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蘭對於兒子的話當然不會反對,她牽著小丫頭的小手,打量著眼前這座四合院,看著眼前位於院落東南角巽位已經油漆脫落的彩繪雕欄金柱大門,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紅樓夢》中甄士隱寫的幾句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從這雕梁畫棟的朱漆廣亮大門,就能知道當初主人是何等的風光,可惜如今卻已經是昨日黃花了。
於林也沒有想到母親在外麵竟然會觸景生情起來,他走進大門正前方是一座青磚堆砌的座山影壁,正中位置雕刻的是“五蝠臨門”圖案,周邊則是雕刻著花卉鳳鳥,雖然由於長時間的風吹雨淋,上麵已經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不過保存的還相當完整,並沒有明顯的破損痕跡。
回頭掃了一眼身後的這一排倒座房,顯然由於長期沒有人收拾,不僅瓦房上落滿了塵土,還有不少地方已經生長出了一些雜草。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倒座房的房體倒是沒有出現垮塌的跡象,估計這也與當初修建時沒有偷工減料有關。
踩著落滿塵土的青石板地麵,來到位於院落中軸線上唯一通往內院的垂花門,雖然飽經風雨的摧殘,不過木門僅僅隻是油漆脫落、但並沒有絲毫腐爛的痕跡,顯然當初修建時所用的木料一定極不普通,於林對於這種木料並不陌生,無論是外麵的廣亮大門還是眼前的垂花門,所用的木材都是楠木。
穿過垂花門走進內院,迎麵是坐北朝南的三間正房,兩側各有兩間耳房,正房前修建有前出遊廊,樹立的幾根直徑超過二十公分的立柱雖然也是油漆脫落,並沒有絲毫腐朽的痕跡,這些立柱也全部都是楠木材質,粗略打量一下,這座四合院裏所有的門窗全部采用的楠木打造。
東西兩邊各有三間廂房,雖然看上去規製要比正房稍低,但同樣都是建有前出遊廊。
在正房前方的兩邊分別種有一棵高大的海棠樹,隻是由於長時間沒有打理,殘枝敗葉落了一地,樹下原本用來養魚的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石洗,裏麵也堆積滿了塵土和落葉。
至於以前院子裏用來種花的花圃如今更是雜草叢生,各種藤蔓四處攀爬,就連內院的青石板地麵上都爬滿了枝蔓,簡直讓人無處下腳。
一邊的嶽信文看著眼前這破敗不堪的場景,不由暗自搖頭,想要重新入住,這裏就得重新進行大修,不僅僅隻是院子裏的各種雜草需要清理,就連房屋的瓦片也得全部更換,至於屋裏更是需要徹底修整,毫不客氣地說,工程量就不低於重新蓋一套四合院。不過自己也隻是一個帶路的,怎麽抉擇還是得聽少爺的意思。
此時於林已經大體觀察過房子的外觀,他也不打算進房間裏了,這麽長時間沒有人居住,裏麵的髒亂可想而知,不過他還是放出神識仔細把這套四合院裏裏外外檢查了一遍,然後微笑著對旁邊的嶽信文說:“嶽兄,就選這裏吧。”
嶽信文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幻聽,他不可思議地看著於林,吃驚地問:“少爺,您是說看上了這裏?”
於林笑著說:“怎麽?我選這裏很意外?”
嶽信文不由點了點頭,其實從打開院門的一刻他就有些後悔了,自己也隻是幾年前接收這座四合院時、曾經過來了一趟,當時的四合院看上去還比較幹淨整潔,顯然是婁家剛剛清掃過,隻是從那以後嶽信文就再也沒有過來看過,他平時比較忙,除了要在青山堂坐堂診治病人,還要協助年邁的父親打理藥堂裏的一些日常事務,前些年玄清真人過來時、就已經指定讓嶽信文以後接任嶽守拙的青山堂掌櫃,畢竟嶽守拙年事已高,隻不過如今還是有老爺子坐鎮青山堂,隻不過一些具體的事情大都交給了嶽信文處置。
青山堂名下有不少房產,除了位於的店鋪以及兩套給藥堂醫生和夥計居住的一進四合院是當初三清觀所購買,其餘的都是那些達官貴人、商賈富戶為了感謝嶽老所饋贈,這些房產都被嶽守拙歸置在青山堂名下,一些小一點的院子大都租賃了出去,至於幾套三進四合院則一直空置。
說實話一般能夠租賃起三進四合院的人家,肯定不會缺少購置宅院的錢財,租賃一套三進四合院每年至少也得二三百塊現大洋,而在四九城如今買一套一進的四合院也不過才千把百塊現大洋,誰都不傻,有花那麽多錢租房子居住,還不如拿出三四年的房租買一套一進的四合院,即使是嫌居住不開,最多再加個幾百大洋買套二進四合院。
平時青山堂這些房產的租賃事宜都是交給了幾個夥計跑腿,嶽信文也隻是負責寫寫租賃合約以及安排賬房收錢而已。
能夠在今天想起來這套四合院,還是因為去年下麵的一個夥計匯報,說是有人想要買這套房子,不過被嶽老直接給拒絕了,嶽信文曾經聽自家老爺子說起過,這錢放在那裏隻會越來越不值錢,可是房產、田地則不同,隻會隨著時間越久越值錢。
其實嶽信文對於自家老爺子的真知灼見還是十分的佩服,想想法幣剛發行的時候說是一塊現大洋兌換一法幣,當時的一百法幣能夠買到兩頭成年的牛,可是如今呢?隨著法幣越來越不值錢,如今的一百法幣別說買牛了,能夠買到兩隻羊都得是燒了胳膊粗的香。
這幾年隨著老爺子漸漸放手,嶽信文也就更加忙碌起來,因此根本沒有時間過來查看這些房子,就連那幾套三進四合院的修繕維護工作也都是老爺子自己親自監工,根本不讓別人插手。
所以今天聽到於林說是看上了眼前這套有些破敗不堪的二進四合院,嶽信文才感到十分吃驚和意外。
於林笑著轉身向外走去,一邊走一邊說:“嶽兄,走吧,麻煩你給我介紹一下這套四合院的來曆。”
嶽信文趕緊邁步跟了上去:“少爺,這套四合院是四九城婁家為了感謝家父出手救治了他們家的大少爺,除了診金之外、還送了這麽一套二進四合院作為答謝。當初是我跟婁家的大管家進行的交接,聽那個大管家介紹,這座二進四合院原本是隔壁那套四進四合院的東跨院。聽說隔壁那套四合院是滿清一個貝勒爺的別院,也就是用來安置小老婆的房子,也有人說是安置已經年老色衰的妾室居住。不過十來年前那位貝勒爺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又娶了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都說是一樹梨花壓海棠、老夫聊發少年狂,結果樂極生悲、突然馬上風就這麽死了。”
嶽信文說到這裏偷偷看了一眼神色自若的少爺,這才繼續說:“那位貝勒爺暴斃後,他的那些孝子賢孫不等喪禮辦完就為了爭奪家產打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他們宗族裏的長輩實在看不下去了,從出麵給這幫不孝子孫分了家,隻不過貝勒爺死了,他留下的那些沒有子嗣後人的妾室就成了問題,那些孝子賢孫誰也不想繼續負擔這些人的開銷,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這些女人掃地出門,這可把宗族裏的那些遺老遺少給氣壞了,倒不是他們多有良心,而是擔心等自己死後、萬一自己的那些孩子也有樣學樣,那還不丟人丟到什刹海了?雖然滿清早亡了,可這些昔日的鐵杆莊稼們各個都把麵子看得比天大,於是幾個族中長輩經過商議,決定把原本給那些妾室居住的宅院全部變賣折現,把賣房子的錢分給那些妾室,讓她們投親奔友、自尋出路。隻不過由於貝勒爺的這幾套四合院都是四進的大宅院,雖然提出的賣價已經遠遠低於市價,不過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沒有幾個人能掏出這樣一大筆現錢,於是就幹脆拆散了零賣,據說隔壁那套四合院裏有幾戶人家就是自己從原房子主人手上低價買的房子。其餘的房子包括這套東跨院最後都被婁家打包以白菜價買了下來,婁家買下那些房子也是因為這裏距離婁氏軋鋼廠比較近,可以安排一些技術工人在這裏安家生活,每月隻要掏外麵租房租金的不到一半,也算是收買人心吧,不過這套二進的東跨院一直閑置,後來就被當成謝禮送給了家父。”
於林聽後也就清楚了原劇中何大清一個廚子怎麽可能擁有四合院的三間正房了,估計這個家夥就是在當時從那位貝勒爺府上買到的房子,否則以他一個廚子在當時根本沒有資格入住四合院的正房,那可是一家之主的居住所在。
至於說原劇中後院的聾老太太,她的身份於林還不太清楚,不過絕對不會是易中海口中宣傳的什麽烈士遺屬、至於說給紅軍送過草鞋更是無稽之談,隻要是一個懂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在瞎扯淡。
從這雕梁畫棟的朱漆廣亮大門,就能知道當初主人是何等的風光,可惜如今卻已經是昨日黃花了。
於林也沒有想到母親在外麵竟然會觸景生情起來,他走進大門正前方是一座青磚堆砌的座山影壁,正中位置雕刻的是“五蝠臨門”圖案,周邊則是雕刻著花卉鳳鳥,雖然由於長時間的風吹雨淋,上麵已經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不過保存的還相當完整,並沒有明顯的破損痕跡。
回頭掃了一眼身後的這一排倒座房,顯然由於長期沒有人收拾,不僅瓦房上落滿了塵土,還有不少地方已經生長出了一些雜草。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倒座房的房體倒是沒有出現垮塌的跡象,估計這也與當初修建時沒有偷工減料有關。
踩著落滿塵土的青石板地麵,來到位於院落中軸線上唯一通往內院的垂花門,雖然飽經風雨的摧殘,不過木門僅僅隻是油漆脫落、但並沒有絲毫腐爛的痕跡,顯然當初修建時所用的木料一定極不普通,於林對於這種木料並不陌生,無論是外麵的廣亮大門還是眼前的垂花門,所用的木材都是楠木。
穿過垂花門走進內院,迎麵是坐北朝南的三間正房,兩側各有兩間耳房,正房前修建有前出遊廊,樹立的幾根直徑超過二十公分的立柱雖然也是油漆脫落,並沒有絲毫腐朽的痕跡,這些立柱也全部都是楠木材質,粗略打量一下,這座四合院裏所有的門窗全部采用的楠木打造。
東西兩邊各有三間廂房,雖然看上去規製要比正房稍低,但同樣都是建有前出遊廊。
在正房前方的兩邊分別種有一棵高大的海棠樹,隻是由於長時間沒有打理,殘枝敗葉落了一地,樹下原本用來養魚的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石洗,裏麵也堆積滿了塵土和落葉。
至於以前院子裏用來種花的花圃如今更是雜草叢生,各種藤蔓四處攀爬,就連內院的青石板地麵上都爬滿了枝蔓,簡直讓人無處下腳。
一邊的嶽信文看著眼前這破敗不堪的場景,不由暗自搖頭,想要重新入住,這裏就得重新進行大修,不僅僅隻是院子裏的各種雜草需要清理,就連房屋的瓦片也得全部更換,至於屋裏更是需要徹底修整,毫不客氣地說,工程量就不低於重新蓋一套四合院。不過自己也隻是一個帶路的,怎麽抉擇還是得聽少爺的意思。
此時於林已經大體觀察過房子的外觀,他也不打算進房間裏了,這麽長時間沒有人居住,裏麵的髒亂可想而知,不過他還是放出神識仔細把這套四合院裏裏外外檢查了一遍,然後微笑著對旁邊的嶽信文說:“嶽兄,就選這裏吧。”
嶽信文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幻聽,他不可思議地看著於林,吃驚地問:“少爺,您是說看上了這裏?”
於林笑著說:“怎麽?我選這裏很意外?”
嶽信文不由點了點頭,其實從打開院門的一刻他就有些後悔了,自己也隻是幾年前接收這座四合院時、曾經過來了一趟,當時的四合院看上去還比較幹淨整潔,顯然是婁家剛剛清掃過,隻是從那以後嶽信文就再也沒有過來看過,他平時比較忙,除了要在青山堂坐堂診治病人,還要協助年邁的父親打理藥堂裏的一些日常事務,前些年玄清真人過來時、就已經指定讓嶽信文以後接任嶽守拙的青山堂掌櫃,畢竟嶽守拙年事已高,隻不過如今還是有老爺子坐鎮青山堂,隻不過一些具體的事情大都交給了嶽信文處置。
青山堂名下有不少房產,除了位於的店鋪以及兩套給藥堂醫生和夥計居住的一進四合院是當初三清觀所購買,其餘的都是那些達官貴人、商賈富戶為了感謝嶽老所饋贈,這些房產都被嶽守拙歸置在青山堂名下,一些小一點的院子大都租賃了出去,至於幾套三進四合院則一直空置。
說實話一般能夠租賃起三進四合院的人家,肯定不會缺少購置宅院的錢財,租賃一套三進四合院每年至少也得二三百塊現大洋,而在四九城如今買一套一進的四合院也不過才千把百塊現大洋,誰都不傻,有花那麽多錢租房子居住,還不如拿出三四年的房租買一套一進的四合院,即使是嫌居住不開,最多再加個幾百大洋買套二進四合院。
平時青山堂這些房產的租賃事宜都是交給了幾個夥計跑腿,嶽信文也隻是負責寫寫租賃合約以及安排賬房收錢而已。
能夠在今天想起來這套四合院,還是因為去年下麵的一個夥計匯報,說是有人想要買這套房子,不過被嶽老直接給拒絕了,嶽信文曾經聽自家老爺子說起過,這錢放在那裏隻會越來越不值錢,可是房產、田地則不同,隻會隨著時間越久越值錢。
其實嶽信文對於自家老爺子的真知灼見還是十分的佩服,想想法幣剛發行的時候說是一塊現大洋兌換一法幣,當時的一百法幣能夠買到兩頭成年的牛,可是如今呢?隨著法幣越來越不值錢,如今的一百法幣別說買牛了,能夠買到兩隻羊都得是燒了胳膊粗的香。
這幾年隨著老爺子漸漸放手,嶽信文也就更加忙碌起來,因此根本沒有時間過來查看這些房子,就連那幾套三進四合院的修繕維護工作也都是老爺子自己親自監工,根本不讓別人插手。
所以今天聽到於林說是看上了眼前這套有些破敗不堪的二進四合院,嶽信文才感到十分吃驚和意外。
於林笑著轉身向外走去,一邊走一邊說:“嶽兄,走吧,麻煩你給我介紹一下這套四合院的來曆。”
嶽信文趕緊邁步跟了上去:“少爺,這套四合院是四九城婁家為了感謝家父出手救治了他們家的大少爺,除了診金之外、還送了這麽一套二進四合院作為答謝。當初是我跟婁家的大管家進行的交接,聽那個大管家介紹,這座二進四合院原本是隔壁那套四進四合院的東跨院。聽說隔壁那套四合院是滿清一個貝勒爺的別院,也就是用來安置小老婆的房子,也有人說是安置已經年老色衰的妾室居住。不過十來年前那位貝勒爺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又娶了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都說是一樹梨花壓海棠、老夫聊發少年狂,結果樂極生悲、突然馬上風就這麽死了。”
嶽信文說到這裏偷偷看了一眼神色自若的少爺,這才繼續說:“那位貝勒爺暴斃後,他的那些孝子賢孫不等喪禮辦完就為了爭奪家產打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他們宗族裏的長輩實在看不下去了,從出麵給這幫不孝子孫分了家,隻不過貝勒爺死了,他留下的那些沒有子嗣後人的妾室就成了問題,那些孝子賢孫誰也不想繼續負擔這些人的開銷,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這些女人掃地出門,這可把宗族裏的那些遺老遺少給氣壞了,倒不是他們多有良心,而是擔心等自己死後、萬一自己的那些孩子也有樣學樣,那還不丟人丟到什刹海了?雖然滿清早亡了,可這些昔日的鐵杆莊稼們各個都把麵子看得比天大,於是幾個族中長輩經過商議,決定把原本給那些妾室居住的宅院全部變賣折現,把賣房子的錢分給那些妾室,讓她們投親奔友、自尋出路。隻不過由於貝勒爺的這幾套四合院都是四進的大宅院,雖然提出的賣價已經遠遠低於市價,不過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沒有幾個人能掏出這樣一大筆現錢,於是就幹脆拆散了零賣,據說隔壁那套四合院裏有幾戶人家就是自己從原房子主人手上低價買的房子。其餘的房子包括這套東跨院最後都被婁家打包以白菜價買了下來,婁家買下那些房子也是因為這裏距離婁氏軋鋼廠比較近,可以安排一些技術工人在這裏安家生活,每月隻要掏外麵租房租金的不到一半,也算是收買人心吧,不過這套二進的東跨院一直閑置,後來就被當成謝禮送給了家父。”
於林聽後也就清楚了原劇中何大清一個廚子怎麽可能擁有四合院的三間正房了,估計這個家夥就是在當時從那位貝勒爺府上買到的房子,否則以他一個廚子在當時根本沒有資格入住四合院的正房,那可是一家之主的居住所在。
至於說原劇中後院的聾老太太,她的身份於林還不太清楚,不過絕對不會是易中海口中宣傳的什麽烈士遺屬、至於說給紅軍送過草鞋更是無稽之談,隻要是一個懂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在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