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同光中興
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 作者:青城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次回光返照,我能否抓住這次機會,逆風翻盤?
要改變國體,抵禦外敵;
要發展經濟,教化愚民;
還要同天鬥,同地鬥,同既得利益者鬥。
唉~~這手爛牌,究竟要怎樣,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呢?
十九世紀末,清朝統治出現了所謂“同光中興”的局麵。
中外出現了暫時和好,洋務運動也蓬勃開展了起來,國內人民的革命鬥爭也暫時歇口氣了。
但隨著同光中興的中流砥柱們逐漸凋零,以往積攢的許多問題也就噴薄式地暴露了出來。
光緒十六年。
因本年二旬整壽,光緒命賞諸位王公大臣,頒下“二旬萬壽恩詔”,並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
不久後,曾國荃、曾紀澤、彭玉麟、楊嶽斌、潘祖蔭等一批文武重臣,如同完成了曆史使命一般,相繼離世。
連光緒的生父醇親王,也是一病不起,他一直對夫人念叨,說不知為啥,就是打心底裏覺得,自己的大限好像將至了。
手上能打出的大牌越來越少,光緒心中明白,再不改變牌局,過不了多久,自己隻配在牌桌底下玩泥巴了…
隨著閻敬銘的複起,朝廷頒布了一攬子財政管理政策。
閻敬銘先是聯手戶部各位同僚,加班加點,編纂出《戶部十文》。
這裏麵囊括了戶籍管理、賦役征收、錢糧供應、關稅監督、財政預算等至關重要的財務管理措施。
經光緒審閱批準後,文件上加蓋了光緒的禦璽寶印和戶部的銅製大印,逐級分發給各省督撫和布政使。
隨後,閻敬銘又拿出了具體的籌款方案,整理歸納後,上奏光緒。
光緒逐條細讀,又召來軍機大臣與之相商。
“這個戶部大人,果真不食人間煙火。
他提出的這幾條籌款舉措,無非裁人、追繳、加稅。
這幾條措施,是樣樣好說,可樣樣難辦呀。”
恭親王將奏折逐字逐句仔細閱讀後,發出一陣感慨,隨後又遞給一旁的孫家鼐閱看。
“裁撤綠營,追繳錢糧,查收厘金這幾條,地方督撫、將軍們恐怕會陽奉陰違,難以實辦。
接著說這核扣養廉,吏員降薪一事,更是動了地方官僚的根本利益,此舉勢必會引起上下官員的強烈不滿。
最後再說這茶糖煙酒、當商藥店加稅一事兒,雖說是這幾條裏最好實辦的。
但此舉的關鍵,就在於把握尺度,收少了,成效甚微,不如不收;收多了,民怨四起,物議沸騰。
這條舉措,戶部最好派人去地方上好好核查,根據各地的營收情況,因地製宜。”
同為光緒帝師的孫家鼐也較為肯定恭親王的意思,他在此基礎上,詳細解讀了一下各條措施難點的所在。
“你們的意思朕都明白。”
光緒站起身來,在東暖閣內來回踱步,眉宇間有些許惆悵之色。
“可是也不能放任地方各自為政,不服從朝廷調度,長此以往,這十八行省與一盤散沙有何異處?”
恭親王政治嗅覺靈敏,善於察言觀色,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光緒臉上微表情的變化,知道光緒在心頭已打定了主意,便在一旁,為光緒推波助瀾一把:
“皇上所言極是,可這是大清多年以來的積弊,我等均是束手無策。皇上年輕有為,思維開闊,我等陳腐之人,還需多多垂聽皇上的聖訓。”
光緒走到靠窗的小暖炕上,盤腿而坐,端起茶碗時,愁眉已然舒展。
“恭親王,那就有勞你替朕擬折。
朕欲欽派三名大臣,到直隸、兩江、兩廣這些富裕地帶,試行閻敬銘的籌款方案。
如推行順暢,則繼續沿用至全國,若阻力太大,則就地修改,以收獲實效為主,隨後,再在全國推廣,務必要解決內困問題。”
近來為了籌錢的事兒,光緒可謂是殫精竭慮,絞盡腦汁,起床洗漱間,感覺發際線都上移了不少。
“還有海關一事兒,朕聽說赫德那個洋人用的是簡化章程,高薪養廉那一套,海關稅務這些年見效不錯,收入穩定,是至關重要的納稅大戶。
我們要呼籲各省各部,學習一下人家的辦事方法,行事態度。
但是啊,他對我國的內政外交,大加幹涉之舉,就實不可取了。
再者,海關稅務的實際權勢也被他一人掌控,隨著開放的通商港口愈加增多,他手中所掌握的度支權力也就愈發增長,長久下去,確實為一心腹大患。
我看這樣吧,你們幾人商量一下,從都察院中挑選出幾個合適的監察禦史,會同戶部官吏,前往督辦關稅查收一事,並派遣幹吏,長駐在各個通商港口,監督海事官員。
此次督查的重點還是要放在赫德身上,要讓他專心任事,不要心生異端,待時機成熟時,再由我國命官繼任。”
“皇上聖明,此計甚妙!奴才們俯聽後,如醍醐灌頂,獲益頗豐。
待皇上歇息時,奴才們立刻就去辦理具體事宜,並對各省各部嚴加申飭,要求他們務必謹遵皇上諭旨!如有違令者,嚴懲不貸!”
說完,恭親王領眾人行叩頭之禮。
光緒這時才終於明白,為啥大領導們都喜歡阿諛奉承,曲意逢迎之人。
這類人腦瓜子大多活泛,拍起馬屁來,是見縫插針,無屁不拍。
領導高興時,他們是錦上添花,領導煩悶時,他們又雪中送炭。
既然提供的情緒價值如此之高,又怎能不升官發財,扶搖直上呢?
很快,兩隊人馬從京城低調開出。
一隊人馬前往富庶之地推行財政新政。
另一隊則前往各個海關港口,進行稅務稽查。
這支由戶部和都察院混搭組成的督導小組,明麵上是清查關稅,實則是在收集赫德不遵法紀,有違規章的詳細證據。
光緒在心頭盤算著,等到國內從農業化社會徹底轉變為工業化社會時,這些位高權重的要職都得收回朝廷,自此便再也不能受洋人擺布,受列強欺辱…
要改變國體,抵禦外敵;
要發展經濟,教化愚民;
還要同天鬥,同地鬥,同既得利益者鬥。
唉~~這手爛牌,究竟要怎樣,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呢?
十九世紀末,清朝統治出現了所謂“同光中興”的局麵。
中外出現了暫時和好,洋務運動也蓬勃開展了起來,國內人民的革命鬥爭也暫時歇口氣了。
但隨著同光中興的中流砥柱們逐漸凋零,以往積攢的許多問題也就噴薄式地暴露了出來。
光緒十六年。
因本年二旬整壽,光緒命賞諸位王公大臣,頒下“二旬萬壽恩詔”,並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
不久後,曾國荃、曾紀澤、彭玉麟、楊嶽斌、潘祖蔭等一批文武重臣,如同完成了曆史使命一般,相繼離世。
連光緒的生父醇親王,也是一病不起,他一直對夫人念叨,說不知為啥,就是打心底裏覺得,自己的大限好像將至了。
手上能打出的大牌越來越少,光緒心中明白,再不改變牌局,過不了多久,自己隻配在牌桌底下玩泥巴了…
隨著閻敬銘的複起,朝廷頒布了一攬子財政管理政策。
閻敬銘先是聯手戶部各位同僚,加班加點,編纂出《戶部十文》。
這裏麵囊括了戶籍管理、賦役征收、錢糧供應、關稅監督、財政預算等至關重要的財務管理措施。
經光緒審閱批準後,文件上加蓋了光緒的禦璽寶印和戶部的銅製大印,逐級分發給各省督撫和布政使。
隨後,閻敬銘又拿出了具體的籌款方案,整理歸納後,上奏光緒。
光緒逐條細讀,又召來軍機大臣與之相商。
“這個戶部大人,果真不食人間煙火。
他提出的這幾條籌款舉措,無非裁人、追繳、加稅。
這幾條措施,是樣樣好說,可樣樣難辦呀。”
恭親王將奏折逐字逐句仔細閱讀後,發出一陣感慨,隨後又遞給一旁的孫家鼐閱看。
“裁撤綠營,追繳錢糧,查收厘金這幾條,地方督撫、將軍們恐怕會陽奉陰違,難以實辦。
接著說這核扣養廉,吏員降薪一事,更是動了地方官僚的根本利益,此舉勢必會引起上下官員的強烈不滿。
最後再說這茶糖煙酒、當商藥店加稅一事兒,雖說是這幾條裏最好實辦的。
但此舉的關鍵,就在於把握尺度,收少了,成效甚微,不如不收;收多了,民怨四起,物議沸騰。
這條舉措,戶部最好派人去地方上好好核查,根據各地的營收情況,因地製宜。”
同為光緒帝師的孫家鼐也較為肯定恭親王的意思,他在此基礎上,詳細解讀了一下各條措施難點的所在。
“你們的意思朕都明白。”
光緒站起身來,在東暖閣內來回踱步,眉宇間有些許惆悵之色。
“可是也不能放任地方各自為政,不服從朝廷調度,長此以往,這十八行省與一盤散沙有何異處?”
恭親王政治嗅覺靈敏,善於察言觀色,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光緒臉上微表情的變化,知道光緒在心頭已打定了主意,便在一旁,為光緒推波助瀾一把:
“皇上所言極是,可這是大清多年以來的積弊,我等均是束手無策。皇上年輕有為,思維開闊,我等陳腐之人,還需多多垂聽皇上的聖訓。”
光緒走到靠窗的小暖炕上,盤腿而坐,端起茶碗時,愁眉已然舒展。
“恭親王,那就有勞你替朕擬折。
朕欲欽派三名大臣,到直隸、兩江、兩廣這些富裕地帶,試行閻敬銘的籌款方案。
如推行順暢,則繼續沿用至全國,若阻力太大,則就地修改,以收獲實效為主,隨後,再在全國推廣,務必要解決內困問題。”
近來為了籌錢的事兒,光緒可謂是殫精竭慮,絞盡腦汁,起床洗漱間,感覺發際線都上移了不少。
“還有海關一事兒,朕聽說赫德那個洋人用的是簡化章程,高薪養廉那一套,海關稅務這些年見效不錯,收入穩定,是至關重要的納稅大戶。
我們要呼籲各省各部,學習一下人家的辦事方法,行事態度。
但是啊,他對我國的內政外交,大加幹涉之舉,就實不可取了。
再者,海關稅務的實際權勢也被他一人掌控,隨著開放的通商港口愈加增多,他手中所掌握的度支權力也就愈發增長,長久下去,確實為一心腹大患。
我看這樣吧,你們幾人商量一下,從都察院中挑選出幾個合適的監察禦史,會同戶部官吏,前往督辦關稅查收一事,並派遣幹吏,長駐在各個通商港口,監督海事官員。
此次督查的重點還是要放在赫德身上,要讓他專心任事,不要心生異端,待時機成熟時,再由我國命官繼任。”
“皇上聖明,此計甚妙!奴才們俯聽後,如醍醐灌頂,獲益頗豐。
待皇上歇息時,奴才們立刻就去辦理具體事宜,並對各省各部嚴加申飭,要求他們務必謹遵皇上諭旨!如有違令者,嚴懲不貸!”
說完,恭親王領眾人行叩頭之禮。
光緒這時才終於明白,為啥大領導們都喜歡阿諛奉承,曲意逢迎之人。
這類人腦瓜子大多活泛,拍起馬屁來,是見縫插針,無屁不拍。
領導高興時,他們是錦上添花,領導煩悶時,他們又雪中送炭。
既然提供的情緒價值如此之高,又怎能不升官發財,扶搖直上呢?
很快,兩隊人馬從京城低調開出。
一隊人馬前往富庶之地推行財政新政。
另一隊則前往各個海關港口,進行稅務稽查。
這支由戶部和都察院混搭組成的督導小組,明麵上是清查關稅,實則是在收集赫德不遵法紀,有違規章的詳細證據。
光緒在心頭盤算著,等到國內從農業化社會徹底轉變為工業化社會時,這些位高權重的要職都得收回朝廷,自此便再也不能受洋人擺布,受列強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