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此時陝西周邊共有四夥人,分別是紅軍、閻錫山、張學良、楊虎城,有必要對這四個群體進行簡單的介紹,便於大家理解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先說中央紅軍,剛到陝北的中央紅軍已經和叫花子差不多了,衣衫襤褸,連吃飯的錢都快沒有了,毛導員不得不向徐海東借錢渡過難關,還專門打了借條“請你部借2500元給中央,以便解決中央紅軍吃飯穿衣問題”,徐的組織性極強,雪中送炭,毫不猶豫就給了中央紅軍5000大洋,讓毛念了徐一輩子的好。


    中央紅軍狼狽不堪,看起來誰都可以欺負下,張學良就是這樣想的,當中央紅軍剛剛到達陝北時,東北軍覺得痛打落水狗的時機到了,非常衝動,對著中央紅軍一頓猛衝,還沒回過神來,就被這群叫花子一樣的隊伍幹掉了兩個師和一個團,兩個師的師長都被打死了,團長被俘。


    在邊上圍觀的閻錫山和楊虎城看懂了,紅軍雖然人數少裝備差,但這些人經過萬裏長征的洗禮,無論軍事素養還是身體素質,都是大浪淘沙後的精英,這樣的隊伍戰鬥意誌極其旺盛,戰鬥力極強,絕對不是地方軍閥部隊惹的起的,於是紛紛派人和紅軍聊上了,很快就形成共識,互不侵犯,保持睦鄰友好的關係。


    可憐的張學良被揍的暈頭轉向,當然也懂了,明白紅軍惹不起,趕緊派人和周恩來聯係上了,表示先前都是誤會,以後我們不做敵人,要做朋友,1936年4月,張偷偷來到延安,與周恩來和李克農見麵,氣氛是愉快的,成果是豐碩的,雙方確定了合作的方式“停止內戰,聯合抗日”,還建立了聯係的秘密電台,保證隨時溝通,張的代號叫李毅。


    對待朋友,富家少爺張是非常大方的,在東北軍一點都不寬裕的情況下,贈送給紅軍大量急缺物資,比如衣服藥品和大洋,幫了紅軍很大的忙,當時鄧小平身患重病,但是沒有藥品,眼看就不行了,幸虧張的醫藥援助及時,救了鄧小平一命,差一點點,曆史可能就要重新書寫。中國人是一個懂得感恩的群體,後來張的形象總是比較正麵,這些事情也是因素之一吧。


    見麵就火拚,然後立即雪中送炭,張學良對紅軍的態度峰回路轉,讓人猝不及防,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榮獲張跑跑的光榮稱號,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連斧頭幫幫主王亞樵都威脅要搞死他,國內待不下去了,張隻得跑到歐洲避避風頭,下定決心把毒癮給戒了,順便和墨索裏尼還有希特勒進行了愉快的交流,學習了他們治國理政的先進經驗,被法西斯順利洗腦,接受了亂世必須要獨裁的理念,回國後和大哥蔣介石一頓交流,展示了歐洲行的學習心得——隻有獨裁才能救中國,表示堅決支持大哥搞獨裁,讓蔣一頓狂喜,給義弟安排了重要工作——鄂豫皖剿匪總司令。


    大家比較熟悉的反圍剿都是發生在中央蘇區的事情,實際上當時全國所有蘇區都在被圍剿,北大畢業生張國燾領導的鄂豫皖蘇區也一樣麵臨這個處境。張國燾雖然比毛導員差太遠,但也是一個梟雄,何況手下還有徐向前這樣的大將,打張學良是綽綽有餘,東北軍被打的丟盔卸甲,明顯幹不過紅軍。


    看張如此不爭氣,蔣隻得給張換了個輕鬆點的工作,派張到西北,那裏有黃埔四期生劉誌丹的西北紅軍,實力比鄂豫皖蘇區要弱,順便讓張製衡下楊虎城的西北軍和新崛起的馬家軍。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35年10月,張剛剛到西北上任,就碰到了毛導員率領的中央紅軍,然後又被打了,張鬱悶至極,想說理都找不到地方——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


    東北軍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背井離鄉,軍人的家屬是跟隨部隊一起行動的,每個軍人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東北軍連連吃敗仗,損兵折將,每死一個人,就有一個家庭失去依靠,這些家屬肯定要上訪,他們要吃飯,他們要生存,最後都要鬧到張學良這裏,讓張腦袋一直處於腫大的狀態。


    當領導太難了,撫恤需要錢,可是東北軍每次都打敗仗,讓老蔣很生氣,蔣生氣就不想給錢,即使給也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壓根就不夠安撫家屬,大家越來越衝動,張的總司令位置就像個炸彈一樣,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爆炸。


    除此之外,張還麵臨東北軍內部的壓力。


    但凡一個大點的組織,都會麵臨權力爭鬥,可以大致分為元老派和少壯派,元老派就是早期加入組織的那夥人,已經過了奮鬥期,一般身居高位,希望穩定;少壯派年富力強,屬於組織的中堅力量,在組織內地位比較低下,迫切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階層躍升,比較衝動。


    如果組織的創始人在,因為德高望重,一般都能擺平兩支力量,讓組織保持和諧,如果組織的領導人是繼承而來,或者缺乏足夠威信,一般都會引發劇烈的權力爭鬥。


    裕仁當上日本天皇,就麵臨這個問題,元老派占據朝堂重要崗位,掌控權力,這幫人希望穩定,瞧不起小屁孩裕仁,於是裕仁團結希望建功立業的少壯派底層軍官,架空了前朝留下的老臣,形成日軍以下克上的奇觀,不過是權力爭鬥而已。


    看看你們單位,年輕人和老人的關係,是不是這樣?


    東北軍也麵臨這個問題,高級幹部都是張作霖時代的老人,資格老架子足,張學良根本指揮不動,很傷腦筋;東北軍的下層軍官覺得這些老家夥占著茅坑不拉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隨時想搞事,本來兩夥人地位懸殊,但少壯派要求進步的想法正好滿足張學良遏製元老派的需求,於是張學良拉偏架,偏袒少壯派,兩夥人居然鬥得旗鼓相當,張在邊上笑嗬嗬的看著,算是苦中作樂。


    內部不穩,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再加上全國人民的唾罵,讓東北軍極其厭惡內戰,麵臨殘酷的現實,張的心態變了,法西斯被他丟到一邊了,他不再支持大哥搞獨裁,他要抗戰,他要去打日本人,他要帶領東北軍全體兄弟堂堂正正當回中國人!誰打日本人就是他張大少的朋友,就這麽地,張和中共在陝北成了朋友,和睦共處起來。


    楊虎城原本是馮玉祥手下的大將,在中原大戰時,看到形勢不妙,當機立斷表示效忠蔣校長,瞅空占了西安城,從此就在這一帶過上了,他的原則隻有一條,就是能在這個亂世生存下去,當個草頭王足夠,由於勢力比較小,所以他本著把朋友搞的多多的心態,誰都不得罪,遊走在東北軍、紅軍和蔣介石的邊緣,艱難的生存。


    既然楊虎城不敢反共,中共也沒和他客氣,在他身邊安插了很多臥底,包括西北軍的宣傳陣地——“西北文化日報”總編兼秘書宋綺雲,著名的小蘿卜頭宋振雲他爸,連楊的老婆謝葆真都是中共黨員,其實不止是他,中共的情報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國民黨在大陸時期基本對中共單向透明,西北王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熊向暉也是中共黨員,這也是彭帥以區區兵力和胡宗南幾十萬大軍周旋無虞的秘訣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