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軍區劃分
隻想安靜當個小地主,結果女帝送娃上門? 作者:妄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閑滿臉的興奮,直接和錢嶽說道,“接下來,便是商會和陛下的人,在這邊駐紮,趕緊開采了,開采出去,然後就可以分給特困地區的農戶,直接用來燃燒,此外對於不是很困難的地區,可以以一個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總之不能賺錢,這是國本,屬於定海神針……”
錢嶽則是楞了一下,表情似乎在說,什麽是定海神針?
這個時候,李閑總算是看向了旁邊的曹剛,淡淡說道:“陸雲清安排的你在這裏看守?”
曹剛:“……”
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直呼陸雲清名字的人,他是第一次見到。
不過,李閑還真有這個底氣。
因為剛剛已經有人帶來了朝廷那邊的消息,說讓他們避開李閑。
而且他亦是知道,李閑擋著大殿所有人的麵,怒斥齊國和楚國的太子了,而如今齊國的太子齊鈺,已經成為了齊國新一任齊皇。
堂堂齊國太子,李閑都敢直接罵,一個右相雖然位高權重,好像也可以說得過去了……
剛剛這個消息,是右相在知道李閑已經啟程之後,快馬加鞭讓人趕來,向他傳遞的意思。
女帝點名要這煤礦,右相哪怕再怎麽有心思,也得收起心思了。
況且陸雲清心知肚明,女帝要這些,是做什麽?
是儲備冬日的取暖原料,給平民百姓免費發放的,所以陸雲清真不能爭奪。
於是,在知道了右相意思之後的曹剛,在聽到李閑這麽問,隻能是尷尬地笑一笑,隨口說道:“李大人言重了,我等都是朝廷命官,無非便是奉命行事罷了,而且下官也對李大人非常佩服,這裏既然有李大人插手,我等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李大人,後會有期!”
說完這段話後,曹剛帶著深意,看了眼李閑之後,直接帶士兵離開。
李閑則是在這裏簡單安營紮寨,等待起來。
……
……
兩天後,商會和女帝的人,已經來到了這邊,李閑詳細和這些人聊了一下開采細節,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有效挖掘,以及後續如何分配等等事情……
在解釋完之後,李閑這才坐著馬車,離開了這裏。
等回去後,李閑直接找到了女帝,很開心的說道:“陛下,這個煤礦比較大,有它在……今年的乾國,哪怕再來一次雪災,也凍不死人了,加上新的耕作和施肥方法,入秋收糧食的時候,糧食危機也可以解決,我們乾國,或許可以緩過來了……”
女帝點了點頭,看著李閑,同樣笑著說道:“好,李卿辛苦。”
李閑稍稍頓了一下,說道:“陛下……臣有話……”
“講……”
女帝直接說了一聲。
她最不喜支支吾吾婆婆媽媽的,有話直說就行了。
李閑神色凝重,雙手抱拳,說道:“陛下,臣以為,若要鏟除左右二相,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清晰中央軍與地方軍,尤其是陛下與右相各自在軍中的掌控範疇,臣需要了解具體的細節,這是不得不麵對的一些事,需要未雨綢繆……”
李閑看著女帝,十分凝重的說了一聲。
這次出去,遇到了曹剛,倒是沒發生什麽衝突,但是給李閑敲醒了警鍾。
以前一直知道右相在軍隊裏麵,掌握著一些話語權,當然還有與各種礦脈有關的業務等等,可謂是權勢滔天。
誰曾想到,一個關乎民生的新礦的發現,右相也想分一杯羹?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必然是因為女帝的原因,不然右相也不可能放棄煤礦的巨大利潤。
本身女帝,就不打算靠這東西謀取利潤,這是與民生,甚至是國家安定息息相關的一個產業,如此一來……或許右相才打消了念頭。
不然,他是真的想靠煤炭攫取巨額利潤。
“可以。”
女帝微微頷首,沉吟片刻後,開始向李閑一一講述起了一些內容。
片刻後,李閑一陣心驚。
中央軍分為禁衛軍、衛所軍、京營軍三大軍種。
而地方軍,則是分為衛所軍、邊軍兩大軍種。
地方軍先前李閑已經知道了,比如那曹剛,便是地方衛所軍的一個衛指揮使,平日裏在地方一手遮天,此外他也是右相的親信。
至於中央軍的話,禁衛軍有十萬人,全權聽命於女帝,衛所軍有二十萬人,京營軍五萬人,總計中央軍三十五萬人。
除去禁衛軍之外,衛所軍和京營軍都有右相府的人滲透,不過中央軍問題不大,女帝對這三十五萬人,還是有很大信心的,意味著屬於女帝直接掌控的那種。
至於地方軍就滲透比較重了,尤其是邊軍,右相近似於直接掌控,地方軍整體之下,衛所軍+邊軍的人數,足足有七十萬人,這是滲透最為嚴重的地方。
此外還有兩大諸侯國,靖王以及康王,封地內人口百萬出頭。
雖說不允許私自屯兵,但如今兩大諸侯國同樣屯兵不少,左右兩地,估計靖王有三萬屯兵,康王有五萬屯兵,差不多加起來十萬屯兵,這些也是一定的威脅。
此外由於今年女帝頒布了推恩令的因素,所以現階段下的靖王和康王封地境內,都亂了不少,子嗣不斷爭奪封地,所以這兩個從整體而言,反而沒那麽麻煩了,這也是為什麽,李閑對靖王和康王的消息,獲取的不是太多的緣故。
真正的麻煩,還是在左右二相身上。
李閑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之後,點了點頭,抱了抱拳後,隨後直接離開宮中。
……
接下來兩天,李閑在家中好好陪了陪女兒,等到了第三天上午的時候,李閑直接去了長安大街,戶部所在的地方。
今天,也是他第一次成為戶部侍郎之後,來到戶部這個工作的地方,他打算替女帝,拿戶部開刀。
和縣衙比起來,眼前的戶部的確是氣派了好多,巍峨聳立,飛簷鬥拱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朱紅色的大門高大而厚重,門口的石獅怒目圓睜,還真是氣派了不少。
李閑站在外麵看了片刻,最後踏步走了進去。
錢嶽則是楞了一下,表情似乎在說,什麽是定海神針?
這個時候,李閑總算是看向了旁邊的曹剛,淡淡說道:“陸雲清安排的你在這裏看守?”
曹剛:“……”
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直呼陸雲清名字的人,他是第一次見到。
不過,李閑還真有這個底氣。
因為剛剛已經有人帶來了朝廷那邊的消息,說讓他們避開李閑。
而且他亦是知道,李閑擋著大殿所有人的麵,怒斥齊國和楚國的太子了,而如今齊國的太子齊鈺,已經成為了齊國新一任齊皇。
堂堂齊國太子,李閑都敢直接罵,一個右相雖然位高權重,好像也可以說得過去了……
剛剛這個消息,是右相在知道李閑已經啟程之後,快馬加鞭讓人趕來,向他傳遞的意思。
女帝點名要這煤礦,右相哪怕再怎麽有心思,也得收起心思了。
況且陸雲清心知肚明,女帝要這些,是做什麽?
是儲備冬日的取暖原料,給平民百姓免費發放的,所以陸雲清真不能爭奪。
於是,在知道了右相意思之後的曹剛,在聽到李閑這麽問,隻能是尷尬地笑一笑,隨口說道:“李大人言重了,我等都是朝廷命官,無非便是奉命行事罷了,而且下官也對李大人非常佩服,這裏既然有李大人插手,我等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李大人,後會有期!”
說完這段話後,曹剛帶著深意,看了眼李閑之後,直接帶士兵離開。
李閑則是在這裏簡單安營紮寨,等待起來。
……
……
兩天後,商會和女帝的人,已經來到了這邊,李閑詳細和這些人聊了一下開采細節,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有效挖掘,以及後續如何分配等等事情……
在解釋完之後,李閑這才坐著馬車,離開了這裏。
等回去後,李閑直接找到了女帝,很開心的說道:“陛下,這個煤礦比較大,有它在……今年的乾國,哪怕再來一次雪災,也凍不死人了,加上新的耕作和施肥方法,入秋收糧食的時候,糧食危機也可以解決,我們乾國,或許可以緩過來了……”
女帝點了點頭,看著李閑,同樣笑著說道:“好,李卿辛苦。”
李閑稍稍頓了一下,說道:“陛下……臣有話……”
“講……”
女帝直接說了一聲。
她最不喜支支吾吾婆婆媽媽的,有話直說就行了。
李閑神色凝重,雙手抱拳,說道:“陛下,臣以為,若要鏟除左右二相,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清晰中央軍與地方軍,尤其是陛下與右相各自在軍中的掌控範疇,臣需要了解具體的細節,這是不得不麵對的一些事,需要未雨綢繆……”
李閑看著女帝,十分凝重的說了一聲。
這次出去,遇到了曹剛,倒是沒發生什麽衝突,但是給李閑敲醒了警鍾。
以前一直知道右相在軍隊裏麵,掌握著一些話語權,當然還有與各種礦脈有關的業務等等,可謂是權勢滔天。
誰曾想到,一個關乎民生的新礦的發現,右相也想分一杯羹?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必然是因為女帝的原因,不然右相也不可能放棄煤礦的巨大利潤。
本身女帝,就不打算靠這東西謀取利潤,這是與民生,甚至是國家安定息息相關的一個產業,如此一來……或許右相才打消了念頭。
不然,他是真的想靠煤炭攫取巨額利潤。
“可以。”
女帝微微頷首,沉吟片刻後,開始向李閑一一講述起了一些內容。
片刻後,李閑一陣心驚。
中央軍分為禁衛軍、衛所軍、京營軍三大軍種。
而地方軍,則是分為衛所軍、邊軍兩大軍種。
地方軍先前李閑已經知道了,比如那曹剛,便是地方衛所軍的一個衛指揮使,平日裏在地方一手遮天,此外他也是右相的親信。
至於中央軍的話,禁衛軍有十萬人,全權聽命於女帝,衛所軍有二十萬人,京營軍五萬人,總計中央軍三十五萬人。
除去禁衛軍之外,衛所軍和京營軍都有右相府的人滲透,不過中央軍問題不大,女帝對這三十五萬人,還是有很大信心的,意味著屬於女帝直接掌控的那種。
至於地方軍就滲透比較重了,尤其是邊軍,右相近似於直接掌控,地方軍整體之下,衛所軍+邊軍的人數,足足有七十萬人,這是滲透最為嚴重的地方。
此外還有兩大諸侯國,靖王以及康王,封地內人口百萬出頭。
雖說不允許私自屯兵,但如今兩大諸侯國同樣屯兵不少,左右兩地,估計靖王有三萬屯兵,康王有五萬屯兵,差不多加起來十萬屯兵,這些也是一定的威脅。
此外由於今年女帝頒布了推恩令的因素,所以現階段下的靖王和康王封地境內,都亂了不少,子嗣不斷爭奪封地,所以這兩個從整體而言,反而沒那麽麻煩了,這也是為什麽,李閑對靖王和康王的消息,獲取的不是太多的緣故。
真正的麻煩,還是在左右二相身上。
李閑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之後,點了點頭,抱了抱拳後,隨後直接離開宮中。
……
接下來兩天,李閑在家中好好陪了陪女兒,等到了第三天上午的時候,李閑直接去了長安大街,戶部所在的地方。
今天,也是他第一次成為戶部侍郎之後,來到戶部這個工作的地方,他打算替女帝,拿戶部開刀。
和縣衙比起來,眼前的戶部的確是氣派了好多,巍峨聳立,飛簷鬥拱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朱紅色的大門高大而厚重,門口的石獅怒目圓睜,還真是氣派了不少。
李閑站在外麵看了片刻,最後踏步走了進去。