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沒有懸念,蘇軍取得最終勝利,但斯大林一點都不高興,這個勝利有點淒慘,蘇軍的傷亡也是日軍的三倍,關東軍雖然輸了,但是非常興奮,因為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們推算,隻要日軍兵力達到蘇軍的七成,就可以穩操勝券。
斯大林也差不多得出了這個結論,如果日本徹底戰勝了中國,當深陷中國內地的日本百萬軍隊全部調到東北後,斯大林要調多少軍隊過來應付?那歐洲還要不要了,如果歐洲部分沒了,那斯大林就隻能在西伯利亞滑雪了。
此時蘇聯歐洲部分真的極其危險,英法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1938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得意洋洋的宣布,他為英國和歐洲爭取到了和平,英法鼓勵希特勒進攻蘇聯,蘇聯在歐洲險象環生。
一旦德國和日本夾擊蘇聯,那世界曆史將重新改寫。
武漢會戰看上去隻是中日之間的對決,實際上牽一發動全身,斯大林作為一個老辣的政治家,早就看穿了這一點,迅速摒棄前嫌,瘋狂援助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幫助國府重建空軍,甚至派出蘇聯誌願航空隊,直接到武漢上空參加戰鬥。
作為日本來說,如果不能迅速結束在中國的戰爭,就將陷入中蘇兩國的夾擊,日本將會變得非常危險,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微妙,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對於日本來說,隻剩下一個選擇——迅速打垮中國!然後全力對付蘇聯!
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攻占武漢,逼迫中國投降,與此同時,蔣介石召開國府最高軍事會議,做出決議——保衛武漢!
日本人這個腦袋吧,有時候真的很聰明,但普遍一根筋,在此時他們的腦海裏,有這麽一個等式:攻占武漢=國府投降,如果讓毛教員替日本人製定戰略,他肯定要反問一句,如果攻占武漢後國府不投降呢?這就是二元論,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毛教員是此中高手,無論考慮什麽問題都會很全麵。
可是日本人一根筋的腦袋想不了這麽複雜的問題,他們已經認定,隻要攻占武漢,國府必定投降,雖然腦袋不夠用,但日本人的執行能力還是很強的,迅速集中了14個師團的兵力,其中直接參加戰鬥的有9個師團,大約25萬人,包括海軍艦艇120艘,飛機300多架。
蔣介石也非常重視,他辭去了政府中其他雜七雜八的職務,專心指揮軍隊抗戰,調集了14個集團軍,共120個師,超過100萬軍隊參加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一改以往死板的城市攻防戰,將軍隊分布在山林野地,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青紗帳,日本人的飛機大炮都不知道往哪裏打,隻能靠步兵和國軍死拚。
蔣介石這次的戰略是對的,會戰的結果也達到了預期目的,由於國軍是個大雜燴,在整個會戰中,既有讓人捶胸頓足的地方,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比如楊森,真的是爛泥巴扶不上牆,帶著號稱十萬部隊,被波田支隊萬把人一個衝鋒就丟了安慶,靠著撒謊賣可憐才逃過一劫。
16軍的李蕰珩這個超級奇葩,馬上和日本人幹上了,在這麽緊急的關頭,都按不住他那顆想要出風頭的心,陣前辦起了培訓班,還取了個名字,叫“抗日軍政大學”,徹底過了一把校長的癮。
其實吧,喜歡出風頭這毛病,很多人都有,不過要分場合,在不該出風頭的地方瞎出風頭,容易遭打,這使我想起了和方便打比賽的那個韓國格鬥選手,比賽前各種裝b,各種出風頭,上場以後被方便一拳頭就ko了,倒在地上那迷茫的小眼神,仿佛在說為什麽會這樣?
日本人趁著結業典禮的機會,偷襲馬當要塞陣地,導致要塞陸上防守陣地迅速丟失,像這種蠢貨,拿來淩遲處死都嫌不夠解氣,沒想到這個老哥屁事沒有,僅僅被開除了事,我感到疑惑,後來查了下資料,頓時懂了,當年蔣介石圍剿紅軍時,被毛教員在貴州殺了個回馬槍,差點被活捉,是李蕰珩帶著部隊解圍的,有了這麽一層救命之恩的關係,蔣介石也就沒好意思下毒手。
賞罰不明,拿私人感情來處理國家大事,這是蔣介石的缺點,也是國民的缺點,把私人感情參雜到工作中,必然導致腐敗,所以後來老蔣感歎,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其實沒必要那麽感慨,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
此時蔣介石的火氣非常大,在武漢會戰開打後沒多久,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希特勒居然撤回了所有軍事顧問,1938年前麵幾年,國府和德國的關係非常好,中國軍隊的訓練和整編都是德式的,教官也都是德國派過來的。
德國和日本是有仇的,一戰的時候,德國占據青島,被日本人派部隊全部幹掉了,還有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也被日本人搶過去了,為了對付蘇聯,兩個不搭調的國家楞是走到了一起,國家之間果然隻有利益,沒有情誼,希特勒拋棄了蔣介石。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大罵了一通希特勒後,蔣介石冷靜下來,繼續麵對戰局。
其實國軍在武漢會戰中戰術非常靈活,薛嶽在萬家嶺打的是圍殲戰,湯恩伯打的他最喜歡的運動戰,黃維打的是爭奪戰,李延年打的是受備戰,宋希濂打的是攻防戰,武漢會戰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這些將領的特點展示的都比較充分。
湯恩伯負責瑞武路的防守,他喜歡玩運動戰,給下屬安排任務的時候,一般不要求死守,讓部隊在防區內到處溜達,尋找機會殲滅敵人。
他手下有一個叫廖運周的團長,廖是中共黨員,一直潛伏在國軍內部,此時帶著一個團在路上到處逛,找機會襲擊日軍的後勤車隊。
當他溜達到一個叫小坳的地方時,發現了一個國軍既設陣地,人都跑了,陣地後麵有一個彈藥庫,裏麵有超過一萬發炮彈,所以說有些國軍素質是真低,人跑了,就啥都不管了,一萬多發炮彈說扔就扔了。
廖興奮了,他本身就是學炮兵出身的,馬上要求上級給他派了一個迫擊炮連,就守在山上,炮口對準山路,等著日軍過來。
這條山路很小很窄,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到下午的時候,日軍的坦克和運輸軍隊的車隊開過來了,廖運周也沒客氣,命令部隊啥都不要管,拚命發射炮彈就行,不停歇的發射出5000發炮彈,整個過程很乏味,就是炮彈的爆炸聲,還有日軍的慘叫聲,直到半夜才結束。
打炮打到半夜,戰士們累慘了,直接倒頭就睡,等第二天天亮,下到小路上一看,好家夥,20多輛坦克被打的稀爛,還有卡車也在燃燒,然後還有被炸得麵目全非的400多具日軍屍體,國軍無一傷亡。
何應欽立即通電全軍,予以嘉獎,廖則帶著剩下的5000發炮彈,尋找下一個目標去了。
斯大林也差不多得出了這個結論,如果日本徹底戰勝了中國,當深陷中國內地的日本百萬軍隊全部調到東北後,斯大林要調多少軍隊過來應付?那歐洲還要不要了,如果歐洲部分沒了,那斯大林就隻能在西伯利亞滑雪了。
此時蘇聯歐洲部分真的極其危險,英法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1938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得意洋洋的宣布,他為英國和歐洲爭取到了和平,英法鼓勵希特勒進攻蘇聯,蘇聯在歐洲險象環生。
一旦德國和日本夾擊蘇聯,那世界曆史將重新改寫。
武漢會戰看上去隻是中日之間的對決,實際上牽一發動全身,斯大林作為一個老辣的政治家,早就看穿了這一點,迅速摒棄前嫌,瘋狂援助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幫助國府重建空軍,甚至派出蘇聯誌願航空隊,直接到武漢上空參加戰鬥。
作為日本來說,如果不能迅速結束在中國的戰爭,就將陷入中蘇兩國的夾擊,日本將會變得非常危險,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微妙,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對於日本來說,隻剩下一個選擇——迅速打垮中國!然後全力對付蘇聯!
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攻占武漢,逼迫中國投降,與此同時,蔣介石召開國府最高軍事會議,做出決議——保衛武漢!
日本人這個腦袋吧,有時候真的很聰明,但普遍一根筋,在此時他們的腦海裏,有這麽一個等式:攻占武漢=國府投降,如果讓毛教員替日本人製定戰略,他肯定要反問一句,如果攻占武漢後國府不投降呢?這就是二元論,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毛教員是此中高手,無論考慮什麽問題都會很全麵。
可是日本人一根筋的腦袋想不了這麽複雜的問題,他們已經認定,隻要攻占武漢,國府必定投降,雖然腦袋不夠用,但日本人的執行能力還是很強的,迅速集中了14個師團的兵力,其中直接參加戰鬥的有9個師團,大約25萬人,包括海軍艦艇120艘,飛機300多架。
蔣介石也非常重視,他辭去了政府中其他雜七雜八的職務,專心指揮軍隊抗戰,調集了14個集團軍,共120個師,超過100萬軍隊參加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一改以往死板的城市攻防戰,將軍隊分布在山林野地,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青紗帳,日本人的飛機大炮都不知道往哪裏打,隻能靠步兵和國軍死拚。
蔣介石這次的戰略是對的,會戰的結果也達到了預期目的,由於國軍是個大雜燴,在整個會戰中,既有讓人捶胸頓足的地方,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比如楊森,真的是爛泥巴扶不上牆,帶著號稱十萬部隊,被波田支隊萬把人一個衝鋒就丟了安慶,靠著撒謊賣可憐才逃過一劫。
16軍的李蕰珩這個超級奇葩,馬上和日本人幹上了,在這麽緊急的關頭,都按不住他那顆想要出風頭的心,陣前辦起了培訓班,還取了個名字,叫“抗日軍政大學”,徹底過了一把校長的癮。
其實吧,喜歡出風頭這毛病,很多人都有,不過要分場合,在不該出風頭的地方瞎出風頭,容易遭打,這使我想起了和方便打比賽的那個韓國格鬥選手,比賽前各種裝b,各種出風頭,上場以後被方便一拳頭就ko了,倒在地上那迷茫的小眼神,仿佛在說為什麽會這樣?
日本人趁著結業典禮的機會,偷襲馬當要塞陣地,導致要塞陸上防守陣地迅速丟失,像這種蠢貨,拿來淩遲處死都嫌不夠解氣,沒想到這個老哥屁事沒有,僅僅被開除了事,我感到疑惑,後來查了下資料,頓時懂了,當年蔣介石圍剿紅軍時,被毛教員在貴州殺了個回馬槍,差點被活捉,是李蕰珩帶著部隊解圍的,有了這麽一層救命之恩的關係,蔣介石也就沒好意思下毒手。
賞罰不明,拿私人感情來處理國家大事,這是蔣介石的缺點,也是國民的缺點,把私人感情參雜到工作中,必然導致腐敗,所以後來老蔣感歎,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其實沒必要那麽感慨,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
此時蔣介石的火氣非常大,在武漢會戰開打後沒多久,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希特勒居然撤回了所有軍事顧問,1938年前麵幾年,國府和德國的關係非常好,中國軍隊的訓練和整編都是德式的,教官也都是德國派過來的。
德國和日本是有仇的,一戰的時候,德國占據青島,被日本人派部隊全部幹掉了,還有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也被日本人搶過去了,為了對付蘇聯,兩個不搭調的國家楞是走到了一起,國家之間果然隻有利益,沒有情誼,希特勒拋棄了蔣介石。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大罵了一通希特勒後,蔣介石冷靜下來,繼續麵對戰局。
其實國軍在武漢會戰中戰術非常靈活,薛嶽在萬家嶺打的是圍殲戰,湯恩伯打的他最喜歡的運動戰,黃維打的是爭奪戰,李延年打的是受備戰,宋希濂打的是攻防戰,武漢會戰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這些將領的特點展示的都比較充分。
湯恩伯負責瑞武路的防守,他喜歡玩運動戰,給下屬安排任務的時候,一般不要求死守,讓部隊在防區內到處溜達,尋找機會殲滅敵人。
他手下有一個叫廖運周的團長,廖是中共黨員,一直潛伏在國軍內部,此時帶著一個團在路上到處逛,找機會襲擊日軍的後勤車隊。
當他溜達到一個叫小坳的地方時,發現了一個國軍既設陣地,人都跑了,陣地後麵有一個彈藥庫,裏麵有超過一萬發炮彈,所以說有些國軍素質是真低,人跑了,就啥都不管了,一萬多發炮彈說扔就扔了。
廖興奮了,他本身就是學炮兵出身的,馬上要求上級給他派了一個迫擊炮連,就守在山上,炮口對準山路,等著日軍過來。
這條山路很小很窄,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到下午的時候,日軍的坦克和運輸軍隊的車隊開過來了,廖運周也沒客氣,命令部隊啥都不要管,拚命發射炮彈就行,不停歇的發射出5000發炮彈,整個過程很乏味,就是炮彈的爆炸聲,還有日軍的慘叫聲,直到半夜才結束。
打炮打到半夜,戰士們累慘了,直接倒頭就睡,等第二天天亮,下到小路上一看,好家夥,20多輛坦克被打的稀爛,還有卡車也在燃燒,然後還有被炸得麵目全非的400多具日軍屍體,國軍無一傷亡。
何應欽立即通電全軍,予以嘉獎,廖則帶著剩下的5000發炮彈,尋找下一個目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