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製衣車間裏,隻有一個車位還亮著燈,楊守安操著把黑色大剪刀,仔仔細細地將手裏衣服的線頭修整幹淨。
“我就知道你在這,大年三十的不去吃年夜飯,待在廠裏加班幹嘛?張叔給你漲了多少工資,要這麽拚命。”
推門而入的是慕慧嫻,她今天穿了一件暖黃色的羽絨服,搭配港式的修身牛仔褲,青春靚麗,韻味十足。
“慧嫻姐,你怎麽來了,哎呀,這批貨不是大年初二就要發出去嘛,尾部處理本來是張姨負責的,但這大過年的,她兒子好不容易才回來一趟,肯定要讓他們一家子好好吃頓團圓飯啊,我反正一個人也沒事,就是阿四這家夥,說好的一起幫忙,從剛才就沒見他人影了,真是不夠義氣。”
楊守安手裏的活沒停,臉上卻泛起了笑容,這是他在廣州度過的第三個春節,相比於前兩年的冷冷清清,這次總算是多了些年味。
“別弄了,老雷喊你去他家吃年夜飯,大家夥都在那了,剛才來的時候就看見阿四在啃油角呢,我們現在過去還來得及看舞獅。”
慕慧嫻一把奪過剪刀,不由分說地將旁邊椅子上的外套披在楊守安的身上,兩人關燈下樓,這才發現整座康樂村已經被連綿不絕的鞭炮聲所環繞。
廣州人極為重視春節,在嶺南文化中,過了農曆十二月十五就要開始做過年的準備了,即使是再窮苦人家,到了這時候也要略微休整,所以才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俗諺。
老雷每年都會提前一個月開始張羅這頓年夜飯,他手上產業多,員工租客也多,大家雖然來自天南海北,但在辭舊迎新之際渴望來年風調雨順的心是一樣的。
所以春節這幾天,隻要是沒回老家的,或是自己一個人沒地方去的,幾乎都會被老雷邀請過去參加各種年俗活動,大家各自出力,買菜做飯,洗邋遢大掃除,貼揮春封利市,年輕小夥子們還會訓練醒獅,在鞭炮響起時起舞,為這頓團年飯助興。
廣式的年夜飯極有講究,上菜的數量必須是“雙數”,傳統有固定“八大式”:白切雞、發菜豬手、菜膽扒冬菇、紅皮赤壯燒豬肉、盆菜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標準。
這塊是老雷的專長,他每次都會親自負責采購和烹飪,在院子裏支起幾個大鍋,光著膀子脖子上掛條毛巾,然後鍋鏟翻飛,熱氣騰騰,頗有些大師傅的風采。
楊守安和慕慧嫻趕到的時候,一萬響的鞭炮剛放完,幾個精壯的小夥舉著碩大的獅頭騰、挪、閃、撲,時不時還會做出回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引得眾人紛紛歡呼叫好。
“阿四,你這家夥真不夠意思,我在廠裏忙得團團轉,你倒好,在這啃豬手。”
楊守安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大快朵頤的阿四,坐過去就是沒好氣地在桌下踹了對方一腳。
“我這不是來給雷叔幫忙打下手嘛,也是正事好不好。慧嫻姐,來,我敬你一杯。”
阿四知道隻要有慕慧嫻在場,楊守安就翻不起啥大浪來,最多也就是嘴上吐槽他兩句。
於是一邊嬉皮笑臉地舉起杯子向這位大家夥公認的花店女神敬起酒來,一邊關心起了楊守安年後的“終身大事”。
“安子,你車票買好沒?正月十六走?記得幫我給清茹妹妹帶句話啊,就說她阿四哥也想她了,但大丈夫處世,理應以立業為先,等我飛黃騰達了,再去上海請她吃牛排,不,吃大龍蝦、大螃蟹。”
楊守安一臉“嫌棄”地看著正把一塊白斬雞塞進嘴裏的阿四,去上海的車票他早早地就買好了,如果不是因為正月製衣廠有一批訂單急著要處理,他可能都等不到元宵節再出發,恨不得幹脆跑到周清茹那去過年。
相比於廣州年俗文化的源遠流長,上海的春節裏多了份承自十裏洋場的海派氣息,弄堂自是沒有嶺南的祠堂來的宏偉大氣,但講究一個“螺螄殼裏做道場”,年味都在那些細節裏麵。
新康裏從臘月開始就進入了過年的模式,周學根帶著周清茹兩個人“全副武裝”,不但把屋子的裏裏外外都打掃了個幹淨,順便還用石灰重新粉刷了下三層閣的牆壁。
朱紅娟也沒閑著,趁著書報亭不忙的功夫,把衣櫃裏各種被子、被單、枕套統統拿出來清洗晾曬,然後便是醃鹹貨,醬油肉和鰻鯗是她的拿手絕學,但其實兩者都不是本地的特色美食,一個源於溫州,一個承自寧波,卻在朱紅娟這個上海女人的記憶裏生根發芽,成為了每年春節不可或缺的家宴主角。
到了除夕這天,周清茹早早便起了床,因為灶披間裏的香味和弄堂裏喧鬧的人聲已經沿著石牆一路攀爬,然後從老虎窗鑽了進來。
從三層閣下樓,正好看到大塊頭在往亭子間的門上貼春聯,紅紙黑墨,龍飛鳳舞,一看就是隔壁“書法家”老王的大作,旁邊站著長腳女人,叉著腰評頭論足,她今年和她男人都沒回鹽城的老家,所以晚上會和119號的鄰居們一起吃年夜飯。
“茹茹,噶早就起來啦?切湯圓伐?肉餡的。”
看到周清茹從樓上下來,本來在洗碗的周學根甩了甩手上的水,扭身就要鑽進灶披間開火做飯,今天是書報亭難得的歇業日,他和朱紅娟也總算有空當麵給周清茹做一頓早飯。
“茹茹,來,爺叔給你壓歲錢,藏藏好,不要給你家紅娟拿去了。”
客堂間裏的寧波爺叔還是坐在藤椅上,隻是戴起了褐色的絨線小帽,他在棉被下麵摸了好一會,最後掏出一封紅包,招呼著周清茹趕緊過去拿。
“爺叔,儂伐要瞎講八講呀,我什麽時候拿過茹茹的壓歲錢啦?去年那個後來幫她買衣服了好伐,真的是,天天背後開壞我。”
朱紅娟係著個圍裙,端了兩碗熱乎乎的湯圓進來,一碗給周清茹,一碗給寧波爺叔,她還是那個嘴上不饒人的嬸嬸,站在那就是一頓輸出。
肉餡湯圓油光蹭亮,吃得周清茹滿嘴留香,期間還要聽著朱紅娟和爺叔的拌嘴,時不時發出沒心沒肺的笑。
如果說去年春節的時候還在為自己初來乍到的格格不入而滿心憂傷,那麽今年已經徹底融入這條上海弄堂的周清茹第一次體味到了節日應有的喜慶,119號裏人與人之間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關係也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安哥說他是正月十六的火車,哎,怎麽還有這麽多天啊,等他來了一定要介紹給叔叔和嬸嬸認識,還有萍萍,這家夥還說什麽不帶給她看就和我絕交,哼,真是狠心的女人。”
時間來到下午,弄堂裏女人們的戰鬥正式進入高潮,到了這個階段,一般男人是靠近不了煤氣灶的,隻配在旁邊洗菜切菜,外加嚐嚐鹹淡。
長腳和大塊頭合力搬出一張折疊好的圓台麵,將其打開擺在四方桌子上,然後撒上一點水,鋪好兩層塑料台布,就可以去朱紅娟和長腳女人那裏端菜了。
烤麩、鰻鯗、海蜇頭和熏魚,這是涼菜四大金剛,朱紅娟還會把提前鹵好的牛肉切成薄片,整齊碼盤,搭配一隻油光蹭亮的白切三黃雞,就是第一道大菜。
無關人等先行入座,這時候灶披間就開始傳來“劈裏啪啦”的油炸聲,不一會香味傳來,上海過年決不能少的春卷粉墨登場。
正所謂“一卷不成春,萬卷春如醉”,咬破金黃酥脆的外殼,已經軟化的黃芽菜和肉絲爆發出極致的鮮香,沾一點鎮江的黑醋,那滋味一口就能掀起“天靈蓋”。
之後的菜式可謂是“海納百川”,有紅燒肉、油爆蝦這樣經典的本幫菜,也有清蒸臭豆腐、臭冬瓜這樣的寧波美食,但不管過程如何百花齊放,最後一道壓軸的菜肴基本都會是什錦砂鍋。
這砂鍋在上海還有一個“全家福”的別名,家家戶戶的用料都各不相同,朱紅娟的版本裏有肉皮、蛋餃、鵪鶉蛋、肉丸、魚圓、筍幹、粉絲等等,憑一口大鍋完全收攏食材精華,最後揭開鍋蓋那一下蒸氣翻騰便能把節日的氣氛推到頂點。
吃飯喝酒,談天說地,電視機裏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正好戲連篇。
“哎喲,這女的眼睛哈細,不過還蠻有味道的,唱歌也好聽。”
大塊頭一邊對著上台演唱的女歌手努努嘴,一邊給母親夾了一大塊鱸魚肚子,還小心翼翼地把大刺都挑了個幹淨。
“大塊頭儂洋盤啊,這個是林憶蓮呀,人家是香港大明星好伐,頂頂有女人味嘞,李宗盛都要給她寫歌的。”
周學根自從開了書報亭,對娛樂圈的信息可謂是“了如指掌”,一杯溫熱的黃酒下肚,當即給大塊頭“上起課”來。
“儂個缺西(缺心眼),天天坐在書報亭裏麵看這種伐膩伐三(不正經的)額雜誌對伐,香港女人再好看,會的有阿拉上海女人有味道伐啦?茹茹,儂講對伐?”
周清茹嘴裏還叼著半個百葉包,被朱紅娟一問頓時有些發懵。
她看了看電視裏深情款款唱著《至少還有你》的林憶蓮,又看看為了明天去燒頭香所以不敢把卷發夾拆掉直接頂在頭上的嬸嬸,頓時心裏和嘴上有了兩個不同的答案。
“香港和廣州離得不遠吧,怪不得電視上都說那裏的女孩子時髦,對了,安哥信裏一直提到的慧嫻姐姐應該也很漂亮吧,不知道和這林憶蓮比起來誰更有味道?”
周清茹的心裏剛冒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就被門外傳來的喧囂聲打斷,原來是到了外灘迎新煙花秀的時間。
新康裏距離黃浦江不遠,站在弄堂裏就能很輕鬆地看到整片天空,但周學根卻知道一個更加優越的觀賞位置,隻需要從三層閣老虎窗爬出去,倚靠著厚重的橫梁坐在鋪滿瓦片的屋頂之上,璀璨的煙火便會像就在眼前般絢麗綻放。
這是周清茹第一次看到如此耀眼的景象,就和記憶中雄壯的大山與大河般,讓她畢生難忘。
而此時的楊守安同樣在欣賞一場煙花表演,他站在五樓的屋頂上,眺望著遠處被映成七彩的夜空,身邊站著慕慧嫻和阿四,還有其他一些年輕的租客。
“聽說那裏過兩年會造起來一座電視塔,很高很高,站在頂上能看遍整個廣州呢。”
除夕夜的風很大,把慕慧嫻好看的栗色長發吹得肆意飛揚,她微微眯著眼睛,伸出手指了指煙火爛漫的方向。
“這事情我信,我們老家造了座大壩,把半座大山都淹到了水下,等我以後發達了,一定要回去看看,給爸爸媽媽嘎公磕個頭,再去給老村長也上炷香。”
楊守安暗暗下定了決心,瞳孔裏的光彩變得和星空下的煙花一樣閃亮。
這時耳邊突然響起歡呼聲,原來是阿四搬來了一大箱禮花爆竹,用打火機點燃引線,然後捂著耳朵躲到老遠,不出兩秒,粉色紅色綠色的煙花便搖曳著垂直而上,在黑夜裏消失片刻,隨後驟然綻放。
“我就知道你在這,大年三十的不去吃年夜飯,待在廠裏加班幹嘛?張叔給你漲了多少工資,要這麽拚命。”
推門而入的是慕慧嫻,她今天穿了一件暖黃色的羽絨服,搭配港式的修身牛仔褲,青春靚麗,韻味十足。
“慧嫻姐,你怎麽來了,哎呀,這批貨不是大年初二就要發出去嘛,尾部處理本來是張姨負責的,但這大過年的,她兒子好不容易才回來一趟,肯定要讓他們一家子好好吃頓團圓飯啊,我反正一個人也沒事,就是阿四這家夥,說好的一起幫忙,從剛才就沒見他人影了,真是不夠義氣。”
楊守安手裏的活沒停,臉上卻泛起了笑容,這是他在廣州度過的第三個春節,相比於前兩年的冷冷清清,這次總算是多了些年味。
“別弄了,老雷喊你去他家吃年夜飯,大家夥都在那了,剛才來的時候就看見阿四在啃油角呢,我們現在過去還來得及看舞獅。”
慕慧嫻一把奪過剪刀,不由分說地將旁邊椅子上的外套披在楊守安的身上,兩人關燈下樓,這才發現整座康樂村已經被連綿不絕的鞭炮聲所環繞。
廣州人極為重視春節,在嶺南文化中,過了農曆十二月十五就要開始做過年的準備了,即使是再窮苦人家,到了這時候也要略微休整,所以才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俗諺。
老雷每年都會提前一個月開始張羅這頓年夜飯,他手上產業多,員工租客也多,大家雖然來自天南海北,但在辭舊迎新之際渴望來年風調雨順的心是一樣的。
所以春節這幾天,隻要是沒回老家的,或是自己一個人沒地方去的,幾乎都會被老雷邀請過去參加各種年俗活動,大家各自出力,買菜做飯,洗邋遢大掃除,貼揮春封利市,年輕小夥子們還會訓練醒獅,在鞭炮響起時起舞,為這頓團年飯助興。
廣式的年夜飯極有講究,上菜的數量必須是“雙數”,傳統有固定“八大式”:白切雞、發菜豬手、菜膽扒冬菇、紅皮赤壯燒豬肉、盆菜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標準。
這塊是老雷的專長,他每次都會親自負責采購和烹飪,在院子裏支起幾個大鍋,光著膀子脖子上掛條毛巾,然後鍋鏟翻飛,熱氣騰騰,頗有些大師傅的風采。
楊守安和慕慧嫻趕到的時候,一萬響的鞭炮剛放完,幾個精壯的小夥舉著碩大的獅頭騰、挪、閃、撲,時不時還會做出回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引得眾人紛紛歡呼叫好。
“阿四,你這家夥真不夠意思,我在廠裏忙得團團轉,你倒好,在這啃豬手。”
楊守安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大快朵頤的阿四,坐過去就是沒好氣地在桌下踹了對方一腳。
“我這不是來給雷叔幫忙打下手嘛,也是正事好不好。慧嫻姐,來,我敬你一杯。”
阿四知道隻要有慕慧嫻在場,楊守安就翻不起啥大浪來,最多也就是嘴上吐槽他兩句。
於是一邊嬉皮笑臉地舉起杯子向這位大家夥公認的花店女神敬起酒來,一邊關心起了楊守安年後的“終身大事”。
“安子,你車票買好沒?正月十六走?記得幫我給清茹妹妹帶句話啊,就說她阿四哥也想她了,但大丈夫處世,理應以立業為先,等我飛黃騰達了,再去上海請她吃牛排,不,吃大龍蝦、大螃蟹。”
楊守安一臉“嫌棄”地看著正把一塊白斬雞塞進嘴裏的阿四,去上海的車票他早早地就買好了,如果不是因為正月製衣廠有一批訂單急著要處理,他可能都等不到元宵節再出發,恨不得幹脆跑到周清茹那去過年。
相比於廣州年俗文化的源遠流長,上海的春節裏多了份承自十裏洋場的海派氣息,弄堂自是沒有嶺南的祠堂來的宏偉大氣,但講究一個“螺螄殼裏做道場”,年味都在那些細節裏麵。
新康裏從臘月開始就進入了過年的模式,周學根帶著周清茹兩個人“全副武裝”,不但把屋子的裏裏外外都打掃了個幹淨,順便還用石灰重新粉刷了下三層閣的牆壁。
朱紅娟也沒閑著,趁著書報亭不忙的功夫,把衣櫃裏各種被子、被單、枕套統統拿出來清洗晾曬,然後便是醃鹹貨,醬油肉和鰻鯗是她的拿手絕學,但其實兩者都不是本地的特色美食,一個源於溫州,一個承自寧波,卻在朱紅娟這個上海女人的記憶裏生根發芽,成為了每年春節不可或缺的家宴主角。
到了除夕這天,周清茹早早便起了床,因為灶披間裏的香味和弄堂裏喧鬧的人聲已經沿著石牆一路攀爬,然後從老虎窗鑽了進來。
從三層閣下樓,正好看到大塊頭在往亭子間的門上貼春聯,紅紙黑墨,龍飛鳳舞,一看就是隔壁“書法家”老王的大作,旁邊站著長腳女人,叉著腰評頭論足,她今年和她男人都沒回鹽城的老家,所以晚上會和119號的鄰居們一起吃年夜飯。
“茹茹,噶早就起來啦?切湯圓伐?肉餡的。”
看到周清茹從樓上下來,本來在洗碗的周學根甩了甩手上的水,扭身就要鑽進灶披間開火做飯,今天是書報亭難得的歇業日,他和朱紅娟也總算有空當麵給周清茹做一頓早飯。
“茹茹,來,爺叔給你壓歲錢,藏藏好,不要給你家紅娟拿去了。”
客堂間裏的寧波爺叔還是坐在藤椅上,隻是戴起了褐色的絨線小帽,他在棉被下麵摸了好一會,最後掏出一封紅包,招呼著周清茹趕緊過去拿。
“爺叔,儂伐要瞎講八講呀,我什麽時候拿過茹茹的壓歲錢啦?去年那個後來幫她買衣服了好伐,真的是,天天背後開壞我。”
朱紅娟係著個圍裙,端了兩碗熱乎乎的湯圓進來,一碗給周清茹,一碗給寧波爺叔,她還是那個嘴上不饒人的嬸嬸,站在那就是一頓輸出。
肉餡湯圓油光蹭亮,吃得周清茹滿嘴留香,期間還要聽著朱紅娟和爺叔的拌嘴,時不時發出沒心沒肺的笑。
如果說去年春節的時候還在為自己初來乍到的格格不入而滿心憂傷,那麽今年已經徹底融入這條上海弄堂的周清茹第一次體味到了節日應有的喜慶,119號裏人與人之間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關係也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安哥說他是正月十六的火車,哎,怎麽還有這麽多天啊,等他來了一定要介紹給叔叔和嬸嬸認識,還有萍萍,這家夥還說什麽不帶給她看就和我絕交,哼,真是狠心的女人。”
時間來到下午,弄堂裏女人們的戰鬥正式進入高潮,到了這個階段,一般男人是靠近不了煤氣灶的,隻配在旁邊洗菜切菜,外加嚐嚐鹹淡。
長腳和大塊頭合力搬出一張折疊好的圓台麵,將其打開擺在四方桌子上,然後撒上一點水,鋪好兩層塑料台布,就可以去朱紅娟和長腳女人那裏端菜了。
烤麩、鰻鯗、海蜇頭和熏魚,這是涼菜四大金剛,朱紅娟還會把提前鹵好的牛肉切成薄片,整齊碼盤,搭配一隻油光蹭亮的白切三黃雞,就是第一道大菜。
無關人等先行入座,這時候灶披間就開始傳來“劈裏啪啦”的油炸聲,不一會香味傳來,上海過年決不能少的春卷粉墨登場。
正所謂“一卷不成春,萬卷春如醉”,咬破金黃酥脆的外殼,已經軟化的黃芽菜和肉絲爆發出極致的鮮香,沾一點鎮江的黑醋,那滋味一口就能掀起“天靈蓋”。
之後的菜式可謂是“海納百川”,有紅燒肉、油爆蝦這樣經典的本幫菜,也有清蒸臭豆腐、臭冬瓜這樣的寧波美食,但不管過程如何百花齊放,最後一道壓軸的菜肴基本都會是什錦砂鍋。
這砂鍋在上海還有一個“全家福”的別名,家家戶戶的用料都各不相同,朱紅娟的版本裏有肉皮、蛋餃、鵪鶉蛋、肉丸、魚圓、筍幹、粉絲等等,憑一口大鍋完全收攏食材精華,最後揭開鍋蓋那一下蒸氣翻騰便能把節日的氣氛推到頂點。
吃飯喝酒,談天說地,電視機裏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正好戲連篇。
“哎喲,這女的眼睛哈細,不過還蠻有味道的,唱歌也好聽。”
大塊頭一邊對著上台演唱的女歌手努努嘴,一邊給母親夾了一大塊鱸魚肚子,還小心翼翼地把大刺都挑了個幹淨。
“大塊頭儂洋盤啊,這個是林憶蓮呀,人家是香港大明星好伐,頂頂有女人味嘞,李宗盛都要給她寫歌的。”
周學根自從開了書報亭,對娛樂圈的信息可謂是“了如指掌”,一杯溫熱的黃酒下肚,當即給大塊頭“上起課”來。
“儂個缺西(缺心眼),天天坐在書報亭裏麵看這種伐膩伐三(不正經的)額雜誌對伐,香港女人再好看,會的有阿拉上海女人有味道伐啦?茹茹,儂講對伐?”
周清茹嘴裏還叼著半個百葉包,被朱紅娟一問頓時有些發懵。
她看了看電視裏深情款款唱著《至少還有你》的林憶蓮,又看看為了明天去燒頭香所以不敢把卷發夾拆掉直接頂在頭上的嬸嬸,頓時心裏和嘴上有了兩個不同的答案。
“香港和廣州離得不遠吧,怪不得電視上都說那裏的女孩子時髦,對了,安哥信裏一直提到的慧嫻姐姐應該也很漂亮吧,不知道和這林憶蓮比起來誰更有味道?”
周清茹的心裏剛冒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就被門外傳來的喧囂聲打斷,原來是到了外灘迎新煙花秀的時間。
新康裏距離黃浦江不遠,站在弄堂裏就能很輕鬆地看到整片天空,但周學根卻知道一個更加優越的觀賞位置,隻需要從三層閣老虎窗爬出去,倚靠著厚重的橫梁坐在鋪滿瓦片的屋頂之上,璀璨的煙火便會像就在眼前般絢麗綻放。
這是周清茹第一次看到如此耀眼的景象,就和記憶中雄壯的大山與大河般,讓她畢生難忘。
而此時的楊守安同樣在欣賞一場煙花表演,他站在五樓的屋頂上,眺望著遠處被映成七彩的夜空,身邊站著慕慧嫻和阿四,還有其他一些年輕的租客。
“聽說那裏過兩年會造起來一座電視塔,很高很高,站在頂上能看遍整個廣州呢。”
除夕夜的風很大,把慕慧嫻好看的栗色長發吹得肆意飛揚,她微微眯著眼睛,伸出手指了指煙火爛漫的方向。
“這事情我信,我們老家造了座大壩,把半座大山都淹到了水下,等我以後發達了,一定要回去看看,給爸爸媽媽嘎公磕個頭,再去給老村長也上炷香。”
楊守安暗暗下定了決心,瞳孔裏的光彩變得和星空下的煙花一樣閃亮。
這時耳邊突然響起歡呼聲,原來是阿四搬來了一大箱禮花爆竹,用打火機點燃引線,然後捂著耳朵躲到老遠,不出兩秒,粉色紅色綠色的煙花便搖曳著垂直而上,在黑夜裏消失片刻,隨後驟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