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鴉片以外,還有嗎啡,日本從英國大量進口嗎啡,這些嗎啡絕大部分壓根就沒有發往日本,而是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直接被送到大連,再從大連運往中國東北和華北;發往日本的那些嗎啡也不會在日本銷售,而是發到日本神戶,在神戶進行包裝,夾雜在其他貨物中,由神戶和大阪的日本毒品販子發往上海,由上海的青幫等黑惡勢力接手,通過黑幫龐大的銷售網絡,賣給遍地的癮君子。
和鴉片一樣,日本人也不甘心當二道販子,組織人馬攻克嗎啡製造技術,在1915年的時候,日本人終於掌握了嗎啡的製作技術,具備大規模生產嗎啡等精神類麻醉毒物的能力,1918年,日本向中國出口18噸嗎啡,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日本迅速提升產能,加大馬力生產,到1926年,日本向中國出口嗎啡等麻醉類毒品40噸,價值超過3500萬元。
大家可能對這筆錢沒什麽概念,國民政府廢除銀元發行法幣的時候,一塊銀元可以換一法幣,1936年的時候,100美元兌換300法幣或者309日元,說明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和日元匯率比較接近,當時一支38式步槍價格約為150日元,3000萬法幣可以生產超過二十三萬支38式步槍。
這僅僅是嗎啡而已,台灣總督府專門負責販賣鴉片的專賣局局長測算,中國有4.2億人口,隻要有5%吸毒,就有超過2000萬人吸食鴉片,每年可以賺取超過5.54億日元的利潤,這筆錢可以製造超過369萬支38式步槍!
實際上,這樣測算還是保守了,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半期的時候,僅僅鴉片走私,日本每年輸入中國的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
販毒的利潤實在太高了,日本人發狂了,在日本製作毒品已經無法滿足交易的需求,日本人幹脆把設在大阪的嗎啡和海洛因工廠搬到大連和南滿鐵路周邊,1904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大連和旅順就落在了日本人手裏,日本人在大連想幹啥就幹啥,當然包括製毒販毒。
中國地大人多,日本人將生產基地搬到中國以後,生產規模急劇提升,日本和朝鮮的鴉片產量已經供應不上生產擴張的速度,日本人稱為國際毒品原材料的大客戶,在波斯和印度加爾各答,日本人都是一擲千金的大豪客。
除了大連以外,青島很長時間內都被日本占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向德國宣戰,拿下了德國占據的青島,一直賴到1922年才撤軍,在這個期間,日本青島殖民機構詳細學習了台灣和關東州(大連和旅順)販毒的先進工作經驗,在妓院、賭場、藥店、車站、旅店到處兜售毒品。
毒品的零售端由浪人或者妓女負責,浪人是什麽玩意呢?是來自日本本土、朝鮮或者台灣的社會渣滓,這些在當地就屬於無惡不作完全沒有道德底線的人,販毒能夠掙到巨額利潤,對於他們來說,毫無心理負擔,日本政府為了盡快掙到錢,重用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渣,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效果。
全麵抗戰爆發前,大連和青島成為中國北方的製毒販毒基地,南方則是廈門。
廈門與台灣就隔著一個台灣海峽,來往非常便利,廈門住著很多台灣籍民,這些人享受日本的治外法權保護,在大陸犯法,不受大陸法律製裁,隻能讓日本法官依據日本法律審判。
日本政府需要台籍浪人在大陸販毒,鼓勵台籍浪人在廈門開設賭場妓院煙館,給他們發放“台灣公會”的會員徽章,凡是看到門口有這玩意的,中國警察壓根就不敢上門執法,否則日本領事館必然提出強烈抗議,中國軍閥們立即就慫了。
北方兩個毒品供應基地,南方一個毒品供應基地,當時在關內的日本浪人約10萬人,基本都是毒品販子,他們最喜歡開的就是藥店,公開售賣毒品,看到有人上門,他們的態度非常熱情,問對方要抽的還是紮的,抽的就是鴉片,紮的就是海洛因。
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妓女在中國大陸成為搶手貨,哪怕長的很醜,隻要是日本女人,生意都好的很,也不難理解,當時中國被打的太慘了,聽說有日本妓女,有錢人都想去見識下,就好比當時東北和上海有很多白俄妓女一樣,生意也好的很。
日本妓女為了多掙錢,積極推銷毒品,加速了毒品在中國擴張。
毒品為日本政府和軍隊賺取了大量財富,極大支撐了日本軍隊和特務機關在中國的活動,日軍中的以下克上,除了內部政治鬥爭的因素外,還有經費的原因,販毒為軍隊提供了天量財富,多到不需要日本政府財政撥款,日本軍隊靠販毒所得即可采取行動,九一八事變的經費就是關東軍販毒所得。
除了積極學習大英帝國的製毒販毒經驗,日本人還勇於創新,冰毒就是日本人發明的,全稱叫甲基苯丙胺,1893年日本化學家長井長義首次利用麻黃堿合成,從此冰毒誕生人間,不過當時大家並沒有認識到這玩意有多牛,再加上當時日本科學在世界上很落後,日本科學家也沒啥名氣,也就沒引起啥轟動。
轉機發生在1936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表文章,表示服用甲基苯丙胺可以讓人忘記疲勞,提高連續工作的時間和效率,化學強國的著名科學家的科研結果,立即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尤其是德國日本軍隊的注意,立即將甲基苯丙胺列為重要軍需物資。
日本開始大量生產甲基苯丙胺,日本士兵們親切的稱這種小藥丸為“突擊錠”,無論上哪個戰場,出發時來上一顆,立即精神抖擻,勇猛無畏,陸軍士兵們服用後,可以連續瘋狂突擊,壓根就不會感覺到疲倦,本質上就是透支生命,一場仗打下來,瘦個十幾斤很正常。
海軍更絕,設計出一種“回天”魚雷,由人來駕駛,這種魚雷隻能前進,不能後退,也沒有返回艙,就是一個簡易的自殺式潛艇,駕駛員就是一人肉炸彈,有死無生,本來士兵們嚇得瑟瑟發抖,當一顆甲基苯丙胺下去,立即變得鬥誌昂揚,發誓要為天皇盡忠。
著名的“神風特攻隊”也是一樣,這種簡易飛機是無法降落的,駕駛員一旦坐上飛機,工作人員就會在外麵把艙門焊死,飛機就變成了人腦控製的導彈,日本人也是人,正常人都沒法坐上這種飛機,還沒上去就嚇得屎尿齊流,這就需要把他們變成不正常的人,當一顆甲基苯丙胺下去,人的大腦開始變得極其亢奮,生死立即置之度外,開飛機撞軍艦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甲基苯丙胺的神奇功效,二戰時被德日兩國作為戰略物資,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享用的,更加不用說中國的癮君子了,軍隊中的意外太多,甲基苯丙胺對人體的副作用也就沒人關注,為戰後的大流行做好了鋪墊。
和鴉片一樣,日本人也不甘心當二道販子,組織人馬攻克嗎啡製造技術,在1915年的時候,日本人終於掌握了嗎啡的製作技術,具備大規模生產嗎啡等精神類麻醉毒物的能力,1918年,日本向中國出口18噸嗎啡,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日本迅速提升產能,加大馬力生產,到1926年,日本向中國出口嗎啡等麻醉類毒品40噸,價值超過3500萬元。
大家可能對這筆錢沒什麽概念,國民政府廢除銀元發行法幣的時候,一塊銀元可以換一法幣,1936年的時候,100美元兌換300法幣或者309日元,說明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和日元匯率比較接近,當時一支38式步槍價格約為150日元,3000萬法幣可以生產超過二十三萬支38式步槍。
這僅僅是嗎啡而已,台灣總督府專門負責販賣鴉片的專賣局局長測算,中國有4.2億人口,隻要有5%吸毒,就有超過2000萬人吸食鴉片,每年可以賺取超過5.54億日元的利潤,這筆錢可以製造超過369萬支38式步槍!
實際上,這樣測算還是保守了,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半期的時候,僅僅鴉片走私,日本每年輸入中國的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
販毒的利潤實在太高了,日本人發狂了,在日本製作毒品已經無法滿足交易的需求,日本人幹脆把設在大阪的嗎啡和海洛因工廠搬到大連和南滿鐵路周邊,1904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大連和旅順就落在了日本人手裏,日本人在大連想幹啥就幹啥,當然包括製毒販毒。
中國地大人多,日本人將生產基地搬到中國以後,生產規模急劇提升,日本和朝鮮的鴉片產量已經供應不上生產擴張的速度,日本人稱為國際毒品原材料的大客戶,在波斯和印度加爾各答,日本人都是一擲千金的大豪客。
除了大連以外,青島很長時間內都被日本占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向德國宣戰,拿下了德國占據的青島,一直賴到1922年才撤軍,在這個期間,日本青島殖民機構詳細學習了台灣和關東州(大連和旅順)販毒的先進工作經驗,在妓院、賭場、藥店、車站、旅店到處兜售毒品。
毒品的零售端由浪人或者妓女負責,浪人是什麽玩意呢?是來自日本本土、朝鮮或者台灣的社會渣滓,這些在當地就屬於無惡不作完全沒有道德底線的人,販毒能夠掙到巨額利潤,對於他們來說,毫無心理負擔,日本政府為了盡快掙到錢,重用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渣,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效果。
全麵抗戰爆發前,大連和青島成為中國北方的製毒販毒基地,南方則是廈門。
廈門與台灣就隔著一個台灣海峽,來往非常便利,廈門住著很多台灣籍民,這些人享受日本的治外法權保護,在大陸犯法,不受大陸法律製裁,隻能讓日本法官依據日本法律審判。
日本政府需要台籍浪人在大陸販毒,鼓勵台籍浪人在廈門開設賭場妓院煙館,給他們發放“台灣公會”的會員徽章,凡是看到門口有這玩意的,中國警察壓根就不敢上門執法,否則日本領事館必然提出強烈抗議,中國軍閥們立即就慫了。
北方兩個毒品供應基地,南方一個毒品供應基地,當時在關內的日本浪人約10萬人,基本都是毒品販子,他們最喜歡開的就是藥店,公開售賣毒品,看到有人上門,他們的態度非常熱情,問對方要抽的還是紮的,抽的就是鴉片,紮的就是海洛因。
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妓女在中國大陸成為搶手貨,哪怕長的很醜,隻要是日本女人,生意都好的很,也不難理解,當時中國被打的太慘了,聽說有日本妓女,有錢人都想去見識下,就好比當時東北和上海有很多白俄妓女一樣,生意也好的很。
日本妓女為了多掙錢,積極推銷毒品,加速了毒品在中國擴張。
毒品為日本政府和軍隊賺取了大量財富,極大支撐了日本軍隊和特務機關在中國的活動,日軍中的以下克上,除了內部政治鬥爭的因素外,還有經費的原因,販毒為軍隊提供了天量財富,多到不需要日本政府財政撥款,日本軍隊靠販毒所得即可采取行動,九一八事變的經費就是關東軍販毒所得。
除了積極學習大英帝國的製毒販毒經驗,日本人還勇於創新,冰毒就是日本人發明的,全稱叫甲基苯丙胺,1893年日本化學家長井長義首次利用麻黃堿合成,從此冰毒誕生人間,不過當時大家並沒有認識到這玩意有多牛,再加上當時日本科學在世界上很落後,日本科學家也沒啥名氣,也就沒引起啥轟動。
轉機發生在1936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表文章,表示服用甲基苯丙胺可以讓人忘記疲勞,提高連續工作的時間和效率,化學強國的著名科學家的科研結果,立即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尤其是德國日本軍隊的注意,立即將甲基苯丙胺列為重要軍需物資。
日本開始大量生產甲基苯丙胺,日本士兵們親切的稱這種小藥丸為“突擊錠”,無論上哪個戰場,出發時來上一顆,立即精神抖擻,勇猛無畏,陸軍士兵們服用後,可以連續瘋狂突擊,壓根就不會感覺到疲倦,本質上就是透支生命,一場仗打下來,瘦個十幾斤很正常。
海軍更絕,設計出一種“回天”魚雷,由人來駕駛,這種魚雷隻能前進,不能後退,也沒有返回艙,就是一個簡易的自殺式潛艇,駕駛員就是一人肉炸彈,有死無生,本來士兵們嚇得瑟瑟發抖,當一顆甲基苯丙胺下去,立即變得鬥誌昂揚,發誓要為天皇盡忠。
著名的“神風特攻隊”也是一樣,這種簡易飛機是無法降落的,駕駛員一旦坐上飛機,工作人員就會在外麵把艙門焊死,飛機就變成了人腦控製的導彈,日本人也是人,正常人都沒法坐上這種飛機,還沒上去就嚇得屎尿齊流,這就需要把他們變成不正常的人,當一顆甲基苯丙胺下去,人的大腦開始變得極其亢奮,生死立即置之度外,開飛機撞軍艦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甲基苯丙胺的神奇功效,二戰時被德日兩國作為戰略物資,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享用的,更加不用說中國的癮君子了,軍隊中的意外太多,甲基苯丙胺對人體的副作用也就沒人關注,為戰後的大流行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