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實在沒有什麽文化,日本人也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沒有文字就沒法記錄曆史,所以這段時間日本的曆史一片空白,直到日本聖德太子派出遣唐使之後,局麵才開始改觀。


    日本人到達盛唐之後,就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直接就懵逼了,留著哈喇子全盤抄襲,把唐朝的漢字、服裝、製度、建築全盤複製,連唐朝人的信仰都沒有放過,大家都知道唐三藏牽著寵物猴到印度取經的事情嘛,佛教很盛行,日本人覺得和尚敲木魚的樣子非常有檔次,於是佛教就傳入日本了。


    日本全盤中國化以後,終於讓日本看起來像一個國家了,畢竟有製度和法律了,徹底和動物世界告別了,日本人把這段時間稱為“大化改新”。


    其實在隋朝的時候,日本人就又開始向中國人學習了,公元608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煬帝遞交國書,寫了這麽一句話,叫“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天皇製度才算真正確定起來。


    順便說一句,這個小野妹子是個男人,大家不要想多了。


    為了讓天皇顯得更加有檔次,日本人編造了一本書,叫《古事記》,這本書裏麵記載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叫神武天皇,這位蘭博萬天皇是公元前600多年即位的。


    在書裏麵,日本人把神武天皇安排在公元前600多年登基,要知道秦始皇派徐福出海,都隻是公元前219年的時候,公元前600度年的日本列島應該還處於石器時代,有一些光屁股的蝦夷人,連大一點的部落都沒有形成,真不知道這個神武天皇是在哪裏登基的?


    可能是在田野邊上,也可能在鬆樹林裏,所以日本人叫田邊、鬆下的特別多。


    日本人知道這件事情純屬瞎扯,也就在書裏提了這麽一筆就過去了,不管別人怎麽想,反正日本天皇就這麽誕生了。


    在這段時間,日本人處處模仿大唐,社會取得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糧食多了,老百姓沒事幹就造人,人口開始迅速增加,糧食好像有不夠吃的危險,於是天皇又鼓勵大家去開荒,宣布誰開荒,土地就是誰的,大家開荒的積極性高漲,紛紛跑去開荒。


    在一片亂哄哄中,拳頭硬腦袋好使的人慢慢發現,開荒太費勁,別人開好的直接搶過來就行了,於是少數人開始占有大量土地,成為大地主,日本的大地主階層開始形成。


    日本人的地主和中國地主區別不大,都以欺負窮人為樂趣,但日本窮人裏麵的刁民比較多,他們沒錢沒勢就要去偷去搶,搞得有錢人腦袋也很疼,上個廁所都要防止被人拍板磚。


    於是地主開始雇傭保鏢,當時日本發展水平也就那樣,雖然模仿大唐建立了法律製度,但實際沒法執行,索馬裏也有法律,誰能和索馬裏的海盜講法律?所以當時日本保鏢是很牛的,平時沒事幹就拿著把刀,誰敢動老板的東西,他們就砍誰,這些保鏢慢慢就演變成為日本武士了。


    這些武士平時吃飽喝足,沒事幹就研究什麽“一刀斬”之類的東東,盡量提高砍人的技術,越來越喜歡裝逼,越來越拉風,成為老百姓的偶像,作為打手,居然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崇拜,可見日本社會從古代開始就三觀奇歪,至於現在日本社會把吃大便作為高檔消費,就不足為奇了。


    後來武士的名氣越來越大,日本天皇都覺得他們非常炫酷,於是就把武士們安排進公務員的隊伍,作為人才置於政府的控製之下。


    但是這幫粗人進入政府,就好比土匪招安一樣,匪氣難改,沒事幹的時候就喜歡互相咬,沒進政府之前喜歡玩決鬥,進入政府以後,武士們的品味提高了,和地方上的大地主勾結起來,不玩決鬥,要玩爭奪天下了。


    就這樣,天皇被武士們拋到一邊,成了一個玩偶,日本進入所謂的戰國時代,比如什麽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些都是日本的戰國戰神,在日本文人的修飾下,留下許多傳說,讓日本人神往不已,至今受到日本人的崇拜。


    但事實是,日本列島實在太小了,又處於割據狀態,每個軍閥能調動的資源實在有限,他們吹噓的這些所謂戰國慘烈戰爭,經常就隻有幾百個人在那裏砍來砍去,就這點規模,實在不知道有啥子好吹噓的,漢朝皇帝儀仗隊的規模都比他們大。


    這些人在日本列島打來打去,誰都不能徹底消滅另外一方,這種情況和蔣介石的民國有點像,軍閥們都割據一方,誰暫時能力比較強一點,就出來當名義上的老大,要求日本天皇賜予封號,這個就是日本幕府時代。


    軍閥們吃飽喝足後就開始打打殺殺,誰打贏了,吉祥物天皇就出來,給他頒發一個征夷大將軍的稱號,讓他組建幕府,日本先後經曆了五個幕府時代,最後一個就是德川幕府。


    所以日本從來就沒有真正統一過,老大哪天變虛了,就會被趕下台,現代日本隻是沒有軍閥了,變成財閥了,各個財閥支持代理人參與政治,日本首相經常換來換去,都是各個背後財閥勢力爭鬥的結果。


    幕府時代,日本地方諸侯為了壯大自身實力,各自大力拓展海外貿易,與明朝及東南亞各國都展開了深入交流,主要從業人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倭寇,主要方式交易方式包括走私和打砸搶。


    從15世紀中期開始,西方開始航海大發現,逐步開始發展起來,東南亞先後被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占據,倭寇傳統的活動場地被西方殖民者占據,武士道在火槍火炮麵前不堪一擊,德川幕府深受刺激,於是向大清王朝學習,開始搞閉關鎖國,準備當縮頭烏龜。


    在日本幕府躲在中國邊上瑟瑟發抖的時候,又全程圍觀了大清王朝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看到如此龐大的大清王朝,在西方的槍炮麵前表現如此不堪一擊,心理陰影麵積迅速擴大。


    以至於在1854年的時候,美國人佩裏帶了七艘軍艦,一槍都沒有放,就把日本德川幕府嚇得簽訂不平等條約,向美國開放口岸,主要任務就是替美國軍艦加煤,順便提供食物和美國大兵們最喜歡的服務。


    德川幕府的懦弱表現,讓德川的對頭長州和薩摩抓住機會,利用老百姓不滿的情緒,開始倒幕運動,於是德川幕府時代結束,天皇在當了上千年的傀儡後,開始抓住機會,掌握實權,這就是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後的曆史大家都很清楚了,日本人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搞工業化,然後打大清、打俄國,成為亞洲小霸王,直到最後偷襲美國人,被美國兩顆原子彈炸老實了,然後又迅速崛起,在上個世紀60年代gdp就位居全球第二,又一次成為發達國家。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覺得有哪裏不對?


    為啥在近代以前,日本長期落後於中國,被美國人佩裏的七艘小船嚇唬一番後,難道日本人就突然開竅了,變得天賦異稟,開始暴走至今?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可以和大家研究下。


    大清王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書本上是這樣寫的,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所有的西方列強都盯著中國這塊大肥肉,同時期的印度被英國人控製著,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被法國人和美國人控製著。


    同時期的日本被誰控製?除了美國人在那個地方替軍艦加煤以外,居然沒有西方列強占領日本,連惦記它的西方列強都非常少,這是什麽個情況?


    有專家解釋說,那是因為列強們都在忙著瓜分中國,沒顧得上日本,這種說法實在太扯了,顧不上日本,就顧得上越南、菲律賓、印尼了?


    真實的理由應該是,日本實在太窮了,還記得以前看李連傑主演的《精武英雄》,背景就是霍元甲剛剛去世的時間,1910年,虹口道場的幾個武士到精武門下戰書,看到精武門正在吃飯,說了一句“你們中國人太奢侈了,幾個人吃一桌子的菜”。


    當時我還沒看懂這句台詞是啥意思,後來看日本曆史後才明白,電影裏日本武士說的話是發自內心的嫉妒,因為日本是真的窮,在日本,能頓頓吃的起大米的,那是大名(大地主)和一等武士,這些人都是貴族,普通老百姓隻能吃糠咽菜,還經常餓肚子。


    現在拍的那些抗日神劇裏,雖然很多鏡頭都不靠譜,比如褲襠藏地雷之類的,但是鬼子進村喜歡抓雞吃,這點倒是很符合實際情況的,日本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哪裏有機會吃雞這種高檔食品呢,所以到中國後,逮到機會就要品嚐一回。


    電影裏日本那些下級武士,看到中國人頓頓大米飯,還整一桌子菜,嫉妒的眼睛都要噴火了,說明陳嘉上導演真的還是很用心了,對日本的曆史研究的很透徹。


    日本礦產資源也很少,特產主要是火山和地震,在這個破地方,一點好處都撈不到,自然就沒人願意占領日本了。


    按理來說,日本應該繼續野蠻生長才對,但曆史已經產生了變化,就好像新加坡一樣,在古代,那裏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但是當海上貿易興起之後,做生意的人都要經過那裏,新加坡就成為海上交通要道了,現代更是靠著收過路費,巴掌大的地方居然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說到這裏就要另外牽一條線索出來了,在大清帝國遭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間段,大英帝國已經成為全球舞台上最靚的仔,殖民地遍布世界五大洲四大洋,所謂四麵樹敵,八麵威風,就是為此時的大英帝國量身定製的詞匯。


    在這段時間,大英帝國在全球的主要對手就是法國和俄國,在歐洲、非洲、中亞都需要大量大英帝國的士兵,對於小小的英倫三島來說,實在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這麽多人咋整?


    尤其是中國這塊大肥肉,英國人通過鴉片戰爭咬了兩口,感覺爽的不行,但是俄國也盯著中國,尤其是俄國和中國接壤,對中國新疆和東北垂涎三尺。


    英國早就把中國視作自己的私家花園了,豈容俄國熊染指,但是奈何精力有限,有聰明的人兒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在東亞養一條狗呢?必要的時候,放出去咬那隻熊,即使咬不贏,咬下一嘴毛也行。


    於是野生的日本列島進入英國人的視線了,日本列島的麵積不大不小,地理位置孤懸海外,和英國對於歐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差不多,人口也合適,人口和土地麵積都適合快速實現工業化。


    作為一條合格的狗,必須要有鋒利的牙齒,不然怎麽替主人去咬人呢?工業化就是給日本這條狗裝上牙齒。


    最妙的地方在於,日本沒有什麽資源,實現工業化,必須依賴進口資源,東南亞是距日本最近的資源供應地,這個時間點,東南亞都控製在英國和法國手裏。


    英國人是搞工業化的祖師爺,全球沒人比大英帝國更懂工業化了,工業化極度依賴資源供應,隻要英國控製日本的資源供應,日本工業化的進度就被英國人控製著,相當於給狗栓上了繩子。


    於是在大英帝國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日本開始了所謂的明治維新,迅速工業化,然後通過三場戰爭實現了國家的崛起,通過甲午戰爭的賠款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係,通過日俄戰爭廢除了之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得到歐洲的大批訂單,大賺一筆。


    日本甲午戰爭前發行戰爭公債,最大的買主就是英格蘭銀行,相當於英國人借錢給日本人打仗,日本人甲午戰爭後得到的賠款,也按照要求全部存入英格蘭銀行,由英國人代為保管。


    日本在甲午戰爭後,本來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地區,如果讓日本得到遼東地區,那麽日本就會得到資源供給地,大英帝國將無法繼續控製日本,於是英國人突然正義感爆棚,迫使日本放棄吞並遼東,日本眼看著到嘴肥肉吐出來,卻不敢不吐。


    1904年日俄戰爭更是如此,英國人繼續借錢給日本人打仗,英國人不但在金錢上支持日本,在實際行動中更加露骨的支持日本。


    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俄國人算了一下,俄國遠東艦隊不是日本艦隊的對手,於是安排波羅的海艦隊跑了大半個地球,來支援遠東艦隊,結果俄國艦隊在長途行軍中,在沿途港口補給時,基本遭到拒絕,原因非常簡單,當時大英帝國控製了沿線幾乎所有的港口,在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疲憊不堪的到達戰場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更糟糕的是,日本艦隊以逸待勞,又將波羅的海艦隊給殲滅了。


    沒有英國人的支持,日本人不可能取得這兩場戰爭的勝利。


    一戰後,大英帝國衰落了,但是美國人崛起了,取代了英國人的角色,開始繼續馴養日本這條看門犬。


    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前三年,也就是侵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年,日本70%的油料和一半的鋼材來自於美國,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的全力支持下,日本人發動了侵華戰爭,在1941年,日本人占據大半個中國,處於物資最吃緊的時候,美國人突然對日本實行物資禁運,讓衝動的日本人一下子懵逼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支持日本占領整個中國,那美國的利益由誰來保證呢?狗畢竟隻是狗,不可能翻身做主人,美國人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發瘋的日本人不明白,於是就產生了偷襲珍珠港一係列大家都很熟悉的事情,最後挨了兩顆原子彈就徹底老實了。


    戰後日本崛起,和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簡直一模一樣,隻不過二戰後的日本,任務更重了,需要防範的是兩個國家,中國和蘇聯。


    於是戰後一片廢墟的日本,在美國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下,又開始飛速發展,創造了所謂的日本奇跡,讓很多國人至今依然感歎和驚歎。


    但是日本發展的開關始終控製在西方國家手裏,原來是英國,現在是美國,日本始終隻是被別人控製的一條狗而已。


    日本的脖子始終被別人栓著,命運始終不能由自己掌握,所以日本政客經常搞一些祭拜靖國神社的舉動,除了能惡心一下周圍這些鄰居以外,實在是沒有多大用處。


    作為中國人,我們大可以一笑了之,沒必要太在乎一條狗的吠叫,我們的對手是它的主人,不要把方向搞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