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麽下去有點難啊!”
對於寧昊的感慨肖銘也是認同的點點頭。對抗好萊塢不是口號,得看電影的票房表現。
“別光顧著感慨了,《無人區》你重新剪一下。”
“能過審了?”
聽肖銘提到自己那部被禁的作品,寧昊很是激動的問道。
“具體如何不清楚,張局那邊說會好好斟酌。”
上麵有這話就行,寧昊準備好好剪一下重新送審。
“我得去一趟美利堅,實在沒時間參加。”
肖銘在和寧昊閑聊時,接到陳嘉尚打來的邀請電話,再一次拒絕出席金像獎。
“金像獎啊?”
肖銘點點頭。
肖銘憑借《颶風營救》入圍了最佳導演,作為金像主席的陳嘉尚特意致電肖銘,希望能夠邀請他參加,隻是結果與之前一般無二。
總共才區區58部影片參與金像獎的角逐,如此囧境之下,還抱殘守缺,活該淪為市級表彰大會。
而且肖銘可不想跟薑聞一樣,滿懷希望帶著《讓子彈飛》參加,結果13項提名,隻中了個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直接被狠狠涮了一波。
“這次去美利堅什麽時候回國?京城電影節你得來給我站台啊!”
寧昊作為本屆京城國際電影節的形象大使,當然想要拉肖銘參加。
“到時候再看吧!”
肖銘沒拒絕也沒答應,他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回國。
肖銘是15號飛往美利堅,他不是找借口敷衍陳嘉尚,而這屆金像獎的最大贏家是《桃姐》,把四項大獎收入囊中,而劉得華也憑借《桃姐》連莊了金像影帝。
肖銘人在北美,盡享齊人之福。
而國內電影市場卻是哀鴻遍野。
重映的《泰坦尼克號》首周票房突破4.3億,“大船”的熱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這個成績,讓中國超越北美成為全世界為該片貢獻票房最多的國家,被“驚動”的詹姆斯·卡梅隆在上節目時笑著表示,票房好,激情戲被刪剪他也無所謂了。
《泰坦尼克號》成為第一部中國票房超美國票房的美國影片,默多克特意發推特感歎“中國成為好萊塢影片成長最快的新市場”。
默多克這話可以理解為:人傻錢多,速來!
緊接著《超級戰艦》上映,首日票房1800萬,首周突破1.15億。
四月檔,兩艘巨艦紛紛就位。
第一個撞上去的是黃小明的《匹夫》。
而這部《匹夫》黃小明還是首任出品人,電影拍攝過程中,《匹夫》出現資金缺口,黃小明自掏腰包成為影片的投資人之一,並笑稱自己要和這部戲“同生死共患難”,說要為中國電影爭氣。
真實原因卻是《匹夫》的投資人撤資,黃小明是沒得辦法才出資填補這個窟窿。
然後23號《匹夫》的首日票房250萬,對於原時空多出一百多萬,主要是因為《黃金大劫案》定檔27號,跟《匹夫》不在是同一天上映。
隻是這時上映兩周的《泰坦尼克號》總票房突破7億,《匹夫》撞了個粉身碎骨。
這一下《黃金大劫案》被眾人寄予厚望,寧昊盡快不是導演,但本來不喜歡宣傳他這次卻沒有落下,麵對采訪寧昊表示“好萊塢給國產電影的壓力比較大,所以隻能盡可能地幫國產工業一些忙,幫國產工業做一些推廣、宣傳”。
27號,《黃金大劫案》首日票房850萬,首周三天票房3600萬。
電影投資5000萬,回本壓力不小。
麵對好萊塢,這次銘明製作出品的電影同樣敗下陣來,奇跡不在。
不過作為新人導演,申奧表現不錯,而且寧昊雖然盡心宣傳電影,但銘明傳媒宣發時卻未把寧昊作為最大賣點,所以並未遭受口碑反噬。相反,沒有上當受“騙”的觀眾和業內人士都紛紛表示銘明又培養出了一個不錯的新入導演。
電影要有好的票房,除了品質,營銷也是一部電影能否暢銷的關鍵。如果過分依靠“寧昊”這塊牌子,雖然能一時把觀眾“騙”進電影院,但會導致觀眾的觀影預期和實際造成落差,最後隻會自食惡果。
緊接著就是《殺生》,管虎+黃博,首日票房230萬。
這一場“小米加步槍”對抗“洋艦大船”的戰役,可謂完敗。
有院線人士在五一假期之前對於三部國產片的票房預計是:《黃金大劫案》2億元、《匹夫》5000萬元以及《殺生》3000萬元,現在看來這個預測實在太過樂觀。
如果國產電影是被好萊塢的強片打敗,那反而是好事,但《超級戰艦》是一部大爛片,竟然在國內市場首周票房破億,最終票房3.1億,國產電影輸給這樣的好萊塢電影,是會讓人覺得很不服氣的。
在兩艘大船夾擊、“複仇者”又迎頭趕上的態勢下,《黃金大劫案》《殺生》《匹夫》的前景如何,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這種情況下,一些業內人士當然少不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了。
第一個意見就是國產電影導演權力大於能力。
“國產電影導演並非都是攝影、服裝、剪輯、配樂的專家,但什麽都管,權力嚴重大於能力,卻鮮有人自省並努力學習相關技術、培養相關人才。”
“國產電影導演當製片人、有終剪權,卡梅隆都沒這兩樣。他們天天抱怨缺好製片人、缺好剪輯、缺好配樂……恰恰因為他們習慣了掌控一切,更可笑他們還未必每樣都懂。”
說的確實有道理,很多導演不是鄙視商業,就是圈錢拍爛的大片,又有幾個導演在鑽研類型片來扞衛國產電影的市場?
第二個意見就是呼籲依靠政策幫忙。
“中國任何行業如果政策不給力,就算是天才也是個肌無力。”
“要盡快確立電影分級製度,讓國產片有更多的施展空間,這樣才有力量去對抗好萊塢在成熟電影工業下拍出的電影。”
這意思就是很多導演被政策束縛住了手腳,思想無法自由表達,得鬆綁。
可是想和好萊塢抗爭,難道不是也拍出個大船和阿凡達嗎?靠政策有什麽用?
真以為廣電這口鍋什麽都能背?有問題就甩給審核,這是什麽道理?
難道不是自身能力問題?就算“任你行”,你該撲街還是要撲街。
對於寧昊的感慨肖銘也是認同的點點頭。對抗好萊塢不是口號,得看電影的票房表現。
“別光顧著感慨了,《無人區》你重新剪一下。”
“能過審了?”
聽肖銘提到自己那部被禁的作品,寧昊很是激動的問道。
“具體如何不清楚,張局那邊說會好好斟酌。”
上麵有這話就行,寧昊準備好好剪一下重新送審。
“我得去一趟美利堅,實在沒時間參加。”
肖銘在和寧昊閑聊時,接到陳嘉尚打來的邀請電話,再一次拒絕出席金像獎。
“金像獎啊?”
肖銘點點頭。
肖銘憑借《颶風營救》入圍了最佳導演,作為金像主席的陳嘉尚特意致電肖銘,希望能夠邀請他參加,隻是結果與之前一般無二。
總共才區區58部影片參與金像獎的角逐,如此囧境之下,還抱殘守缺,活該淪為市級表彰大會。
而且肖銘可不想跟薑聞一樣,滿懷希望帶著《讓子彈飛》參加,結果13項提名,隻中了個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直接被狠狠涮了一波。
“這次去美利堅什麽時候回國?京城電影節你得來給我站台啊!”
寧昊作為本屆京城國際電影節的形象大使,當然想要拉肖銘參加。
“到時候再看吧!”
肖銘沒拒絕也沒答應,他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回國。
肖銘是15號飛往美利堅,他不是找借口敷衍陳嘉尚,而這屆金像獎的最大贏家是《桃姐》,把四項大獎收入囊中,而劉得華也憑借《桃姐》連莊了金像影帝。
肖銘人在北美,盡享齊人之福。
而國內電影市場卻是哀鴻遍野。
重映的《泰坦尼克號》首周票房突破4.3億,“大船”的熱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這個成績,讓中國超越北美成為全世界為該片貢獻票房最多的國家,被“驚動”的詹姆斯·卡梅隆在上節目時笑著表示,票房好,激情戲被刪剪他也無所謂了。
《泰坦尼克號》成為第一部中國票房超美國票房的美國影片,默多克特意發推特感歎“中國成為好萊塢影片成長最快的新市場”。
默多克這話可以理解為:人傻錢多,速來!
緊接著《超級戰艦》上映,首日票房1800萬,首周突破1.15億。
四月檔,兩艘巨艦紛紛就位。
第一個撞上去的是黃小明的《匹夫》。
而這部《匹夫》黃小明還是首任出品人,電影拍攝過程中,《匹夫》出現資金缺口,黃小明自掏腰包成為影片的投資人之一,並笑稱自己要和這部戲“同生死共患難”,說要為中國電影爭氣。
真實原因卻是《匹夫》的投資人撤資,黃小明是沒得辦法才出資填補這個窟窿。
然後23號《匹夫》的首日票房250萬,對於原時空多出一百多萬,主要是因為《黃金大劫案》定檔27號,跟《匹夫》不在是同一天上映。
隻是這時上映兩周的《泰坦尼克號》總票房突破7億,《匹夫》撞了個粉身碎骨。
這一下《黃金大劫案》被眾人寄予厚望,寧昊盡快不是導演,但本來不喜歡宣傳他這次卻沒有落下,麵對采訪寧昊表示“好萊塢給國產電影的壓力比較大,所以隻能盡可能地幫國產工業一些忙,幫國產工業做一些推廣、宣傳”。
27號,《黃金大劫案》首日票房850萬,首周三天票房3600萬。
電影投資5000萬,回本壓力不小。
麵對好萊塢,這次銘明製作出品的電影同樣敗下陣來,奇跡不在。
不過作為新人導演,申奧表現不錯,而且寧昊雖然盡心宣傳電影,但銘明傳媒宣發時卻未把寧昊作為最大賣點,所以並未遭受口碑反噬。相反,沒有上當受“騙”的觀眾和業內人士都紛紛表示銘明又培養出了一個不錯的新入導演。
電影要有好的票房,除了品質,營銷也是一部電影能否暢銷的關鍵。如果過分依靠“寧昊”這塊牌子,雖然能一時把觀眾“騙”進電影院,但會導致觀眾的觀影預期和實際造成落差,最後隻會自食惡果。
緊接著就是《殺生》,管虎+黃博,首日票房230萬。
這一場“小米加步槍”對抗“洋艦大船”的戰役,可謂完敗。
有院線人士在五一假期之前對於三部國產片的票房預計是:《黃金大劫案》2億元、《匹夫》5000萬元以及《殺生》3000萬元,現在看來這個預測實在太過樂觀。
如果國產電影是被好萊塢的強片打敗,那反而是好事,但《超級戰艦》是一部大爛片,竟然在國內市場首周票房破億,最終票房3.1億,國產電影輸給這樣的好萊塢電影,是會讓人覺得很不服氣的。
在兩艘大船夾擊、“複仇者”又迎頭趕上的態勢下,《黃金大劫案》《殺生》《匹夫》的前景如何,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這種情況下,一些業內人士當然少不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了。
第一個意見就是國產電影導演權力大於能力。
“國產電影導演並非都是攝影、服裝、剪輯、配樂的專家,但什麽都管,權力嚴重大於能力,卻鮮有人自省並努力學習相關技術、培養相關人才。”
“國產電影導演當製片人、有終剪權,卡梅隆都沒這兩樣。他們天天抱怨缺好製片人、缺好剪輯、缺好配樂……恰恰因為他們習慣了掌控一切,更可笑他們還未必每樣都懂。”
說的確實有道理,很多導演不是鄙視商業,就是圈錢拍爛的大片,又有幾個導演在鑽研類型片來扞衛國產電影的市場?
第二個意見就是呼籲依靠政策幫忙。
“中國任何行業如果政策不給力,就算是天才也是個肌無力。”
“要盡快確立電影分級製度,讓國產片有更多的施展空間,這樣才有力量去對抗好萊塢在成熟電影工業下拍出的電影。”
這意思就是很多導演被政策束縛住了手腳,思想無法自由表達,得鬆綁。
可是想和好萊塢抗爭,難道不是也拍出個大船和阿凡達嗎?靠政策有什麽用?
真以為廣電這口鍋什麽都能背?有問題就甩給審核,這是什麽道理?
難道不是自身能力問題?就算“任你行”,你該撲街還是要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