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燕山運動,在長江上遊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穀、窪地和裂穀。長江中下遊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到了距今3000-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緩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穀,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係相互歸並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遊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如兩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陽平原、蘇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氣,江水浩浩蕩蕩,注入東海,今日之長江形成。
長江的源頭
長江的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東段,具體來說,長江的正源是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長江源區水係主要由北支楚瑪爾河水係、西支沱沱河水係、南支當曲水係組成。關於正源的爭論,1976年科考曾認為西源沱沱河為長江正源。2008年科考隊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長江南源當曲最長,流域麵積最大,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是長江的真正源頭。
長江的三源
長江有三源,分別是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沱沱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冰川中,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霞舍日阿巴山東北麓,楚瑪爾河在藏語中意為“紅水河”,有西北大地之血之稱,有北、西兩源。
長江源頭的生態係統
長江源生態係統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其在全球生態體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與科研價值。從青藏高原發源的長江,每年從江源輸送的水量約170多億立方米。長江三源生態係統健康與否,直接影響長江上遊幹流水量多少、水質好壞,“隻有源頭活水,才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根據2023年7月1日的消息,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計劃中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工程總數由111座(處)增至125座(處)。這些水工程包括水庫、水閘、引調水工程、排澇泵站和蓄滯洪區等。
長江流域的主要水利工程
1.三峽水電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具有防洪、航運、發電、養殖、旅遊等多種功能。
2.葛洲壩水電站: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具有發電、改善峽江航道等功能。
3.二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主要功能為發電。
4.丹江口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及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
長江上遊的水利工程
長江上遊已建成的水壩已達29座,還有一些還在規劃中。這些水壩包括金沙江上遊的3座水壩、金沙江中遊的10座大壩,以及著名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
長江流域的水庫
長江流域的水庫工程數量眾多,其中大型水庫282座,中型水庫1543座,小型水庫座。這些水庫的總庫容為3606.89億立方米,具有防洪、發電、供水、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多種效益。
長江河流的水利工程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包括水電站、水庫、水閘等多種類型,這些工程對於長江流域的防洪、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方麵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曆史上發生過兩次斷流事件,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以下是對這兩次斷流事件的詳細描述:
1342年長江斷流事件
1.時間和地點:1342年,江蘇省泰興縣(現在泰興市)內。
2.事件經過:千萬年從未斷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忽然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紛紛下江拾取遺物。突然江潮驟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
1954年長江斷流事件
1.時間和地點: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江蘇省泰興縣。
2.事件經過:天色蒼黃,江水突然出現枯竭斷流,江上的航輪擱淺,曆經兩個多小時,江水洶湧而下。
1.北緯30度的說法:長江斷流的發生地江蘇省泰興縣,地處北緯32.10°,正好是地球上的北緯30°附近,這一緯度線上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現象。
2.地球板塊位移說:支持此說法的學者認為,長江泰興段,正好位於一處遠古時期板塊相撞的隆起位置,在特定的時期,隆起位置出現了破損,把長江水給吸進去了。
3.神秘的大裂穀:有學者認為,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地下,有一條遠古時期形成的大裂穀,從北到南橫跨山東、江蘇兩省。這條大裂穀非常神奇,除了江蘇省泰興縣發生的長江斷流現象之外,它還出現過其它神秘的事情。
長江斷流事件是一個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可能的解釋,但至今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任何一種說法。這一現象仍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希望未來的研究能夠揭開長江斷流現象的神秘麵紗。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曆史上發生過多次嚴重的洪水災害。以下是一些曆史上比較大的長江洪水事件:
1870年長江洪水
1870年7~8月,中國長江上、中遊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這場洪水是長江自1153年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洪水受災範圍從四川盆地到長江中遊平原湖區,約3萬平方千米的地區被洪水淹沒,湖北有30多個州縣、湖南有20多個州縣遭受嚴重洪水災害。
1931年長江洪水
1931年夏季,長江流域各省普降暴雨,川水東下與長江中下遊洪水相遇。幹流漫溢決口354處,沿岸城市均浸泡在水中。漢口市區浸泡竟達百日,市區行駛大小船隻2200餘隻。浮屍漂流,陸地行舟,病疫流行,百姓背井逃荒,慘不忍睹。武漢三鎮死於洪水、饑餓、瘟疫的災民達3萬餘人。荊江兩岸多處潰堤,洪水橫流,一片汪洋。湖北省災民共達800餘萬人,死亡約6.5萬人。洞庭湖水係的湘、資、沅、澧四水67個縣(市)受災潰決堤垸1600餘處,淹田近760萬畝,受災人口630餘萬人,死亡人口達5萬多。
1935年長江洪水
1935年長江流域再次發生特大區域性洪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六省均受災,湖北、湖南災情最重。江漢平原53個縣市受災,受淹農田2264萬畝,受災人口1003萬人,死亡14.2萬人,損毀房屋40.6萬間。漢江流域自光化、穀城、襄陽、宜城以下沿江一帶盡稱澤國,曾有一夜淹死8萬人的悲慘記載。
這些曆史上的長江洪水事件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也促使了中國政府在後來的水利建設和防洪措施上的不斷努力和改進。
長江的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東段,具體來說,長江的正源是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當曲的長度為360.34公裏,流域麵積30,219平方公裏,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
長江源頭的曆史考察
1.早期認知:在曆史上,人們對長江源頭的認識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的《尚書·禹貢》曾把發源於岷山的嘉陵江、岷江當作長江上源,即“岷山導江”、“江源於岷”的說法。
2.明代考察:到了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發現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源,但未能找到真正的發源地。
3.清代考察:清代時,人們對長江上源的水係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對江源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4.現代考察:新中國成立後,1976年科考曾認為西源沱沱河為長江正源。但隨著2008年科考隊的進一步考察,發現長江南源當曲最長,流域麵積最大,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因此當曲被確認為長江的真正源頭。
長江的源頭
長江的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東段,具體來說,長江的正源是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長江源區水係主要由北支楚瑪爾河水係、西支沱沱河水係、南支當曲水係組成。關於正源的爭論,1976年科考曾認為西源沱沱河為長江正源。2008年科考隊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長江南源當曲最長,流域麵積最大,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是長江的真正源頭。
長江的三源
長江有三源,分別是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沱沱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冰川中,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霞舍日阿巴山東北麓,楚瑪爾河在藏語中意為“紅水河”,有西北大地之血之稱,有北、西兩源。
長江源頭的生態係統
長江源生態係統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其在全球生態體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與科研價值。從青藏高原發源的長江,每年從江源輸送的水量約170多億立方米。長江三源生態係統健康與否,直接影響長江上遊幹流水量多少、水質好壞,“隻有源頭活水,才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根據2023年7月1日的消息,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計劃中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工程總數由111座(處)增至125座(處)。這些水工程包括水庫、水閘、引調水工程、排澇泵站和蓄滯洪區等。
長江流域的主要水利工程
1.三峽水電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具有防洪、航運、發電、養殖、旅遊等多種功能。
2.葛洲壩水電站: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具有發電、改善峽江航道等功能。
3.二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主要功能為發電。
4.丹江口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及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
長江上遊的水利工程
長江上遊已建成的水壩已達29座,還有一些還在規劃中。這些水壩包括金沙江上遊的3座水壩、金沙江中遊的10座大壩,以及著名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
長江流域的水庫
長江流域的水庫工程數量眾多,其中大型水庫282座,中型水庫1543座,小型水庫座。這些水庫的總庫容為3606.89億立方米,具有防洪、發電、供水、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多種效益。
長江河流的水利工程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包括水電站、水庫、水閘等多種類型,這些工程對於長江流域的防洪、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方麵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曆史上發生過兩次斷流事件,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以下是對這兩次斷流事件的詳細描述:
1342年長江斷流事件
1.時間和地點:1342年,江蘇省泰興縣(現在泰興市)內。
2.事件經過:千萬年從未斷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忽然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紛紛下江拾取遺物。突然江潮驟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
1954年長江斷流事件
1.時間和地點: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江蘇省泰興縣。
2.事件經過:天色蒼黃,江水突然出現枯竭斷流,江上的航輪擱淺,曆經兩個多小時,江水洶湧而下。
1.北緯30度的說法:長江斷流的發生地江蘇省泰興縣,地處北緯32.10°,正好是地球上的北緯30°附近,這一緯度線上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現象。
2.地球板塊位移說:支持此說法的學者認為,長江泰興段,正好位於一處遠古時期板塊相撞的隆起位置,在特定的時期,隆起位置出現了破損,把長江水給吸進去了。
3.神秘的大裂穀:有學者認為,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地下,有一條遠古時期形成的大裂穀,從北到南橫跨山東、江蘇兩省。這條大裂穀非常神奇,除了江蘇省泰興縣發生的長江斷流現象之外,它還出現過其它神秘的事情。
長江斷流事件是一個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可能的解釋,但至今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任何一種說法。這一現象仍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希望未來的研究能夠揭開長江斷流現象的神秘麵紗。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曆史上發生過多次嚴重的洪水災害。以下是一些曆史上比較大的長江洪水事件:
1870年長江洪水
1870年7~8月,中國長江上、中遊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這場洪水是長江自1153年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洪水受災範圍從四川盆地到長江中遊平原湖區,約3萬平方千米的地區被洪水淹沒,湖北有30多個州縣、湖南有20多個州縣遭受嚴重洪水災害。
1931年長江洪水
1931年夏季,長江流域各省普降暴雨,川水東下與長江中下遊洪水相遇。幹流漫溢決口354處,沿岸城市均浸泡在水中。漢口市區浸泡竟達百日,市區行駛大小船隻2200餘隻。浮屍漂流,陸地行舟,病疫流行,百姓背井逃荒,慘不忍睹。武漢三鎮死於洪水、饑餓、瘟疫的災民達3萬餘人。荊江兩岸多處潰堤,洪水橫流,一片汪洋。湖北省災民共達800餘萬人,死亡約6.5萬人。洞庭湖水係的湘、資、沅、澧四水67個縣(市)受災潰決堤垸1600餘處,淹田近760萬畝,受災人口630餘萬人,死亡人口達5萬多。
1935年長江洪水
1935年長江流域再次發生特大區域性洪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六省均受災,湖北、湖南災情最重。江漢平原53個縣市受災,受淹農田2264萬畝,受災人口1003萬人,死亡14.2萬人,損毀房屋40.6萬間。漢江流域自光化、穀城、襄陽、宜城以下沿江一帶盡稱澤國,曾有一夜淹死8萬人的悲慘記載。
這些曆史上的長江洪水事件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也促使了中國政府在後來的水利建設和防洪措施上的不斷努力和改進。
長江的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東段,具體來說,長江的正源是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當曲的長度為360.34公裏,流域麵積30,219平方公裏,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
長江源頭的曆史考察
1.早期認知:在曆史上,人們對長江源頭的認識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的《尚書·禹貢》曾把發源於岷山的嘉陵江、岷江當作長江上源,即“岷山導江”、“江源於岷”的說法。
2.明代考察:到了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發現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源,但未能找到真正的發源地。
3.清代考察:清代時,人們對長江上源的水係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對江源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4.現代考察:新中國成立後,1976年科考曾認為西源沱沱河為長江正源。但隨著2008年科考隊的進一步考察,發現長江南源當曲最長,流域麵積最大,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因此當曲被確認為長江的真正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