這些降卒組軍守北疆。他們開墾的田地、從山東遷來的家眷都在九原,守土的意誌甚至會比秦銳和秦嘯更強大。


    至於在巴郡建立的水軍就更沒必要“匯報”給劉邦了,這本就是用來突襲南郡乃至項羽的發家地江東的。


    有心人可能會根據老拙這個軍力部署算出,關中秦軍就算給解散了十萬,也仍然高達五十五萬(算上九原屯田卒),這養軍的軍費,關中巴蜀承擔的起嗎?


    且不說曹參主理的深耕和雙季糧,單就九原十幾萬降卒屯田,就已經可負擔北疆各郡秦銳邊軍的供給,如果大家還沒忘了的話,河西走廊三城也是要由守城軍屯田解決糧秣的,這一來,就有三十六萬大軍自己解決自己的口糧……對了,李良那三萬卒也是在河東屯田自給的。所以僅軍糧而言,關中和巴蜀隻要負擔守關軍與中尉和衛尉十幾萬卒而已。


    蕭何和周苛四目相對,都覺得秦人確實沒有足夠的餘力威脅漢國,當然秦守關軍之強,也是漢國完全不要想去破關的。


    蕭何向陳平施了一禮:“上卿的坦誠,何甚感激。上卿所言以函穀關為邊市之城,何還要奏稟大王定奪,但相信應無問題。”


    “隻是,”陳平忽然來了個轉折語,蕭何微微一凜。


    “秦與漢國相安相處是有條件的,就是漢王需安守三郡,莫要再起新波瀾。若漢王繼續擴土,則會給陛下以漢王有一統山東野心的感覺。國相設身處地的站在關中的立場上想一想,且不說漢王一統山東,就算漢王吞並趙魏,你們的力量就已大增到可以威脅關中的程度了。若讓陛下心中有了異念,對漢對秦對百姓,恐都非好事。”


    陳平開出了一個劉邦肯定不能接受的條件,其目的卻是要給蕭何留下一個秦很珍惜現有的和平局麵之錯覺。


    陳平陰險,可見一斑。


    _


    咱們這個胡亥並非是良善之輩,縮回關中隻是一種為了再重取山東的戰略性退卻舉措,這一點曹參心知肚明,陳平的話不過是一種政治謀略,曹參也是理解的。可曹參仍然心存幻想,希望劉邦能就此收手,並向關中稱臣。


    曹參在秦廷這幾年裏認定了胡亥是個關注百姓生活的皇帝,還是個能聽進諫言的皇帝,不然他也不會成為把皇帝比為聖人的始作俑者。


    山東戰火如荼,關中卻是一片安寧,皇帝投入山東平叛的主要兵力是刑徒占了大半的秦銳,從關中百姓中征兵隻執行了很短的時間就隨著任囂帶回百越卒夫,也都重新歸民,因此關中民間完全沒有一絲一毫因戰爭而產生的陰霾,頗有“秦女不知山東亂,隔水猶唱後庭花”的感覺。這極大的方便了曹司農的工作,且皇帝重手工業發展和行商,也讓有了餘糧的百姓生活品質頗有改善。


    所以曹參甚至對未來秦軍再出關中、重新橫掃山東有了期待,若皇帝分不同地域對秦律進行適應性改變減少山東百姓精神壓力,加上農耕和工貿政策推行,這樣的皇帝確實適合成為全天下的聖主。


    他現在對秦人巨大的軍事潛力非常清楚,雖然陳平剛才所述的秦軍配屬上,當下確實沒有多少機動兵力可用於重伐山東,但作為九卿之一,曹參知道隻要秦廷開始動員,輕鬆就能征集十五到二十萬經過定期軍訓的軍卒。北疆若以屯田降卒組軍防範匈奴,章邯至少可抽調十五萬秦銳立即借道代國殺入趙地,而且代國本身至少還可為大秦提供五萬以上的兵員。


    四十萬!曹參自己都被自己的估算嚇了一跳。


    這還是皇帝在基本不影響北疆、河西防禦的情況下,立時就可投入的軍力。要是皇帝再從河西軍中抽調四萬,將部分守關軍轉為攻擊力量,加上中尉軍就是不低於五十五萬!


    曹參一驚之下馬上醒過悶兒來,原因在於自己算上了九原屯田降卒。這些人的存在雖然上次已經告訴了蕭何,等於通過蕭何之口泄露進了山東,但由於九原遠在北疆,一般人出於思維定勢,通常不會想到把被發配到苦寒幽遠之地的這些人再看作一股強大的武力,隻會當作刑徒一般認為被老秦欺壓著,因此也就不會算進大秦的兵力裏。


    曹參歎了口氣。


    兵源因素外,司馬昌全心冶鐵,再有一兩年鐵刀就能在秦軍中完全替代銅劍。匠師台裏也是新品迭出,軍事裝備上山東諸侯更是無法與秦軍相抗衡。


    現在聖人隻是體恤百姓生活壓力和關注軍卒生命,不想增加無謂的傷亡,所以才靜觀山東內鬥,以待山東各方打的精疲力竭的時候,突然出兵坐收漁人之利。


    曹參當然也知道皇帝想要山東出現兩到三方力量進行內耗的策略,而且劉邦就是皇帝很“期許”的一股主要力量。可作為曾是劉邦、蕭何一眾兄弟中一員的他,對這幫老兄弟們的感情依舊深厚,所以內心中並不願意他們拚死拚活後,被自家的聖人從身後一鼓聚殲掉。


    曹參不會把皇帝的陰險政策透給老兄弟們,因為他已被皇帝折服而無比忠誠。可他還是希望劉邦能擇機歸順聖人,這樣當秦軍重入山東時,劉邦若能為大秦出兵當馬前卒。從代國與南越國的先例看,聖人不是始皇帝,並不急於實現天下一統於中央,而是會通過一部分封國慢慢過渡,所以給劉邦一郡兩郡之地立國並不是不可能的。


    要是劉邦能夠順服,曹參既可全了兄弟之義,還能以自己現有的地位和權力更大限度的幫助這些老兄弟們。


    但是,這可能嗎?


    以實現聖人要山東內鬥的情況看,山東各股勢力中也隻有劉邦和老兄弟們的野心能讓山東鬥起來。


    曹參心中長歎。


    _


    蕭何聽到陳平所說的“條件”後,麵現掙紮之色。答應吧,他清楚劉邦的野心。不答應吧,要是秦人與漢國為敵,那後果也是無法承受的。


    “上卿所言,何深為讚同。”蕭何的政治家風度又拿出來了:“我王已有三郡之地,並以雒陽為國都,其意已滿。所以若無他國尋釁,我王應不會再有攻伐之舉。”


    先答應了再說吧,至少這個秋冬,劉邦應該不會啟動東伐西楚。要想跟西楚開戰,現在也找不到大義之名。沒有大義之名,單憑現有的十萬漢軍是打不過西楚霸王的。隻有憑借大義之名,才能聚諸侯之力共同伐之。


    蕭何與曹參都不知道但陳平很清楚的是,胡亥正在給劉邦創造大義之名呢。


    盡歡而散。


    這種談判不可能簽署書麵協議,兩邊都認可就夠了。


    曹參向後麵一招手,一隊軍卒趕出兩輛革車走了過來。周苛也向後招手,兩個軍卒也趕著一輛革車走上前來。


    秦方的禮物是以陳平和曹參的私人名義贈給蕭何與周苛私人的,自然蕭何的禮物也是以他和周苛的私人名義贈給陳平和曹參私人的。


    秦漢兩方並沒有正式的國與國關係,以曾經一統天下的大秦而言,也絕對不會公開認可處於叛亂一方的漢國能與秦平起平坐,所以互贈禮物隻能以私人名義進行。


    漢方的禮物主要是珠寶、金、帛等物,而秦方的禮物則豐富且實用,包括五把鐵製亮劍,五把環首鐵刀,兩箱上好的茶葉,一箱精美的瓷器,二十匹蜀錦,還有……


    一小匣紙。


    諸位看客可能覺得,老拙既然寫這種題材,為啥一直都沒有造紙呢?胡亥既然是現代人的思維,那對使用竹簡肯定是頗不耐煩的,又重,又寫不了多少字(古文超級簡練的文法,估計就與竹簡的這些麻煩有關),還占地不易存放。更關鍵的是,還不利於印刷術的應用。


    所以,胡亥在匠師台成立之初,就已經下達了研究造紙的任務。不過咱們的胡亥在這方麵著實是個大棒槌,幾乎是一竅不通,隻知道紙是木頭、稻草、或者還有竹子什麽的造出來的,從電視新聞中也聽到過造紙業使用燒堿使造紙廢水成為汙染源,可完全不明白燒堿在造紙中的作用。而且,這個時代所用的堿就是草木灰,他估摸著也沒有燒堿那麽強的堿性。


    好在他曾在旅遊時見過製造宣紙的展示工藝,記得個大致過程,把什麽什麽樹的樹皮撕下來,還有稻草,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水裏漚著,然後再煮,漚和煮似乎還不是一次就夠,至於漂白就是漚過之後,拿到山坡上曬個一年兩年……


    他把這些自己知道的東西跟匠師台一說,就大撒手不管了。匠師們自然也是一腦袋漿糊,甚至不知道皇帝最終想要什麽樣的成品。


    好在皇帝除了一些交代得比較明白的、或與軍品相關的東西外,通常都不給任何期限,你不明白的還可無限次的谘詢皇帝,弄出來的東西拿給皇帝看之後若不滿意,你還可以不斷再試,所以指定負責造紙的匠師來來回回用了這幾年的時間,剛剛才算做出了一些紙張。


    曬得時間夠長,所以這些紙夠白,可抄紙的技藝不太過關,所以這些紙仍然較厚。但這要與竹簡木簡相比,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了。


    陳平取出一張紙,示範性的寫了幾個字,蕭何就給折服了。陳平還表示,今天贈與的這些“私人禮品”,除了刀劍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能交易外,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在函穀關市場上交易,這也就讓秦漢之間的貿易在蕭何眼中變得愈發重要了,尤其是紙、瓷器和茶葉,這幾樣東西當下隻有關中出產。


    曹參隨即適時的提出,茶葉是可以提供技術與匠人,讓蕭何能在南郡、南陽等適宜之地種植和采收加工的,優質茶葉蕭何也可以自行推廣出售,不那麽優質的茶葉還可緊壓為茶磚,與關中交易,關中會將這些茶磚賣到遊牧區,那邊的需求量極大。當然,茶樹苗和工匠的提供不是無償的,但肯定漢國一方是受益者,這個賬蕭何算的過來。


    另外,位於河東郡的解池(今運城鹽池)產鹽也可交易,蕭何還可以宜陽鐵山的礦石與關中交易。說到鐵礦,陳平微笑著表示,並不強求,因為關中也有礦足用,隻是為國相提供一種可供交易的物品而已,若國相認為這東西涉及軍械製造不願交易,也隨意。


    _


    雒陽,漢王宮。


    “雙方不駐軍,當做交易市場?”劉邦剛剛聽完蕭何的匯報,開始提出自己的疑問:“秦人未重占函穀關前,我方斥侯可直趨潼關探查秦人動靜,秦人斥侯也可直趨陝縣探查。現在既然雙方都不越過函穀關,可陝縣距離函穀關近,秦人斥侯想要偵知陝縣軍事易,而函穀關距離潼關百多裏,要讓我方斥侯避開秦人悄然探查這百多裏情況,比秦人探查南北崤道要難多了。而秦人若在函穀西伏以重兵,須臾即可衝出函穀而至。”


    周苛行禮:“大王,臣提出了這個問題,司農參與上卿平悄聲商討了片刻,就說雙方均可公開遣人做相互探查,漢斥侯最多可有二十人過函穀直至潼關前,秦斥侯也是二十,但隻到陝縣,並不進入南北崤道。”


    張良嘿嘿一笑:“大王,看來秦人至少在當下還真的並不想與漢為敵。當然,就算我等能直接探查到潼關前,秦人據有雄關也是不懼漢軍的。臣認為國相此番很有收獲,至少暫時不用擔心秦人對大王不利。”


    他從案上拿起劉邦剛剛從“私人禮品”中賜給他的一把鐵劍,抽劍出鞘仔細看了看,還劍入鞘:“秦人所製刀劍甚精啊。臣聞伐趙秦嘯軍中,至少那數萬騎卒是人手一柄鐵刀,銅劍遇之立斷,由此可見秦人已經開始在軍中用鐵製刀劍替代銅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陰謀天下秦二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抱璞老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抱璞老人並收藏陰謀天下秦二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