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梁世知歇斯底裏的質問,韓令麵色如常,非常淡然說道:
“世子殿下請放心,我們大將軍這麽做,自有深意,是絕對不會坑害世子殿下的。”
也難怪梁世知著急,這幾日不間斷的攻城,導致閩軍出現了不小的傷亡,短短幾日,閩軍死傷近萬人。
閩國與燕國沒法比,燕國人丁繁榮,兵力雄厚,而梁世知帶來的這十萬大軍是閩國最後的一點家底,容不得半分閃失。
即便韓令讓他放心,梁世知依舊心憂。
他看著韓令,厲聲說道:
“韓將軍,這段時間我閩軍死了這麽多將士,這仗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你總要給我一個確切的時間吧。”
“還有,你說常將軍另有安排。”
“什麽安排?”
“你總要讓我知道吧。”
韓令微微搖頭,淡聲說道:
“別說是你,就算是末將也不知道。”
“大將軍隻告訴我,他另有安排,我們隻需要聽命行事。”
聽到韓令這樣說,梁世知被氣的一時語塞。
韓令見他這般樣子,寬慰道:
“世子殿下放寬心,如今閩國已經與燕國聯盟,我們便是一家人,不會坑你們的。”
梁世知冷哼一聲,語氣略帶不滿的說道:
“但願如此!”
說完這句話,他便拂袖而去。
…………
又過了一日,燕軍依舊猛烈的攻城,不給楚軍一點喘息的機會。
是日夜,天地歸於平靜。
一道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閃耀。
這方天地的生靈不約而同的看向天空。
郢都城外的燕軍、閩軍,以及城內的楚軍都注意到了這一幕。
三國軍隊不約而同的加緊戒備。
而陳積看到後,囑咐燕軍無須慌亂,然後連忙跑到常閔的營帳。
常閔此時正站在自己營帳之外,欣賞著這朵煙花。
待陳積走到他麵前,常閔淡淡的問道:
“他們來了?”
陳積略帶激動的點了點頭,興奮的說道:
“他們來了。”
常閔微微頷首,拍了拍韓令的肩膀說道:
“走!”
“咱們去迎接他們。”
陳積拱手稱是。
……
在燕軍大帳的不遠處,一路人馬正在不斷逼近。
這路人馬扛著燕軍大旗,卻不完全是軍隊。
隻見隊伍兩側的人馬身著燕軍甲胄,中央則是身著布衣的平頭百姓。
在這些百姓當中,大多數是年邁的老人或者是女人,甚至有些懷裏都抱著孩子。
這些百姓並非囚徒或者勞役,而這些燕軍也並非是押送,而是護送。
似乎是為了照顧這些百姓,隊伍的行軍速度比較緩慢。
離燕軍營寨還有很短的距離,他們卻走了很久。
……
過了好一會,這隊人馬終於行至燕軍營寨前。
此時常閔和陳積已經帶著幾名重要將領在營寨門口等候。
那隊人馬的領頭人看到常閔和陳積後,連忙下馬,並跑到他們麵前行禮道:
“末將駱奮拜見大將軍,拜見陳將軍。”
常閔趕忙將其扶起來,笑著說道:
“這一路辛苦你了。”
駱奮連忙擺手說道:
“不幸苦,不幸苦。”
“末將也是聽命行事。”
言及此處,他還看陳積一眼。
陳積自蜀地沿漢江順流東進至此,故意分出了兩萬人馬,讓他們去搜尋楚軍的家人,並帶到這裏來。
陳積看向駱奮,輕聲問道:
“此次你帶來了多少百姓?”
駱奮拱手說道:
“五千有餘。”
陳積微微頷首,繼續問道:
“這些百姓都是城內楚軍的親人麽?”
駱奮點了點頭,抱拳回道:
“陳將軍放心,屬下不敢馬虎,這些百姓都是城內楚軍的親人。”
陳積鬆了口氣,又問道:
“路上沒出什麽意外吧。”
駱奮點了點頭,沉吟道:
“沒有。”
“這些百姓大都思念軍中的親人,屬下答應他們,隻要能說服他們在楚軍中的親人投降,我燕軍便既往不咎,而且還有功勞。”
“所以這些百姓都是自願來幫我們勸降城內楚軍的。”
常閔聽到這些,很是高興,上一次他率兵攻打楚國,壽州城軍民一心,讓他止步壽州城。
當時楚國民心未失,而今這些楚地百姓已經願意接納燕軍,說明人心思燕。
如此一來,大事必成!
常閔看向陳積,淡聲問道:
“如何安置這些百姓,恐怕你也都做好準備了吧。”
陳積點了點頭,拱手說道:
“我在燕軍營寨右側專門搭建了帳篷供百姓休息。”
常閔點了點頭,又問道:
“糧食夠麽?”
陳積點頭說道:
“這一點大將軍放心,糧草很充足。”
常閔一臉欣慰的拍了拍陳積的肩膀,然後對駱奮說道:
“你先去把百姓安置好。”
“明日再行招撫之策。”
駱奮抱拳說道:
“是!”
說罷,他轉身就要去安置百姓,
就在這時,常閔忽然叫住了他,並問道:
“羅將軍,這些百姓中有沒有會唱楚地民謠的?”
駱奮愣了愣,繼而點頭說道:
“有!”
“有很多!”
“我們再來的路上,有些百姓閑著無聊,便會喊唱民謠。”
常閔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很好!很好!”
“你立刻去把這些會唱民謠的百姓都挑出來。”
駱奮雖然不解,但還是抱拳稱是,然後轉身回到自己的隊伍中。
陳積微微一笑,看著常閔問道:
“大將軍這是要擾亂楚軍的軍心啊!”
常閔搖了搖頭,淡然說道:
“我這是想讓他們活下來!”
“想讓他們與自己的家人團聚。”
“我燕軍也能少犯些殺孽。”
聞言,陳積拱手說道:
“大將軍仁慈、英明!”
常閔見陳積故意打趣他,故作氣憤的給了他一拳,然後二人一同回到營帳。
很快,駱奮就將百姓給安置好了。
由於會唱楚地民謠的百姓有很多,駱奮從中挑選出一千人來向常閔複命。
常閔看到帳外這一千楚地百姓,柔聲說道:
“諸位,我燕軍至此,無意傷害你們,實在是楚國朝廷無道,上欺我燕國,下虐百姓,我燕國必須替天行道。”
“我知道你們的親人都在楚軍中當值,你們放心,我燕國也無意傷害他們,隻要你們能勸說自己的親人投降,我燕國不但既往不咎,而且還會幫你們重建家園。”
“請你們相信我,相信大燕!”
“世子殿下請放心,我們大將軍這麽做,自有深意,是絕對不會坑害世子殿下的。”
也難怪梁世知著急,這幾日不間斷的攻城,導致閩軍出現了不小的傷亡,短短幾日,閩軍死傷近萬人。
閩國與燕國沒法比,燕國人丁繁榮,兵力雄厚,而梁世知帶來的這十萬大軍是閩國最後的一點家底,容不得半分閃失。
即便韓令讓他放心,梁世知依舊心憂。
他看著韓令,厲聲說道:
“韓將軍,這段時間我閩軍死了這麽多將士,這仗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你總要給我一個確切的時間吧。”
“還有,你說常將軍另有安排。”
“什麽安排?”
“你總要讓我知道吧。”
韓令微微搖頭,淡聲說道:
“別說是你,就算是末將也不知道。”
“大將軍隻告訴我,他另有安排,我們隻需要聽命行事。”
聽到韓令這樣說,梁世知被氣的一時語塞。
韓令見他這般樣子,寬慰道:
“世子殿下放寬心,如今閩國已經與燕國聯盟,我們便是一家人,不會坑你們的。”
梁世知冷哼一聲,語氣略帶不滿的說道:
“但願如此!”
說完這句話,他便拂袖而去。
…………
又過了一日,燕軍依舊猛烈的攻城,不給楚軍一點喘息的機會。
是日夜,天地歸於平靜。
一道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閃耀。
這方天地的生靈不約而同的看向天空。
郢都城外的燕軍、閩軍,以及城內的楚軍都注意到了這一幕。
三國軍隊不約而同的加緊戒備。
而陳積看到後,囑咐燕軍無須慌亂,然後連忙跑到常閔的營帳。
常閔此時正站在自己營帳之外,欣賞著這朵煙花。
待陳積走到他麵前,常閔淡淡的問道:
“他們來了?”
陳積略帶激動的點了點頭,興奮的說道:
“他們來了。”
常閔微微頷首,拍了拍韓令的肩膀說道:
“走!”
“咱們去迎接他們。”
陳積拱手稱是。
……
在燕軍大帳的不遠處,一路人馬正在不斷逼近。
這路人馬扛著燕軍大旗,卻不完全是軍隊。
隻見隊伍兩側的人馬身著燕軍甲胄,中央則是身著布衣的平頭百姓。
在這些百姓當中,大多數是年邁的老人或者是女人,甚至有些懷裏都抱著孩子。
這些百姓並非囚徒或者勞役,而這些燕軍也並非是押送,而是護送。
似乎是為了照顧這些百姓,隊伍的行軍速度比較緩慢。
離燕軍營寨還有很短的距離,他們卻走了很久。
……
過了好一會,這隊人馬終於行至燕軍營寨前。
此時常閔和陳積已經帶著幾名重要將領在營寨門口等候。
那隊人馬的領頭人看到常閔和陳積後,連忙下馬,並跑到他們麵前行禮道:
“末將駱奮拜見大將軍,拜見陳將軍。”
常閔趕忙將其扶起來,笑著說道:
“這一路辛苦你了。”
駱奮連忙擺手說道:
“不幸苦,不幸苦。”
“末將也是聽命行事。”
言及此處,他還看陳積一眼。
陳積自蜀地沿漢江順流東進至此,故意分出了兩萬人馬,讓他們去搜尋楚軍的家人,並帶到這裏來。
陳積看向駱奮,輕聲問道:
“此次你帶來了多少百姓?”
駱奮拱手說道:
“五千有餘。”
陳積微微頷首,繼續問道:
“這些百姓都是城內楚軍的親人麽?”
駱奮點了點頭,抱拳回道:
“陳將軍放心,屬下不敢馬虎,這些百姓都是城內楚軍的親人。”
陳積鬆了口氣,又問道:
“路上沒出什麽意外吧。”
駱奮點了點頭,沉吟道:
“沒有。”
“這些百姓大都思念軍中的親人,屬下答應他們,隻要能說服他們在楚軍中的親人投降,我燕軍便既往不咎,而且還有功勞。”
“所以這些百姓都是自願來幫我們勸降城內楚軍的。”
常閔聽到這些,很是高興,上一次他率兵攻打楚國,壽州城軍民一心,讓他止步壽州城。
當時楚國民心未失,而今這些楚地百姓已經願意接納燕軍,說明人心思燕。
如此一來,大事必成!
常閔看向陳積,淡聲問道:
“如何安置這些百姓,恐怕你也都做好準備了吧。”
陳積點了點頭,拱手說道:
“我在燕軍營寨右側專門搭建了帳篷供百姓休息。”
常閔點了點頭,又問道:
“糧食夠麽?”
陳積點頭說道:
“這一點大將軍放心,糧草很充足。”
常閔一臉欣慰的拍了拍陳積的肩膀,然後對駱奮說道:
“你先去把百姓安置好。”
“明日再行招撫之策。”
駱奮抱拳說道:
“是!”
說罷,他轉身就要去安置百姓,
就在這時,常閔忽然叫住了他,並問道:
“羅將軍,這些百姓中有沒有會唱楚地民謠的?”
駱奮愣了愣,繼而點頭說道:
“有!”
“有很多!”
“我們再來的路上,有些百姓閑著無聊,便會喊唱民謠。”
常閔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很好!很好!”
“你立刻去把這些會唱民謠的百姓都挑出來。”
駱奮雖然不解,但還是抱拳稱是,然後轉身回到自己的隊伍中。
陳積微微一笑,看著常閔問道:
“大將軍這是要擾亂楚軍的軍心啊!”
常閔搖了搖頭,淡然說道:
“我這是想讓他們活下來!”
“想讓他們與自己的家人團聚。”
“我燕軍也能少犯些殺孽。”
聞言,陳積拱手說道:
“大將軍仁慈、英明!”
常閔見陳積故意打趣他,故作氣憤的給了他一拳,然後二人一同回到營帳。
很快,駱奮就將百姓給安置好了。
由於會唱楚地民謠的百姓有很多,駱奮從中挑選出一千人來向常閔複命。
常閔看到帳外這一千楚地百姓,柔聲說道:
“諸位,我燕軍至此,無意傷害你們,實在是楚國朝廷無道,上欺我燕國,下虐百姓,我燕國必須替天行道。”
“我知道你們的親人都在楚軍中當值,你們放心,我燕國也無意傷害他們,隻要你們能勸說自己的親人投降,我燕國不但既往不咎,而且還會幫你們重建家園。”
“請你們相信我,相信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