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第二次合作,那就有第一次合作,兩次合作間的時間關係破裂了,從1927年到1937年,十年的時間裏,國共展開慘烈的廝殺,死傷無數,那麽問題來了,雙方到底有啥仇恨,值得如此大動幹戈?


    中原大戰結束後,用書本上的話來說,黨的力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紅軍人數和蘇區地盤都有了可喜的進步,彭老總一不小心打下了長沙城,讓李立三非常激動,號召紅軍趁勝追擊,占領大城市,引爆無產階級革命,徹底打倒國民黨和各路反動派,重現十月革命的榮光,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個想法叫左傾盲動主義。


    事實上,紅軍雖然有十幾萬,但是武器非常差,很多都是大刀長矛和梭鏢,這都是中國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武器,關鍵還非常分散,占據的地盤也都很偏僻,至今都是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就地盤經濟軍事實力來說,比起國內軍閥差遠了。


    可蔣介石為啥非要咬住紅軍不放,耗費大量錢財,逼大舅子宋子文翻臉,找美國人借高利貸,集合上百萬的部隊,和紅軍死磕,反複失敗反複來,抱著必勝的決心,一定要把紅軍往死裏整呢?


    把信仰和主義先放一邊,在蔣介石看來,紅軍和其他軍閥最大的區別在於,紅軍中聚集了太多的人才,多到讓蔣感到由衷害怕,蔣重視人才,其他軍閥重視地盤和金錢,這是層次上的差距,也是蔣能在大陸稱霸22年的基礎。


    蔣對中共人才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候,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和改造國民黨,國民黨精英第一次直麵共產黨員的才華和能量,讓他們感慨萬分,第一次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李立三和毛澤東作了交流發言,兩人出眾的口才、清晰的思路和沉穩的台風,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兩個字——人才!


    黃埔軍校籌建的時候,李大釗充分展示了他的超級活動能力,為國民黨拉來了蘇聯的讚助,提供了包括教官、課程和軍火的全套服務,迅速壯大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孫中山的高度讚賞。


    雖然蔣介石貴為黃埔校長,但教官是蘇聯的,教材是蘇聯的,連北伐中把握戰爭方向的都是來自蘇聯的加侖將軍,實在沒有辦法,蔣隻能在業餘時間找學員拉拉家常,以此為手段,希望能夠拉攏一些人才,蔣也不知道以後能不能用的上,但他還是堅持談心活動,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在黃埔軍校,蔣介石第一次見到了26歲的周恩來,周的起點很高,首次亮相就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當然,事實也證明,以周的能力,勝任這個崗位是綽綽有餘。


    是誰把周推上去的呢?就好比一家公司,推薦一個人進去當高管,這個推薦人肯定必須相當有分量才可以,周的推薦人雖然現在沒咋說,實際上在當時非常厲害,此人叫張申府。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有兩個創始人,一個叫李大釗,另外一個就是張申府,兩人關係非常鐵,他是張國燾的入黨介紹人,也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後來他與周恩來一起,在歐洲當了朱德的入黨介紹人,看看這資曆。


    1924年2月,張申府從歐洲留學回來,立即受到國共大佬的熱烈歡迎,當時黃埔軍校來了些外籍教官,以俄國人為主,但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布爾什維克,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他們有的講英語,有的講德語,蔣介石沒什麽文化,哪裏搞的懂?張申府精通英語德語,正好當翻譯,很快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


    張和蔣八字不合,在一起就鬧矛盾,張的脾氣異常火爆,很快就表示不幹了,要撂挑子,其實這種行為已經暗示了,這哥們不適合搞政治,政治高手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點委屈算什麽?


    在他離開之前,廖仲愷和戴季陶請求他介紹人才,國民黨的攤子已經鋪開了,急需人才,張申府開出了一張15人的清單,第一個就是周恩來。


    張對周極其欣賞,不但幫周解決了從歐洲回來的經費,還全力將周推上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位置,從此,周走上了中國政治的舞台,亮相就占據了c位。


    周的資質就不說了,他在國內就組織過學生運動,到歐洲後,又圍觀了革命聖地的工人運動,對群眾運動深有心得,組織能力逆天,辦事滴水不漏,讓蔣介石發自內心的欣賞,他曾經說,在黃埔軍校裏,他有兩個最得力的助手,一個是周恩來,一個是鄧演達。


    國共合作開始以後,蘇聯還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山大學,專門給兩黨培養人才,大批青年後備幹部都在那裏接受培訓,包括蔣的兒子蔣經國、廖仲愷的兒子廖承誌、馮玉祥的兒子女兒,還有博古王明張聞天王稼祥等等。


    這些人在蘇聯接受了熏陶,提高了水平,陸續回國後,成為兩黨的骨幹力量,1926年起,世界頂級軍校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開始為中共培養軍事人才,劉伯承元帥就是這裏的畢業生,左權也是。


    對於這些,蔣非常清楚,中共的人才都是頂級的,是見過世麵的,壓根就不是國內那些隻懂得搶錢搶糧搶地盤的土鱉軍閥能夠比的,對於這樣的組織,隻要給一點點機會,他們就會一飛衝天,無法遏製。


    國共合作,在孫中山看來,是國民黨為主,共產黨為輔,蔣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中共有著堅定的信仰,堅持武力打倒反動勢力,不放棄任何建立自己武裝的機會,在黃埔軍校內部,中共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宣傳共產主義,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加入,包括王爾琢、林彪、陳賡、徐向前等等。


    在蔣介石和國民黨很多高層看來,周恩來是人中龍鳳,必將成為中共領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是中共最核心的領導人,讓蔣沒想到的是,周這麽出色的人物,居然會心甘情願給毛澤東當起了綠葉,由此可見,雖然當初蔣對毛印象很好,但還是嚴重看走眼了,這個身材高大的湖南人已經超出了人才的範疇,是一個超級人傑。


    周已經讓蔣夠頭疼了,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更加厲害的毛,蔣簡直就是要抓狂了。


    這也就是中原大戰結束後,蔣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放了李宗仁閻錫山等手下敗將一碼的主要原因,中共有蘇聯支持,有嚴密的組織,有堅定的理想,有大批願意為理想而奮鬥的傑出人才,這樣的組織具有頑強且旺盛的生命力,隻要給他們一點時間和空間,他們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中原大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蔣就迫不及待發起對蘇區的進攻,連續五次進攻,規模一次比一次大,逼的紅軍被迫轉移,國軍一路追到陝北,蔣介石又逼迫張學良楊虎城進攻紅軍,發誓不給中共任何生存空間,要將這個最危險的對手徹底消滅。


    張學良太年輕了,以為紅軍是軟柿子,衝上去準備捏的時候,被紅軍打了,頓時明白對方不是自己惹得起的,東北老家丟了以後,東北軍整天被人戳脊梁骨,也不想打內戰,內部的兄弟們反戰,蔣介石又逼的凶,張學良實在沒辦法了,幹脆和楊虎城合計,把蔣介石抓起來,逼蔣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經曆了一些複雜的操作後,中共當調停人,得到蔣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口頭承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很多人看到這裏,就覺得西安事變結束了,其實事情才剛剛開始。


    國共之間仗肯定是暫時打不起來了,蔣作為國家領袖,雖然是口頭做的承諾,但是我黨多機靈,早就拿著小喇叭向全世界廣播了,無論如何也要算數的,否則就是言而無信,那他這個領導人就算當到頭了。


    西安事變之前,國共已經打了十年,蔣介石也從40出頭的壯年打成年過半百的半大老頭了,如此鍥而不舍,不過是為了中共的兩樣東西——根據地和軍隊。


    如果中共能取消根據地,解散軍隊,成為一個隻會喊喊口號的民主黨派,蔣介石會非常高興,不但不會大動幹戈,還會大度的接受批評意見,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召集大家坐在一起樂嗬嗬的歡度佳節。


    西安事變讓這一切成了幻想,蔣的性格是很執拗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有這個特點,隻要想幹的事情,無論看上去有多麽離譜,都要嚐試下,萬一幹成了呢?


    戰場上無法取得的成果,蔣希望能在談判中得到,此時日本人已經蠢蠢欲動,國共合作已經不能拖延,蔣決定親自出馬,和中共舉行談判,最終確定兩黨的合作方式。


    1937年3月25日,在杭州西湖煙霞寺,國共談判代表團正式會麵,陣容強大,一共四人:中共周恩來、潘漢年,國民黨蔣介石、張衝。


    蔣非常熱情,見麵就緊緊握住周的手,飽含感情的打招呼“恩來,別來無恙!”,周也非常激動“委員長,久違了!”,頂級的政治家的確厲害,不同情緒可以切換自如,十年間打的恨之入骨,見麵就可以如沐春風。


    蔣和周熱情握手的時候,眼睛的餘光已經掃了一下潘漢年,頓時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同凡響,作為軍閥中的霸主和國民黨老大,蔣經曆過無數腥風血雨,什麽人沒見過?眼光非常毒辣,潘漢年的確非常出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國共頂級boss見麵,肯定會有鋪墊,事實上,所有大boss見麵之前,都會派手下先做鋪墊,聊聊看,如果實在聊不攏,大boss不見麵就行了,還有回旋的餘地,就好像尼克鬆訪華之前一樣,先派個乒乓球代表隊過來,然後再派基辛格過來,聊的差不多了,尼克鬆再笑眯眯的過來,把協議簽了,輕鬆愉快。


    替國共領導打前站的是雙方的情報部門,張衝是國府中統總幹事,潘漢年是中共中央特科上海地區總負責人。西安事變剛剛爆發,張衝就找到了潘漢年,打聽中共對西安事變的看法和解決方案,順便討論下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


    看到這裏,小夥伴們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總統和中央特科不是死對頭嗎?他們怎麽能輕鬆找到對方?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咋個找到對方的,這是特務們的秘密,如果這個秘密很容易被外人知曉的話,估計他們的特務生涯早就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