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林淩晨三點左右回到了嶽老的家,傾聽了一會兒隔壁母親和妹妹輕微的呼吸聲,悄無聲息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盤膝坐在了床上。
如今以於林的修為即使三五天不合眼也沒有問題,隻要稍作調息就能恢複過來。
此時他毫無睡意,想到今天剛剛從東跨院地下密室裏得到的物品,於是就開始整理起來。
先是通過神魂之力把那些楠木箱一一打開,三尺長、一尺半寬、一尺高的楠木箱裏全部都是一個個金元寶,除了六箱十兩小元寶,其餘十二箱都是五十兩的大金元寶,大體估計一下每箱都在七千多兩,總數十二三萬兩黃金,十兩的小元寶上光溜溜的沒有什麽標記,五十兩的大元寶上都鑄有“大清乾隆”字樣,於林感覺這些金元寶的樣式跟自己在原世界拍賣行裏看到的乾隆年間所謂的府庫金元寶稍有不同,估計十有八九是那個貝勒爺的祖上將自己家的各種款式的黃金通通重新鑄造後作為家族的壓庫黃金。一般像這樣的達官顯貴家裏,都是有著家族藏寶庫的存在,會在藏寶庫裏給後世子孫留下一些黃金、白銀作為保障。
於林現在已經沒有了第一次看到三清觀密室藏金時的激動了,對於自己的小金庫再多個十噸八噸黃金也並沒有太多的心緒波動,而是直接蓋上了楠木箱,都轉移到了儲物指環裏存放,總不能一直讓自己的儲物指環裏空蕩蕩的隻放那點隨身物品吧。
接下來開始清點那些擺放在古董架上的瓷器,顯然能夠讓一位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後裔精心收藏的東西絕對不會是什麽凡品。
第一件瓷器就讓於林有點愛不釋手,嘴裏不由喃喃自語:“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不愧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
不錯,此時於林的手裏就是一個汝窯冰片鬥笠碗,他輕輕撫摸著細膩的釉麵,然後有點不舍得收進了儲物指環,剛才那十多噸黃金也沒有讓他情緒波動,此時隻是一個小小的瓷碗,卻令於林滿心歡喜,或許這就是珍稀古玩的魅力所在。
第二件瓷器還是汝窯,隻不過體型要比剛才那個鬥笠碗大了許多,這是一尊三足尊式爐,於林也隻是稍微把玩了一番就收了起來。
第三件瓷器依舊是汝窯蟹爪紋水仙盆,接下來一連五件都是汝窯瓷器,分別是一對玉堂春瓶、棒槌瓶和葵花口碗。
記得後世記載汝窯存世的真品一共才有六十五件,國內僅有四十八件半。
光在這裏於林就收獲了八件汝窯的珍品,雖然自己對於古瓷的鑒賞水平一般,主要還是在原世界隻能從一些書籍和電腦資料裏學到一點兒皮毛,根本就沒有上手的機會,想要真正精通古瓷鑒定,除了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實物長期研究和鑒賞才行。
不過於林並沒有懷疑眼前這八件汝窯的真偽,想必能夠讓貝勒爺跟自己家族積蓄黃金存放在一起的東西,出現贗品的幾率很低,偶爾或許會有個別鑒定師傅看走了眼,但相信貝勒爺肯定不會隻找一兩位鑒定師傅掌眼,否則一旦被自己的後人發現精心收藏的東西竟然還是贗品,估計貝勒爺可不想丟那個人。
收起這八件汝窯瓷器後,於林繼續取出了下一件瓷器,是一件體型頗大的雙象耳轉心瓶,以他粗淺的鑒賞知識,覺得眼前這件器物跟後世曾經拍賣出了五千九百萬元的胭脂紅軋道錦地洋彩纏枝花卉套爐鈞窯釉雙象耳轉心瓶極其相似,不過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索性也就不再浪費時間了,等以後有時間了到四九城琉璃廠逛逛,自己已經擁有漫長的生命,總得給自己找點感興趣的東西學學,同時他還想著收集一些按照古法製造的各種紙張,最好能夠找到有一些宋、明兩代的各種名紙。
一連收起了大大小小六十多件瓷器才算是清理完,接下來的就是一些玉器了,對於這些款式大小不一的玉器,於林倒也並不陌生,眼前這些玉器全部都是極品的羊脂白玉,這可不是後世那些所謂的羊脂玉,嚴格按照品級劃分的話,如果眼前這些屬於一級品,那後世那些最多也隻能達到二三級的標準。
於林從這些玉器中挑選了幾樣,準備當成禮物送人,其餘的也都收進了儲物指環,同時還把那幾座金絲楠木打造的古董架也收了進去,同時把剛才收進去的東西一一擺放在了古董架上。
此時在於林跟前的床上擺放著六個長兩尺、寬一尺、高半尺的黃緞錦盒,於林掀開第一個錦盒就被裏麵的東西搞得有點失望,或許裏麵的東西對於貝勒爺而言屬於極其珍貴,可是在於林的眼裏,也隻不過是一些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這個錦盒裏擺放整齊的是六卷聖旨,對於這種東西於林連解開看看的興趣都沒有,幹脆直接蓋上錦盒,收進了儲物指環,或許以後可以擺在博物館裏供後人參觀。
第二個錦盒裏依舊還是一堆聖旨,於林暗自苦笑,不至於下麵幾個錦盒裏都是這種東西吧?
接下來三個錦盒不出意外還是聖旨,於林也能夠理解那位貝勒爺的心思,畢竟這些聖旨彰顯了他們家族數百年的輝煌,不過對於自己而言就是雞肋一樣的存在。
當打開最後那個錦盒後,終於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裏麵最上麵擺放著三把裝飾精美華麗的短劍,或許稱之為匕首更合適,於林隨意拿起一把,右手抽出了匕首,眼前頓時閃過一道淡青色的幽光,看到那泛著森森寒意的刀刃,於林讚許地點了點頭,不錯,光看這把匕首的鋒利程度,也勉強能算得上是神兵利器了。
把匕首插回鞘中,隨手收了起來,然後又挨把看了看另外兩柄短劍,估計鋒利程度都差不多,看來以後隻能當成自己古董架上的擺設了,自己真想近距離用到普通冷兵器的話,還是會使用那把從青皮混混身上得到的短刀。
壓在匕首下麵的是三本裝潢精美的冊子,打開第一本發現是一本族譜,於林馬上興趣缺缺地放在了一邊,第二本則是一張黃色錦緞,上麵用朱筆所著的一篇文書,看到開始那段滿文,於林不由暗自罵了一句麻煩,慶幸的是下麵一段則是規整的漢字楷書,雖然都是繁體字,不過這可難不住於林,在原世界為了能夠讀懂那些古玩上的文字,他連甲骨文都曾經學過,更何況是區區的繁體字了。
通篇看完後於林長長吐了一口粗氣,文章內容並不複雜,是當年滿清入關時,攝政王多爾袞給幾位鐵帽子王爺的一封密函,信中多爾袞擔心八旗兵力薄弱,而中原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一旦遭遇劇烈抵抗,肯定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要求各部以劫掠中原財富為主,所得財物分成三份,其中兩成充裕國庫,四成由八旗均分,其餘四成秘密運回關外,在滿清龍興之地選擇一個極其隱秘的地方隱藏起來,留作今後滿族八旗的族中底蘊,藏寶地址僅限八位旗主自己知曉,藏寶洞大門鑰匙一共八把,隻有同時八位旗主親臨,同時插入八把鑰匙才能開啟。
於林不由暗自搖頭,就連那位素以驍勇善戰而著稱的攝政王多爾袞自己都沒有信心會奪取中原,可是明末官府腐敗、民不聊生,各地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力量,最終漢人世代統治的中原大地,竟然拱手讓與了滿清韃子,正是滿清朝廷這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讓一個泱泱中華上國、淪落成了西方列強口中的東亞病夫,僅此一點於林對於滿清朝廷也是沒有絲毫的好感。
其實從多爾袞的信函中就能看出來曆代滿清朝廷統治者的心思,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自信覺得僅憑自己八旗那點兒人口,就能夠永遠統治中原那數以億計的漢人,由此也就能理解為什麽會出台了那麽多匪夷所思的政令,尤其是那個自詡為“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更是推行閉關鎖國的昏庸國策,徹底把中華民族跟世界列強割裂開來,慢慢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於林合上書冊,打開了最後一本冊子,果然裏麵是一張鹿皮地圖和一柄半尺多長的銅鑰匙,準確來說這隻是一整張地圖的一部分,應該就是藏寶圖的八分之一。
或許對於當時的滿清八旗而言,隻有這八分之一的藏寶圖根本就沒有辦法找到準確的地點,可是對於林這個來自後世的家夥來說,卻根本不是什麽難事,僅從地圖上那為數不多的幾個山峰名稱,於林已經能夠大體推算出藏寶洞的位置區域,畢竟後世那些通過衛星掃描繪製的地圖,別說這些特征明顯的山峰,就連每條溝壑也能標注地清清楚楚。
如今以於林的修為即使三五天不合眼也沒有問題,隻要稍作調息就能恢複過來。
此時他毫無睡意,想到今天剛剛從東跨院地下密室裏得到的物品,於是就開始整理起來。
先是通過神魂之力把那些楠木箱一一打開,三尺長、一尺半寬、一尺高的楠木箱裏全部都是一個個金元寶,除了六箱十兩小元寶,其餘十二箱都是五十兩的大金元寶,大體估計一下每箱都在七千多兩,總數十二三萬兩黃金,十兩的小元寶上光溜溜的沒有什麽標記,五十兩的大元寶上都鑄有“大清乾隆”字樣,於林感覺這些金元寶的樣式跟自己在原世界拍賣行裏看到的乾隆年間所謂的府庫金元寶稍有不同,估計十有八九是那個貝勒爺的祖上將自己家的各種款式的黃金通通重新鑄造後作為家族的壓庫黃金。一般像這樣的達官顯貴家裏,都是有著家族藏寶庫的存在,會在藏寶庫裏給後世子孫留下一些黃金、白銀作為保障。
於林現在已經沒有了第一次看到三清觀密室藏金時的激動了,對於自己的小金庫再多個十噸八噸黃金也並沒有太多的心緒波動,而是直接蓋上了楠木箱,都轉移到了儲物指環裏存放,總不能一直讓自己的儲物指環裏空蕩蕩的隻放那點隨身物品吧。
接下來開始清點那些擺放在古董架上的瓷器,顯然能夠讓一位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後裔精心收藏的東西絕對不會是什麽凡品。
第一件瓷器就讓於林有點愛不釋手,嘴裏不由喃喃自語:“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不愧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
不錯,此時於林的手裏就是一個汝窯冰片鬥笠碗,他輕輕撫摸著細膩的釉麵,然後有點不舍得收進了儲物指環,剛才那十多噸黃金也沒有讓他情緒波動,此時隻是一個小小的瓷碗,卻令於林滿心歡喜,或許這就是珍稀古玩的魅力所在。
第二件瓷器還是汝窯,隻不過體型要比剛才那個鬥笠碗大了許多,這是一尊三足尊式爐,於林也隻是稍微把玩了一番就收了起來。
第三件瓷器依舊是汝窯蟹爪紋水仙盆,接下來一連五件都是汝窯瓷器,分別是一對玉堂春瓶、棒槌瓶和葵花口碗。
記得後世記載汝窯存世的真品一共才有六十五件,國內僅有四十八件半。
光在這裏於林就收獲了八件汝窯的珍品,雖然自己對於古瓷的鑒賞水平一般,主要還是在原世界隻能從一些書籍和電腦資料裏學到一點兒皮毛,根本就沒有上手的機會,想要真正精通古瓷鑒定,除了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實物長期研究和鑒賞才行。
不過於林並沒有懷疑眼前這八件汝窯的真偽,想必能夠讓貝勒爺跟自己家族積蓄黃金存放在一起的東西,出現贗品的幾率很低,偶爾或許會有個別鑒定師傅看走了眼,但相信貝勒爺肯定不會隻找一兩位鑒定師傅掌眼,否則一旦被自己的後人發現精心收藏的東西竟然還是贗品,估計貝勒爺可不想丟那個人。
收起這八件汝窯瓷器後,於林繼續取出了下一件瓷器,是一件體型頗大的雙象耳轉心瓶,以他粗淺的鑒賞知識,覺得眼前這件器物跟後世曾經拍賣出了五千九百萬元的胭脂紅軋道錦地洋彩纏枝花卉套爐鈞窯釉雙象耳轉心瓶極其相似,不過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索性也就不再浪費時間了,等以後有時間了到四九城琉璃廠逛逛,自己已經擁有漫長的生命,總得給自己找點感興趣的東西學學,同時他還想著收集一些按照古法製造的各種紙張,最好能夠找到有一些宋、明兩代的各種名紙。
一連收起了大大小小六十多件瓷器才算是清理完,接下來的就是一些玉器了,對於這些款式大小不一的玉器,於林倒也並不陌生,眼前這些玉器全部都是極品的羊脂白玉,這可不是後世那些所謂的羊脂玉,嚴格按照品級劃分的話,如果眼前這些屬於一級品,那後世那些最多也隻能達到二三級的標準。
於林從這些玉器中挑選了幾樣,準備當成禮物送人,其餘的也都收進了儲物指環,同時還把那幾座金絲楠木打造的古董架也收了進去,同時把剛才收進去的東西一一擺放在了古董架上。
此時在於林跟前的床上擺放著六個長兩尺、寬一尺、高半尺的黃緞錦盒,於林掀開第一個錦盒就被裏麵的東西搞得有點失望,或許裏麵的東西對於貝勒爺而言屬於極其珍貴,可是在於林的眼裏,也隻不過是一些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這個錦盒裏擺放整齊的是六卷聖旨,對於這種東西於林連解開看看的興趣都沒有,幹脆直接蓋上錦盒,收進了儲物指環,或許以後可以擺在博物館裏供後人參觀。
第二個錦盒裏依舊還是一堆聖旨,於林暗自苦笑,不至於下麵幾個錦盒裏都是這種東西吧?
接下來三個錦盒不出意外還是聖旨,於林也能夠理解那位貝勒爺的心思,畢竟這些聖旨彰顯了他們家族數百年的輝煌,不過對於自己而言就是雞肋一樣的存在。
當打開最後那個錦盒後,終於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裏麵最上麵擺放著三把裝飾精美華麗的短劍,或許稱之為匕首更合適,於林隨意拿起一把,右手抽出了匕首,眼前頓時閃過一道淡青色的幽光,看到那泛著森森寒意的刀刃,於林讚許地點了點頭,不錯,光看這把匕首的鋒利程度,也勉強能算得上是神兵利器了。
把匕首插回鞘中,隨手收了起來,然後又挨把看了看另外兩柄短劍,估計鋒利程度都差不多,看來以後隻能當成自己古董架上的擺設了,自己真想近距離用到普通冷兵器的話,還是會使用那把從青皮混混身上得到的短刀。
壓在匕首下麵的是三本裝潢精美的冊子,打開第一本發現是一本族譜,於林馬上興趣缺缺地放在了一邊,第二本則是一張黃色錦緞,上麵用朱筆所著的一篇文書,看到開始那段滿文,於林不由暗自罵了一句麻煩,慶幸的是下麵一段則是規整的漢字楷書,雖然都是繁體字,不過這可難不住於林,在原世界為了能夠讀懂那些古玩上的文字,他連甲骨文都曾經學過,更何況是區區的繁體字了。
通篇看完後於林長長吐了一口粗氣,文章內容並不複雜,是當年滿清入關時,攝政王多爾袞給幾位鐵帽子王爺的一封密函,信中多爾袞擔心八旗兵力薄弱,而中原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一旦遭遇劇烈抵抗,肯定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要求各部以劫掠中原財富為主,所得財物分成三份,其中兩成充裕國庫,四成由八旗均分,其餘四成秘密運回關外,在滿清龍興之地選擇一個極其隱秘的地方隱藏起來,留作今後滿族八旗的族中底蘊,藏寶地址僅限八位旗主自己知曉,藏寶洞大門鑰匙一共八把,隻有同時八位旗主親臨,同時插入八把鑰匙才能開啟。
於林不由暗自搖頭,就連那位素以驍勇善戰而著稱的攝政王多爾袞自己都沒有信心會奪取中原,可是明末官府腐敗、民不聊生,各地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力量,最終漢人世代統治的中原大地,竟然拱手讓與了滿清韃子,正是滿清朝廷這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讓一個泱泱中華上國、淪落成了西方列強口中的東亞病夫,僅此一點於林對於滿清朝廷也是沒有絲毫的好感。
其實從多爾袞的信函中就能看出來曆代滿清朝廷統治者的心思,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自信覺得僅憑自己八旗那點兒人口,就能夠永遠統治中原那數以億計的漢人,由此也就能理解為什麽會出台了那麽多匪夷所思的政令,尤其是那個自詡為“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更是推行閉關鎖國的昏庸國策,徹底把中華民族跟世界列強割裂開來,慢慢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於林合上書冊,打開了最後一本冊子,果然裏麵是一張鹿皮地圖和一柄半尺多長的銅鑰匙,準確來說這隻是一整張地圖的一部分,應該就是藏寶圖的八分之一。
或許對於當時的滿清八旗而言,隻有這八分之一的藏寶圖根本就沒有辦法找到準確的地點,可是對於林這個來自後世的家夥來說,卻根本不是什麽難事,僅從地圖上那為數不多的幾個山峰名稱,於林已經能夠大體推算出藏寶洞的位置區域,畢竟後世那些通過衛星掃描繪製的地圖,別說這些特征明顯的山峰,就連每條溝壑也能標注地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