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給這口油鍋,加把火
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 作者:青城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試問,當一個人兩歲時就受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七歲便晉封鎮國公,次年,更是受封為宗室爵位最高檔的和碩親王時。(長、三、四兄皆早亡,二兄又已入繼帝位,故以長子身份襲父爵)
就這貴不可言的身份,如果他不玩火作死,搞出謀權篡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兒,說實話,那皇帝又能奈他如何?
所以啊,那些個近支親貴,滿蒙王爺的好算盤打得是滴溜溜的響,向光緒進言分裂滿漢聯盟這種超級敏感的話題,自然,也就落在了他年幼稚嫩的肩膀上。
可憐的娃子,直到此時此刻,他還滿心以為是叔叔伯伯們看重他的伶牙俐齒,少年老成,故而,才對他予以如此重任...
麵對光緒的怒斥喝罵,自幼養尊處優的他,哪裏咽的下這種委屈,眼眶雖已濕潤,但其身子骨依然挺得筆直,腦袋倔強的仰起,硬是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看著他這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把光緒可是氣得不輕,光緒一把甩開他的耳朵,指著一旁擱腿用的酸枝木雕小矮幾,厲聲嗬道:
“你這混小子!死不悔改是吧?!那好!朕今日就要替庶母好生管教管教你!你給朕趴到矮幾上麵去!”
“我沒有錯!我偏不!”
載灃的兩腮高高鼓起,委屈至極的開口頂撞。
“嘶~~”
光緒將一口冷氣吸入胸腔,強壓住心頭怒火,語氣間,已是寒氣森森:
“朕再說最後一遍,滾過去趴好!”
載灃眼見皇兄雙目圓瞪,青筋暴起,明顯這是動了真火,他心頭發怵,不敢再爭,磨磨蹭蹭地摸到矮幾前,“噗通”一聲,直直向前倒了下去。
光緒也不跟他多廢話,直接從多寶格裏抄起一把長六寸、寬一寸的蠟木戒尺,這杆戒尺,觸感冰涼,入手沉甸,握在手裏,無論手感或是分量,都是上佳之品。
“小弟,你別怪朕用家法教育你,朕這樣做,也是為了搶救你的一條小命!”
說著,光緒親自褪下載灃長褲,僅給他留下一條薄棉短褲。
“啪!”
戒尺狠狠落在載灃的小圓腚上,發出陣陣肉響,載灃疼得身子一顫,卻始終緊咬牙關,硬是一聲不吭。
“啪!啪!啪!”
戒尺一下接一下落在小腚上,兩瓣小屁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腫脹起來。
每打一下,光緒就會厲聲問他一句:
“知道錯了嗎?!”
載灃倔強地直甩腦袋,盡管淚水都已在眼眶裏猛地轉,但嘴巴還是要硬地頂:
“皇兄!臣弟沒錯!李鴻章他…他就是竊國之賊!”
“住口!”
光緒怒吼一聲,氣得胸腔都開始隱隱作痛,當手中的戒尺再次落下時,力道是一下比一下重。
“你這乳臭未幹的小屁孩,哪懂什麽齊家治國!哪懂什麽黨同伐異!你一味聽信小人讒言,搬弄忠臣是非!這頓打,是朕替父王教育你的!”
“哇~~”
載灃難忍劇痛,一下子放聲嚎了出來,但他不懂皇兄所言,隻道個人得失:
“皇兄…你隻會偏袒漢人,隻會在窩裏豪橫…嗚嗚嗚...”
“嗬嗬!你呀你!”
光緒怒極反笑,他失望透頂地扔掉手中戒尺,頹然坐回暖炕上,側頭望著窗外蕭瑟冬景,不知為何,竟頓生一種茫然四顧之感。
此刻,光緒終是切身體會到了李鴻章常常自嘲的一句:
“一生風雨,裱糊匠...”
“寇公公傳令,所有人閉眼捂耳,敢吭一聲者,全家掉腦袋! ”
“傳令,所有人閉眼捂耳,誰敢吭一聲,九族掉腦袋!”
“傳令...”
從養心殿,到正午門,所有禁軍侍衛都選擇性地,耳聾眼瞎還啞巴。
當載灃被親兵背回府上時,生母劉佳氏,看著兒子皮開肉綻的小圓腚時,登時,心疼的淚如雨注:
“你二哥,他…他怎麽可以這樣對待你啊!我要...要去向六叔七嬸八大爺,狠狠告上他一狀!”
很快,載灃犯顏直諫,而光緒以怨報德的勁爆消息,在近支宗室,滿蒙八旗中炸開了大鍋。
“小小年紀,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兒!罔顧祖製,借賊兵,齎盜糧,這樣下去,可怎麽得了?!”
“他既然這麽有脾氣,那幹脆把我們這幫親戚,全都殺了罷!”
“我看他就是這麽想的!他就是覺得我們這幫親戚,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他早就看我們不順眼了!”
“上折!大家一起上折!必須要將我們皇親國戚的特權,維護到底!”
一時間,王公貴胄們,那是群情激憤。
譴責光緒數典忘祖的折子,鋪天蓋地,比京城的雪花都還來得快,來得急。
其中,連大字都懶得多識幾個的剛毅,竟然靠著他的歪理邪說,在滿蒙親貴中,引領起一陣風騷:
“漢人強,則滿洲亡,漢人疲,則滿人肥!”
恭親王心疼光緒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眾矢之的,他在親貴之間,四處遊說,極力為光緒開脫辯解:
“諸位啊!當今聖上,如此英明睿智,實乃本朝罕見,他怎會不明事理,一味偏袒漢人呢?你們要擦亮眼睛啊!
這其中,一定有人在挑撥是非!製造對立!企圖使國家分裂!好讓自己從中獲利啊!!”
不過,要說最令光緒頭疼的,不是那幫義憤填膺的闊親戚,而是這群手握大權的漢大臣。
他們偏偏挑上這個節骨眼,硬要給這口滾燙油鍋,再加一把柴火。
由兩代帝師翁同龢領銜,以李鴻藻、徐桐、劉坤一等人為首的漢大臣,麵對眼下混亂不堪的局麵,他們還非得側足其間,趁機拱火,大搞什麽派係鬥爭。
在朝堂上、奏折中,他們公然參劾、攻擊李鴻章的淮係一派。
清流之中,皆以翁同龢的《參李鴻章三大罪》為範本,在朝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排淮風暴”。
“老臣翁同龢泣血上書。
今上此折,是為國為民,為公正公平,是正法正紀,正民心民意。
一參李鴻章貪腐成性,雁過拔其毛,可笑!盡為飽私囊!
二參李鴻章任人唯親,濫用職中權,可悲!全為結私黨!
三參李鴻章擁兵自重,割據占一方,可懼!皆為自稱雄!
依老臣愚見,現局勢嚴峻,需繩之以法方能平眾怒,明正典刑才可息民憤。
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翁同龢。
叩請聖裁。”
就這貴不可言的身份,如果他不玩火作死,搞出謀權篡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兒,說實話,那皇帝又能奈他如何?
所以啊,那些個近支親貴,滿蒙王爺的好算盤打得是滴溜溜的響,向光緒進言分裂滿漢聯盟這種超級敏感的話題,自然,也就落在了他年幼稚嫩的肩膀上。
可憐的娃子,直到此時此刻,他還滿心以為是叔叔伯伯們看重他的伶牙俐齒,少年老成,故而,才對他予以如此重任...
麵對光緒的怒斥喝罵,自幼養尊處優的他,哪裏咽的下這種委屈,眼眶雖已濕潤,但其身子骨依然挺得筆直,腦袋倔強的仰起,硬是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看著他這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把光緒可是氣得不輕,光緒一把甩開他的耳朵,指著一旁擱腿用的酸枝木雕小矮幾,厲聲嗬道:
“你這混小子!死不悔改是吧?!那好!朕今日就要替庶母好生管教管教你!你給朕趴到矮幾上麵去!”
“我沒有錯!我偏不!”
載灃的兩腮高高鼓起,委屈至極的開口頂撞。
“嘶~~”
光緒將一口冷氣吸入胸腔,強壓住心頭怒火,語氣間,已是寒氣森森:
“朕再說最後一遍,滾過去趴好!”
載灃眼見皇兄雙目圓瞪,青筋暴起,明顯這是動了真火,他心頭發怵,不敢再爭,磨磨蹭蹭地摸到矮幾前,“噗通”一聲,直直向前倒了下去。
光緒也不跟他多廢話,直接從多寶格裏抄起一把長六寸、寬一寸的蠟木戒尺,這杆戒尺,觸感冰涼,入手沉甸,握在手裏,無論手感或是分量,都是上佳之品。
“小弟,你別怪朕用家法教育你,朕這樣做,也是為了搶救你的一條小命!”
說著,光緒親自褪下載灃長褲,僅給他留下一條薄棉短褲。
“啪!”
戒尺狠狠落在載灃的小圓腚上,發出陣陣肉響,載灃疼得身子一顫,卻始終緊咬牙關,硬是一聲不吭。
“啪!啪!啪!”
戒尺一下接一下落在小腚上,兩瓣小屁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腫脹起來。
每打一下,光緒就會厲聲問他一句:
“知道錯了嗎?!”
載灃倔強地直甩腦袋,盡管淚水都已在眼眶裏猛地轉,但嘴巴還是要硬地頂:
“皇兄!臣弟沒錯!李鴻章他…他就是竊國之賊!”
“住口!”
光緒怒吼一聲,氣得胸腔都開始隱隱作痛,當手中的戒尺再次落下時,力道是一下比一下重。
“你這乳臭未幹的小屁孩,哪懂什麽齊家治國!哪懂什麽黨同伐異!你一味聽信小人讒言,搬弄忠臣是非!這頓打,是朕替父王教育你的!”
“哇~~”
載灃難忍劇痛,一下子放聲嚎了出來,但他不懂皇兄所言,隻道個人得失:
“皇兄…你隻會偏袒漢人,隻會在窩裏豪橫…嗚嗚嗚...”
“嗬嗬!你呀你!”
光緒怒極反笑,他失望透頂地扔掉手中戒尺,頹然坐回暖炕上,側頭望著窗外蕭瑟冬景,不知為何,竟頓生一種茫然四顧之感。
此刻,光緒終是切身體會到了李鴻章常常自嘲的一句:
“一生風雨,裱糊匠...”
“寇公公傳令,所有人閉眼捂耳,敢吭一聲者,全家掉腦袋! ”
“傳令,所有人閉眼捂耳,誰敢吭一聲,九族掉腦袋!”
“傳令...”
從養心殿,到正午門,所有禁軍侍衛都選擇性地,耳聾眼瞎還啞巴。
當載灃被親兵背回府上時,生母劉佳氏,看著兒子皮開肉綻的小圓腚時,登時,心疼的淚如雨注:
“你二哥,他…他怎麽可以這樣對待你啊!我要...要去向六叔七嬸八大爺,狠狠告上他一狀!”
很快,載灃犯顏直諫,而光緒以怨報德的勁爆消息,在近支宗室,滿蒙八旗中炸開了大鍋。
“小小年紀,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兒!罔顧祖製,借賊兵,齎盜糧,這樣下去,可怎麽得了?!”
“他既然這麽有脾氣,那幹脆把我們這幫親戚,全都殺了罷!”
“我看他就是這麽想的!他就是覺得我們這幫親戚,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他早就看我們不順眼了!”
“上折!大家一起上折!必須要將我們皇親國戚的特權,維護到底!”
一時間,王公貴胄們,那是群情激憤。
譴責光緒數典忘祖的折子,鋪天蓋地,比京城的雪花都還來得快,來得急。
其中,連大字都懶得多識幾個的剛毅,竟然靠著他的歪理邪說,在滿蒙親貴中,引領起一陣風騷:
“漢人強,則滿洲亡,漢人疲,則滿人肥!”
恭親王心疼光緒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眾矢之的,他在親貴之間,四處遊說,極力為光緒開脫辯解:
“諸位啊!當今聖上,如此英明睿智,實乃本朝罕見,他怎會不明事理,一味偏袒漢人呢?你們要擦亮眼睛啊!
這其中,一定有人在挑撥是非!製造對立!企圖使國家分裂!好讓自己從中獲利啊!!”
不過,要說最令光緒頭疼的,不是那幫義憤填膺的闊親戚,而是這群手握大權的漢大臣。
他們偏偏挑上這個節骨眼,硬要給這口滾燙油鍋,再加一把柴火。
由兩代帝師翁同龢領銜,以李鴻藻、徐桐、劉坤一等人為首的漢大臣,麵對眼下混亂不堪的局麵,他們還非得側足其間,趁機拱火,大搞什麽派係鬥爭。
在朝堂上、奏折中,他們公然參劾、攻擊李鴻章的淮係一派。
清流之中,皆以翁同龢的《參李鴻章三大罪》為範本,在朝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排淮風暴”。
“老臣翁同龢泣血上書。
今上此折,是為國為民,為公正公平,是正法正紀,正民心民意。
一參李鴻章貪腐成性,雁過拔其毛,可笑!盡為飽私囊!
二參李鴻章任人唯親,濫用職中權,可悲!全為結私黨!
三參李鴻章擁兵自重,割據占一方,可懼!皆為自稱雄!
依老臣愚見,現局勢嚴峻,需繩之以法方能平眾怒,明正典刑才可息民憤。
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翁同龢。
叩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