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高隱坐在馬車上,他透著車廂的窗戶往後看,東京城正慢慢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之中。
他輕輕握住完顏魅的手,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成為東京城的主人,成為大燕的主宰。
…………
淮王,寧王就藩,燕國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麵。
皇帝臨朝主政,太子和太孫輔政,諸王就藩鎮守,朝臣傾力輔佐。
一時間,燕國上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朝堂之上,政令通暢無阻,君臣一心共圖大業。
民間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有序。這個國家仿佛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邁入了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也由此,高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變化,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一覺睡到日上三竿,他也不能再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勾欄聽曲,遊獵嬉戲了。
每日早朝高策都必須按時參加,早朝後,還需要入文淵閣商討機務,之後再和高晟一起輔助高毅批閱奏折。
當然,有他爺爺和父親在,高策是沒有多大壓力的,他最重要的是聽和學。
就這樣,燕國平穩的發展了一年的光景,來到了武狩十九年二月初一。
這一日夜裏戌時,月明星稀,皇宮內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在承明殿內。
坐在龍椅上的高毅處理完奏折後,放下筆,重重的呼了一口氣。
鄭植恰逢其時的端來一盞茶。
高毅接過茶碗,輕抿一口,笑著道“這茶不錯,挺新鮮的!”
鄭植恭聲回應道“陛下喜歡便好。此乃今年新采摘的雨前龍井,乃是微臣特意尋來獻給陛下品嚐的。”
高毅點了點頭,不由的感歎道: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一年的光景就這麽過去了!”
“朕又老了一歲!”
鄭植笑著說道“陛下言重了,天子乃萬歲,何談老矣。”
高毅笑了笑,繼而沉聲說道:
“你不用奉承朕,老了就是老了!”
“有些事情,也拖不得了。”
聞言,鄭植神色微凝,卻不敢言。
接著,高毅忽然站起身,對鄭植說道“反正也睡不著,陪朕四處走走。”
“是!”鄭植拱手回道。
於是,主仆二人離開承明殿,在皇宮中閑逛。
不知不覺間,高毅和鄭植竟然走到皇宮外城,翰林院門前。
如今已是黑夜,按照規製,翰林院的官員也都回家了,可院內的一個房間中依舊明亮如晝,透過窗戶,映射出一道人影。
看那人影的樣子,此人好像在寫些什麽。
高毅看著那個房間,疑惑的問道“那房間裏麵的人是誰?”
鄭植執掌檢衛,又是宦官之首,自然對皇城內的情況一清二楚。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個房間,接著拱手回道“陛下,裏麵的人應該是翰林院編撰於明陽。”
高毅皺著眉頭想了想,然後說道“就是太孫主持的那屆春闈的狀元郎?”
鄭植回應道“是的,他還兼任了太孫府詹事一職。”
高毅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對!對!”
“他自從那次春闈一舉奪魁後,朕故意把他放在翰林院任編撰。”
“算起來,已經快要三年了。”
鄭植拱手道“是的。”
說罷,高毅抬腳踏進翰林院,輕聲說道“朕去看看他。”
鄭植自然是緊隨其後。
此時,在翰林院唯一亮著燭火的房間內。
於明陽一邊翻閱古籍,一邊手持毛筆仔細的記錄。
忽然,房門被人打開了,於明陽抬起頭,看到來者是鄭植,於是他立刻站起身,拱手行禮道“原來是鄭公公。”
鄭植並沒有回話,而是快步走進屋內,然後恭敬的退到一旁,緊接著,身著龍袍的高毅走進屋內。
於明陽看到高毅的一瞬間,被震驚的張大了嘴巴,回過神後,他急忙下跪行禮道:
“微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微臣不知聖駕來此,未曾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也難怪於明陽如此激動,他的官職是翰林院編撰,隻是一個從六品的官吏,也就是上朝的時候能見到皇帝的麵,其他時候根本沒機會見到皇帝,更別說像今夜這般私下見麵了。
高毅隨便找了一個椅子坐下,然後輕聲說道:
“是朕忽然深夜到訪,你何罪之有。”
“你起來吧。”
“謝陛下!”於明陽緩緩站起身,然後微微低頭,站在高毅麵前。
高毅笑著問道“這麽晚了,別人都回家了,你留在這裏幹嘛?”
於明陽拱手回應道“回陛下,臣還有些公事沒有做完,剛才微臣正在查閱一些古籍,以做記錄。”
高毅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在翰林院主要幹些什麽?”
於明陽回答道“修掌國史,修掌實錄,校勘文獻,修訂文獻,編纂書籍。”
高毅微微頷首,然後說道“朕記得你是武狩十六年的春闈狀元吧。”
於明陽先是一愣,繼而拱手道“是的。”
高毅看著於明陽,頗有意味的說道“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狀元,朕卻把你打發到這翰林院裏修書,你心中可有不滿?”
於明陽連忙說道“微臣不敢!”
高毅眼神盯著於明陽,頗具威嚴的問道“是不敢,還是沒有?”
聞言,於明陽頓時冒出一陣冷汗,接著拱手說道:
“說實話!臣一開始確實覺得在翰林院修書是浪費光陰,蹉跎歲月。”
“可在這裏待了一段時間,微臣覺得自己收獲了很多。”
“臣在這裏看了很多書,其中有許多書是臣曾經沒有看過的,而且在這裏臣的心也靜了下來,不再像曾經那般躁動。”
聞言,高毅滿意的點了點頭,卻故意說道“你滿意就好,朕可以讓你繼續待在這修書立說,成為一代大儒。”
聞言,於明陽咽了口唾沫,他已經窩在這翰林院三年了,今日好不容易見到陛下,可以一展胸中塊壘,若不抓住這次機會,不知何日他才能出頭。
於是他趕緊拱手道:
“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之命,臣自然無所不從。”
“隻是,孔夫子曾言道,學而優則仕。”
“臣的理想不單單是修書立說,臣更想像張首輔,鄧太傅那般,將自己的畢生所學,付諸於實踐,造福於萬民!”
他輕輕握住完顏魅的手,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成為東京城的主人,成為大燕的主宰。
…………
淮王,寧王就藩,燕國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麵。
皇帝臨朝主政,太子和太孫輔政,諸王就藩鎮守,朝臣傾力輔佐。
一時間,燕國上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朝堂之上,政令通暢無阻,君臣一心共圖大業。
民間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有序。這個國家仿佛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邁入了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也由此,高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變化,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一覺睡到日上三竿,他也不能再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勾欄聽曲,遊獵嬉戲了。
每日早朝高策都必須按時參加,早朝後,還需要入文淵閣商討機務,之後再和高晟一起輔助高毅批閱奏折。
當然,有他爺爺和父親在,高策是沒有多大壓力的,他最重要的是聽和學。
就這樣,燕國平穩的發展了一年的光景,來到了武狩十九年二月初一。
這一日夜裏戌時,月明星稀,皇宮內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在承明殿內。
坐在龍椅上的高毅處理完奏折後,放下筆,重重的呼了一口氣。
鄭植恰逢其時的端來一盞茶。
高毅接過茶碗,輕抿一口,笑著道“這茶不錯,挺新鮮的!”
鄭植恭聲回應道“陛下喜歡便好。此乃今年新采摘的雨前龍井,乃是微臣特意尋來獻給陛下品嚐的。”
高毅點了點頭,不由的感歎道: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一年的光景就這麽過去了!”
“朕又老了一歲!”
鄭植笑著說道“陛下言重了,天子乃萬歲,何談老矣。”
高毅笑了笑,繼而沉聲說道:
“你不用奉承朕,老了就是老了!”
“有些事情,也拖不得了。”
聞言,鄭植神色微凝,卻不敢言。
接著,高毅忽然站起身,對鄭植說道“反正也睡不著,陪朕四處走走。”
“是!”鄭植拱手回道。
於是,主仆二人離開承明殿,在皇宮中閑逛。
不知不覺間,高毅和鄭植竟然走到皇宮外城,翰林院門前。
如今已是黑夜,按照規製,翰林院的官員也都回家了,可院內的一個房間中依舊明亮如晝,透過窗戶,映射出一道人影。
看那人影的樣子,此人好像在寫些什麽。
高毅看著那個房間,疑惑的問道“那房間裏麵的人是誰?”
鄭植執掌檢衛,又是宦官之首,自然對皇城內的情況一清二楚。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個房間,接著拱手回道“陛下,裏麵的人應該是翰林院編撰於明陽。”
高毅皺著眉頭想了想,然後說道“就是太孫主持的那屆春闈的狀元郎?”
鄭植回應道“是的,他還兼任了太孫府詹事一職。”
高毅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對!對!”
“他自從那次春闈一舉奪魁後,朕故意把他放在翰林院任編撰。”
“算起來,已經快要三年了。”
鄭植拱手道“是的。”
說罷,高毅抬腳踏進翰林院,輕聲說道“朕去看看他。”
鄭植自然是緊隨其後。
此時,在翰林院唯一亮著燭火的房間內。
於明陽一邊翻閱古籍,一邊手持毛筆仔細的記錄。
忽然,房門被人打開了,於明陽抬起頭,看到來者是鄭植,於是他立刻站起身,拱手行禮道“原來是鄭公公。”
鄭植並沒有回話,而是快步走進屋內,然後恭敬的退到一旁,緊接著,身著龍袍的高毅走進屋內。
於明陽看到高毅的一瞬間,被震驚的張大了嘴巴,回過神後,他急忙下跪行禮道:
“微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微臣不知聖駕來此,未曾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也難怪於明陽如此激動,他的官職是翰林院編撰,隻是一個從六品的官吏,也就是上朝的時候能見到皇帝的麵,其他時候根本沒機會見到皇帝,更別說像今夜這般私下見麵了。
高毅隨便找了一個椅子坐下,然後輕聲說道:
“是朕忽然深夜到訪,你何罪之有。”
“你起來吧。”
“謝陛下!”於明陽緩緩站起身,然後微微低頭,站在高毅麵前。
高毅笑著問道“這麽晚了,別人都回家了,你留在這裏幹嘛?”
於明陽拱手回應道“回陛下,臣還有些公事沒有做完,剛才微臣正在查閱一些古籍,以做記錄。”
高毅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在翰林院主要幹些什麽?”
於明陽回答道“修掌國史,修掌實錄,校勘文獻,修訂文獻,編纂書籍。”
高毅微微頷首,然後說道“朕記得你是武狩十六年的春闈狀元吧。”
於明陽先是一愣,繼而拱手道“是的。”
高毅看著於明陽,頗有意味的說道“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狀元,朕卻把你打發到這翰林院裏修書,你心中可有不滿?”
於明陽連忙說道“微臣不敢!”
高毅眼神盯著於明陽,頗具威嚴的問道“是不敢,還是沒有?”
聞言,於明陽頓時冒出一陣冷汗,接著拱手說道:
“說實話!臣一開始確實覺得在翰林院修書是浪費光陰,蹉跎歲月。”
“可在這裏待了一段時間,微臣覺得自己收獲了很多。”
“臣在這裏看了很多書,其中有許多書是臣曾經沒有看過的,而且在這裏臣的心也靜了下來,不再像曾經那般躁動。”
聞言,高毅滿意的點了點頭,卻故意說道“你滿意就好,朕可以讓你繼續待在這修書立說,成為一代大儒。”
聞言,於明陽咽了口唾沫,他已經窩在這翰林院三年了,今日好不容易見到陛下,可以一展胸中塊壘,若不抓住這次機會,不知何日他才能出頭。
於是他趕緊拱手道:
“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之命,臣自然無所不從。”
“隻是,孔夫子曾言道,學而優則仕。”
“臣的理想不單單是修書立說,臣更想像張首輔,鄧太傅那般,將自己的畢生所學,付諸於實踐,造福於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