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開始,1937年12月24日,麵對渡過黃河的幾千日軍,韓複矩帶著十幾萬部隊不戰而逃,丟失濟南,這個時候,徐州就變得非常危險。徐州這個地方連接南北,通往東西,處於黃河和淮河之間,在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的交界處,是民國鐵路動脈津浦線和隴海線的交匯點,聯通華北與華中地區的交通樞紐,隻要占領徐州,向西可以進攻河南,從河南可以直接進攻湖北,此時,國民政府把全國的大部分家當都集中在武漢,如果此時武漢讓日本人一鍋端了,那國民政府就隻能唱著一無所有,拿著燒火棍和日軍戰鬥了。


    韓複矩一槍不發丟掉山東,徐州北方的門戶就大開了,焦慮至極的蔣介石非常生氣,後果非常嚴重,將韓複矩騙到河南開封後,抓到武漢給槍斃了。


    日本人攻占山東,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南北夾擊徐州,山東日軍南下,南京日軍北上,兵合一處,共同西進,攻占河南,轉而攻擊湖北武漢,為了給武漢保衛戰爭取時間,國軍必須防守徐州,即使守不住,也要爭取時間。


    此時徐州這塊地方歸第五戰區管,戰區司令長官是桂係大佬李宗仁,桂係在地方實力派中的戰鬥力首屈一指,為了防守徐州,桂係出了血本,把悍將李品仙和北伐名將廖磊的部隊全都調過來了,蔣介石把能調動的雜牌部隊也都給李宗仁派過去了,包括西北軍、東北軍、黔軍、川軍、江蘇保安隊、山東部隊等等,大概有28萬人。


    第五戰區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雜牌部隊大集合,實力和國民黨中央軍比起來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說和日軍比了,李宗仁非常不爽,表示:這些部隊均久被中央列為“雜牌部隊“,蓄意加以淘汰之不暇,更談不到糧餉和械彈的補充,因此,這些軍隊的兵額都不足,訓練和士氣也非上乘,與當時在上海作戰的部隊相比擬,這些部隊實在是三四等的貨色。


    為了激勵雜牌部隊的作戰積極性,蔣介石開啟瘋狂封官許願的模式,原則就是,雜牌的越徹底的部隊領導,給的官越大,比如原西北軍將領龐炳勳,這是一支超級雜牌部隊,隻有一個師,老蔣直接給了老龐一頂軍團長的帽子,該軍團下轄一個軍,軍下轄一個師。


    總之,帽子隨便給,就是不給真金白銀,也不給糧草彈藥。


    雜牌部隊也很忐忑,抗日是民族大義,必須要上,但問題在於,蔣介石長期想幹掉地方軍閥,地方雜牌部隊打殘了或者拚光了,撫恤金沒人管,傷兵沒人治,糧餉沒人發,槍彈和兵員沒地方補充,甚至部隊番號都可能被取消,從此失去安身立命的本錢,變成失業人員。


    參加徐州會戰的各路國軍,基於義憤,個個都想殺敵報國,對於個人前途又充滿擔憂,心情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日軍大本營對是否繼續攻擊徐州曾經存在過爭議,反對方擔心日軍陷入中國戰場,中國太大了,日軍那點兵力不夠,他們找了一堆專家測算後,覺得還需要編練至少6個師團的兵力,才可以對徐州、鄭州和武漢發起新的攻勢。


    不過很快主戰派就占了上風,他們覺得反對方的理由純粹是扯淡,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在淞滬戰場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徐州一帶全是國民黨的雜牌部隊,戰鬥力極其孱弱,日軍應該利用他們集合起來的機會,集中殲滅。


    徐州周圍的雜牌軍來自於中國全國各地,如果被全部殲滅,消息勢必會迅速傳遞到中國各地,肯定會極大的動搖中國各地的抗日決心,國府的中央軍和地方軍都被團滅了,以後拿啥和日本打?到了這種時候,蔣介石不投降也得投降。


    日軍華北方麵軍和南京方麵的華中方麵軍也在爭論,話題和日軍大本營有點不同,他們爭論的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打起來以誰為主的問題,兩夥人都覺得應該以自己為主,吵到都要開始打了都沒吵出個結果,最後不歡而散,各自為戰。


    華北方麵軍的磯穀師團板垣師團由北向南進攻,華中方麵軍的第九、十三師團從南京出發,由南向北進攻。


    這裏要說明下,日軍的重武器很多,包括坦克機槍大炮之類的裝備,這些裝備打起仗來很爽,但是運起來也很要命,必須要道路好才能運,偏偏當時中國很落後,沒幾條正經路,所以日軍必須沿著鐵路線或者不多的公路進攻,一個一個奪取沿途的城市或者要地。


    先說從南京出發的日軍。


    津浦線從天津到南京浦口,途經徐州,從徐州到浦口要橫穿淮河,經過蚌埠,所以日軍重裝部隊從浦口出發向徐州進攻,必須要經過蚌埠,穿越淮河。


    攤開地圖就知道,整個華北平原和江浙地區,除了山東那一塊突起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馬平川,這些地方很適合日軍重裝兵團進攻,沒什麽重武器的國軍雜牌部隊很難防守。


    再難防也要防,為了不讓南北日軍會師徐州,李宗仁決定采取田忌賽馬的戰略,讓戰鬥力最強的桂係部隊防守北上的日軍,讓西北軍和川軍防守南下的日軍,南北兩夥日軍比較起來,還是北麵的實力要強些。


    多說一句,參戰的桂係部隊是李品仙的31軍,李品仙資格很老,保定軍校畢業生,保定軍校比黃埔軍校資格要老,民國出名的軍閥基本都出自這裏,本來跟著唐生智混,後來唐生智在寧漢分裂中被李宗仁陰了一把,部隊被收編,李品仙就跟著李宗仁混了,後來中原大戰的前戲蔣桂大戰發生時,蔣又陰了李宗仁一把,給錢讓唐生智策反李品仙,李品仙又跟著唐生智混,後來唐生智和蔣介石又打起來了,很快敗北,李品仙就失業了,但愛惜人才的李宗仁很欣賞李品仙,邀請李品仙到桂係參加工作,從此,李品仙就死心塌地跟著桂係混了,戰鬥力爆表。


    李品仙此時已經是集團軍司令,手下本來有三個軍,其中就包括北伐“鋼軍“第七軍,其中兩個軍被調到淞滬戰場,基本打光了,手頭上隻有第31軍了,被拿來阻擋北上日軍。


    廣西兵打起仗來非常凶狠,喜歡玩命,北伐期間名揚天下,麵對日軍依然如此。


    當日軍第十三師團從南京出發,沿著津浦路北上時,遭到國軍頑強阻擊,讓十三師團寸步難行,居然被阻攔了一個多月,日本人以為碰到了國軍精銳部隊,當搞清楚擋在麵前的僅僅是來自廣西的地方部隊時,日本人的麵子繃不住了,徹底暴走了。


    他們從南京調來坦克和重炮,瘋狂轟擊31軍的陣地,炮彈所到之處,血肉橫飛,隻有輕武器的桂軍將士們實在頂不住了,開始步步後退。


    前麵說了,從南京浦口到徐州,一路上沒有什麽高山和險關,隻有一道淮河,可以勉強作為天險,津浦路經過蚌埠,跨越淮河大橋,所以淮河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如果日軍的重裝備渡過淮河,那國軍將沒有任何力量阻止十三師團北上徐州,對於李宗仁來說,淮河必須要防守住,李宗仁把於學忠的51軍調過來了。


    於學忠原本是吳佩孚手下的悍將,吳佩孚下台後,於學忠跟著張學良混,沒想到張學良不是一個好領導,混到西安事變後自己被抓起來了,東北軍成了沒人管的超級雜牌部隊。


    東北軍將士們也非常憋屈,當年聽領導指揮,一槍未放就丟了東北,被全國人民指著脊梁骨罵,到哪裏都不受待見,被老百姓指指點點,都憋了一肚子氣,早就想找日本人痛痛快快幹一場了。


    51軍負責守衛淮河,之前國軍把淮河大橋給炸了,但急匆匆之間,把幾百艘民船留在了淮河南岸,沒有毀掉,讓日軍給利用上了,這也是國軍經常犯的低級錯誤。


    1938年2月3日,51軍和日軍幹上了,東北軍將士們非常英勇,打到十三日的時候,預備隊都已經全上了,再也沒有部隊可以派了,於學忠把軍官們全部集合起來,對他們說,仗打到這個份上了,想想東北的父老鄉親,我們就不要考慮死活了,死光了也沒啥,但是一定要讓日本人付出代價!


    然後於學忠和手下兩位師長全部上了前線,帶領剩下的將士向日軍發起反擊,這次他們沒有打算退後一步了,更加沒有打算活著回去了,在小蚌埠鎮,雙方展開殘酷的肉搏,一直打了八個小時,日軍也受不了了,派出了增援部隊,眼看51軍要全軍覆沒,淮河防線即將全線崩潰。


    張自忠帶領59軍出現了。


    張自忠是宋哲元的部下,屬於西北軍,在盧溝橋事變中,張自忠奉命留在北平和日軍周旋,遭到全國人民唾罵,都自罵他是漢奸,讓張的內心無比痛苦,他率領的59軍將士也承受著巨大壓力,將士們渴望和日本人大戰一場,表明自己不是漢奸!


    這是一支憋屈的部隊,他們即將把憋在內心的滔天怒火發泄在日軍頭上。


    1938年2月15日,59軍向登上淮河北岸的日軍猛烈衝擊,全體將士瞪著血紅的眼珠子,不眠不休,不停攻擊,一直打到2月18日,把淮河北岸的日軍全部趕到了淮河南岸,在20日的時候,重新占領了小蚌埠鎮。


    十三師團的這些雜碎們,剛剛在南京搞完大屠殺,以為中國雜牌軍是青銅,沒想到碰到了王者,懷著國仇家恨的雜牌軍將士們,給了驕橫的日軍當頭一棒,讓日軍在淮河邊上丟下了3000多具屍體,未能前進一步。


    北上的日軍隻能在淮河邊上洗洗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