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奶奶的菜畦
岸邊牛背上的天才少女 作者:休雨7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安家的老屋禾場前有一棵很粗的老椿樹,得三個成年人合抱才抱得過來。
屋後還有兩棵一樣粗的,其中屋後的一棵在七安記事前被鋸掉了,她見過它巨大的樹樁,畢竟是百年老樹,年幼的她常常坐在樹樁上發呆。
七安爺爺的爺爺輩是有錢的地主。
聽爺爺講,爺爺的爺爺年輕時惹上了鴉片,把家裏的錢基本敗光了,後來為了戒鴉片,在屋後挖下一個土坑,把自己關在土坑裏,少吃少喝,連續一個月斷煙,終於戒掉了煙癮。
到了七安爺爺這輩,家裏基本沒地了,但家風名聲還在,爺爺迎娶了家住在鎮上的七安奶奶。
奶奶家境不錯,出嫁前她還念過幾年書,所以七安的奶奶有些與眾不同。
她一輩子沒有大聲說過話,總是細聲細語地,做事情也慢條斯理,不像七安媽媽風風火火,她不輕易生氣,凡事看得開,空閑了還會給大家講三國演義,和大家玩什麽知乙己、上大人的長條紙牌,不太會幹農活。奶奶做飯也慢,做飯慢這事不是七安說的,是小叔叔和親親們說的。
每天傍晚,小叔叔和親親們結束了一天的農活,回到家裏,奶奶的飯還沒做好,米飯等著燜熟,菜剛摘完洗幹淨等著下鍋炒,大叔叔在學校還沒回家,小叔叔的肚子餓的快,又累,就開始埋怨飯還沒好,親親們趕緊跑過去幫奶奶幹活……
小叔叔反坐在椅子上,頭枕著胳膊趴在椅背上,等啊,等啊,等到天變黑了,七安坐在小方桌前的小靠椅上和小叔叔一起等,那時堂屋天井中蛐蛐吱吱在叫,天井左側廊下的雞籠已沒有任何聲響,雞睡著了,小叔叔也睡著了……
小叔叔正睡得迷糊中,被奶奶喊醒:“快醒醒,吃飯了!”……
奶奶不是做飯慢,奶奶除了幹家務活,還得看著著七安和姐姐,還得去菜地澆水。
七安跟奶奶去過菜地,在屋後右側一裏地遠,裏麵有很多碧綠的菜畦,種著上海青、烏龜青、調羹白、青蒜,萵筍,茼蒿,菠菜,香蔥……
其中烏龜青黑綠黑綠的,表麵坑坑窪窪,在菜畦中間有一個水坑,裏麵裝著水,是平時下雨聚集的,水坑表麵有著厚厚的浮萍,水坑裏的水是濃綠色的,看著髒髒的。
菜地四周是麥田,麥子綠油油的,田埂上開滿了細白米粒的薺菜花。
從菜地往下看,下麵是五六層梯田,梯田裏種著油菜或麥子,梯田下麵是河。
河岸邊一小塊地上長著一棵梨樹,梨樹總在春天開花,但七安從不見它結果。
從菜地往上看,還是一塊麥田,麥田再往上圍著一圈灌木,灌木裏夾雜生長著指頭粗的毛竹。
灌木往上是一個小斜坡,斜坡再往上是鬆樹林,七安上小學經過的路,也是同學們下學必經之路。
一個夏天的傍晚,傻傻的七安還帶著同學們,在奶奶的菜畦裏偷菜,偷黃瓜吃……
菜地中央,奶奶拿著葫蘆水瓢從小水坑舀水澆菜,然後用條鏟鏟菜地裏麵的土蟲。
奶奶真厲害,隻見她一條鏟挖下去,一個土褐色身體蜷成一團的土蟲被挖出來了。
七安有點好奇,奶奶怎麽知道菜根下麵有蟲,奶奶告訴她:“你看哪棵菜葉子發黃發蔫,上麵還帶蟲眼,下麵差不多住著土蟲。”
此時的她一邊聽著,一邊將小蔥掐成一小段做成蔥笛,用嘴使勁吹,發出嘀嗚的哨響——嘀……嗚……
多年以後七安媽媽和七安奶奶先後去世,分別被埋在了這塊菜地的上方斜坡上。
老屋旁邊是三間豬屋,一間牛屋,牛屋邊上緊挨著茅廁。
這些房間的屋頂鋪著青瓦,屋牆是土壁做的,屋後牆縫裏夾雜著幾根野草。
豬屋裏麵通常養著肥豬,豬兒餓得快,餓了就囉囉叫的山響,得盡快喂食。
它們一般吃奶奶用剩菜葉子混著剩米湯還有構樹葉夾在一起煮的豬食。
有時候米湯都聞著很餿了,可它們吃的照樣香甜,大口大口地咀嚼,還用豬鼻拱著稠稠的豬食,發出呼呼地響聲,隨後是哼哼唧唧的聲音,兩隻耳朵不停上下擺動,兩隻前腿也緊跟著豬頭踏進長方形的石槽裏,豬脖子和肩膀隨著低著的豬頭一聳一聳晃動,豬背向下彎著,豬緋紅色的肚皮漲的大大的快要貼到地麵,豬屁股後麵的小尾巴此刻也打成小卷翹著,豬槽四壁由於常年使用已是坑坑窪窪,外麵還撒了些被豬鼻拱出外麵的蔬菜根,豬也會挑食,先緊著菜葉子吃。
豬屋裏頭還鋪有稻草,稻草看著是幹的,稻草旁邊是豬糞和豬尿,閑暇了,叔叔們穿著黑色的雨鞋,用鍬鏟將它們鏟出,一桶桶挑到地裏頭當肥料。
牛屋裏麵鋪的是幹稻草,茅廁屋簡陋些,屋頂是斜放著的兩片石棉瓦,屋裏頭放著兩塊黑色的木板。
木板下麵是一口大缸,大缸裏裝滿了人的糞便,人未消化地豆粒清楚地躺在大便上,旁邊還湧動著密密麻麻地白色蛆蟲,茅廁裏除了擦屁股用的舊報紙,也會有遺落的雜誌,是大叔叔的書,說不清是故意的,還是忘記了。
越過茅廁,是一個稻草垛,閑暇時,爺爺就坐在小板凳上用稻草打腰繩,他打腰繩的手法非常嫻熟,七安在旁邊看得入迷,引得伯伯叔叔們輪番上陣練打腰繩,七安覺得爺爺的手法帶著韻律,有節奏感,稻草在他手中變得服帖,腰繩被他打的很流暢,是長年日積月累練就的,非一日之功。
稻草垛旁邊生長著對節白蠟,白蠟樹上長滿釘子粗細的木刺,白蠟生長緩慢,質地堅硬,枝條筆直,不易腐爛,奶奶常砍下白蠟的枝條,插在菜地裏當豆架,圍著白蠟還有好多顆桃樹,橘子樹,枇杷樹……
春天裏,桃花如粉色的雲霞般絢爛地盛開著,仿佛給老屋披上了一層浪漫的粉色外衣,每一朵花都綻放得嬌俏鮮豔,花瓣柔軟而細膩,粉嫩粉嫩,一樹樹的,讓人陶醉,微風輕拂時,花瓣輕輕飄落,如同粉色的雪花紛紛揚揚,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氛圍……
夏天到了,白裏透紅的桃子掛滿了枝頭,家人們將桃子一筐筐的摘下,搬回家裏,他們把這些桃子埋在麥子堆裏,等到了傍晚,從麥子堆裏掏出幾個桃子,坐在大門口慢慢吃,緩解一天的疲勞……
到了秋天,老屋後麵的橡樹,像板栗一樣的橡子,撒落在地上,密密麻麻,七安和姐姐,還有一群弟弟妹妹們在那裏開心地撿著橡子,他們彎下腰,仔細地尋找著每一顆小小的橡子,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有的弟弟妹妹還會互相比較誰撿到的橡子更多更大,充滿了競爭和樂趣,撿回後交給奶奶。
幾天後,堂屋小方桌上擺放著一個精致的青花碗,裏麵盛有半碗半透明像果凍似的琥珀色橡子粉,看起來晶瑩剔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讓人不禁想起了樹林中的清新氣息,咬上一小口,滑滑嫩嫩,細膩而柔軟,輕輕一抿就能融化在口中,帶來一種令人陶醉的味覺享受,慢慢咀嚼還能感受到它的嫩滑和彈性,這種獨特的口感讓七安記憶深刻,無論是作為早餐、午餐還是晚餐,亦或是作為午後點心,都會給人帶來滿足感和愉悅感,奶奶很能幹,孩子們很喜歡。
爺爺平時不怎麽講話,但吃飯相當斯文,成年後的七安開著車帶著90歲爺爺到處兜風,帶爺爺去看山茶花,帶爺爺去縣城下館子。
爺爺特意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大叔叔家的小女兒漾漾,貼心地給爺爺剃了平頭,露出爺爺的青皮頭頂。
爺爺的頭發大部分還是黑的,說到理發,爺爺一輩子沒怎麽出過遠門,縣城還是爺爺年輕時去修水庫去過。
爺爺一般習慣去鎮裏賣魚,然後理發,這習慣持續了好多年,等上了年紀,奶奶去世後,爺爺不再吃剩飯,每天隻吃新鮮米飯,喝米湯,那些都由孝順的小叔叔親手給爺爺做……
七安和姐姐特意給爺爺點了粉蒸肉,還有排骨等,等菜上來後,粉蒸肉被蒸的很軟爛,爺爺拿小瓷勺舀了一小勺放進嘴裏,吃的很安靜,吞咽幾乎聽不到聲音,麵前的餐桌上沒有掉下的飯菜和湯汁……
她記得年輕時的爺爺總教育親親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女孩子家家的坐著時雙膝要並攏……。”
屋後還有兩棵一樣粗的,其中屋後的一棵在七安記事前被鋸掉了,她見過它巨大的樹樁,畢竟是百年老樹,年幼的她常常坐在樹樁上發呆。
七安爺爺的爺爺輩是有錢的地主。
聽爺爺講,爺爺的爺爺年輕時惹上了鴉片,把家裏的錢基本敗光了,後來為了戒鴉片,在屋後挖下一個土坑,把自己關在土坑裏,少吃少喝,連續一個月斷煙,終於戒掉了煙癮。
到了七安爺爺這輩,家裏基本沒地了,但家風名聲還在,爺爺迎娶了家住在鎮上的七安奶奶。
奶奶家境不錯,出嫁前她還念過幾年書,所以七安的奶奶有些與眾不同。
她一輩子沒有大聲說過話,總是細聲細語地,做事情也慢條斯理,不像七安媽媽風風火火,她不輕易生氣,凡事看得開,空閑了還會給大家講三國演義,和大家玩什麽知乙己、上大人的長條紙牌,不太會幹農活。奶奶做飯也慢,做飯慢這事不是七安說的,是小叔叔和親親們說的。
每天傍晚,小叔叔和親親們結束了一天的農活,回到家裏,奶奶的飯還沒做好,米飯等著燜熟,菜剛摘完洗幹淨等著下鍋炒,大叔叔在學校還沒回家,小叔叔的肚子餓的快,又累,就開始埋怨飯還沒好,親親們趕緊跑過去幫奶奶幹活……
小叔叔反坐在椅子上,頭枕著胳膊趴在椅背上,等啊,等啊,等到天變黑了,七安坐在小方桌前的小靠椅上和小叔叔一起等,那時堂屋天井中蛐蛐吱吱在叫,天井左側廊下的雞籠已沒有任何聲響,雞睡著了,小叔叔也睡著了……
小叔叔正睡得迷糊中,被奶奶喊醒:“快醒醒,吃飯了!”……
奶奶不是做飯慢,奶奶除了幹家務活,還得看著著七安和姐姐,還得去菜地澆水。
七安跟奶奶去過菜地,在屋後右側一裏地遠,裏麵有很多碧綠的菜畦,種著上海青、烏龜青、調羹白、青蒜,萵筍,茼蒿,菠菜,香蔥……
其中烏龜青黑綠黑綠的,表麵坑坑窪窪,在菜畦中間有一個水坑,裏麵裝著水,是平時下雨聚集的,水坑表麵有著厚厚的浮萍,水坑裏的水是濃綠色的,看著髒髒的。
菜地四周是麥田,麥子綠油油的,田埂上開滿了細白米粒的薺菜花。
從菜地往下看,下麵是五六層梯田,梯田裏種著油菜或麥子,梯田下麵是河。
河岸邊一小塊地上長著一棵梨樹,梨樹總在春天開花,但七安從不見它結果。
從菜地往上看,還是一塊麥田,麥田再往上圍著一圈灌木,灌木裏夾雜生長著指頭粗的毛竹。
灌木往上是一個小斜坡,斜坡再往上是鬆樹林,七安上小學經過的路,也是同學們下學必經之路。
一個夏天的傍晚,傻傻的七安還帶著同學們,在奶奶的菜畦裏偷菜,偷黃瓜吃……
菜地中央,奶奶拿著葫蘆水瓢從小水坑舀水澆菜,然後用條鏟鏟菜地裏麵的土蟲。
奶奶真厲害,隻見她一條鏟挖下去,一個土褐色身體蜷成一團的土蟲被挖出來了。
七安有點好奇,奶奶怎麽知道菜根下麵有蟲,奶奶告訴她:“你看哪棵菜葉子發黃發蔫,上麵還帶蟲眼,下麵差不多住著土蟲。”
此時的她一邊聽著,一邊將小蔥掐成一小段做成蔥笛,用嘴使勁吹,發出嘀嗚的哨響——嘀……嗚……
多年以後七安媽媽和七安奶奶先後去世,分別被埋在了這塊菜地的上方斜坡上。
老屋旁邊是三間豬屋,一間牛屋,牛屋邊上緊挨著茅廁。
這些房間的屋頂鋪著青瓦,屋牆是土壁做的,屋後牆縫裏夾雜著幾根野草。
豬屋裏麵通常養著肥豬,豬兒餓得快,餓了就囉囉叫的山響,得盡快喂食。
它們一般吃奶奶用剩菜葉子混著剩米湯還有構樹葉夾在一起煮的豬食。
有時候米湯都聞著很餿了,可它們吃的照樣香甜,大口大口地咀嚼,還用豬鼻拱著稠稠的豬食,發出呼呼地響聲,隨後是哼哼唧唧的聲音,兩隻耳朵不停上下擺動,兩隻前腿也緊跟著豬頭踏進長方形的石槽裏,豬脖子和肩膀隨著低著的豬頭一聳一聳晃動,豬背向下彎著,豬緋紅色的肚皮漲的大大的快要貼到地麵,豬屁股後麵的小尾巴此刻也打成小卷翹著,豬槽四壁由於常年使用已是坑坑窪窪,外麵還撒了些被豬鼻拱出外麵的蔬菜根,豬也會挑食,先緊著菜葉子吃。
豬屋裏頭還鋪有稻草,稻草看著是幹的,稻草旁邊是豬糞和豬尿,閑暇了,叔叔們穿著黑色的雨鞋,用鍬鏟將它們鏟出,一桶桶挑到地裏頭當肥料。
牛屋裏麵鋪的是幹稻草,茅廁屋簡陋些,屋頂是斜放著的兩片石棉瓦,屋裏頭放著兩塊黑色的木板。
木板下麵是一口大缸,大缸裏裝滿了人的糞便,人未消化地豆粒清楚地躺在大便上,旁邊還湧動著密密麻麻地白色蛆蟲,茅廁裏除了擦屁股用的舊報紙,也會有遺落的雜誌,是大叔叔的書,說不清是故意的,還是忘記了。
越過茅廁,是一個稻草垛,閑暇時,爺爺就坐在小板凳上用稻草打腰繩,他打腰繩的手法非常嫻熟,七安在旁邊看得入迷,引得伯伯叔叔們輪番上陣練打腰繩,七安覺得爺爺的手法帶著韻律,有節奏感,稻草在他手中變得服帖,腰繩被他打的很流暢,是長年日積月累練就的,非一日之功。
稻草垛旁邊生長著對節白蠟,白蠟樹上長滿釘子粗細的木刺,白蠟生長緩慢,質地堅硬,枝條筆直,不易腐爛,奶奶常砍下白蠟的枝條,插在菜地裏當豆架,圍著白蠟還有好多顆桃樹,橘子樹,枇杷樹……
春天裏,桃花如粉色的雲霞般絢爛地盛開著,仿佛給老屋披上了一層浪漫的粉色外衣,每一朵花都綻放得嬌俏鮮豔,花瓣柔軟而細膩,粉嫩粉嫩,一樹樹的,讓人陶醉,微風輕拂時,花瓣輕輕飄落,如同粉色的雪花紛紛揚揚,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氛圍……
夏天到了,白裏透紅的桃子掛滿了枝頭,家人們將桃子一筐筐的摘下,搬回家裏,他們把這些桃子埋在麥子堆裏,等到了傍晚,從麥子堆裏掏出幾個桃子,坐在大門口慢慢吃,緩解一天的疲勞……
到了秋天,老屋後麵的橡樹,像板栗一樣的橡子,撒落在地上,密密麻麻,七安和姐姐,還有一群弟弟妹妹們在那裏開心地撿著橡子,他們彎下腰,仔細地尋找著每一顆小小的橡子,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有的弟弟妹妹還會互相比較誰撿到的橡子更多更大,充滿了競爭和樂趣,撿回後交給奶奶。
幾天後,堂屋小方桌上擺放著一個精致的青花碗,裏麵盛有半碗半透明像果凍似的琥珀色橡子粉,看起來晶瑩剔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讓人不禁想起了樹林中的清新氣息,咬上一小口,滑滑嫩嫩,細膩而柔軟,輕輕一抿就能融化在口中,帶來一種令人陶醉的味覺享受,慢慢咀嚼還能感受到它的嫩滑和彈性,這種獨特的口感讓七安記憶深刻,無論是作為早餐、午餐還是晚餐,亦或是作為午後點心,都會給人帶來滿足感和愉悅感,奶奶很能幹,孩子們很喜歡。
爺爺平時不怎麽講話,但吃飯相當斯文,成年後的七安開著車帶著90歲爺爺到處兜風,帶爺爺去看山茶花,帶爺爺去縣城下館子。
爺爺特意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大叔叔家的小女兒漾漾,貼心地給爺爺剃了平頭,露出爺爺的青皮頭頂。
爺爺的頭發大部分還是黑的,說到理發,爺爺一輩子沒怎麽出過遠門,縣城還是爺爺年輕時去修水庫去過。
爺爺一般習慣去鎮裏賣魚,然後理發,這習慣持續了好多年,等上了年紀,奶奶去世後,爺爺不再吃剩飯,每天隻吃新鮮米飯,喝米湯,那些都由孝順的小叔叔親手給爺爺做……
七安和姐姐特意給爺爺點了粉蒸肉,還有排骨等,等菜上來後,粉蒸肉被蒸的很軟爛,爺爺拿小瓷勺舀了一小勺放進嘴裏,吃的很安靜,吞咽幾乎聽不到聲音,麵前的餐桌上沒有掉下的飯菜和湯汁……
她記得年輕時的爺爺總教育親親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女孩子家家的坐著時雙膝要並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