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五年正月初五,漢中王劉武懷揣著對漢中郡的美好期許,攜帶著足智多謀的徐庶以及英武不凡的陳兵,向著治所南鄭進發。那盾兵兩千,宛如堅實的銅牆鐵壁,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弓兵一千,恰似敏捷的獵鷹,正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出擊。此外,還有新作物兩百車,其中夾雜著大量的錢財,一行人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朝著漢中郡治所南鄭疾馳而去。不出十日,便順利抵達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關中平原,水係如血脈般縱橫交錯,源源不斷地滋養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然而,沿途所見,並未見到流離失所的流民,看似一片安寧的景象,實則暗藏著危機。百姓們麵色枯黃,那菜色的麵容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們正處於吃不飽的困境之中。


    太守王升得知漢中王到來的消息後,親自在城外十裏處相迎。劉武遠遠望見這一幕,心中不禁湧起萬千感慨。他迅速翻身下馬,腳步匆匆地走向王升,雙手抱拳,朗聲道:“王太守,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吾之幸事。”王升連忙回禮,說道:“漢中王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升已在太守府備下了豐盛的酒菜,請漢中王移駕。”


    劉武回禮道:“多謝王太守,吾這便安排兵卒安營紮寨,與太守一同共話家常。”


    王升急忙說道:“不必如此麻煩,升已在郡軍營中安排好了飯食,大家一同前往即可。”


    劉武感激地說道:“王太守考慮得如此周到,吾佩服不已。”


    王升哈哈一笑,轉身領路在前。劉武悄悄地向徐庶低語道:“軍師,切不可大意,吾帶護衛前去赴宴即可。需小心軍營之中或許暗藏玄機。”


    徐庶心中亦有顧慮,他默默點頭,表示同意。王升縱使心中不滿,也不敢輕易對漢中王下手。


    來到太守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升終於開口說道:“漢中王,不過一月便是春耕的時節,不知王將如何妥善安排這一重要的農事呢?”


    劉武微微一笑,示意王升起身,緩緩說道:“王太守,吾此次前來,乃是為了解救漢中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關中之地雖土地肥沃,但近年來朝廷將漢中視為重要的糧倉,田稅繁重,致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漢中平原,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吾特意前來與太守商議,共同謀劃開荒屯田之策,大力發展商事,以造福這一方百姓。”


    王升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深知漢中如今所處的困境,若能得到漢中王的幫助,定能讓漢中的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然而,他心中仍有疑慮,這漢中王究竟懷揣著怎樣的目的?他會不會是另有所圖?


    劉武敏銳地察覺到了王升的疑慮,他輕輕拍了拍王升的肩膀,誠懇地說道:“王太守,吾乃漢室宗親,一心隻為百姓著想。此次前來,絕無他意,隻想與太守攜手共進,共同治理漢中,讓這片土地重現昔日的繁榮景象。”王升點了點頭,心中的疑慮稍稍消散,他說道:“漢中王一片赤誠之心,吾等自當銘記於心。但不知漢中王可有具體的良策?”


    劉武道:“漢中地勢險要,資源豐富,若能加以合理開發利用,定能讓漢中的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吾帶來的新作物,便是其中之一,這些作物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產量高,口感佳,若能在漢中廣泛種植,定能有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王升眼前一亮,他興奮地說道:“漢中王所言極是,這些新作物確實是解決漢中百姓溫飽的好辦法。但種植新作物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吾等該如何籌備呢?”


    劉武道:“這一點無需擔憂,我已帶來了大量的錢財,可用於購買耕牛、農具等物資,同時也可招募大量的流民前來參與種植。吾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讓漢中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王升心中感動不已,他說道:“漢中王如此慷慨解囊,吾等定當不負所望。但不知漢中王對漢中的治理有何具體的打算?”


    劉武道:“吾認為,治理漢中需要以民生為本,注重減輕百姓的負擔。同時,也要加強軍事防禦,確保漢中的安全穩定。我帶來的盾兵和弓兵,便是為了維護漢中的和平與安寧。隻有在安全的環境下,百姓才能安心從事生產,漢中的發展才能有堅實的基礎。”


    王升點頭稱是,他說道:“漢中王所言極是,民生為本,軍事為要。吾等定當齊心協力,共同治理漢中。”


    劉武道:“好,既然如此,我們便立即行動起來吧。王太守,你負責籌備物資和招募流民,我則負責安排軍事防禦。相信在吾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漢中定能迎來新的繁榮昌盛。”


    王升和劉武相視一笑,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宴後,王升帶領劉武來到太守府邊上的一座府邸,說道:“此府為縣裏的產業,漢中王就先在此居住吧。”


    劉武感激地說道:“王太守心思細膩,處處為吾著想,吾佩服不已。”


    兩人寒暄了幾句,王升便告辭離去,返回太守府繼續處理公務。就這樣,劉武不費吹灰之力,成功地在漢中站穩了腳跟。


    晚間,劉武和徐庶在府邸碰麵,二人感慨萬千,心中暗道: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第二日,劉武帶著徐庶前往太守府,向王升推薦了徐庶。三人開始閑聊起來,太守見徐庶氣質不凡,便考起了他四書五經的學問。徐庶對答如流,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王升聽得頻頻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


    接著,話題轉向民生,徐庶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條理清晰地侃侃而談,從農田水利的規劃到市井商貿的發展,從百姓的疾苦到政策的得失,見解獨到,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為眾人指點迷津。王升聽得入神,心中對徐庶的學識和能力更加欽佩。


    隨後,談到軍事方麵,徐庶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謀略。他對當今天下的局勢了如指掌,對各方勢力的軍事部署、戰略意圖分析得細致入微,仿佛一位運籌帷幄的軍事家在指揮千軍萬馬。談及漢中郡的軍事布局,他更是提出了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建議,如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訓練精銳的部隊、改善情報收集係統等。王升專注地聽著,仿佛看到了漢中郡在徐庶的謀劃下日益強大,心中充滿了期待。


    此時,劉武在一旁也是暗暗驚歎,他從未見過如此博學多才、見解深刻之人。他終於明白了侄兒劉偉為何會如此看重徐庶,心中對劉偉也起了敬畏之心。侄兒那時還是一介平民,身邊就有徐庶、高順、張遠等能人誌士相伴,莫非他真的是天命之人,來重振大漢的雄風?


    王升看著徐庶,眼中閃爍著光芒,說道:“徐長吏,你的才能著實令吾欽佩。若你能留在漢中郡,為吾等出謀劃策,定能讓漢中郡更加強盛。”


    徐庶連忙起身,恭敬地說道:“太守大人謬讚了,庶不過略懂皮毛,願為漢中郡盡綿薄之力。”


    就這樣,漢中王劉武和太守王升攜手共進,在徐庶的主持下,開始了共同治理漢中的征程。在他們的努力下,漢中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百姓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


    郡兵卒在徐庶的精心謀劃下,逐漸形成了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郡尉嚴顏,熟知兵事,又有一身過人的武力,隻是太守王升認為不必過度發展軍事,所以一直未能充分發揮其才能。現在,有了漢中王提供的充足糧草支持,以及麾下三千兵甲俱全的精銳兵卒的幫助,郡兵瞬間壯大,拉起了一支萬人大軍。他們開始進行嚴格的訓練,安排全郡的巡邏事務,確保漢中的安全。


    訓練日益精進,那一聲聲嘹亮的口號仿佛能震動天地。嚴顏看著這些充滿朝氣的士兵,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他深知這支軍隊的潛力,也愈發感激漢中王的信任與支持。


    巡邏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郡內的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恢複了往日的安寧。


    徐庶將鎮安之法搬過來,以村、縣為單位進行巡邏,以此為契機,大量招募新兵,將兩千護衛隊分散到各地,幫助各地進行練兵,為漢中的軍事力量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陳兵也招募了三千新兵,開始進行係統的訓練,培養成新的王衛隊。


    徐庶還積極招募工匠,木匠們忙碌地造車,鐵匠們在星火軍鐵匠的帶領下,來到山中溪水邊,建造起新高爐,開始煉鐵,打造精良的兵器和堅固的甲胄。


    如今民屯田,軍練兵,漢中的發展走上了正軌,一幅繁榮昌盛的景象逐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造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躺平的四葉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躺平的四葉草並收藏在造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