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是呢?”馮老太太轉而看向方嬤嬤,吩咐她去映心堂把賴氏母女的行李收拾收拾。
其實也沒什麽值得收拾的。就那麽幾件換洗衣裳。首飾碎銀之類賴氏都是貼身藏著,走哪帶哪。
賴老太太又說了些“承蒙侍郎府照顧”之類的客套話,轉而問道:“馮侍郎還沒回來?”
按照大晉律例,受財不枉法,視錢財多少,杖責或是役流。賴老太太身為官宦家眷,對於這種事也有耳聞。馮愈要是能回來,說不定用不了多久可以官複原職。要是回不來,直接移送大理寺,那就等著上頭發落便罷。
“沒有。”馮老太太強裝鎮定,“不是什麽大事,問明白了就把人送回來了。”
送回來?怎麽不說八抬大轎抬回來呢?賴老太太腹誹著隨意敷衍幾句,話鋒一轉,問道:“總不能幹等著。您派人去刑部打聽打聽。萬一……”耐人尋味的笑了笑,“您也好心裏有個底。”
馮老太太暗自哂笑。她好歹也是工部侍郎的娘。這事還用別人教?聽說馮愈被刑部帶走,她就命人打聽去了。
“無需多此一舉。”馮老太太正襟危坐,沉聲道:“清者自清。”再看賴老太太,眼神中透出幾分鄙薄,“那些個邪門歪道留給貪贓枉法的人去走好了。”
不是!她也是好心提醒。馮老太太非但不領情。還用那種眼神盯著她看是個什麽意思?怎麽的?瞧不起她家老頭子品級低,沒人賄賂是不是?
哼!真要有那個心,就算是個守城門的也能斂財!賴老太太心裏憋氣,懶得再說,起身告辭。
出得侍郎府大門,賴老太太回望高高在上的匾額,“呸”了一口。帶著賴氏和馮茉上了馬車。
壽春堂裏都是自家人,馮老太太這才長歎口氣,撩起眼簾去看方嬤嬤,“不是派人去刑部打聽消息了嗎?還沒回來?”
“回來了。”方嬤嬤眉頭微皺,“說是什麽也沒打聽出來。”
聞言,馮老太太愣怔不語。這才是真正難辦了。
“快!快去把老二叫來。”馮老太太唯恐馮懋不來,“就說我病了!”
她隻有馮愈馮懋兩個兒子。老大馮愈從小就聰明,又會讀書。老二馮懋個性剛直不懂變通。讀書不比馮愈差。但是馮老太太偏心馮愈。家裏沒有那麽多銀子,供兩個兒子讀書。
所以馮老太太就把馮懋送去三元齋學習製筆。
三元齋是有名的老字號,傳承一百多年。到了這一輩,東家盛滿意隻得一個女兒。不管他如何奮發圖強就是生不出兒子。
族中旁支倒是有那麽幾個想把自己的兒子塞給盛滿意。
盛滿意隻是生不出兒子,腦子還是夠用的。他不想讓三元齋落入旁支手中。於是動了招贅的心思。
馮懋品行端正,識文斷字。盛滿意對他很滿意。他把自己的意思一說,馮懋也滿意。從小到大,他都能切身感受到馮老太太對兄長的偏愛。尤其他明明讀書比馮愈更好,馮老太太卻狠心不許他讀。
因此,馮懋對馮老太太和馮愈心裏有怨。他寧可做贅婿,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馮家做不受寵的二兒子。
馮懋心意已決,跟馮老太太大吵一架,離開馮家。入贅盛家,從此斷了往來。直到第三個兒子出生,馮懋才帶著孩子們回來給馮老太太瞧瞧。母子倆的關係略有緩和,但是並不親厚。
馮愈升官,馮懋也沒打算沾他的光。盛家族人幾乎沒人知道他是馮侍郎的親弟弟。馮愈當然也不會提及自己的弟弟是贅婿。
馮老太太這次真就是心裏沒底了,才會想起二兒子。
馮琪撥弄心裏的小算盤。三元齋僅一家店麵,但到底也是百年老字號,底子厚的很。去三元齋買筆墨的又都是些官宦子弟,總有能說得上話的。
如此一來,應該不用變賣大太太的嫁妝。說不定還能從她這個贅婿二叔身上撈幾支紫豪。
原本馮琪有些乏了,但是一想到能得好處,心頭立馬火熱。就算馮老太太攆她走,她也不會走的。
明珠也不想走。車馬已經安排妥當。有莫管事在那盯著,不用她操心。她留下看著馮老太太和馮琪,免得她倆又想出什麽搜刮大太太銀子的餿主意。
擔驚受怕大半天,馮老太太午飯隻用了幾口米粥,但是絲毫不覺得餓。方嬤嬤唯恐她熬壞了身子,命人燉了一盅燕窩端上來。給明珠和馮琪的是銀耳羹。
馮琪早就餓了,卻又不敢向馮老太太討吃食。銀耳羹不頂飽,但總比沒有強。慢條斯理的吃著,挑眉看向小口喝茶的明珠,“祖母不開胃,我們陪著吃,她老人家才能多用一些。”
方嬤嬤點頭稱是,“二姑娘想的周到。”
明珠抬眼看向方嬤嬤,“對啊。二妹妹周到,你這個祖母身邊老人兒反而不周到了。”
她腿腳慢,不體貼,現在又不周到了?方嬤嬤抿唇不語。大姑娘真能雞蛋裏挑骨頭。
“銀耳性平,裏邊偏生加了那麽多紅棗和桂圓。我本來就因擔心父親而心燥。吃了這碗羹,夜裏怕是更難入睡了。”明珠緩緩搖頭,“養生之道全在養。方嬤嬤不懂不會,不周到。”
崔嬤嬤整天耳提麵命。她聽得多,記的少,但是拿來唬人絕對夠用。
得嘞!她有罪。
方嬤嬤求救似的看向馮老太太。
馮老太太已經喝完了燕窩。空碗遞給方嬤嬤,“不吃就撤下去吧。”
馮琪依依不舍放下碗,用帕子印印唇角。她餓啊。
明珠用眼角掃了掃馮琪。她晌午那頓飯吃的又好又飽。喝著茶水解膩呢,馮琪非得主動求她羞辱。她要是不辱,豈不是辜負馮琪一番好意?
撤去殘羹,小丫鬟來報:“二老爺到了。”
肚子裏有熱食墊底,馮老太太反倒不那麽想見馮懋了。可來都來了,總不能叫他回去。
“請進來吧。”馮老太太歎口氣。要不是她自己咒自己,馮懋不會來的這麽快。
說不寒心是假的!
其實也沒什麽值得收拾的。就那麽幾件換洗衣裳。首飾碎銀之類賴氏都是貼身藏著,走哪帶哪。
賴老太太又說了些“承蒙侍郎府照顧”之類的客套話,轉而問道:“馮侍郎還沒回來?”
按照大晉律例,受財不枉法,視錢財多少,杖責或是役流。賴老太太身為官宦家眷,對於這種事也有耳聞。馮愈要是能回來,說不定用不了多久可以官複原職。要是回不來,直接移送大理寺,那就等著上頭發落便罷。
“沒有。”馮老太太強裝鎮定,“不是什麽大事,問明白了就把人送回來了。”
送回來?怎麽不說八抬大轎抬回來呢?賴老太太腹誹著隨意敷衍幾句,話鋒一轉,問道:“總不能幹等著。您派人去刑部打聽打聽。萬一……”耐人尋味的笑了笑,“您也好心裏有個底。”
馮老太太暗自哂笑。她好歹也是工部侍郎的娘。這事還用別人教?聽說馮愈被刑部帶走,她就命人打聽去了。
“無需多此一舉。”馮老太太正襟危坐,沉聲道:“清者自清。”再看賴老太太,眼神中透出幾分鄙薄,“那些個邪門歪道留給貪贓枉法的人去走好了。”
不是!她也是好心提醒。馮老太太非但不領情。還用那種眼神盯著她看是個什麽意思?怎麽的?瞧不起她家老頭子品級低,沒人賄賂是不是?
哼!真要有那個心,就算是個守城門的也能斂財!賴老太太心裏憋氣,懶得再說,起身告辭。
出得侍郎府大門,賴老太太回望高高在上的匾額,“呸”了一口。帶著賴氏和馮茉上了馬車。
壽春堂裏都是自家人,馮老太太這才長歎口氣,撩起眼簾去看方嬤嬤,“不是派人去刑部打聽消息了嗎?還沒回來?”
“回來了。”方嬤嬤眉頭微皺,“說是什麽也沒打聽出來。”
聞言,馮老太太愣怔不語。這才是真正難辦了。
“快!快去把老二叫來。”馮老太太唯恐馮懋不來,“就說我病了!”
她隻有馮愈馮懋兩個兒子。老大馮愈從小就聰明,又會讀書。老二馮懋個性剛直不懂變通。讀書不比馮愈差。但是馮老太太偏心馮愈。家裏沒有那麽多銀子,供兩個兒子讀書。
所以馮老太太就把馮懋送去三元齋學習製筆。
三元齋是有名的老字號,傳承一百多年。到了這一輩,東家盛滿意隻得一個女兒。不管他如何奮發圖強就是生不出兒子。
族中旁支倒是有那麽幾個想把自己的兒子塞給盛滿意。
盛滿意隻是生不出兒子,腦子還是夠用的。他不想讓三元齋落入旁支手中。於是動了招贅的心思。
馮懋品行端正,識文斷字。盛滿意對他很滿意。他把自己的意思一說,馮懋也滿意。從小到大,他都能切身感受到馮老太太對兄長的偏愛。尤其他明明讀書比馮愈更好,馮老太太卻狠心不許他讀。
因此,馮懋對馮老太太和馮愈心裏有怨。他寧可做贅婿,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馮家做不受寵的二兒子。
馮懋心意已決,跟馮老太太大吵一架,離開馮家。入贅盛家,從此斷了往來。直到第三個兒子出生,馮懋才帶著孩子們回來給馮老太太瞧瞧。母子倆的關係略有緩和,但是並不親厚。
馮愈升官,馮懋也沒打算沾他的光。盛家族人幾乎沒人知道他是馮侍郎的親弟弟。馮愈當然也不會提及自己的弟弟是贅婿。
馮老太太這次真就是心裏沒底了,才會想起二兒子。
馮琪撥弄心裏的小算盤。三元齋僅一家店麵,但到底也是百年老字號,底子厚的很。去三元齋買筆墨的又都是些官宦子弟,總有能說得上話的。
如此一來,應該不用變賣大太太的嫁妝。說不定還能從她這個贅婿二叔身上撈幾支紫豪。
原本馮琪有些乏了,但是一想到能得好處,心頭立馬火熱。就算馮老太太攆她走,她也不會走的。
明珠也不想走。車馬已經安排妥當。有莫管事在那盯著,不用她操心。她留下看著馮老太太和馮琪,免得她倆又想出什麽搜刮大太太銀子的餿主意。
擔驚受怕大半天,馮老太太午飯隻用了幾口米粥,但是絲毫不覺得餓。方嬤嬤唯恐她熬壞了身子,命人燉了一盅燕窩端上來。給明珠和馮琪的是銀耳羹。
馮琪早就餓了,卻又不敢向馮老太太討吃食。銀耳羹不頂飽,但總比沒有強。慢條斯理的吃著,挑眉看向小口喝茶的明珠,“祖母不開胃,我們陪著吃,她老人家才能多用一些。”
方嬤嬤點頭稱是,“二姑娘想的周到。”
明珠抬眼看向方嬤嬤,“對啊。二妹妹周到,你這個祖母身邊老人兒反而不周到了。”
她腿腳慢,不體貼,現在又不周到了?方嬤嬤抿唇不語。大姑娘真能雞蛋裏挑骨頭。
“銀耳性平,裏邊偏生加了那麽多紅棗和桂圓。我本來就因擔心父親而心燥。吃了這碗羹,夜裏怕是更難入睡了。”明珠緩緩搖頭,“養生之道全在養。方嬤嬤不懂不會,不周到。”
崔嬤嬤整天耳提麵命。她聽得多,記的少,但是拿來唬人絕對夠用。
得嘞!她有罪。
方嬤嬤求救似的看向馮老太太。
馮老太太已經喝完了燕窩。空碗遞給方嬤嬤,“不吃就撤下去吧。”
馮琪依依不舍放下碗,用帕子印印唇角。她餓啊。
明珠用眼角掃了掃馮琪。她晌午那頓飯吃的又好又飽。喝著茶水解膩呢,馮琪非得主動求她羞辱。她要是不辱,豈不是辜負馮琪一番好意?
撤去殘羹,小丫鬟來報:“二老爺到了。”
肚子裏有熱食墊底,馮老太太反倒不那麽想見馮懋了。可來都來了,總不能叫他回去。
“請進來吧。”馮老太太歎口氣。要不是她自己咒自己,馮懋不會來的這麽快。
說不寒心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